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兆成  赵海英 《昆虫知识》2011,48(6):1864-1868
通过连续4年的调查研究表明,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在河南信阳茶区年发生3代,而不是过去认为的每年发生2代。第1、2、3代幼虫分别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害茶树。  相似文献   

2.
低容量喷雾法的茶毛虫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指标与防治技术有密切关系。目前生产上都采用高容量喷雾法来确定防治指标,采用低容量喷雾法来确定防治指标国内未见文献报道。低容量喷雾法具有省工、省药、省水、防效高,对天敌的杀伤力小等优点,防治费用仅为高容量喷雾的三分之一左右。采用低容量喷雾法防治茶树害虫,可取得无公害、低成本等效益。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在福建时有暴发成灾(蔡煌,1991)。艾洪木等(1997)研究了茶毛虫在高容量喷雾时的防治指标,本文研究其在低容量喷雾时的防治指标。1 材料与方法1.1 幼虫取…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成虫的行为习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成虫习性观察表明 ,茶毛虫成虫羽化集中在下午1 4∶0 0~ 1 7∶0 0 ,雌雄蛾比率为 1∶1 40 ,且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1 48d ;羽化的雌雄蛾的平均寿命分别为5 85和 5 1 2d ;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有 2个高峰 ,第一个是傍晚时分 ( 1 6∶0 0~ 2 0∶0 0 ) ,第二个是凌晨0∶0 0~ 4∶0 0 ;雌蛾怀卵量平均为 1 84 69粒至 1 96 47粒。  相似文献   

4.
茶毛虫性引诱剂诱杀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2年在贵州省都匀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防治效果 ,并观察了不同浓度以及不同高度设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代试验 2 0d ,诱杀成虫 42 60头 ,第1代试验 44d ,诱杀成虫 1 3 42 3头 ;防治后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数分别比对照区减少 5 3 3 3 %和60 5 3 % ;诱蛾效果以浓度为 1 5mg 枚的诱芯效果最好 ,诱盆设置高度以 90cm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茶树害虫黑刺粉虱天敌的调查结果,共发现天敌昆虫27种,其中捕食性天敌19种,寄生性天敌8种;捕食性蜘蛛9种;寄生性真菌7种.  相似文献   

6.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茶场进行了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的田间试验。通过比较处理区和对照区内茶毛虫发蛾量、交配率和后代虫口密度,发现剂量为0.5mg的性信息素释放器按5 m的间隔施放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其它处理,它在越冬代和第1代试验中茶毛虫诱蛾量分别减少83.90%和70.25%,交配率分别下降78.18%和73.21%,虫口密度减少59.02%和45.71%。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法可以作为防治茶毛虫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固相免疫电镜(SPIEM)等技术,对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的抗原特性及与其它10种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pNPV粒子的抗血清只能与EpNPV粒子起反应,不与EpNPV的多角体蛋白及其它10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粒子发生交叉反应;EpNPV多角体蛋白抗血清除了和其同源的多角体蛋白起反应外,还能和其它两种NPV的多角体蛋白起反应。以上结果说明了EpNPV的结构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而多角体蛋白则没有种间特异性。同时将固相免疫电镜技术应用到昆虫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淮坊地区大袋蛾天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学的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超薄切片、冰冻断裂、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侵染72—120小时后,宿主中肠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板层小体、溶酶体等均有明显的病变。同时,在中肠细胞表面有病毒粒子吸附外,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亦有倒塌肿胀等病症表现。  相似文献   

