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丁虫简介     
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非洲的撒哈拉地区开始大规模石油勘探,当钻孔取出的岩芯流出了黑色的金子——石油时,专家们迫切需要知道含油层位是什么时代形成的。在取出的岩芯样中,没有发现用肉眼可见的大化石,只有借助于微体化石了。经过酸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奇迹出现了,许多似花瓶状或近似于瓶状的黑色不透明的微体化石展现在视野中。小化石的出现,石油形成的地质时代得以解决,这些瓶状小化石就是我们现在叫的几丁虫(Chitinozoans)或几丁壳。几丁虫最早是在1931年由埃森纳克从欧洲波罗的海地区距今四亿多年的奥陶-志留系沉积中发现的一群有机壳体命名的。几丁虫的构造,如图所示,外形瓶状,下部的膨大部分叫腹部,上部较细部分叫颈部,颈部的顶端叫颈口,颈口边缘加厚部称颈环,颈和腹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儋县长坡地质队(属海南行政区地质局第四普查勘探队)在矿区地质勘探过程中,于煤系地层的钻孔岩芯内发现大量动植物化石。其中脊椎动物化石标本14块,交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组进行鉴定。在这批化石中,发现鳄鱼(Alligator sp.)的牙齿四颗,头骨碎片两块。最大一颗鳄鱼牙齿长2厘米,横截面椭圆形,前后有显著的棱,齿尖较钝,齿冠面上有不明显的条纹(照片1)。  相似文献   

3.
海平面波动历史对认识低海拔海岸带地区地质环境演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年代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岩芯的沉积特征,通过对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QZK1和QZK4孔微体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分析,发现有孔虫和介形类微体古生物化石均仅出现于两孔全新统的灰色粘土层中。微体化石分布特征显示: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海侵从早全新世,或稍早的晚更新世开始,而QZK4孔620cm附近可能记录了全新世海平面的最高值,之后海平面开始下降至现代高度;前人报道的晚更新世海侵发生时间内,两孔中发育陆相地层,未发现海侵沉积。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吴兴县,濒临太湖,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如今,一座座高耸的钻探机,将这里点缀得更加美丽。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勤奋地工作着。有一次,在细致地研究侏罗纪晚期地层的岩芯标本时,发现在102米深处的岩芯上有一只昆虫化石,黝黑的圆形岩芯表面清晰地显露出一只蜻蜒的翅膀(图1)。这是一件多么难得的化石标本啊! 蜻蜓是大家熟悉的昆虫,而且也是一类很古老的昆虫。早在晚石炭世(距今2亿7千万年前),地球上广泛分布着热带沼泽森林,生长着各种各样古老的植物群落,这时候出现了最古老的蜻蜒。在各种奇异的翼龙出现之前,巨大的蜻蜒一时在空中称王称霸,追捕着其他小动物。  相似文献   

5.
沙拉木伦始巨犀在坦曲盆地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记述了在山西省坦曲县发现的沙拉木伦始巨犀化石。这种化石在坦曲盆地发现,不仅扩大了该动物的地理分布,而且为河堤组的地质时代为沙拉木伦期-中始新世晚期增添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蜒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蜓科、中国蜓属的一个新种,标本由浙江省石油地质大队提供,该队在湖州钻井时,在岩芯标本上发现了这个蜻蜓化石。 中国蜓属 Sinaeschnidia Hong 1965是洪友崇(1965年)建立的,包含黑山沟中国蜓S.heishankowensis Hong一种,产于内蒙赤峰黑山沟(昭乌达盟)。据悉,这类蜻蜓化石辽西、河北、甘肃等地均有分布。这次浙江发现的蜻蜓化石,前翅保存一半,后翅保存大部分,翅脉相当清楚。这属的研究,对于了解这类蜻蜓的地理和地层分布,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当植物的花粉成熟后,就会散落在附近或随风飘扬到较远地带的土壤或沉积物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它们中的一部分保存下来,就形成了化石花粉。近年来,化石花粉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石油钻探中。古生物工作者不仅根据岩芯中所分析出的化石花粉组合特征来判断地层属于什么地质年代和确定含油层位,而且还可通过花粉的颜色来判断地层是否含油或天然气。  相似文献   

8.
江苏昆山早寒武世三叶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9年江苏第六普查勘探大队于昆山玉山镇2号钻井岩芯中获得了丰富的早寒武世三叶虫化石,这是继昆1井取得丰富的中、晚寒武世三叶虫之后又一重要发现,由于这些资料的取得,为本区寒武系提供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地层剖面和三叶虫资料。长期以来,在下扬子地区除宁、镇外,在镇江以东的广大地区未有寒武系的报道,所以昆山寒武系三叶虫的发现十分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震地质会战第二专题综合组在进行北京平原地区钻井岩芯样品分析、鉴定工作中,1978年8月及11月相继在第四系下更新统发现大量有孔虫化石。经鉴定,浮游有孔虫占35%,底栖有孔虫占65%,以饰带透明虫最具代表性,可称饰带透明虫组合。其中之两侧平坦虫 Paromalina bilateralis 在我国是首次发现。饰带透明虫 Hyalineabalthica 在华北地区下更新统地层亦属首次发现。1972年8月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地层委员会决定以饰带透明虫化石的出现做为第四系更新统的底界。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界线。北京地区饰带透明虫的发现为解决第四系与第三系的分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从河南省桐柏县吴城盆地五里堆组采到的植物印痕化石,其中以旱生性形态的帕里宾属(Palibinia)和小叶的多种豆科植物占优势。描述并讨论了一个新种。根据该植物群的组合特征,确定五里堆组的地质时代为晚始新世。该植物群的生物学特性,指示桐柏吴城盆地一带当时为一干旱而炎热的气候区。这些植物化石的发现,在地质学、植物学和古气候的探讨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1973年,我们对河南吴城盆地钻孔中的岩芯和露头中的植物化石进行了采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浙江新昌化石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xinchangenseDuansp .nov .)。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 ,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 ,南北绵延 2 5公里、东西宽约 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 ,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 ,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 ,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 ,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12.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ona qianjiangica和Lamprothamnium? brevis是我国中始新世最常见的化石。该层段的轮藻类可命名为Gyrogona qianjiangica-Lamprothamniumcurta-L. brevis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本文以Gyrogona qianjiangica分布的顶、底界作为昆2井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标志,划分结果与其它轮藻及介形类化石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氯离子含量分布显示,轮藻类化石产出的下干柴沟组是整个地层剖面中含盐度最低的沉积阶段,表明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该地区处于水域比较广阔的淡水湖泊环境,但在个别层段出现咸化环境,产出以喜盐的Austr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  相似文献   

