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二茂铁-交联剂修饰的葡萄糖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年清白蛋白-戊二醛交联剂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Nafion-二茂铁修饰电极上,最后在电极上修饰一层Nafion膜,制备成葡萄糖传感器,电活物质如抗坏血酸,尿酸等对葡萄糖的测定无干扰。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10^-^4-1.3×10^-^2mol/L,响应时间小于60s。  相似文献   

2.
二茂铁-交联剂修饰的葡萄糖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牛血清白蛋白-戊二醛交联剂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Nafion-二茂铁修饰电极上,最后在电极上修饰一层Nafion膜,制备成葡萄搪传感器,电活性物质如抗坏血酸、尿酸等对葡萄糖的测定无干扰.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10-4-1.3×10-2mol/L,响应时间小于60s.  相似文献   

3.
自从Cass1984年首先报道了二茂铁介铁电极以来,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原态的二茂铁不溶于水,而氧化态的二茂铁却溶于水。这样介体电极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介体的逐渐丢失而失去作用。为了提高介体的稳定性,已报道了多种方法。 提高酶膜的稳定性是生物传感器研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前一般采用改进固定化方法与选择固定化载体来提高酶膜的稳定性。本文将报道用DEAE-葡聚糖提高DcFe介体电极稳定性的新方法与用DEAE-葡聚糖和乳糖混合物稳定自产的谷氨酸氧化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蔗糖转化酶(INV)酶管与葡萄糖氧化酶(GOD)-葡萄糖变旋酶(MUT)双酶电极构成一种新的蔗糖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分别用于蔗糖及葡萄糖的测定。蔗糖经酶管作用产生α-D-葡萄糖,再用COD-MUT双酶电极定糖。若是样品中蔗糖和葡萄糖共存,比较样品流经不同路径(Ws和Wg)时传感器的响应值,可以排除葡萄糖对蔗糖测定的干扰。传感器的最适pH和温度范围分别为:5.0—6.5和30—40℃。在稳态法实验中,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2.5×10~(-4)—5×10~(-3)mol/L。传感器的重复性很好,CV<1%。该传感器在用于测定发酵培养基(含葡萄糖)的蔗糖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7.9%。传感器与糖度计法测定的相关系数为0.997。传感器至少可以稳定使用8天以上。  相似文献   

5.
胡军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1):38-40
采用四氰对醌(TCNQ)修饰石墨碳电极,葡萄糖氧化酶被吸附固定在电极表面。构成的酶电极以电流法测定底物葡萄糖,其浓度线性响应范围为0—40mmol/L。研究了媒介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TCNQ的电化学性质,温度和pH对酶电极的影响。讨论了氧对媒介修饰电极的竞争作用以及媒介修饰酶电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苯醌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苯醌作为电子传递介体,石墨电极为基础电极。葡萄糖氧化酶和苯醌吸附在石墨电极表面,再用戊二醛交联固定。制成的酶电极以电流法测定底物葡萄糖浓度,其线性响应范围为(0-15mmol/L)。本工作测定了介体改良酶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值,酶电极的pH范围,介体的循环伏安图谱,以及温度对酶电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测蔗糖复合酶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酶电极流动注射分析系统(EFIA),由固定化酶膜包括蔗糖转化酶(INV),葡萄糖变旋酶(MuT)及葡萄糖氧化酶(GOD)与氧电极共同组成的复合酶电极用于蔗糖的快速测定。实验确定每张酶膜的最适酶量(Iu比)为lNV:MUT:GOD:72:48:2.4。酶经固定化后,INV与MUT的综合回收活力>42.9%。其最适pH为5.8—6.5。最适温度范围是35—45℃。动态法和稳态法测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0-4—10-1和10-5—2×10-3mol/L,响应时间分别<20s和<2 min。实验的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1.7%。用此酶电极测定以蔗糖为碳源的发酵液中的蔗糖含量,平均回收率达到98%。发酵液中的蔗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对本电极的干扰可通过平行运行的GOD电极来校正。连续使用的寿命至少为120h。比前年报道的14th有了显著的提高。酶膜显示了较好的保存稳定性(30天,保存于4℃蒸馏水中)和一定的抗热性(50℃,30min)。  相似文献   

