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与心肌缺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行直接PCI手术治疗,分为PCI手术治疗组和非PCI治疗组,观察缺血改善情况与NT-proBNP水平的关系,同时根据治疗后NT-proBNP的水平分为三组,A组NT-proBNP〈125pg/ml、B组125pg/ml≤NT-proBNP〈450pg/ml、C组NT-proBNP≥450pg/ml,观察NT—proBNP的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行PCI组NT—proBNP的水平下降程度(438.3±134.5)明显高于未行PCI组者(158.6±146.1,P〈0.05),MACE的发生情况C组明显高于A组(P=0.006〈0.01),也高于B组(P=0.028〈0.05),A组与B组相比,B组的MACE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432〉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NT-proBNP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心肌的缺血程度,且与患者的预后成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评估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 年6 月至2014 年7 月本院住院的心衰患者96 例,在入院第二天常规行心脏彩超及血液生 化检查,并测定患者血浆中NT-proBNP 水平。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彩超、NT-proBNP 水平及18 个月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 发生率进行分析。按随访期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根据NT-proBNP 水平高低分为高NT-proBNP 组 (NT-proBNP>3200 pg/mL)和低NT-proBNP组(NT-proBNP≤ 3200 pg/mL),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事件组NT-proBNP 水平较非事件组明显增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只有NT-proBNP是预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 素。NT-proBNP 水平预测心衰患者18 个月内死亡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73,以随访患者平均NT-proBNP 水平均数3200 pg/mL 作为分组的界值,通过Kaplan-Meier法作NT-proBNP不同水平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曲线,计算Log-rank 为29.563(P=0.000)。结论:血浆NT-proBNP 水平是心衰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不同NT-proBNP 水平对心 衰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超过3200 pg/mL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症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200例,另选同期200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及ACS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并比较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通过Syntax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随访6-12个月,对比各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通过上述比较及分析,研究ACS患者NT-pro BNP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MI组及UA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的冠脉病变Syntax积分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Syntax积分≥33分的ACS患者的NT-pro BNP水平高于Syntax积分0-22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的Syntax积分及NT-pro BN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发生MACE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与NT-pro BNP及Syntas积分均呈正相关(r=0.667,0.842;P0.05)。患者随访6-12个月MACE发生率与NT-pro BNP及Syntas积分也呈正相关(r=0.708,0.821;P0.05)。结论: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与其NT-pro BNP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 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 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 年7 月至2014 年6 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0 例,作为研究组,将患者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 (S组)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D组);另外,选取我院非CHF 患者132 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的心电图QRS 波时限,及 血浆中NT-proBNP 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 水平与QRS 波时限及NYHA心功能分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QRS 波时限均延长,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S 组比D 组明显延长,且S 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D 组 (P<0.05)。三组NYHA 分级对比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 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QRS 波时限及NYHA 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D 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QRS 波时限及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临床 上可以将NT-proBNP水平和QRS 波时限结合起来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类型,以便于之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缺血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缺血所引发的植物神经反射与心肌缺血预后之间关系密切。本研究在以往对心室壁机械感受性反射敏感性(VMRS)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观察VMRS与心肌缺血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文  张鸿举  丁少娟  梁毅  刘孝钧 《生物磁学》2011,(14):2747-274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MI患者早期血浆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射血分数(EF)并通过计算得左室质量(LVM)。并根据左心室容积指标分组,左心室容积增加率〉20%为左心室重构组,否则为非重构组,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重构组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均高于非重构组(P〈0.01),亦高于急性期左心室容积(P〈0.01)。重构组早期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非重构组(P〈0.01),恢复期也较非重构组高(P〈0.01)。重构组早期BNP浓度与恢复期左心室容积及容积变化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AMI早期BNP升高与急性期左室重构密切相关,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溶栓治疗再通的观察指标及预后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MI患者早期血浆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射血分数(EF)并通过计算得左室质量(LVM).并根据左心室容积指标分组,左心室容积增加率>20%为左心室重构组,否则为非重构组,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重构组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均高于非重构组(P<0.01),亦高于急性期左心室容积(P<0.01).重构组早期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非重构组(P<0.01),恢复期也较非重构组高(P<0.01).