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采自云南的齿背茧蜂属Acanthormius Ashmeas一新种∶双色齿背茧蜂A.bicolor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茧蜂科Braconidae潜蝇茧蜂亚科Opiinae印度茧蜂属Indiopius的1个新种:Indiopius alutacius Weng et Chen sp.nov.。这是该属在中国分布的首次记录。建立了世界已知3种的分种检索表。本新种与矮茧蜂I.humillimus Fischer相似,但新种可以由下列特征予以区别:1.并胸腹节革质纹,后缘具短纵脊;2.第1腹节背板长为宽的1.2-1.3倍;3.腹板侧泡明显具齿。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记述中国茧蜂亚科深沟茧蜂族3属(泛深沟茧蜂属Aniphiaulax Kokoujev,1899,驼腹茧蜂属Hybogaster Szepligeti,1906和深沟茧蜂属Iphiaulax Foerster,1862)11种,其中有2新种:斑翅驼腹茧蜂Hybogaster zebripterae Wang et Chen,sp. nov.和乌海深沟茧蜂Iphiaulax wuhainensis Wang et Chen, sp. nov. 及2中国新记录种:短尾深沟茧蜂Iphiaulax impeditor(Kokoujev,1898)和长尾深沟茧蜂Iphiaulax mactator(Klug,1817)。长尾深沟茧蜂在吉林育自灰长角天牛 Acanthocinus aedilis Linn.幼虫,赤腹深沟茧蜂Iphiaulax impostor(Scopoli,1763)在辽宁和山西育自青杨天牛(山杨天牛)Saperda populnca Linn.幼虫。文中附有深沟茧蜂族3属的分属检索表、驼腹茧蜂属和深沟茧蜂属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ZJUH)。  相似文献   

4.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自中国福建的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即透翅绒茧蜂Apanteles pellucipterus Song et Chen,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益虫室。  相似文献   

5.
本记述采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的茧蜂科Braconidae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华甲腹茧蜂属Siniphanerotomella He,Chen et van Achterberg1新种,异唇华甲腹茧蜂Sini phanerotomella disparclypeolus Ji etChen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我国悦茧蜂亚科Charmontinae悦茧蜂属Charmon1新种(红胸悦茧蜂C.rufithoraxsp.nov)和2新种记录种(血色悦茧蜂C.cruentatusHaliday,长管悦茧蜂C.extensor(Linnaeus)。新种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7.
三节茧蜂属Acampsis Wesmael是屏腹茧蜂亚科中的1个小属,全世界仅知1种。本文新添在我国发现的2个新种:中华三节茧蜂A.chinensis sp.nov.(陕西)和湖南三节茧蜂A.hunanensis sp.nov.(湖南)。这是本属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在东洋区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对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Cotesia flavipes complex (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分布全世界的5个种和外群侧沟茧蜂Microplitis 及荻茧蜂Diolcogaster 的25个性状,以及复合群5个种和外群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粘虫盘绒茧蜂Cotesia kariyai、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 glomerata 的24个性状,分别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支序分析的方法探讨该复合群内5个种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表明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是一单系群,二化螟盘绒茧蜂C. chilonis 和大螟盘绒茧蜂C. sesamiae 近缘,芦螟盘绒茧蜂C. chiloluteelli 和汉寿盘绒茧蜂C. hanshouensis 近缘,螟黄足盘绒茧蜂C. flavipes相对独立。 以上研究表明无论是以近缘属作外群还是以同属其它种作外群,所得结果基本上都能反映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各种之间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9.
