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光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靶向光疗手段,它将单克隆抗体的肿瘤特异性与光吸收剂的光毒性相结合,可以快速且极具免疫原选择性地诱导靶肿瘤细胞的死亡。由于靶向性强,光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小。而且因为该疗法诱导的免疫原性死亡会引起垂死肿瘤细胞周围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快速成熟,继而将肿瘤抗原提呈给CD8+T细胞,导致治疗后CD8+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不仅如此,光免疫治疗还能通过增强纳米药物的肿瘤组织穿透性而提高疗效。鉴于光免疫治疗的优良应用前景,文中从其免疫激活机制、超级高渗透长滞留效应、新进展与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其深入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皮肤光老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渐进过程,不仅有临床及组织学方面变化,还有生物化学方面变化。无损、非侵入式的皮肤光老化评价技术和组织热损伤定量技术促进了光学治疗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优化选择非消融性光治疗参数。评述了基于光学方法的皮肤光老化评价和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与肿瘤传统手术、化疗和放疗方法相比,能选择性地消灭局部的原发和复发肿瘤,而不伤及正常组织。大多数肿瘤出现临床症状时,已是肿瘤晚期,丧失了肿瘤治疗的最佳时机。光动力治疗作为新兴的肿瘤治疗技术,能够以较小创伤为代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有望成为恶性肿瘤姑息性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疗效。方法:采用飞顿辉煌激光360嫩肤系统(以色列飞顿公司),波长570~950nm,光斑面积10mm×30mm,脉宽10、12、15ms,能量14~19J/cm~2。治疗40例雀斑患者,每三周一次,共治疗5次,末次治疗后评价患者雀斑的疗效。结查: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18例(45%)基本完全消退,14例(35%)明显消退,8例(20%)好转,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面部治疗区域皮肤质地较以前更光滑、细腻,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 cells,CSCs)是在肿瘤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它具有正常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能够无限增值和自主分化为各种具有异质性的肿瘤细胞。CSCs在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CSCs对目前大多数治疗如化疗、放疗不敏感,甚至具有耐药性,这也就导致了恶性肿瘤在治疗后容易复发。鉴于此,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日益受到关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由于其微创性,不良反应少,靶向性强等特点在肿瘤的治疗研究中不断得到发展。本文将从CSCs的特性入手,结合PDT治疗的最新进展,探讨PDT治疗在肿瘤干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光敏剂能否被肿瘤细胞高效吸收是影响光动力治疗效率的重要因素。亲脂性光敏剂易于被肿瘤组织摄取,但会使光敏剂发生自猝灭;亲水性光敏剂则有利于光敏剂在体内的转运,但肿瘤细胞摄取率会下降。本工作通过亲酯性的乙二醇缩合支链和亲水性季膦基团与卟啉相连接,成功制备一种新型两亲性卟啉锌化合物(ZnTP-TP),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和良好的两亲性,可被细胞快速摄取,并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肿瘤光动力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评估常规牙髓治疗后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对乳前牙髓腔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儿童的62颗牙髓坏死的乳前牙,随机分为常规根管治疗组(A组)和常规根管治疗联合a-PDT治疗组(B组),每组各31颗。a-PDT使用浓度为0.005%的亚甲蓝作为光敏剂,用无菌纸制锥形管在根管内部涂抹3 min,用激光在根管入口处直接照射40 s(波长:660 nm,能量密度:4 J/cm^(2),功率:100 mW)。使用锥形管采集两组患者根管内的微生物样本(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立即采集)进行培养。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包括瘘管和牙齿活动度等。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细菌载量减少了93%,B组减少了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康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a-PDT可有效杀灭乳牙内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聚合物纳米胶束靶向输送光敏剂分子已经成为光动力治疗癌症的研究热点。方法: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嵌段聚合物聚丙烯酸叔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t BA-b-PGMA),共聚物的一端脱除叔丁基,通过缩合反应共价键连接甘露糖分子,另一端环氧基开环引入叠氮基,并通过"click"反应共价连接氟硼二吡咯光敏剂分子,最后制备得到表面甘露糖修饰的负载光敏剂聚合物胶束。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结构确认;通过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等考察其理化性质;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MTT细胞毒性实验对其甘露糖受体靶向性及光动力疗效进行考察和评价。结果:聚合物Pt BA-b-PGMA的相对分子量为16 924,其分散系数为1.36。聚合物中环氧基开环引入叠氮后在2 106 cm-1处出现叠氮基特征峰。经过"click"反应引入氟硼二吡咯光敏剂分子后,叠氮基特征峰消失,在1 637 cm-1处出现三氮唑特征峰。聚合物胶束粒径分布均一,稳定性良好。胶束平均流体力学直径为178 nm,在水溶液中粒度分布较窄(PDI=0.298)。聚合物胶束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HEK293正常细胞均无暗毒性,在535 nm LED光照下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较好的光动力治疗效果。结论:聚合物胶束能被MDA-MB-231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甘露糖受体特异性识别,并被内吞进入癌细胞内,具有较好的光动力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动力疗法已被用于临床治疗除实体肿瘤以外的一些微血管类疾病,包括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s,PWS)和老年视网膜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竹红菌素是一种苝醌类光敏剂,因为在光疗窗口(600~900 nm)的吸收较少,它不适用于实体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但对于治疗微血管类疾病却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根据竹红菌素光物理特性提出其主要适应症范围,并根据其临床实用化问题提出应对策略。通过构造竹红菌素水溶性纳米制剂或具有优化脂水双亲性的衍生物,实现脂溶性光敏剂既可以安全给药又最大程度保持生物利用度和光动力活性。生物学实验证明竹红菌素类光敏剂对生物靶体具有超强的光动力活性。