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株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富含枯枝败叶的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利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初筛和酶活测定复筛得到产纤维素酶的一株真菌,将其命名为GC2-2,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是一株耐高温、碱性纤维素酶的真菌GC2-2。通过18S rDNA分子克隆测定,该菌为球孢枝孢菌,其滤纸酶的活力优于CMC酶的活力。该菌所产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35°C,最适pH值7.5。  相似文献   

2.
王垚  徐志鸿  虞泓  党喜军 《菌物学报》2019,38(3):393-402
纤维素酶是生物燃料产业的关键酶系。本文通过刚果红染色法从腌制一年的诺邓火腿上分离到一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嗜盐真菌YFCC2018SY。以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用胞外酶活测定法探索其产酶规律,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球孢枝孢菌,且能分泌滤纸酶、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3种嗜盐纤维素酶。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NaCl含量88.58g/L、装瓶量51.21mL、起始pH 7.72。通过优化,纤维素酶活力由113.3U/mL提高到302.8U/mL,提高了167%。上述结果可以为嗜盐纤维素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何永宏  张中义 《菌物系统》2001,20(4):469-470
本文报道枝孢属Cladosporium的二种新种:忍冬生枝孢C.lonicericola和山菅兰生枝孢C.dianellicola。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4.
李华  张中义 《真菌学报》1994,13(1):71-74
  相似文献   

5.
李长林  李伟 《菌物学报》2014,33(4):932-936
报道了分离自渤海沉积物和黄海海藻的枝孢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细孢枝孢Cladosporium perangustum、枝细枝孢C.ramotenellum和曲梗枝孢C.sinuosum。对这些种分别进行了描述,并附有形态图。研究菌株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标本室(OUCMB)。  相似文献   

6.
报道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Link二新种:马兜铃枝孢 C. aristolochiae H. Zhang etZ. Y. Zhang sp nov.寄生在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cae 的南川马兜铃.Aristolochiakwargsiensis Chun et How ex C.F. Liang叶上,结香枝孢 Cladosporium edgeworthiae H.Zhang,et Z. Y.Zhang sp nov.寄生在瑞香科Thymelacaccac的结香Edgeworthiachrysantha Lindl.叶上。枝孢菌属真菌在马兜铃科是首次报道,瑞香科上的荛花异孢 Heterosporium wikstro—emiae Sawada(裸名),其分生孢子圆柱形,0-3个隔膜,表面粗糙,14~44×5~6μm,比本种大而宽,易于区别。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7.
枝顶孢属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美珍  黄勃 《菌物系统》1999,18(4):449-449
  相似文献   

8.
刘杏忠  张克勤 《菌物系统》1997,16(3):189-191
本文报道了我国新月孢属真菌Harposporium anguillulae,H.arcuatum,H.cassum,H.lilliptotanum,H.oxycoracum和一个新种-小旋包新月孢Harposporium microspirale sp.nov.。新种主要特征为球形瓶梗上着生1 ̄3个小梗,孢子微旋,9.6 ̄13.9×0.6 ̄0.9μm。  相似文献   