毛室茧蜂属LeiophronNees是茧蜂科优茧蜂亚科中1个较大的属,含3个亚属啮虫茧蜂亚属EuphoriellaAshmead,拟优茧蜂亚属EuphorianaGahan和毛室茧蜂亚属Leiophrons.s,寄生于半翅目和啮虫目的若虫。本文对毛室茧蜂属的中国种类进行了研究,共报道7种,其中5种为已知种程氏毛室茧蜂L.(Euphoriana)chengiChen&vanAchterberg,1997、狭翅毛室茧蜂L.(L.)bounluoicaBelokobylskij,1993、黄体毛室茧蜂L.(L.)flavicorpusChen&vanAchterberg,1997、红头毛室茧蜂L.(L.)ruficephalusChen&vanAchterberg,1997和细毛室茧蜂L.(L.)subtilisChen&vanAchterberg;2种为新种大头毛室茧蜂L.(E.)amplicaptis,sp.nov.和伊春毛室茧蜂L.(L.)yichunensis,sp.nov.。研究标本(包括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寄生蜂标本室。 1.大头毛室茧蜂Leiophron(Euphoriana)amplicaptis,新种(图1~5)   本种与程氏毛室茧蜂L.(E.)chengiChen&vanAchterberg,1997相似,但前翅1-SR+M、m-cu、2-Cu1、2-M和2-SR脉缺,基节前沟缺,盾纵沟存在,浅,腹部第1背板具纵刻纹,触角15节,脸宽为高的1.1倍及体较小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   研究标本正模,♀,吉林通化,1994-Ⅷ-01,娄巨贤,no.976813。 2.伊春毛室茧蜂Leiophron(Leiophron)yichunensis,新种(图6~10)   本种与黄体毛室茧蜂L.(L.)flavicorpusChen&vanAchterberg,1997相似,但本种前翅SR1和2-SR脉出自翅痣同一地点、唇基腹缘明显突出、盾纵沟区域光滑、腹部第1节背板长为端宽的3.1倍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   研究标本正模,♀,黑龙江伊春,1994-Ⅶ-19~26,娄巨贤,no.952676。副模1♂,采集记录同正模,no.952608。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了中国费氏茧蜂属的3个新种:匙胸费氏茧蜂F.mystrium,sp.nov.,锐费氏茧蜂F.oxoestos,sp.nov.,疏纹费氏茧蜂F.spanistriae,sp.nov.,和1中国新记录种:齿唇费氏茧蜂Fopius denticulifer(van Achterberg and Maeto^,1990)。这是该属在中国大陆的首次记录。1.齿唇费氏茧蜂Fopius denticulifer(van Achterberg and Maeto^,1990),中国新记录研究标本:1♀,浙江临安市天目山,1987-Ⅶ-21,陈学新,No.873495;2♀♀1♂,浙江安吉县龙王山,1993-Ⅷ-31,马云,许再福,朱春燕,No.9310360,9310128,939981;2♀♀,浙江临安市大目山,1993-Ⅵ—11,滕玲,汪建平,No.935298,935444;1♀,浙江临安市天目山,1993Ⅵ—12,马云,No.934408。分布:中国(浙江),俄罗斯东部,日本。2.匙胸费氏茧蜂Fopius mystrium,新种(图1~4)正模:♀,湖北神农架宋洛,1982-Ⅷ-28,何俊华,No.825801。鉴别特征:本新种与F.deeralensis(Fullaway,1950)相似,但下列特征可资区别:额具深密刻点及刚毛;产卵管两侧平行,端部具一小突起;产卵管鞘长度为前翅长度的0.4倍,为腹部第一背板长的2.7倍。3.锐费氏茧蜂Fopius oxoestos,新种(图5~10)正模:早,浙江德清县筏头,1995-Ⅴ-27,何俊华,No.957552;副模,1♀,浙江德清县筏头,1995-Ⅴ-27,何俊华,No.957416。鉴别特征:本新种与F.ruficornis(Granger,1949)相似,但下列特征可资区别:中胸全部橘黄色;产卵管端部背方具一突起;并胸腹节后方具一大的扇形区域。4.疏纹费氏茧蜂Fopius spanistriae,新种(图11~16)正模:♀,海南尖峰岭,1997-Ⅶ-22,蔡平,No.973369。鉴别特征:本新种与E.arisanus(Sonan,1932)相似,但下列特征可资区别:唇基腹方具一小而不明显的突起:中胸腹板后横脊腹方中央存在,短且突出;产卵管鞘相对较短,其长度为前翅长的0.8倍,为腹部第,背板长的0.9倍。  相似文献   

11.