13.
许多化石的发现,是人类对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深入研究的结果,而有的化石,则是科学家们偶然发现的。虫颚(Scolecodonts)化石就是在研究孢子花粉的过程中伴随出现的,虫颚化石出现,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梅萨隆古(Messalongo,1855)首次在意大利第三纪地层中发现以来,相继在苏联欧洲部分波罗的海地区志留系中找到,在北美和欧洲的下古生代地层中则保存了丰富的虫颚化石。我国近年来在古生代地层中同样发现数量可观、形态各异的虫颚化石。虫颚是一种微体化石,人们用肉眼是不易看见的,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又称微形化石。虫颚又叫虫牙,是环节动物门中海生多毛纲口中成对的角质颚器,是用来嚼吃食物的器官,其形状由众多参差不齐的锯齿板片组成。这种锯齿板片虽然不象哺乳动物王国中各种各样动物的锐利牙齿那样构造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 xinchangense Duan sp. nov.)。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南北绵延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15.
李岩 《化石》2021,(1):8-12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相当丰富的国家之一,迄今已在100余处地点发现了各种古人类化石,年代跨度在距今170万-1万年之间,这些古人类化石包括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从西方开始流行起来的"走出非洲"这种人类演化故事的标准观点中,200多万年前直立人首先在非洲演化而出.之后大约在60...  相似文献   

16.
古生物学家对化石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寻找和收集珍贵的化石十分不易。因此,有些化石的价值,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贵。在北美的一些山区和丘岭地带,生长着一种最善收集化石的“收藏家”——红蚁。这种昆虫常把石头、化石牙齿和骨头之类的硬东西拖回它的蚁塚。如果对蚁塚进行抄袭,就可从中找到大量的化石。红蚁塚象一个小土墩,一般高60厘米、宽90厘米左右。首次从蚁塚中发现化石的人,是美国古生物学家哈彻。1889年夏季的一天,哈彻在怀俄明山区的蚁塚中,偶然发现一块小化石。于是,他便对蚁塚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合肥盆地白垩纪叶肢介早有发现,但迄今没有正式描述报道.笔者于1979年春,在合肥附近的长丰县造甲公社双河电灌站引水渠东侧,采得一批叶肢介化石,其中大量的是Tenuestheria,也有少数Afrograptidae的分子.过去安徽石油队的同志在同一地点还曾采到Sinoestheria.合肥盆地中部长丰县朱巷地区的钻孔岩芯中,曾找到过  相似文献   

18.
《化石》1994,(2)
美科学家测定露西化石年龄露西是人科成员中南方古猿阿法种的成年成员,于七十年代在埃塞俄比亚被发现。科学家认为,它是现代人类的祖先。美国科学家沃尔特利用极其精确的技术对露西和另一组阿法种化石进行了测定,另一组化石是在露西附近处被发掘的。这种测定方法能对位...  相似文献   

19.
西科1井0.10—1267.80m岩芯中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低,属种比较单调。分析831个样品,仅在48个样品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共鉴定10属17种及1个未定种,主要化石种为Calcidiscus leptoporus,C.macintyrei,Coccolithus pelagicus,Cyclicargolithus floridanus,Gephyrocapsa caribbeanica,G.oceanica,Helicosphaera carteri,H.euphratis,Pontosphaera multipora,Pseudoemiliania lacunosa,Reticulofenestra minuta,R.minutula,Sphenolithus abies,S.moriformis和S.neoabies等。根据钙质超微化石生物事件及组合特征,结合有孔虫和大型底栖钙藻等研究结果,对西科1井0.10—1267.80m地层进行了划分,大致可划分为5段:1)0.10—212.20m地层属于第四系NN21—NN19带;2)214.29—328.69m归属于更新统NN18带至上新统;3)330.97—598.12m属于上新统NN15带至上中新统;4)599.53—1231.62m归属于中中新统至下中新统;5)1233.62—1267.80m为下中新统。由于化石丰度和分异度均较低,未建立完整的钙质超微化石带序列。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及组合特征,确定研究井段的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至第四纪。西科1井生物礁地层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对该井生物地层的划分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发现了黑猩猩的化石,为研究这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过程提供了证据。与人类祖先不同,黑猩猩祖先的化石此前未被证实发现过。科学家曾认为,这是因为绝大部分黑猩猩都生活在西非和中非的原始森林里,那里的酸性土壤和高降雨量使化石无法保存。人类祖先则生活在东非大裂谷等相对干燥的地区,这些地区有利于化石的保存,却不适合黑猩猩生存。但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却在东非大裂谷中找到了3颗黑猩猩牙齿化石。据考证,这两颗切齿和一颗臼齿的“主人”生活在50万年前。与这3颗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