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江平原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三江平原分布最广的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群落和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2个群落的植物物种及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毛果苔草群落以毛果苔草为优势种,以漂筏苔草(C.pseudocuraica)为亚优势种,二者的重要值之和为56.4%;小叶章群落以小叶章为优势种,其重要值为50.8%。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毛果苔草群落和小叶章群落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有较大波动,且H与J呈显著正相关,与D呈显著负相关,与S无显著相关关系;毛果苔草群落的H、D、J和S均高于小叶章群落,但差异不显著;2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46.5%,表明二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面积,海拔高度,离物种源的最小距离,岛屿形状和人类活动对舟山群岛蛙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物种多样性与岛屿面积和最高海拔明显相关。但物种多样性与离物种源的最小距离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钫屿形成后蛙类与岛屿间很少发生迁移和再定居,物种数处于“非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利用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设置的 9个样方的调查资料 ,对我国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在 9个样方共记录到物种 137种 ,隶属于 5 3科 98属。利用TWINSPAN将 9个样方分为 3组 4个类型 ;同时 ,TWINSPAN还将 2 7个乔木种划分为 7个群落类型。不同样方的群落结构指标相差较大 ,这与群落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年龄有关。平均胸径与立木密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后者随前者增加而递减。群落结构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但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不显著。对于多样性(H′)和均匀度 (E)来说 ,一般有草本层 >灌木层 >乔木层的趋势 ;而在各自的取样面积内 ,物种丰富度 (S)差异不大。对所有调查区域内的植物而言 ,长白山的阔叶红松林在三地中拥有最高的丰富度 ,并且这主要来源于草本层和灌木层的贡献 ,乔木层的丰富度在三地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影响舟山群岛蛙类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面积、海拔高度、离物种源的最小距离、岛屿形状和人类活动对舟山群岛蛙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物种多样性与岛屿面积和最高海拔明显相关。但物种多样性与离物种源的最小距离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岛屿形成后蛙类在岛屿间(或岛屿和大陆间)很少发生迁移和再定居,物种数处于“非平衡”状态。岛屿形状不影响物种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原因是舟山群岛没有专一性的林栖种类,除淡肩角蟾外,其余种类均能生活于农田栖息地。我们认为,岛屿面积是舟山群岛蛙类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和最佳预测者。 相似文献
5.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中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是被普遍接受的两种理论观点,但是目前关于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中的相对重要性还没有统一定论。基于长白山暗针叶林群落数据,采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探究特定树种对邻域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并借助同质性和异质性泊松零模型检验其显著性。(1)群落水平上,在3—15 m空间尺度上,促进种占据优势地位,在>15 m空间尺度上,中性种逐渐取代促进种起主导作用,抑制种比例较低,并且随着空间尺度变化幅度不大。(2)物种水平上,采用同质性泊松零模型检验树种对邻域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臭冷杉、花楷槭、青楷槭在0—20 m空间尺度上对邻域物种丰富度增加起促进作用,黄花落叶松、鱼鳞云杉在0—20 m空间尺度上抑制了邻域物种丰富度增加。花楸树、黑桦和硕桦在全部研究尺度上表现为中性种,髭脉槭、大青杨、红松等在不同研究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作用效果。剔除了生境过滤作用的异质性泊松零模型检验结果与同质性泊松零模型结果差异不显著,表明研究样地内生境过滤作用对多样性格局形成影响不大,各树种间的相互作用对群落物种组成影响较大,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6.
7.