The Astilbe Buch.-Ham. ex D. Don was founded in 1912. There are now 18 spec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USSR, Thailand, Indonesia, Bhutan, Nepal d Kashanmir each has only 1 species; Korea, Philippines and USA each has 2; India 3; Japan 6; and China 7 (including 3 endemics and 1 new variety). And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each has 2; central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 each 4; eastern China 5. Thus the distribution centre of this genus seems to be in the region covering Japan and eastern, central, and southwest China. This genus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Sect. Simplicifoliae Engl. and Sect. Astilbe. Sect. Simplicifoliae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primitive one because it has 5 ordinary petals. This section consists of about 10 species: 5 in China (east China 4; southwest China 3; central China,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each 2; Northwest China 1), 5 in Japan, 2 in Korea, 1 in Philippines and India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sec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centre of origin of this genus be in the forested parts from Japonthrough east China to southwest China.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区及分布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对中国苔藓植物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最初的7个分区划分为10个分区,从华中区中分出华东区,由华北区中分出华西区,并将青藏区及云贵区内的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组成单独的横断山区。就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布类型及可能的分布路线也作了讨论,指出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布路线有3条,一条是从喜马拉雅地区经滇西北、川西沿长江流域到中国的东南部;一条位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和台湾之间;第三条则从喜马拉雅地区通过秦岭直至长白山区。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野猪亚种分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野猪11个微卫星位点的变异分析,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的遗传结构,以期对野猪亚种分类问题有所启迪.对野猪华北、华南和东北种群的分析表明,各种群基因库中都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分析发现,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亚种在系统树中混杂,没有任何亚种在其中构成显著的支系.基于微卫星变异的FCA分析不能区分华南、华北、东北三个种群.基于Fst检验的遗传差异分析发现,长江两侧的华南、华北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Fst=0.014),表明长江两侧的野猪可能存在着较高水平的基因流,长江并非是一个有效的空间隔离;东北地区野猪和华北、华南地区野猪之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Fst=0.040、0.042),东北野猪可以作为独立的亚种S.s.ussuricus.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GIS技术研究扁叶甲属Gastrolina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以采集地的行政单元转换地理坐标与动物地理区划图叠加后产生叶甲的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此属主要分布在华中区、华北区、华南区、西南区、东北区。根据地理分布图及有关分析,认为华中区中部、华北区西北部是该属的丰富度中心和分布中心,华中区中部为中国扁叶甲多样性中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苹果属资源现代分布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是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加强我国苹果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可以丰富我国苹果资源保存的多样性。国家果树种质苹果圃于2005-2016年开展了我国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和华东苹果属植物集中分布地区的调查和收集,旨在进一步摸清家底,扩展我国苹果属种质资源的保存类型和数量,为保护利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苹果属种质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新收集资源621份,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苹果野生种资源丰富,地方品种少量分布;华北地区以地方品种为主,野生种类型较少。目前野生资源集中分布面积逐年减少,由先前的大范围散落分布逐渐转变为小面积集中分布;地方品种面临的问题较多,砍伐频发,流失严重。以连续11年的苹果属种质资源调查为依据,提出苹果资源收集保存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石炭纪的Ting类,珊瑚和腕足动物的代表属与中国其它代表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陕甘宁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藏北部地区可以进行对比,在计算大Zong相似系数的基础上,进行Q型聚类分析,得出古生物地理分区结果,则解决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古生物地理归属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早石炭世可划分为:柴达木-华南-陕甘宁生物区;塔里木-藏北生物区和准噶尔生物区,柴达木属于柴达木-华南生物亚区,晚  相似文献   

17.
据作者调查和文献报道,本文列出了江西产90种园蛛在江西、中国和全球的地理分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东洋界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组成;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华中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以及华中区+西南区跨界成分组成;与国内23省(区)区系组成比较,江西园蛛与湖南的共有种最多,与西藏共有种最少;文章最后分析了江西园蛛物种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侧棘斑蚜属(蚜科,角斑蚜亚科)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GIs技术研究斑蚜科侧棘斑蚜属Tuberculatus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种类以县级行政单元转换地理坐标与动物地理区划图叠加后产生蚜虫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出这个属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东部(中国南部和东部)。根据地理分布图及有关统计分析,认为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北部和华中区南部一东南部是这个属在中国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和特有中心。同时,利用寄主植物的分布,探讨了中国侧棘斑蚜属的分布与寄主植物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上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蒋志刚 《生态学报》2005,25(5):1205-1212
中国从195 6年开始建设自然保护区,其间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停滞时期之后,到2 0 0 2年底,中国建立了15 5 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4 14 86 6 km2 ,占国土面积14 .7%。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已经在2 0 0 2年末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然而,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仍在增长。由于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是严格意义的保护区,于是,作者提出应区分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与广义的自然保护地,发展一个由不同保护目的、不同保护程度、合理布局的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综合自然保护区体系,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思想。估算了现阶段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投入与管护费用,探讨了建设和管理2 0 0 2年末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需求。还提出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区中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及分类和中国各种类型土地的适宜保护面积,探讨“在中国多大的国土面积可以建设为自然保护区?”这一命题,从保存生物物种、生物资源、主要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方面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地的面积上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以河北饶阳为代表的华北棉区棉铃虫动态的研究,建立了各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华北棉区第l-4代棉铃虫总死亡率分别为98.3%、98.34%;98.69%和9.13%,各代棉铃虫种群的趋势指数I值分别为3.97、1.50、1.41和1.09.与以江苏南通为代表的南方棉区生命表参数相比较发现,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棉铃虫的存活率曲线都属于A型曲线,即卵至2龄期死亡率较大,3龄以后死亡率较小的凹型曲线。南方棉区棉铃虫消亡的关键因子是风雨冲刷作用,而北方则是天敌的捕食作用;南北棉区的棉铃虫孵化期为1龄期,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死亡率较大,为关键虫期;北方棉区主要危害世代是2、3代棉铃虫,南方棉区为3、4代棉铃虫,由此讨论了南北棉区各世代棉铃虫的发生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