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孢粉组合推论甘肃酒泉下惠回堡系底部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古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和古植物学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的任务问题,徐仁同志已经在科学通报(1954年,第7号)中提出。他强调今日微古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并讨论今后微古植物学的研究方向以及孢子花粉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建设上和文化建设上所起的作用。作者根据上述的精神,在本文中叙述甘肃下惠回堡系下部岩石中的孢子花粉分析结果,并就该岩层的孢子花粉组合来推论该系下部的地质时代和其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1955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穆恩之教授及李积金同志等至甘肃西北部酒泉盆地研究地层,在南山系中采集了一些令人异常注意的珊瑚化石,并(?)赠作者予以鉴定。由于对南山系中珊瑚化石以往知道得很少,因此将这些经鉴定过的化石标本作一简单的描述和报导还是完全有其必要的。南山及其邻区的地质,曾经中外许多地质学家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但是由于变质程度很深,化石稀少,南山系的地质时代及其上下界限很久未得解决。就作者目前所知已故计荣森先生曾经描述过南山系顶部石灰岩中采得的二块床板珊瑚化石,但因标本保  相似文献   

3.
四川裸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仁伟  张宏达 《广西植物》2001,21(3):215-222
四川裸子植物 9科 2 8属 1 0 1种 (含变种 ) ,区系成分为亚热带类型。东部地区古地理环境温和稳定 ,至今保存着许多珍稀孑遗的类群 ;西部地区古地理环境变化频繁 ,科、属少而种类丰富。东、西部差异明显。松柏类在这一地区十分突出 ,集中了从原始到进化的几乎各个类群的代表。四川裸子植物区系既不是泛北极区系迁移的产物 ,也不是热带区系的后裔 ,而是在二叠纪以来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本地起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新疆吐哈盆地北缘黄山街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鄯照壁山沟口和柯柯亚剖面黄山街组的孢粉化石,经研究,共有52属77种。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Aratrisporites-Parataeniaesporites组合(简称DAP组合)。根据组合主要分子的已知时代分布、含量高低变化,以及与有关已知时代孢粉组合进行对比,鉴定其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中期。根据孢粉组合恢复古植被,反映当时的气候为温暖潮湿的温带类型。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北缘三叠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兆生 《古生物学报》1999,38(4):474-504
研究区发现孢粉化石90属197种,藻类化石2属4种,疑源类2属2种。建立三叠纪的孢粉组合序列,并详细地讨论了各个组合的地质时代。根据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群面貌,探讨盆地北缘三叠纪的古植被和古气候。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东部柳树河盆地古近系八虎力组为一套含油页岩矿床的地层。目前,对其时代的认定还没有确切的古生物学依据,尚存在不同的看法,同时,关于成矿环境的探讨也较薄弱。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系统的孢粉学研究,由下向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分别是Quercoidites-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Polypodiaceaesporites-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详细讨论了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指出八虎力组时代为中始新世至晚始新世。根据孢粉组合的组成情况推测,八虎力组沉积时为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山间盆地环境。在山地高处生长有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在低洼处生长有湿地水生植物、蕨类和苔藓类,从而有利于油页岩的形成和保存。温度向上可能有所降低,但幅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7.
在西伯利亚东部和远东地区,陆相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这对含煤地层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它们是和一系列的巨大煤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划分这些地层,特别是确定某些煤系的地质时代和对比各个煤田的剖面,过去和现在都同样需要详细地研究某些煤系和层位中所特有的古植物组合,并弄清楚这些古植物组合在时间上和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疆鄯善照壁山克拉玛依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新疆鄯善照壁山沟口克拉玛依组顶部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孢粉46属70种,命名为Punctatisporites-Aratrisporites-Taeniaesporites-Parataeniaesporites组合。根据组合主要分子的时限及其含量变化,以及与有关已知时代孢粉组合进行对比,鉴定其其他质时代为中三叠世。根据孢粉植物群反映当时为温湿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四段(ES_4)生烃潜力及烃源岩形成条件,通过孢粉相分析表明:北洼有机质以无定形为主,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和降解的陆源植物碎屑,指示湖相沉积;南洼构成无定形-孢质组合,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和孢粉,结合膏岩,盐岩沉积指示近岸高盐湖相沉积环境。孢粉相分析结果与烃源岩热解及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具有较好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莱州湾北洼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中等,埋深大,成熟度高,南洼有机质丰度中等,类型较好,埋深浅,处于成熟阶段。区域上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与东营凹陷具有较好对比关系。通过古生物,岩石薄片,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证实孢粉相及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对古湖泊演化在时空上有较好响应。明确古湖盆孢粉相及烃源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内在驱动机制对解释油气差异富集及开展优质烃源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为地质历史时期的五大灭绝事件之一,这一重大地质转折时期的古生态和古环境变化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众多研究已经发现,沉积地层夹层中煤和含煤层的煤岩学特征、惰质组含量、植物化石形态、孢粉组合、碳同位素偏移等证据,均可以反映出古生态、古气候以及古环境的细微波动变化,因此三叠系-侏罗系界线(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简称为TJB)古火灾活动及其古环境可以通过以上证据来进行判定与恢复。本文旨在介绍国际上古火灾事件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TJB古火灾事件研究进展,并对中国开展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古火灾事件与古环境、古生态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甘肃北山地区上石炭统石板山组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组合为特征,该组的地质时代缺乏充分的古生物证据,因此与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芨芨台子组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分歧。本次研究在石板山组碳酸盐岩顶部发现较多■类。该动物群以属Fusulinella为主,少量属Fusulina和Profusulinella分子,共计3属25种,为典型的Fusulinella-Fusulina带的■类组合。本组合与芨芨台子组上部的Fusulinella-Fusulina带可对比,进一步推测石板山组下部未发现■类化石的层位可能相当于芨芨台子组的Profusulinella带。本文认为北山地区的石板山组和芨芨台子组时代是一致的,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莫斯科期,两者同时异相。古海陆分布格局是造成石板山组和芨芨台子组的沉积特征及生物面貌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滇西孟连地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云南西南部孟连地区,昌宁-孟连蛇绿岩带南段的硅质岩系中发现三个放射虫化石组合。第一组合以Archocyrtium Deflandre,Deflandrellium Cheng和Albaillella Deflandre为特征,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第二组合含多种Pseudoalbaillella Holdsworth et Jones,可与日本相当于狼营期的Pseudoalbaillella组合对比;第三组合含有特征的二叠纪中期的Follicucullus spp.和Albaillella spp.。 放射虫化石的发现首次为滇西硅质岩系的时代提供了可靠依据,对阐明古特提斯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共描述放射虫5属9种和3个未定种,其中1新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北羌塘盆地北坳陷中南部胜利河、东湖及毛毛山等地区侏罗纪布曲组6条剖面及其中丰富的腕足类、双壳类等古生物资料和岩石组合特征的研究,将布曲组地质时代划为中侏罗世巴通期(Bathonian)至早卡洛夫期(Callovian),还可能跨入早巴柔期(Bajocian)。通过本文研究和区域对比,认为布曲组的沉积时代在北羌塘盆地存在穿时性。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布曲组沉积充填物三分性明显,下部和上部为一套以微晶结构、粒泥结构为主的低能碳酸盐岩,中部为一套以高能的亮晶粒屑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结合古生物生态习性,布曲组沉积环境总体为近岸浅水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碳酸盐岩沉积体系,构成多个沉积旋回。这一基础资料对下一步分析北羌塘盆地坳陷中南部布曲组岩相古地理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三门峡地区三门系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18年丁文江根据河南陕县三门峡地区所见地层剖面提出“三门系”这一地层名称,经安特生(Andersson,1923)首次使用以来,六十多年间,“三门系”的地质问题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地质工作者。特别是由于著名的三门峡水库工程的建设,更促进了对“三门系”的进一步研究。各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三门系”的岩性、岩相、地质时代及三门期的沉积范围、古地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于1959年在三门峡召开了三门峡第四纪地质会议,并有会议文集问世。  相似文献   

