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逐年上升,己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菌株,常可引起肺炎、尿道感染、脑膜炎、菌血症等各种难治性感染。了解其耐药机制,探讨克服耐药的方法,对于临床上治疗和预防其引起的感染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义乌市妇幼保健院近3年来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泛耐药情况.方法 对医院2009年至2011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鉴定采用美国德灵细菌鉴定仪.结果 3年间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305株,其中2009年72株,2010年91株,2011年142株,泛耐药菌株感染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5株(占6.94%),2010年9株(占9.89%),2011年有19株(占13.38%).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泛耐药菌株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值和播散,重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监测.  相似文献   

3.
研究2010至2011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取自2010至2011年我院各科室送检的全部标本(包括血、尿、便、痰、分泌物等),经培养后,挑取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2010至2011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由2010年的4.6%上升到2011年的6.8%,以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上升最快.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也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1.7%上升到2011年的2.8%.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2 a分别为0%和7.8%.鲍曼不动杆菌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也越来越高,多粘菌素B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佳药物.临床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合理应用抗茵药物,以避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抗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分离自住院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从163株标本中分离出15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0.51%),其次是亚胺培南(38.46%);临床常用6种抗菌药物治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可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对泛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对6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PCR法检测8株泛耐药菌株携带7种耐药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aac(3)-Ⅰ、gyr A、abe M的情况。结果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及喹诺酮类抗菌药均产生耐药性;在8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OXA-23、OXA-58、gyr A、abe M基因检测均全部呈阳性;OXA-24基因检测均呈阴性;aac(3)-I基因检测有5株呈阳性,3株呈阴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机制与多种耐药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鱼腥草等10种广谱抗菌中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途径。方法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板蓝根、鱼腥草、黄芩、黄连、五倍子、金银花、苦参、连翘、乌梅和穿心莲等10种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7~30mm,MIC值为0.975mg/mL;黄芩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值为15.63mg/mL;乌梅抑菌作用相对较弱;而黄连、鱼腥草、连翘、板蓝根、苦参、金银花和穿心莲的抑菌活性很弱甚至无抑菌效果。结论 10种单味中药中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研究整合子参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瑞安市中医院临床分离的20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整合子整合酶基因的检测;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克隆、测序,分析整合子基因结构。结果 59.0%的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阳性,未检测出Ⅱ、Ⅲ类整合子;编码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菌药物和氯霉素耐药的基因;整合子阳性组多药耐药菌均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 Ⅰ类整合子在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分布,可通过质粒在不同菌属间水平传播,在耐药基因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初步探讨米诺环素对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将各种标本分离获得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米诺环素药敏试验,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471株,其中米诺环素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5株、2010年12株、2011年23株;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其他耐药的0株,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米诺环素敏感其他耐药的0株;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同时敏感的236株,占总数的50.1%。米诺环素对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体外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特别是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舟山地区近5年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感染状况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有效控制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送检的血、尿及痰等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鉴定采用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PSE-5条.结果 2006-2010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96株.Ab主要分布于ICU (301,43.4%)和呼吸内科(132,19.0%)的送检标本.痰标本检出率最高,为524株(75.3%).Ab对除妥布霉素以外抗生素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Ab感染最敏感的药物.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进一步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防止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降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探索膜孔蛋白在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非重复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3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21株,用K-B纸片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技术检测carO和oprD膜孔蛋白基因携带情况,并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对CarO蛋白三维结构建模。结果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3.2%)、头孢哌酮/舒巴坦(28.6%)和米诺环素(30.2%)耐药率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而亚胺培南敏感菌对多数抗生素均较敏感。PCR扩增显示所检测菌株carO和oprD基因均阳性。进一步系列比对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较敏感株carO基因存在有意义突变,蛋白质分子立体结构有明显差别。结论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峻,carO膜孔蛋白基因突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耐药状况以及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预后,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培养到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0株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并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0株鲍曼不动杆菌来源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占45.96%。其次为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占36.19%。标本构成中以呼吸道标本最高(66.90%),其次为血培养(8.81%)。共有79例(18.8%)患者≥2个部位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其中62例(78.5%)呼吸道是首发的分离部位、之后出现第二个部位培养阳性。体外药敏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15.9%、35.6%、64.2%、71.1%、79.1%和88.9%。选取其中诊断为肺炎患者72例。72例患者粗死亡14例(19.4%)。患者病情好转组治疗初C反应蛋白平均水平为69.5 mg/L、死亡组为137.6 mg/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组治疗初APACHE II为16.4、死亡组为19.7,经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住重症监护室、外科手术后患者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的主要人群,18.8%的患者在多个部位培养到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抗菌药物选择困难。治疗初期C反应蛋白和APACHE II水平对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老年人分离株耐药性与qacE△1-sul1基因存在情况,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自老年人分离的20抹鲍曼不动杆菌按CLSI做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qacE△1-sul1基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qacE△1-sul1基因阳性15株,阳性率为7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老年人分离株qacE△1-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现行的消毒剂或消毒方法的有效性,应引起我国医院消毒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机械通气>48 h的79例患者的气管抽吸物(ETA)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和药敏测定。结果回顾性分析79例VAP患者ETA培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79株(36.9%)。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出现较多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55.6%和68.4%,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VAP常见病原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产β-内酰胺酶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科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状况并分析多重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1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其中120株多重耐药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0.0%、1.0%、30.8%和31.4%,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在38.5%-80.1%;120株多重耐药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AmpC型基因阳性率为66.7%(80/120)、SHV-12型基因阳性率为14.2%(17/120),PER-1型基因阳性率为16.7%(20/120),CTX-M-9型基因阳性率为8.2%(10/120),TEM-1型基因阳性率为9.2%(11/120);VER-1,CTX-M-1,CTX-M-2,OXA型均阴性。同时携带2种基因型有16株,携带3种基因型有14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主要是产AmpC酶,且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5.
