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桑树二倍体及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 ,即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从DNA分子水平探讨二倍体桑 (2n =2X =2 8)与经秋水仙素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桑 (2n =4X =5 6 )在遗传结构上的差异。根据对供试材料DNA多态性及遗传距离分析 ,认为经秋水仙素诱变得到的同源 4X与 2X相比在DNA分子遗传结构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在种内变异水平上 ,2X与同源 4X桑间的遗传差异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空间搭载诱导水稻种子突变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以卫星空间搭载广东水稻品种特籼占13干种子,返地种植后经5代选择、培育,获得一批形态及育性变异的突变体及品系(种),如株高变矮,稻穗变大,雄性不育等。为了探索空间诱变的本质,对选出的6个突变体及2个优良品系,选用了130个10-me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经物和17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引物组合,分别对其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位点扫描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均显示:不同的突变体与原种DNA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差异,且由两法得到的结果较接近,为6%-12%。此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空间环境确实对植物种子存在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茄子空间诱变效果,比较空间诱变系与原始对照间的分子水平差异,揭示空间诱变的分子效应,对3个不同茄子原始自交系(K_1、L_1、M_1)及其对应空间诱变系(K_2、L_2、M_2)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始自交系相比,3个空间诱变系的生育期、株型、果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变化的性状是平均单果重和种子千粒重。诱变系M_2的平均单果重比其对照增加16.82%,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有降低趋势,其中L_2比L_2显著降低了10.24%。48对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在6个自交系和诱变系间扩增得到40条可以揭示诱变系与原始自交系间多态性的条带;部分目标片段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表明与已报道的高频突变相关DNA区域或蛋白同源性很高。可见,空间诱变技术能够引起茄子的遗传变异,而且这种变异是以DNA水平的变异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库拉索芦荟的多倍体诱导及其变异初报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对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的诱导处理,结果表明:用含0.06%秋水仙素处理12h后诱变频率可达50%,其效果最佳。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加倍群体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植株的大多数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增大而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减少。对变异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所发现,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为2n=4x=28,为4倍体。未加倍前的二倍体为2n=2x=14。检测中也发现有少数植株有2n=14和2n=28两种细胞型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从DNA水平对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 号(2n=3x=42) 及其亲本以及与嘉陵20号同亲本的2 个三倍体(2n=3x=42) 桑树材料与10 个二倍体(2n=2x=28) 桑树材料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获得了它们的指纹图谱、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系数, 并绘制出了它们的UPGMA聚类图。研究结果发现: 嘉陵20 号的母本7920 (2x;♀) 与父本西庆四号(4x; ♂) 间的相似系数为0 6612。这为今后更具强大杂交优势和多倍体优势的新型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选育时杂交亲本的选择与组配提供了较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田埂报春多倍体诱导及其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田埂报春进行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0.08%秋水仙素处理48h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率高达56%。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形成的多倍体植株与原二倍体植株比较,在形态上,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叶片变厚,叶形指数减小,保卫细胞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叶绿体数明显增多。对变异植株进行细胞学研究发现,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x=36,而原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基数x=9,因此,变异植株(2n=4x=36)为四倍体。前者的核型公式为2n=4x=8L+12M2+4M1+12S,核型属于1A;后者的核型公式为2n=2x=4L+6M2+2M1+6S,核型也属于1A。检测发现少数个体有非整倍体变异。  相似文献   