9.
10.
王有智  郭芳等 《菌物系统》2002,21(2):192-195
本文对中国的枝顶孢属丝孢菌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3个新记录种,并给出了全部13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连家砭林场油松根际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ITS序列对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研究了菌根真菌的培养条件,为菌剂的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油松根际分离培养出的真菌为龟裂秃马勃(Handkea utriformis),能够与油松形成外生菌根。采用MMN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纯培养条件下,龟裂秃马勃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5℃。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龟裂秃马勃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麦芽糖和葡萄糖,生长最慢的为乳糖,在以几丁质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不生长。有机氮源中,对脯氨酸为唯一氮源的利用能力最好,其次是酪蛋白,尿素最差;无机氮源中,以磷酸氢二铵为唯一氮源时生长最好,其次是硝酸钙,最差为酒石酸铵。该研究首次报道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外生菌根真菌龟裂秃马勃,并初步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
自桃树根部组织中分离能够防治桃褐腐病害的内生拮抗真菌,并从细胞学水平对其抑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究。采用两点对峙法筛选抑制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内生拮抗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学特点观察及ITS基因测序分析,初步鉴定内生拮抗真菌的系统发育学地位;采用果实离体实验检测内生拮抗真菌的抗菌效果;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被内生拮抗真菌抑制的桃褐腐病菌丝、孢子的形态以及细胞结构的变化。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ZJ-4对桃褐腐病防效高且稳定,初步鉴定为篮状菌属Talaromyces;果实离体试验表明,内生真菌ZJ-4明显降低了桃褐腐病的发病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被内生真菌ZJ-4抑制的桃褐腐病菌丝及孢子表面粗糙凹陷,畸形现象严重,胞质溶胶收缩凝聚,细胞内部出现大量的空腔。本研究筛选的ZJ-4对桃褐腐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应用该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块法对大麻(Cannabis sativa)根、茎、叶等组织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利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具有脱胶功能的菌株,对获得的脱胶菌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1)从大麻根、茎、叶的组织部位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6株,茎部分离到9株真菌,叶部5株,根部2株。(2)编号为DM6的内生真菌具有较强的果胶分解能力,其透明圈直径为2.49cm。(3)形态学鉴定发现,内生真菌DM6不能产生孢子,菌丝较为粗壮、分支较少、有明显的隔;分子学鉴定表明,内生真菌DM6与Phoma aliena(KC311486)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9%,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位于同一分支上。因而内生真菌DM6可以鉴定为茎点霉属一种(Phomasp.)。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宁前胡内生真菌Fusarium tricinctum固体发酵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色谱、中压以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为fungerin (1)、fusagerins F (2)、6-[(3R)-3-hydroxybutan-2-yl]-5-(hydroxymethyl)-4-methoxy-2H-pyran-2-one (3)、6-[(3S)-3-hydroxybutan-2-yl]-5-(hydroxymethyl)-4-methoxy-2H-pyran-2-one(4)、6α-chlamydosporol(5)、6β-chlamydosporol(6)、(3R,4R)-(–)-4-hydroxymellein(7)、(3R)-(–)-8-hydroxymellein (8)、enniatin B (9)、enniatin B1 (10)、enniatin A1 (11)、enniatin A (12)、enniatin B3 (13)和enniatin B2 (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宁前胡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1株分离于北大仓白酒大曲的产纤维素酶真菌M1为材料,对其进行了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纯化并研究了其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以真菌ITS1/ITS4通用引物,扩增真菌M1的rDNA ITS序列,再与GenBank中其他菌株rDNA ITS序列进行比对,使用Mega5.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真菌同已经报道的Fusarium oxysporim strain Bt3聚为一类,一致率达99%,与形态学方法鉴定一致,命名为Fusarium oxysporum M1。该菌具有很高纤维素酶活力,FPA和CMCA分别高达16.84 IU/mL和35.31 IU/mL。经过发酵条件优化酶活性进一步提高。经硫酸铵分级分离、疏水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了该菌纤维素酶,纯化倍数高达17.97倍,得率为3.676%,SDS-PAGE分析表明,该纤维素酶分子量达60 k Da。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酶高效催化机理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微生物制剂生产筛选菌种资源。运用昆虫解剖技术取出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肠道,采用稀释涂板法对肠道内的菌种进行分离,并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改良培养基初筛产纤维素酶菌株。结果表明,从东亚飞蝗肠道内共分离得到12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均为细菌,并对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K005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测定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17.
带叶兜兰种子原地共生萌发及有效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种子萌发的共生真菌,采用原地共生萌发技术获得了2株自然萌发的小幼苗,并分离和筛选出了有效的种子萌发共生菌——瘤菌根菌(Epulorhiza sp.)。为验证分离菌株对带叶兜兰种子萌发的有效性,将Phs34号菌株与带叶兜兰种子在灭菌后的原生境基质上进行室内共生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周的培养,对照组没有观察到种子的萌发;接菌的种子胚明显膨大,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平均萌发率为(58.35±3.41)%。这表明分离得到的瘤菌根菌能促进带叶兜兰的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滇重楼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的代谢产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其菌丝体和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结构分别鉴定为tryprostatin B (1)、tryprostatin A (2)、12,13-dihydroxyfumitre- morgin C (3)、cyclotryprostatin B (4)、14-norpseurotin A (5)、pseurotine F1 (6)、pseurotine F2 (7)、azaspirofuran A (8)、pseurotin D (9)、spirotryprostatin K (10)、6-methoxyspirotryprostatin B (11)、deacetylpyripyropene A (12)、烟曲霉素 (13)、fuma- gillene A (14)、5,9-dihydroxy-β-trans-bergamotene (15)、对羟基苯乙酸 (16)、demethoxyfumitremorgin C (17)、fumiquinazoline J (18)、烟曲霉酸 (19)、麦角甾醇 (20)、过氧麦角甾醇 (21)、4,4-dimethyl-5α-ergosta-8,24(28)-dien-3β-ol (22)、羊毛甾醇 (23)、亚油酸 (24)、油酸 (25) 、烟曲霉毒素C (26)、烟曲霉毒素B (27)、震颤真菌毒素 (28)、pseurotin A (29)、fumiquinazoline C (30)和questin (31)。其中,化合物1~16仅从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25仅从菌丝体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在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均分离得到。化合物1523为首次从烟曲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6~29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烟草黑胫病菌抑制活性评价表明,化合物2627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19.64%和17.86%。  相似文献   

19.
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对1株分离自杜仲茎部的内生真菌菌株DZ05进行鉴定,并对其在PDA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3 d获得的发酵液对多种测试菌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1)分离自杜仲茎部的内生真菌菌株DZ05经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被鉴定为淡紫色拟青霉。(2)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6种测试细菌和9种测试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在13~45 mm之间,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抑菌圈直径>40 mm。研究表明,杜仲内生真菌DZ05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紫苏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12Y03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经现代光谱学技术鉴定为:环-(脯氨酸-甘氨酸)(1)、环-(脯氨酸-丝氨酸)(2)、环-(丝氨酸-4-OH-脯氨酸)(3)、环-(丙氨酸-4-OH-脯氨酸)(4)、环-(苯丙氨酸-甘氨酸)(5)、环-(丙氨酸-甘氨酸)(6)、亚油酸(7)、α-亚麻酸(8)、cerevisterol(9)和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10),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具有中等强度的海虾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