8.
蔗糖—葡萄糖双功能酶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蔗糖转化酶酶管与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变旋酶双酶电极构成一种新的蔗糖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分别用于蔗糖及葡萄糖的测定。蔗糖经酶管作用产生α-D-葡萄糖,再用GOD-MUT双酶电极定糖。若是样品中蔗糖和葡萄糖共存,比较样品流经不同路径时传感器的响应值,可以排除葡萄糖对蔗糖测定的干扰。传感器的最适pH和温度范围分别为:5.0-6.5和30-40℃,在稳态法实验中,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2.5×10^-4  相似文献   

9.
以二茂铁为介质的谷氨酸电流型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研究了一种用于测定发酵液谷氨酸含量的介质电流型谷氨酸电极。这种电极是由谷氨酸氧化酶同以二茂铁为介质的化学修饰电极复合构成。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此电极响应的影响和电极本身的性能与实测验证,结果表明本电极在搅拌反应室(CSR)系统中响应的最适pH为6.8,最适温度为30"C,使用寿命为6天,电极专一性较好。在流通注射分析(FIA)系统中响应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27℃,测量范围为0.0125-O.125mol/L(射(20μ1),精度(CV)为1.3%,响应时间为Imin,校正曲线相关系数r=0.998,使用寿命为8天,经实际测量发酵液中谷氨酸含量,与瓦氏呼吸仪对照,相对误差为±6%。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的光交联载体PVA—sbQ—GA,通过物理包理和化学键合相结合的办法固定了葡萄糖氧化酶。对SbQ和GA在载体中量及光照时间进行了优化试验,酶膜活力回收达40%。与氧电极结合制成葡萄糖传感器,对其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1.
张海燕  王捷  陈钰  吴小丽  刘仲明 《生物磁学》2011,(15):2967-2969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检测CYP3A5基因分型的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及其不同基因型的判别方法。方法:设计的电化学基体由印刷电路板(PCB)组成,该电路板包含一组金电极。每个金电极表面修饰有包含单链捕获探针的自组装单分子膜。设计中使用二茂铁做为电活性指示剂,基因分型检测是通过两种不同电势的二茂铁衍生物分别标记等位基因特异性信号探针来实现。结果:该设计能构建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DNA电化学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结论:本文设计为使用电化学方法检测基因分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检测CYP3A5基因分型的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及其不同基因型的判别方法。方法:设计的电化学基体由印刷电路板(PCB)组成,该电路板包含一组金电极。每个金电极表面修饰有包含单链捕获探针的自组装单分子膜。设计中使用二茂铁做为电活性指示剂,基因分型检测是通过两种不同电势的二茂铁衍生物分别标记等位基因特异性信号探针来实现。结果:该设计能构建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DNA电化学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结论:本文设计为使用电化学方法检测基因分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修饰的铂支撑双层脂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合成的双二茂铁息夫碱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它们与二茂铁、乙酰二茂铁一起作为修饰物,首次制得铂支撑的双层脂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并讨论了它们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用葡萄糖酶电极法测定葡萄糖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酶膜和过氧化氢电极组成酶电极测定葡萄糖淀粉酶的活性单位。用已知单位的葡萄淀粉酶作为测定标准定标后,在仪器上直接测出被测样品的葡萄糖淀粉酶活性单位,测定时间140s,操作周期3min,连续10次测定CV值为0.67%,50~500u/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0.9999。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绝大多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采用在电极表面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来制备,但是,在电极的固定化过程中需要酶的纯化,使得成本增加,已成为固定化酶电极开发领域的瓶颈。