【背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基因敲除是研究细菌毒力与耐药的重要方式。但现有的大部分细菌基因敲除方法基于抗生素抗性筛选,导致不适用于多重耐药菌株的基因敲除。【目的】旨在建立一种非依赖于抗生素抗性筛选的方法,用于敲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方法】运用同源重组和自杀载体pMo130-TelR对亚碲酸钾的抗性,使用两步筛选法,构建鲍曼不动杆菌VI型分泌系统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Coregulated Protein,Hcp)基因敲除突变体,并对缺失株的生长能力、细菌竞争能力以及血清抵抗能力进行测试。【结果】通过构建含同源片段的重组pMo130-TelR载体,成功敲除了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 17978中的hcp基因,获得了ATCC 17978 hcp基因缺失突变体。突变体生长能力没有显著改变,但细菌竞争能力显著下降,血清抵抗能力显著升高。【结论】pMo130-TelR可成功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无痕基因敲除,对于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等相关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Microbial biofilms are considered as virulence factors. During the present study, 34 clinical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d from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wo tertiary care hospitals, were examined for biofilm formation. These strains showed high variability in biofilm formation. Furthermore, no relation could be found between the ability of biofilm production and molecular type, carbapenem resistance, site of isolation of the clinical strains of A. baumannii and disease severity. Interestingly, in two cases an increase in biofilm formation could be detected in A. baumannii isolates cultured from the same patient upon prolonged hosp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0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 I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法检测OXA-23,OXA-24,OXA-58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①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前两位是ICU病房和呼吸科病房,分别占32.3%和27.4%,多重耐药鲍曼不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是ICU,为70.6%(12/17),其次为呼吸科病房,为35.0%(7/2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索、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92.3%、55.4%、88.6%、86.3%、80.3%、30.0%、35.0%、76.6%、79.6%、75.1%、87.1%、48.3%、42.0%和79.6%.②在21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14株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检出率为66.7%,有18株PCR扩增出OXA-23基因,检出率85.7%,全部菌株blaOXA-24及blaOXA-58PCR扩增均为阴性,PCR产物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证实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主要是产OXA-23型酶。  相似文献   

18.
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各种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1582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008至2010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582株,临床分布以ICU最多(484株,占54.5%)。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高,ICU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病区。该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高达90.9%和90.3%。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相对严重,临床须重视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加强院內感染的控制及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延缓耐药性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生物膜形成的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在聚苯乙烯板上构建生物膜的技术对51株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同时对分离自下呼吸道和无菌体液的各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研究,然后对新近报道的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baI在所有菌株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51株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35株(68.6%)可以形成生物膜,并且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强。50%(10/20)分离自下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能够形成生物膜,20株无菌体液中分离的菌株仅有1株可以形成生物膜。78.0%(71/91)鲍曼不动杆菌中abaI基因扩增阳性。结论分离自下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abaI基因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中。临床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同时需要考虑其在感染部位形成生物膜的因素,可能在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加入一些对生物膜有穿透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和/或耐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别.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MP、VIM、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测序.结果 29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以产OXA-24型和IMP型酶菌株最多,二者均占51.7% (15/29).产OXA-24+ IMP型5株、OXA-24+ OXA-51+IMP型4株、VIM型4株、OXA-24+ OXA-58+ IMP型、OXA-23+ OXA-24+ IMP型各2株,OXA-23+IMP型、OXA-51+OXA-24型、OXA-24型、IMP型各1株,8株细菌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 耐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产OXA-24型和IMP型碳青霉烯酶,部分菌株可同时产2种或以上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