以三江平原湿地-农田景观中沟渠的密度作为反映干扰强度的指标,研究了不同沟渠密度下湿地斑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干扰强度下,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很大, 随干扰强度增大,原有湿生物种减少,而中湿生、中生物种显著增加;(2)湿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随干扰强度的增大,整体上呈降低趋势,群落多样性在中等沟渠密度下(0.6~1.2km/km2)达到最大,但不同沟渠密度下群落间多样性差异基本不显著;(3)位点间的干扰强度差异越大,Whittaker指数值越高;(4)不同的干扰强度下,各湿地斑块内部的物种周转速率同样在沟渠密度中等(0.6~1.2km/k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Quick Bird影像选择样地区域,采用样方法进行群落学调查。选取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测度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19个岛状林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40种,隶属于44科,102属,与相邻的洪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同类型群落相比较有些物种已经消失。山杨林(Ass. Populus davidiana)、白桦林(Ass. Betula platyphylla)和杨桦林(Ass. P. davidiana+B. platyphylla)3种群落类型多样性指数在灌木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岛状林总体3个层次之间的R、D、H′大小顺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3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岛状林斑块的物种丰富度与斑块面积(r=0.591, p<0.01)、周长(r=0.674 , p<0.01)和形状指数(r=0.584,p<0.01)极显著相关,而D、H′、Jsw与周长、面积和形状指数相关均不显著。受到一定人为干扰的岛状林群落仍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其中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占有重要地位。林窗干扰是导致林下植物多样性较高的重要原因。边缘效应可能是引起群落斑块物种丰富度随着斑块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加的重要原因。岛状林群落斑块对于维持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水库蓄水导致千岛湖原有生境的破碎化和岛屿化.研究选取了50个岛屿,共设立样方70个.调查这些岛屿上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及数量,选择9种曲线拟合岛屿面积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结果发现:乔木、灌木和木本物种数与岛屿面积关系拟合较好的是对数函数、幂函数和S型曲线,其中对数函数为最优模型;乔木、木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岛屿面积关系拟合较好的是S型曲线和逆函数,灌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岛屿面积关系拟合不显著,乔木和木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较小岛屿(y小于1 hm2)面积拟合呈S形曲线和逆函数,而灌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较大岛屿(y大于1 hm2)面积拟合呈S形曲线和逆函数;均匀度、优势度指数与面积拟合关系不显著. 在岛屿面积较小时,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面积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在面积增加到一定限度时,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的速率就逐渐变缓.植物物种数增加速率的转折点约为4 hm2,乔木、木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增加速率的转折点约为1 hm2,对面积小于的1 hm2的岛屿进行拟合时发现,乔木、木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增加速率的转折点在0.15~0.2 hm2之间.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特定的温湿需求,中国的水青冈多分布于亚热带山地,而分布于欧洲和北美的水青冈则为温带的优势种。本文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米心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特点和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30 m×30 m样方中共发现132种高等植物,分属于51科86属;种-面积关系符合Arrhenius模型,lg S=0.384 lg A+0.6443;log-serie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米心水青冈群落中乔木层种-多度关系(R2=0.9596);乔木层优势种为壳斗科的米心水青冈、短柄枹、锥栗等;灌木层优势种有伞形绣球、宜昌荚蒾等;草本层优势种为箬竹、苔草等;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乔木层多样性呈负相关;群落结构表明,天目山米心水青冈群落是稳定的顶极群落,萌条更新在米心水青冈群落中十分常见,55%的乔木层物种具有萌条现象;尤其是米心水青冈,萌条数与母株的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三江平原沟渠土壤种子库在湿地植物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在湿地恢复中的潜力,该文采用幼苗萌发法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江平原不同开挖年限沟渠的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渠具有较大规模的土壤种子库,边坡种子库显著大于底泥种子库,边坡种子库密度为8 973–25 000 seeds·m–2,底泥种子库密度为506–1 488 seeds·m–2。开挖10年、20年和30年的沟渠土壤种子库共有50种植物萌发,隶属于20科41属。开挖10年、20年和30年的沟渠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数分别为37种、34种和33种,地上植被物种数分别为25种、33种和22种。土壤种子库和相应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38.7%、35.8%和32.7%。随着植物群落演替的进行,地上植被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逐渐增大。三江平原沟渠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中保存了大量湿地植物,表明沟渠具有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作用,沟渠土壤种子库具有湿地恢复的潜力。随着沟渠开挖年限增加,沟渠植物群落呈现退化特征,建议对沟渠系统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Toni Nikolić Oleg Antonić Antun L. Alegro Iva Dobrović Sandro Bogdanović Zlatko Liber 《Plant biosystems》2013,147(3):435-445
Abstract The European Mediterranean region is one of the world's major centres of biodiversity. Research o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this region has neglected the area along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Adriatic basin in comparison to the other Mediterranean areas.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ocus on this neglected area, by supplying data which is at present lacking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SAR), floristic richness and endemism of the Adriatic islands and coast. Floristic data for 106 Croatian islands collected by different authors were integrated, systematised and presented in a form usable by other researchers worldwide. The Power (Arrhenius) function was used for modelling (by non-linear regression) the SAR. Residuals around the regression curve (as indicators of floristic diversity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island area)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island. The proportion of endemics in the total island flora varies from 0% up to 28.6%, and 17.5% for narrow endemics. Floristic richness of the broader region wa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SAR extrapolation) on 1807 species for all Croatian islands, and on 2797 species for the entire Mediterranean area in Croatia. 相似文献
14.