15.
古油节虫(Palaeolenus)在安徽凤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描述的古油节虫(Palaeolenus)的标本,系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安徽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组成的皖中地层队在安徽凤阳发现的。化石产于下寒武统猴家山组的顶部,含化石地层出露情况如下:凤阳林场至蚂蚁山剖面:上复地层:下寒武统馒头组——整合——猴家山组:9.灰色、暗灰色块状灰岩,含矽质及少量燧石结核,产: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 Chu(新种)Redlichia sp.1.97米  相似文献   

16.
唐山地区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及有关三叶虫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描述了河北唐山及卢龙地区寒武系顶部及奥陶系底部的三叶虫,共14种,分属于12属、10科,其中有11新种,3新亚属,4新属,2新科。按层位可分为三个组合(自下而上):Ⅰ.Mictosaukia orientalis 组合;Ⅱ.Onychopyge-Leiostegium(Alloleiostegium)组合;Ⅲ.Leiostegium(Euleiostegium)-Aristokainella 组合。对本区寒武-奥陶系分界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分系界线应在组合Ⅰ和组合Ⅱ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一.古植物学和它的内容古植物学是研究古代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的科学。它是植物学中的一个学科,也是古生物学中的一个学科。在理论上,它是专门探讨过去地质时代的植物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理、生态、生化和各地质时代的植被、古植物区系以及古植物群的起源、形成、发展和演替的科学。它一方面与研究现代植物的形态、解剖、分类、地理和植被的学科密切结合,共同研究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区系发展和植被变化的规律等等植物学上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又与古动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密切结合,共同研究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与古气候上的问题。在工作的进行中,古植物学往  相似文献   

18.
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官春云  王国愧  李海平 《遗传》1986,8(5):22-22
作物杂种优势的表现取决于亲本核与胞质 的遗传效应。由于三系的育成,研究不育胞质 对杂种一代的影响,对筛选强优势组合具有重 要意义。在水稻2)3)、高粱,等作 物上已有一些报道,但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 代的影响则还没有研究,为此特选用几个已经 定型的油菜三系材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数十年来中国晚古生代轮藻化石研究成果。与全球其它地区相比较,中国古生代轮藻化石较为丰富,可归纳为九个轮藻化石组合及三个轮藻化石层位。依据轮藻植物组成特点、演化特征以及伴生其它门类化石,论证各组合的地质时代,其中两个组合地质时代相同,属于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20.
洛阳首次发现旧石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系记述洛阳市首次发现的旧石器。它发现于距地表约12米的砂土层中,并与似诺氏古菱齿象化石共同出土,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和洛阳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