由此推测:竹红菌素类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微血管疾病(如鲜红斑痣和老年黄斑变性)及其它浅表型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作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传统的手术与放疗化疗联合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光动力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有效的辅助方法,在胶质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是在光动力治疗中应用最多的光敏剂前体物质。多年来针对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在胶质瘤光动力治疗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增强光动力效应,这也是许多神经外科医生的兴趣所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5-ALA在胶质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在此领域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光受体及光信号转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信号反应的能力,光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信号.植物为了更好地生长和发育形成了精密的光信号接收和转导系统.本文介绍近年来光信号接收即光受体和光信号的转导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信号反应的能力,光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信号。植物为了更好地生长和发育形成了精密的光信号接收和转导系统。本文介绍近年来光信号接收即光受体和光信号的转导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传统的临床近红外(NIR)荧光染料,同时能够高效吸收激光用于光热和光动力治疗.但是ICG在水溶液中的不稳定性及在体内的快速清除限制了它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ICG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本文主要介绍ICG纳米颗粒在肿瘤近红外诊断及光热和光动力治疗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藻红蛋白介导光动力治疗的光化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藻红蛋白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的光化学机制,观察藻红蛋白浓度和活性氧抑制剂对藻红蛋白光漂白作用的影响,研究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产生活性氧分子的途径和影响因素。表明:藻红蛋白浓度太高会降低光动力的效率,其活性氧产生的机制为Ⅰ和Ⅱ型,用Ⅰ型反应抑制使反应向Ⅱ型方向转变,产生更多的单线态氧,可显著提高光动力效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碱性提取法测量了三磺化铝酞菁(AlS3PC)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内的代谢比,得到了AlS3PC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内最高潴留浓度的时间,可作为PDT治疗肿瘤的最佳时间,另外通过测试得到的数据,建立了一套有关细胞膜的通透性模型,用以解释肿瘤细胞对AlS3PC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6.
光动力治疗创伤小,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临床认可。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光敏剂,在光照下产生分子氧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但是,大多数光敏剂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其在肿瘤中的富集主要与细胞高代谢有关,并且在水相媒介中溶解度比较差。纳米技术应用于光动力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地体内运输光敏剂的方式。目前,聚合物纳米粒与光动力药物传递的研究越来越多,光敏剂通过纳米粒的运输为弥补光动力治疗的不足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纳米载体可以将治疗浓度的光敏剂运送到肿瘤细胞而不造成非靶向组织的副损伤。本文将介绍对肿瘤光动力治疗中具有特异性的聚合物纳米粒的种类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光动力疗法与给药微针(microneedle, MN)相结合为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壳聚糖搭载高能光子的可控缓释型载药微针贴片(LED-losartan-HEMA/ CS-MN, LLH-CSMN),重点研究了其制备工艺,并且以氯沙坦为模型药物对微针阵列的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探究了LLH-CSMN的力学性能、皮肤穿刺性能、缓释性能以及高能光子在长时间工作下的光热性能。结果表明,基于壳聚糖搭载高能光子的微针贴片能够有效地在皮肤表面打开通道进行药物递送,并进行光动力治疗。同时,体外透皮扩散试验表明,以氯沙坦为模型药物制备的微针在1 h内释放了约30%的药物,在1 d内总共释放了约60%的药物,随后进行缓慢释放,在6 d后最终释放了93%的药物,LLH-CSMN具有可控缓释特性以及良好的长效光辅助治疗效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国内外近10年来非剥脱性嫩肤技术治疗皮肤光老化临床研究概况,以期进一步了解非剥脱性嫩肤技术在皮肤光老化中的应用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9/2009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检索词“photoaging(光老化),laser(激光),Intense pulsed light(强光),radiofrequency(射频),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临床实验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诊断标准。②随机对照实验或对照实验。结果: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0篇,按上述标准纳入23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结论:非剥脱性嫩肤技术治疗皮肤光老化疗效可靠,具有副作用少,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但不管单独使用哪种方法治疗皮肤光老化其效果均不是很完美,必需紧密结合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和非剥脱性嫩肤设备的性能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5-氨基酮戊酸(ALA)是体表光动力疗法的一个重要前体药物,通过代谢产物原卟啉Ⅸ(PpⅨ)介导发挥光敏作用。ALA制剂的研发和优化促生了一系列产品和技术,不仅推动了体表光动力疗法的应用,而且ALA介导的PpⅨ荧光还可用于肿瘤的荧光可视化和辅助手术。本文将对光动力诊疗中ALA及其酯类衍生物和PpⅨ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0.
R-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对DNA分子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 PE)是海藻中的重要捕光色素蛋白,具有强荧光性,易溶于水.在藻体内能将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光合反应中心; 在体外则能将光能传递给周围环境中的氧分子,产生如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组分,可用来介导光动力效应治疗癌症.将纯化的藻红蛋白加入到瘤细胞培养基中,数小时后,采用488 nm波长的氩离子激光辐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 3H-TdR掺入实验观察细胞DNA的合成.结果表明,藻红蛋白介导的光动力反应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并杀伤癌细胞.随着藻红蛋白浓度增加,DNA合成下降,瘤细胞存活率降低.将藻红蛋白加入到pUC18质粒溶液中,随之进行激光辐照,琼脂糖电泳结果可见pUC18构象由超螺旋(supercoiled)向带切口的环形构象(relax)转换.结果提示:通过改变或影响DNA构象,抑制细胞DNA合成可能是藻红蛋白介导肿瘤光动力治疗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