7.
对峨眉山2种重楼-小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t.minora S.F.Wang)、黑籽重楼(P.thibetica Franch)DNA进行了AFLP(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形态上的差异分析。AFLP分析可知小重楼和黑籽重楼在DNA分子水平上表现出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每个种内个体间的相似性很大,但有明显种间的遗传差异。形态对比分析可知小重楼和黑籽重楼在花部性状上有明显的差异。AFLP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小重楼和黑籽重楼无论是在形态还是遗传上均有明显差异。它们之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李红  杨岚  向增旭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8):1692-1697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甜叶菊不定芽,诱导同源四倍体,并进行解剖学、染色体鉴定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倍性。结果表明:(1)用0.20%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甜叶菊不定芽12h,同源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32.14%。(2)同源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对照)相比,其气孔、叶片等均表现巨大性,且叶片变厚、叶色浓绿、叶片皱缩。(3)对照植株染色体2n=2x=22,四倍体植株染色体2n=4x=44;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对照DNA相对含量为100,四倍体DNA相对含量为200。(4)该研究共鉴定出48株甜叶菊同源四倍体植株,为进行倍性植株的诱导奠定了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开展甜叶菊同源四倍体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及其在海洋动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遗传标记在农业动植物育种和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水生生物上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或称简单序列重复,SSR)等分子标记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了第三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综述了这些分子标记在海洋动物遗传结构分析、亲缘关系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DNA分子标记技术很多,基本都是建立在RFLP、PCR和重复顺序的基础上的。本文重点介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微卫星DNA(STR)标记、DNA指纹(DFP)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等几种重要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定义、结构、分布、组成、保守性、优点及丰富的多态性等。并重点介绍了微卫星DNA(STR)标记在分子遗传监测、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血缘关系及个体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素诱导牛蒡多倍体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用种子处理法,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获得了牛蒡的同源四倍体(2n=4x=72),同时还得到了一些八倍体(2n=8x=144)和非整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2.
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RAPD技术是一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且经济,可从分子水平提供直接的遗传证据。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如下:1)遗传图谱的构建;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3)外源染色体片段的鉴定和标记;4)遗传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5)体细胞杂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低能氩离子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转化异常汉逊酵母菌,获得了遗传稳定的产麻黄碱的重组酵母菌株Ar_Han0458。RAPD分子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和出发菌株基因组之间存在多态性变化,从重组菌株DNA中分离得到一个439 bp的差异条带。经PCR验证,其5'端150 bp片段来源于麻黄基因组。通过SSH实验,从重组菌株DNA中分离获得9条差异基因表达片段,BLAST同源比对分析,其中5条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功能分别为:乙醇脱氢酶、二氢鞘氨醇羟化酶、分子伴侣蛋白、亚精铵转运蛋白和NAD依赖的差向异构酶/脱水酶,另外4条差异表达基因在数据库中无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14.
DNA序列高维空间数字编码的运算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序列的高维空间二进制数字编码,除可以对DNA序列的碱基结构、功能基团、碱基互补、氢键强弱等性质进行编码之外,还可以方便地进行 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DNA序列高维空间数字编码的运算法则是:(1)根据DNA序列数码的奇偶性质,可以推导出其与末位碱基的对应关系。当DNA序列S的数值X(S)=4n,4n 1,4n 2,4n 3时,其末位碱基依次为C,T,A,G(n=0,1,2,…)。(2)提出DNA序列高维空间的表观维数Nv,数值维数Nx及差异维数Nd的概念。当Nd=0时,首位碱基为A或G,当Nd=2n或2n 1(n=1,2,…)时,首痊碱基为(C)^n或(C)^nT。(3)推导出DNA序列点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运算法则。(4)推导出DNA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的运算法则。(5)提出DNA子序列(subsequence)的概念并定义DNA子序列的定值部Xi(digital value)和定位部Qi(location value)及其计算公式。(6)推导出DNA序列的延长运算、删除运算、缺失运算、插入运算、转位运算、换位运算和置换运算等的运算法则。(7)通过按位加运算求得DNA序列的汉明距离dh,碱基距离dh‘,基团距离dh″和共轭距离dG以及这些距离的意义与联系。(8)分析结果表明DNA序列的数字编码比常规的字符编码在数学运算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星丽鱼和天使鱼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的方法(银染)和Sumner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报道了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天使鱼(Pterophyllum scalare)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这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n均为48。星丽鱼的核型公式为2n=2m+26sm+16st+4t,NF=7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在sm1的随体上出现银染位点;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随体所在位置均深染。天使鱼具有异形性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4m(X)+12sm+12st+20t,NF=64;♂:2n=3m(x)+12sm+12st+21t(Y),NF=63。银染点位于sm3的短臂末端和X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在两种鱼中均未见到Ag-NORs联合现象。  相似文献   

16.
张瑞  王丽  唐铭霞  翁周 《植物研究》2008,28(1):59-63
对峨眉山2种重楼-小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minora S.F.Wang)、黒籽重楼(P. thibetica Franch)DNA进行了AFLP (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形态上的差异分析。AFLP分析可知小重楼和黑籽重楼在DNA分子水平上表现出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每个种内个体间的相似性很大,但有明显种间的遗传差异。形态对比分析可知小重楼和黑籽重楼在花部性状上有明显的差异。AFLP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小重楼和黑籽重楼无论是在形态还是遗传上均有明显差异。它们之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费乌瑞它’ב陇薯3号’杂种F1优良无性株系A1和A3及‘费乌瑞它’×J07-6杂种F1优良无性株系C2在染色体及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3个优良株系的核型及SSR指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株系A1、A3和C2均为四倍体(2n=4x=48),其核型类型分别为2B、1B和1A;株系A1和A3核型公式均为2n=4x=48=36m+12sm,C2核型公式为2n=4x=48=48m。(2)利用筛选出的10对SSR适宜引物PCR扩增得到50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9.37%。(3)建立了3个马铃薯杂种优良株系及其亲本的SSR指纹图,并以遗传距离(GD值)0.45为基准,将6个材料分为3类:母本‘费乌瑞它’、株系A1和父本‘陇薯3号’聚为一类,株系A3和C2聚为另一类,父本J07-6单独列为一类。  相似文献   

18.
微卫星(TATG)n基序在香菇菌种中的验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TATG)4重复序列为引物对香菇属的3个种13个菌株的微卫星区DNA进行PCR扩增,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了25个条带,并且在供试菌株上表现出多态性,可以实现遗传分类研究。为了验证微卫星分子标记实验准确性,又用RAPD技术对13个供试菌株进行了实验。7个引物在13个菌株上共获得了102条多态性条带。通过聚类分析,RAPD获得的分类结果与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的结果一致。此外,为了证明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的条带不是假阳性,在实验中回收了No.10菌株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有(TATG)n基序存在,并且达到了微卫星基序重复数量的最低限度。通过本实验可知,香菇中是存在微卫星(TATG)n基序的, 且基序的多态性可以用于香菇的遗传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9.
DNA指纹技术在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标记物能在细咆或分子水平上指示暴露.效应关系,是进行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诊断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的、在分子水平上检测污染物质导致的生物体DNA损伤的DNA指纹技术。DNA指纹技术的主要类型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AP—PCR)、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DDRT)、短DNA重复序列(SSR)及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这些技术与检测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损伤为主的一系列经典研究方法如彗星分析、微核实验等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本文着重介绍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3种重要的DNA指纹技术在污染土壤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桔梗多倍体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中国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 A.CD)进行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用含0.1%秋水仙素处理40h后诱导频率可达50%,诱导效果最佳。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形成的多倍体植株与原二倍体植株比较,在形态上,多倍植株叶片变宽变大,叶色变深,茎变粗且节距长,气孔增大而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减少。对变异植株进行细胞学研究发现,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x=36,而原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基数x=9,因此,变异植株(2n=4x=36)为四倍体。前者的核型公式为2n=4x=14m+20sm+2st,核型属于2B;后者的核型公式为2n=2x=7m+10sm+1st,核型也属于2B。检测发现有少数个体有非整倍体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