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鞍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和光谱技术从高等真菌马鞍菌(Helvella elastica)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软脂酸(1)、麦角甾-5,22-二烯-3β-醇(2)、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尿嘧啶(4)、L-焦谷氨酸(5)和D-阿洛醇(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马鞍菌子实体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阳春砂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苷(2)、异槲皮苷(3)、香草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豆甾醇(8)、麦角甾醇(9)、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硬脂酸(11)、棕榈酸(12)、白附子脑苷B(13)和虎杖苷(14)。其中,化合物1、9、10、13和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对石榴嗜蓝孢孔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角鲨烯(1)、棕榈酸(2)、(9Z,12Z)-十八烷二烯酸(3)、(22E,24R)-ergosta-7,22-dien-3β-ol(4)、亚油酸甲酯(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7)、过氧麦角甾醇(8)、2α-methoxyl-3β,9β-dihydroxyergosta-7,22-diene(9)、3β,6β-dihydroxycinnamolide(10)、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化合物10是一个新的drimane型倍半萜,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竹黄菌与竹红菌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合常规色谱方法,分离鉴定了两种真菌的6个相同成分,分别为3个主要成分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和竹红菌丙素(3),以及3,6,8-三羟基-1-甲基口山酮(7)、3,8-二羟基-6-甲氧基-1-甲基口山酮(8)和过氧麦角甾醇(9)。另外,从竹黄菌中还分离得到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5)、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6β-三醇(10)和麦角甾-7,22E-二烯-2β,3α,9α-三醇(11),并首次从竹红菌中分离得到竹红菌丁素(4)、灰黄霉素(6)、化合物7和8。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5对三株肿瘤细胞NCI-H1975、HepG2和MCF-7有很强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有较强细胞毒活性,而化合物6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硬孔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从硬孔灵芝Ganoderma duropora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甾类化合物8种。根据波谱数据,化合物1-8结构分别被鉴定为:麦角甾醇、麦角甾-7,22-二烯-3β-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β-醇、过氧麦角甾醇、3,5-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相似文献   

6.
经硅胶反复柱层析,从裂褶菌子实体的醇提物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烟酸(4)、苯甲酸(5)、D-阿拉伯糖醇(6)、甘露醇(7)、海藻糖(8)。  相似文献   

7.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
对亚洲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见手青”)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式对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及文献比对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其中9个为甾体类化合物:citreoanthrasteroid(1)、1(10→6)abeo-麦角甾-5,7,9,22-四烯-11β-甲氧基-3α-醇(2)、3β,5α,9α-tr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3)、过氧化麦角甾醇(4)、9(11)-去氢过氧化麦角甾醇(5)、3β-羟基-(22E,24R)-麦角甾-5,8(9),22-烯-7-酮(6)、(24S)-麦角甾-7-烯-3β-醇(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8)和麦角甾醇(9);其余化合物分别为:腺嘌呤核苷(10)、5’-deoxy-5’-methylamino-adenosine(11)、5’-deoxy-5’-methylamino-9-(α-L-lyxofuranosyl)adenine(12)、(R)-4-me...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并探究其胆碱酯酶抑制和细胞毒活性。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从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分别鉴定为monogynol A(1)、桦木酸(2)、白桦酯醇(3)、羊毛甾醇(4)、inoterpene D(5)、inonotsutriol C(6)、(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7)、过氧化麦角甾醇(8)、香草酸(9)、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10)、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11)和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12),其中化合物1、10和11为首次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4和6有较好的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2和3有较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1、5和6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海南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南灵芝(Ganoderma haina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技术从海南灵芝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巴西红厚壳素(1)、6-脱氧巴西红厚壳素(2)、7,8-二甲基咯嗪(3)、5,8-过氧麦角固醇(4)、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麦角甾-7,22-二烯-3-酮(7)、7α-甲氧基-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3-吲哚甲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3)和正二十六烷酸(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灵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从沙针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分析鉴定为(+)儿茶素(1)、(+)-afzelechin-3-氧-L-鼠李糖(2)、afzelechin-(4α-8)-儿茶素(3)、(+)-儿茶素-3-氧-L-鼠李糖(4)、二氢山奈酚3-氧-L鼠李糖(5)、反式-植醇(6)、24-乙基胆甾烷-5,22.二烯-3β-醇-棕榈酸酯(7)、2.十八烯酸(8)、芒柄花萜醇(9)、3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天然产物化学分离、纯化技术从岩木瓜茎干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结合各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依次为对羟基苯乙酮(1)、对羟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one(4)、咖啡酸(5)、咖啡酸乙酯(6)、对羟基苯甲醛(7)、咖啡酸甲酯(8)、对羟基桂皮酸(9)、水杨酸(10)、原儿茶酸(11)、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2)、对醛基苯基-1-O-葡萄糖苷(13)、色氨酸(14)、豆甾-3,6-二酮(15)、β-谷甾酮(16)、5α-9(11)-豆甾烯-3β-醇(17)和胡萝卜苷(1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6,16和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从岩木瓜中分离得到的46个化合物进行PTP1B抑制活性筛选,11个化合物具有PTP1B抑制活性,IC50值在1.0~37.0μM之间。  相似文献   

