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肠杆菌O157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祖木 《微生物与感染》1997,20(5):23-25,34
大肠杆菌O157:H7原来被认为与人类疾病无关,自Riley等报告此菌与出血性结肠炎流行有关以来,欧、美等国家出现了朋起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疾病暴发事件,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将有关此菌在病原学、免疫学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以往,对食品中的大肠埃希菌检验主要是从食品卫生指标角度进行。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以确定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而O157:H7大肠埃希菌系临床腹泻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重要成员。近年,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来势颇为凶猛,深受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本文试对该菌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述。1腹泻原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类和引起的疾病(见表1)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已知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IEC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或称产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VTEC)…  相似文献   

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感染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感染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 ,O15 7是EHEC的一个主要菌型 ,感染该菌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 (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等 ,死亡率较高。EHECO15 7感染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有暴发流行。EHECO15 7产生的粘附因子Intimin可引起粘附擦拭 (A/E)损伤 ,并可产生致死性的毒素Stx。抗生素治疗可使患者并发HUS危险性增加 ,临床上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疫苗研究将对EHECO15 7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流行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病原血清型,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极易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1982年被发现以来,大肠杆菌O157:H7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引起过爆发流行,呈现了流行的世界性,中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爆发,死亡率极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综述试图通过对大肠杆菌O157:H7在世界范围流行状况的描述,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为相关疫苗的研发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显色培养基对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检测效果。【方法】本实验室研制的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HKM),与国外梅理埃、科玛嘉及国内厂家的同类产品及传统培养基CT-SMAC作比较,对相关菌株以及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实验室研制的HKM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与科玛嘉同类产品在特异性、灵敏度及检测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优于梅里埃、国内厂家产品及CT-SMAC。【结论】HKM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具有高检出率及高特异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大肠杆菌O157:H7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玉强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3):28-29,33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病原血清型,它可通过特殊的粘附因子粘附靶器官,产生类志贺毒素Ⅰ,Ⅱ(SLT-Ⅰ,Ⅱ)和肠溶血清(hly)等发挥作用,可引起肠出血性腹泻、溶血性尿素综合征(HUS)、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流行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病原血清型,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极易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1982年被发现以来,大肠杆菌O157∶H7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引起过爆发流行,呈现了流行的世界性,中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爆发,死亡率极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综述试图通过对大肠杆菌O157∶H7在世界范围流行状况的描述,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为相关疫苗的研发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建立一个适合于O15 7∶H7大肠杆菌疫苗及药物评价的稳定有效、经济易行的动物模型 ,通过筛选获得耐链霉素的O15 7菌 ,并用其在BALB/c小鼠体内传代获得对小鼠的适应株O15 7 Sr1。 6只 6周龄雄性BALB/c小鼠用链霉素溶液预处理过后 ,以O15 7 Sr1培养菌液经口感染。从感染后第 2d到第 19d ,粪便细菌培养O15 7浓度一直维持在 10 7CFU/g粪便以上 ,到第 2 5d浓度在 10 5CFU/g以上 ,小鼠感染率为 10 0 % ,并且小鼠有排稀便现象。用耐链霉素并在小鼠体内传代过的O15 7菌感染BalB/c小鼠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动物模型 ,该模型粪便O15 7菌…  相似文献   

12.
畜禽肉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多重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都是目前世界公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针对致病茵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过程繁琐的缺点,建立了同时检测畜禽肉及其制品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多重PCR分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分别针对沙门氏茵侵袭基因invA、大肠杆菌O157抗原基因rfbE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快速、灵敏地实现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同时检测,整个过程在9h~10h内完成,人工污染猪肉检测限分别达到2.4×102cfu/mL(沙门氏菌)和2.2×102 cfu/mL(大肠杆菌O157);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选择编码O157菌体抗原特异合成酶的rfbE基因设计引物于口探针,并制备检测芯片,通过两次PCR扩增,制备荧光标记的靶序列,并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O157菌株和非O157病原体。结果所有O157菌株均在芯片相应探针处出现阳性信号,非O157杂交结果均为阴性;芯片检测灵敏度比PCR检测高50倍。说明基因芯片可以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O157菌体抗原,为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细菌病原体特征和鉴别诊断的自动分析系统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一个适合于O157:H7大肠杆菌疫苗及药物评价的稳定有效、经济易行的动物模型,通过筛选获得耐链霉素的O157菌,并用其在BALB/c小鼠体内传代获得对小鼠的适应株O157-Sr1.6只6周龄雄性BALB/c小鼠用链霉素溶液预处理过后,以O157-Sr1培养菌液经口感染.  相似文献   

15.
16.
17.
TCCP(內膜素受体偶联细胞骨架蛋白,Tir couple cytoskeleton protein)是近年研究新发现的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致病分子,它经大肠杆菌Ⅲ型分泌系统转导入宿主细胞内,结合并活化宿主蛋白N-WASP(神经威奥综合症蛋白),引起肌动蛋白的聚集,最终诱导特征病理改变黏附、擦拭(A/E)损伤的形成。本文就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长春地区动物和人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状况,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网.采集长春市动物养殖场动物粪便和腹泻病人便样进行监测.结果在牛粪和鸡粪中共检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可见,在长春地区存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潜在污染的威胁,需要加强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