10.
桑粉虱天敌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的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以及一些病原性真菌的研究,并探讨了天敌在桑园中应用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1.
殷坤山  肖强 《昆虫知识》2005,42(5):521-523
在16~26℃范围内5个恒温下的饲养结果表明,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1~7龄幼虫和整个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7,8.38,7.00,8.86,7.10,4.84,3.80,6.05℃,有效积温分别为114.45,80.94,91.28,82.23,94.54,117.83,129.46,722.95日·度。用这些结果分龄预测茶毛虫防治适期和茶毛虫病毒室内大量繁殖中幼虫的饲毒日期,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油茶树害虫的种类较多,其中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幼虫是危害较大的害虫之一。为完成油茶毒蛾幼虫的自动检测需要对其图像进行分割,油茶毒蛾幼虫图像的分割效果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自动识别。【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邻域最大差值与区域合并的油茶毒蛾幼虫图像分割算法,该方法主要是对相邻像素RGB的3个分量进行差值运算,最大差值若为0,则进行相邻像素合并得出初始的分割图像,根据合并准则进一步合并,得到最终分割结果。【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油茶毒蛾幼虫图像中的背景和虫体分割开来。【结论】使用JSEG分割算法、K均值聚类分割算法、快速几何可变形分割算法和本文算法对油茶毒蛾幼虫图像进行分割,将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的分割效果最佳,且处理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3.
中稻田三种飞虱的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及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优0923非防治的中稻田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与其天敌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对盆拍法调查的3种飞虱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天敌对应的关联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等参数标准化后的密切指数相加,按照密切指数值之和大小排序,评判3种飞虱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并用同样方法分析常规防治田农药对飞虱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施药,科学保护和利用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是,非防治田白背飞虱前三位天敌是条纹蝇虎、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灰飞虱的是八斑球腹蛛、茶色新园蛛和锥腹肖蛸;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四点亮腹蛛和黑肩绿盲蝽.防治田白背飞虱前三位天敌是条纹蝇虎、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灰飞虱的是拟水狼蛛、四点亮腹蛛和草间小黑蛛;褐飞虱的是黑肩绿盲蝽、拟水狼蛛和四点亮腹蛛.盆拍法的防治田和非防治田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的相同天敌,白背飞虱完全相同,灰飞虱没有相同天敌,褐飞虱的是黑肩绿盲蝽和四点亮腹蛛.飞虱与天敌在时间和数量关系上,扫网法的防治田和非防治田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的相同天敌,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和四点亮腹蛛,灰飞虱完全相同,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和条纹影虎.两种稻田的差异主要是农药杀伤了飞虱,使飞虱数量减少,并对天敌有一定杀伤力,进而影响到天敌的发生规律.非防治田的盆拍法和扫网法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相同的天敌,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灰飞虱的也是锥腹肖蛸,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防治田两调查方法结果之间,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灰飞虱和褐飞虱前3位天敌中没有相同天敌,其差异主要是两法调查稻株的部位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重点防控对象,也是我国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现阶段美国白蛾在我国的种群密度持续增加和扩散,缺乏有效天敌的控制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类.捕食性天敌主要包括昆虫、蜘蛛、两栖类和鸟类,整理出国外报道的捕食性天敌名录119种,国内捕食性天敌名录29种;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类,整理出国外报道的寄生性天敌名录47种,国内寄生性天敌名录53种.本文回顾了我国在美国白蛾天敌利用方面取得的阶段成果,并针对将来天敌复合体的应用和原产地天敌的引进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天敌伴迁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保平 《生物多样性》2001,9(2):176-180
在对昆虫迁飞进行雷达观测时发现,天敌(包括蜘蛛)种群的大规模伴迁现象引人注目,国内外的近捕、海捕中也都有天敌入网。这种同步迁移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意义,表现出“天敌-寄主-植物”不同营养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温带和热带空中取样中伴迁天敌数量相差之巨,也突出反映了不同的生物多性背景。对低层大中的生物流量进行长期监测,可望从另一个层面提供可靠的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16.
黑刺粉虱及其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黑刺粉虱Aleurucamhus spiniferus Quaint.是柑桔、茶树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福建一年发生4-5代,闽北、闽中发生4代,世代重叠。主要以若虫在柑桔等叶背越冬,越冬若虫于翌年2月间开始化蛹(伪蛹),4月间成虫羽化并产卵。各世代若虫发生期为第一代4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7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9月中旬至翌年3月,11月进入越冬期。一年中以6-9月为发生为害高峰期。黑刺粉虱的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资源丰富,蛹期被寄生率甚高,对该虫的综合治理可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