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利用西双版纳植物专著资料, 结合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气候等数据, 探讨了面积、边界限制和现代气候对西双版纳野生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密度海拔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物种丰富度呈单峰分布格局, 面积(81.9%)、边界限制(17.5%)和气候(60.0-69.3%)都不同程度地解释了物种丰富度的单峰格局; (2)利用幂函数种-面积关系计算的物种密度沿海拔大致呈减小的分布趋势, 气候的解释率降低为32.6-40.6%, 与边界限制无显著相关关系; (3)利用等面积高度带划分得到的物种密度沿海拔呈单峰变化趋势, 物种密度与边界限制无显著相关性, 但气候对物种密度的解释率为81.6-89.9%。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全面地理解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为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三江平原大片连续湿地逐渐破碎化,形成了大量孤立湿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已成为湿地生态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以三江平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模型,在60m分析粒度下,对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中南部孤立湿地的斑块数量较多,而中东部孤立湿地的斑块面积较大,且孤立湿地斑块之间的邻近程度和连接度较高,三江、洪河自然保护区及研究区西部孤立湿地斑块的形状较复杂;2随着湿地斑块数量的递减,非孤立湿地在景观连接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增加,孤立湿地在景观连接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减小,但面积相对较大的孤立湿地斑块重要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景观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3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是地形地貌、农业开发活动、国家政策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孤立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K. Rohde 《Hydrobiologia》1986,137(1):21-28
Data from five extensive surveys each in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Oceans show that relative species diversity (number of parasite species per host species) of gill Monogenea of coastal marine fishes is greater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western Pacific than in the northeastern and central- and southwestern Atlantic. Relative species diversity is markedly lower in the cold northeastern Atlantic than in the warmer parts of the Atlantic examined, and in the northern Pacific than in the warm southwestern Pacific.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thern Pacific and Atlantic is entirely or almost entirely due to a much greater number of species of Gyrodactylidae in the northern Pacific. A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cannot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cause the area of the northern Pacific is not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northern Atlantic and because Gyrodactylidae are cold-water forms which cannot have immigrated from warmer seas. The difference is tentatively explained by an evolutionary time hypothesis: more species of Gyrodactylidae have accumulated in the much older Pacific than in the Atlantic Ocean. Alternatively, an ecological time hypothesis may explain the difference: ice sheets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covered much more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 the northern Atlantic than in the northern Pacific, possibly extinguishing more Monogenea in the former than in the latter Ocean. 相似文献
17.
松嫩平原破碎化羊草草甸退化演替系列植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样性格局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科学前沿领域热点问题.本文以松嫩平原破碎化羊草草甸退化演替系列(6种植物群落、144个斑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了其α、β和γ多样性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羊草草甸退化演替系列中共发现87种植物,但没有一种能分布于所有斑块;羊草+鸡儿肠群落或羊草群落的α、β和γ多样性较高,多稀有种和特有种;碱地肤群落最低,少稀有种,无特有种;γ多样性与α多样性显著正相关,但与β多样性无相关性.各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与单个斑块面积呈显著幂函数关系,β多样性(相似性指数Sjk)仅羊草+鸡儿肠群落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斑块平均面积和总面积与α、γ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β多样性无相关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高,稀有种和特有种就越多,物种在局域斑块上灭绝的可能性越大;β多样性在物种多样性格局中的重要性与生境破碎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9月,对三江平原地区6种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下步甲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采集步甲标本34种871号,其中淡足青步甲、暗青步甲和圆角梨须步甲分别占总数的19.4%、19.3%和13.2%,共同构成本研究区的优势类群。通过对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标进行分析,丰富度在杨树林最高,白桦-蒙古栎林最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大豆田最高,杨树林最低。土地利用方式对步甲数量有显著影响(F=2.987,P<0.05),杨树林步甲数量最多,松树林最少;采样时间对步甲数量显著影响(F=8.172,P<0.05),9月步甲数量最多,7月最少。但土地利用方式和采样时间对步甲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