13.
蔓生百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它们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5,11-豆甾二烯-3β-醇(3)、苯甲酸(4)、4-甲氧基苯甲酸(5)、1,8-二羟基-3-甲基蒽醌(6)、1,8-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蒽醌(7)、氧代狭叶百部碱(8)、百部定碱(9)、异狭叶百部碱(10)、绿原酸(11)、栀子苷(12)和藏红花素A(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对斑点嗜蓝孢孔菌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柱层析技术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数据比对为β-谷甾醇(1)、麦角甾醇(2)、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3-乙酰齐墩果酸(5)、白桦脂醇(6)。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各有机相及单体化合物对NCI-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利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方法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研究了斑点嗜蓝孢孔菌水提物与人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实  相似文献   

15.
从小金梅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O-β-D-槲皮素葡萄糖苷(1)、3-O-β-D-山柰酚葡萄糖苷(2)、5-O-β-D-芹菜素葡萄糖苷(3)、α-菠甾醇(4)、2,6-二甲氧基苯甲酸(5)、3-吲哚甲酸(6)、(2S,3R,4E,8E)-1-(β-D-吡喃葡萄糖苷)-N-[(R)-2’-羟基-二十碳酰基]-9-甲基-4,8-二烯-1,3-二醇-2-氨基-十八烷(7)、正三十二烷醇(8)、14,15-二十碳烯酸(9)、木腊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西澳粘滑菇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各种常规色谱分离技术从西澳粘滑菇(Hebeloma westraliense)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Volemolide(1)、过氧化麦角甾醇(2)、对羟基苯甲酸(3),对甲氧基苯乙酸(4)和对羟基苯乙醇(5)。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七降麦角甾醇类物质,系首次从丝膜菌科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藏药翁布(Myricaria germanica)的60%丙酮提取物中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利用光谱和波谱分析法,分别鉴定为阿魏酸(1),松柏醇(2),阿魏酸葡糖苷(3),异落叶松脂醇(4),咖啡酸(5),对羟基桂皮酸(6),没食子酸(7),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8),杜鹃醇(9),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0)和3,4,5-三羟基肉桂酸(11).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1~6和8~11为首次从水柏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黑柄炭角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子实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等方法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脑苷酯B(3)、脑苷酯D(4)、stearic acid(5)、甘油的亚油酸三酯(trilinolein,6)、α-kojibiose(7)、D-阿洛糖醇(8)、L-氨基丙酸(9)和尿囊素(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种层析方法,从白头树(Garuga forrestii)树枝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3α,14β,17α-羊毛甾-7,24-二烯-1β,3β-二醇(1)、豆甾-5-烯-3β,7α-二醇(2)、豆甾-5-烯-3β,7β-二醇(3)、豆甾-3β,6α-二醇(4)、β-谷甾醇(5)、儿茶素(6)、(Z)阿魏酸二十四烷基酯(7)、(E)阿魏酸二十四烷基酯(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9)和1-甲氧基2,3苯并环戊烷(10).这些化合物均为该种植物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酚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芥子醛(3)、苯乙基阿魏酯(4)、3,4-二羟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6)、3,4-二甲氧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8)、3-(3,4-二羟基苯基)-1-丙醇(9)、2-香豆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4-O-β-D-葡萄糖苷-3,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酮(11)。化合物3~9和11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