文中主要以芽孢衣壳蛋白CotX为锚定蛋白将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GOD) 展示到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免疫荧光分析以及酶活检测均证明GOD在芽孢表面有效表达,发酵获得重组芽孢 (Spore-GOD)。再采用滴涂法和电沉积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普鲁士蓝沉积膜修饰玻碳电极,将Spore-GOD固定在修饰电极表面,最后滴加一层Nafion溶液,制成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葡萄糖的灵敏测定。葡萄糖在该酶电极传感器上的循环伏安图表明,该反应在0.42 V处出现明显的氧化峰,并且氧化还原峰电流与葡萄糖浓度在0.1–7.0 mmol/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校正曲线方程为:I=1.304 7Cglucose+3.639 (R2=0.992 9),其检测限为7.5 μmol/L (S/N=3)。此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葡萄糖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以葡萄糖为惟一碳源,研究了细菌Enterobacter dissolvens在直流电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过程.结果,在直流电刺激过程中,反应体系中发生水解反应.当屏蔽阴极电极时,阳极产生的氧气使细胞生长曲线和葡萄糖代谢速率急剧下降,菌液葡萄糖的降解率和脱氢酶活性分别为对照参比的0.45倍和0.06倍,细胞浓度明显的下降;而屏蔽阳极电极时,阴极产生的氢气通过改变环境而使得细胞生长曲线和葡萄糖代谢急速上升,菌液葡萄糖的降解率和脱氢酶活性分别为对照参比的3倍和4.5倍,细胞浓度呈现明显的增长.分析原因可能是电极反应导致菌液的物化性质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7.
醋酸纤维素膜为基础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共价法将酶固定在醋酸纤维素膜上,方法简便易行,制造的酶膜稳定,比活力高。同时采用该方法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酶膜,与氧电极组装成测定葡萄糖的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50~800mg/dl,仪器工作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将该膜与过氧化氢电极组装得到的传感器具有以下特性:线性范围为10~200mg/dl,最适pH为6.0,测定结果与酶试制盒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将酶电极应用于发酵糖的测定时。与糖共存的乙醇常常会影响测糖的准确性,通过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的研究,探讨了乙醇对测糖酶电极测定影响,进而研制出抗干扰的GOD酶电极,若是GOD电极的酶膜通过夹心法制备.在乙醇含量为0.1%(V/V)时·即产生显著的影响,使测定结果偏大4.3%,且乙醇的影响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若用尼龙网固定GOD膜,GOD电极在测定20mmol/L和5mm01/L左右的葡萄糖溶液时,含量高达9%的乙醇仍未对测定产生显著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不受乙醇干扰的特性,并且,该尼龙网GOD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的响应活性及较长的保存期.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盐酸水解法处理尼龙丝表面,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将蔗糖酶固定在尼龙丝上,制成酶丝,进而制成酶管.该酶管可用于蔗糖的测定,蔗糖通过酶管分解成葡萄糖,再用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测糖.酶管的最适 pH 为5—6,最适温度范围:30—40℃.溶液的流速对酶管的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流速为1.3ml/min 时,蔗糖浓度在0—5mmol/L 范围内,酶管的转化效率基本恒定,约为28.5%.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重复实验,酶管的重复性很好,CV<1%。酶管活力至少稳定8d(天)以上.  相似文献   

20.
流动注射复合酶电极法测定麦芽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烯醇(PVA)包埋法共固定糖化酶和葡萄氧化酶(GOD)制成酶膜,与氧电极结合成为复合酶电极;该电极可以用于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中测定溶液中麦芽糖.对酶电极的pH效应和温度效应作了研究.酶电极的线性范围为0.5-35mmol/L.响应周期小于2min.变异系数(CV)为1.8%.在半连续使用状态下,酶电极可以使用10d以上.糖化酶保持活力为60%.对延长酶电极寿命和克服共存葡萄糖的干扰的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