重构组早期BNP浓度与恢复期左心室容积及容积变化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AMI早期BNP升高与急性期左室重构密切相关,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溶栓治疗再通的观察指标及预后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灿  韦兵  孙磊  李俊  许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8):5564-556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院前延误时间分布及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AMI患者共208例,分析不同院前延误时间(pre-hospital delay times,PDT)患者的治疗情况、心室纤颤发生率、复苏成功率和死亡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DT的相关因素。结果:61 min-120 min溶栓治疗率最高,为87.04%;121 min-240 min PCI/CABG治疗率最高,为20.93%;720min药物治疗率最高,为100%,但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药物治疗组的PDT为(323.86±23.07)min,显著高于PCI/CABG组(108.69±10.84)min和溶栓组(112.35±15.73)min,(P0.05)。首诊医院、处理方式、感知严重性、夜间发病和PDT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DT≤120min组的心室纤颤发生率为12.26%,显著高于PDT12 min组(P0.05)。结论:患者和家属应加强学习AMI相关知识,缩短PDT,尽早诊治,避免因心室纤颤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BNP及NT-proBNP是诊断心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BNP及NT-proBNP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我们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2型糖尿病中BNP及NT-proBNP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BNP或NT-proBNP有升高趋势。单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及低血糖患者BNP或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肾功能及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BNP及NT-proBNP的影响因素。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BNP及NT-proBNP水平的研究尚少,糖尿病病程、FPG以及HbA1c对BNP及NT-proBNP的影响尚存在争议。BNP及NT-proBNP升高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降糖药物、糖尿病病程、FPG以及HbA1c对BNP及NT-proBNP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血压晨峰≥23.6mmHg或23.6mmHg分成A组(晨峰组)79例与B组(非晨峰组)89例,所有患者均同步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具有可比性。与B组比较,A组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频发房性早搏、房速、频发室性早搏和室速等心律失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总数明显高于B组(=52.19,r=0.552,P0.001)。与B组比较,A组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ST段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和T波改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情况明显高于B组(=10.05,r=0.213,p=0.001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若出现血压晨峰提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血压晨峰与患者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关系密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后早期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变化对患者长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40例符合行CRT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检测CRT植入前、CRT植入后14 d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计算14 d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NT-proBNP),根据14 d△NT-proBNP结果分为A组(△NT-proBNP30%)、B组(△NT-proBNP≥30%),观察CRT植入术后1年内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再住院时间及1年后纽约心功能(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结果:B组患者1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低于A组患者,再住院时间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短于A组患者,而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后早期NT-proBNP水平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病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170例CCP患者(CCP组),其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9例、Ⅲ级66例、Ⅳ级55例,根据1年后存活状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144例,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收集CC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对CC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P组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P<0.05)。Ⅱ级、Ⅲ级、Ⅳ级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肺动脉收缩压、Tie指数和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肺动脉收缩压、IL-6、PCT、D-D、NT-proBNP升高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占预计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89、0.792、0.801、0.954,灵敏度分别为93.33%、66.67%、66.67%、86.67%、86.67%,特异度分别为46.67%、82.67%、85.33%、66.67%、94.67%。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可增加心功能严重程度并导致预后不良,可作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3.
炎症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白细胞数量增多的患者更容易患上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状动脉等疾病.对临床上白细胞数量高的数据与疾病预测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可能有几种机制.测量白细胞的数量和亚群可能是区分急性血管疾病患者危险程度的一种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建熹  沈术彤  高丽  沈伟  郭军 《生物磁学》2011,(11):2018-202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后Akt和MAPK磷酸酶与JNK活性下调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建立四动脉阻断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m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15min,1h,4h,24h)。侧脑室分别给予P13K抑制剂LY294002(LY)和MAPK磷酸酶抑制剂放线菌酮(CHO)。免疫印迹观察P-Akt和P-JNK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h,JNK的活性能被Akt抑制剂LY294002增强,表明激活的Akt能够下调JNK信号通路。而MAPK磷酸酶抑制剂放线茵酮能上调缺血后JNK活性,提示MAPK磷酸酶通过去磷酸化参与了JNK的活性抑制。结论:前脑缺血再灌后,激活Akt和MAPK磷酸酶参与了JNK信号通路负性调节,是抑制JNK诱导缺血后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肌缺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CK、CK-MB、AST、LDH)、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CK、CK-MB、AST、LDH)、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肌酶(CK、CK-MB、AST、LDH)、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心肌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