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农业建设的初步实践桂荣福,彭德军(湖北省宜城县农业环保站,湖北省宜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宜城441400)宜城县自1985年开始从事生态农业建设,经过小面积试点和区域性示范之后,于1988年制定了县域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被湖北省农牧厅、环保局定为全省第一家生态农业试点县。现已逐步形成了具有宜城特色的区域性农业经济,即发达的种植业、兴旺的养殖业、崛起的加工业和发展中的食用菌业。实行种养加菌四业并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是人民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变革,也是农业结构和产品质量的革命。几年来,全县干部、群众围绕资源优势、优质高产高效和贸工农一体化,狠抓调整,逐步形成了“四王二一”的经济格局。即四条经济带(汉江滩涂6000ha芦苇经济带、“207”国道沿线6000ha菜藕经济带、百里长渠沿线600ha养殖经济带及蛮河两岸600ha水果经济带)、三大基地(东西两丘3000ha板栗、晋枣和600ha茶叶基地,1万头食草动物基地,以讴乐为中心的食用茵基地)、两大贸工农一体化集团(以璞河无铅皮蛋、板鸭厂为龙头,以全县大规模养鸭为基础的贸工  相似文献   

2.
3.
山西省生态农业区域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根据省级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一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分区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系数,然后选择了星座图聚类,差别分析与多维灰色评种数学模型,对山西生态农业环境进行了划区分类,大大增强了区划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宏观指导山西省生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吴文良(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和环境科学系,100094)10年来,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1理论方面有待创新和完善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出两大热点,一是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即在理论上对生态农业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二是各地进行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这两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逐渐结合得越来越密切。但其理论仍以农业生态学为主,尚未形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对生态价值、环境价值、生态经济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总的看来大大落后于生态农业实践的要求,因此有待于创新和完善。2生态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不足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关键不仅在于单项技术的创新,而且在于已有技术的组装配套,即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在国家级区域综合治理农业科技攻关、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均无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课题,充其量只在有关于专题和国家环保局重点课题中有所涉及,部分省地市级科研项目中有几个。少数生态农业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较少有高层次的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参与,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地区生态农业模式分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黄淮海地区生态农业模式分类齐鑫山,胡景安(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济南250100)ClassificationofAgroecologicalPatternsinHuanghuaihaiArea¥.QiXinshan;HuJingan(Agro-E...  相似文献   

6.
鄂中丘陵平原村级生态农业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娄量化方法I和系统聚类法对鄂中丘陵平原村级生态农业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该区自然资源特点和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可将25个村分成4种生态经济环境类型和8个生态农业类型,并提出了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发展生态农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发展生态农业邓宁谭爱华(湖北三峡学院生物系,443000)(湖北宜昌农业学校,宜昌443000)TheKeyforImproveEcologicalEnvironmentinTheThreeGorgesReserviorAr...  相似文献   

8.
自70年代我国科学家侯学煜提出“生态大农业”的理论以后,中国科学院就在60年代人工群落实验的基础上,以云南、海南为基地,进行了“生态农场”试验。生物种间互助效应的发挥,给生态农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生态热”。经过不断的试验总结,到了80年代,一个以建设“生态农业”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位理论在鄂中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生态位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中有了丰富和发展。孙鸿良等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农业生态系统,鉴于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10.
拜泉生态农业建设的生态资产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兵友  徐玉新  王如松 《生态学报》2002,22(12):2260-2263
利用指标相对评价法,选择7个关键指标,对黑龙江省皋泉县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评价得出,该县生态资产从20世纪70年代末仅占系统自然生态资产总量的13.75%上升到目前的25.21%,说明生态农业建设对缓解生态资产的耗竭,提高其积累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物在面对外界变化的时候保持自身化学组成相对稳定的能力,其反映了生物对周围环境变化作出的生理和生化响应与适应。通过研究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生态适应性,以及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但目前关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或功能群由于其生长策略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同一物种的不同器官、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元素的内稳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该文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概念、内稳性指数的测算方法,不同植物物种或功能群、不同器官、不同生长阶段内稳性特征,以及植物内稳性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现已开展的工作,对有待进一步拓展的相关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丘陵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垂直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城郊丘陵区的地貌特征,生态农业旅游景观应按坡度和等高线布置,形成山顶水保林带、坡上桃树带、坡中枇杷带、坡下特种瓜果带、山底特色水域带的垂直生态景观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也产生了很好的生态效益。试验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恢复,景观林带内的气温和土温降低、温度日变幅减少、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这种效果由弱至强依次表现为农作地、水保林、经果林。果园自然生草、种植牧草后有利于降低土壤和空气温度、减少温度日变幅、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砷区植物的生态与化学特征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砷污染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但目前尚无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法。利用各种重金属的耐性与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对两个中国典型的砷矿区(炼砷区)土壤与植物的系统调查与采样分析,发现若干种植物对砷具有极强的耐性和不同程度的富集能力。砷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分别为:蜈蚣草(Pteris vittata)羽片1 600 mg·kg-1 DW,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地上部1 230 mg·kg-1 DW,酸模(Rumex acetosa)地上部 440 mg·kg-1  相似文献   

14.
农田生态条件下植物残体腐解过程腐解物的能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氧弹量熟计法研究了农田生态条件下玉米秸杆腐解过程腐解物的能态变化特征,并探讨了腐解物中不同组分对腐解物能态的影响。结果指出,在试验条件下,玉米秸杆腐解过程腐解物能态呈现波动起伏──趋于稳定2个阶段,其中多以吸能、放能交错的方式迸行,但从整体上看是放能过程。能量活性物质(苯-醇溶性物、水溶性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对腐解前期腐解物能恣变化影响较大;能量非活性物质(木质素、腐殖质等)对维持腐解后期腐解物能态趋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滨海不同湿地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系统研究,能够为湿地植物组成分析及植被恢复方法制定提供数据支撑。选取滦河口滨海湿地的典型盐生植物獐毛、盐地碱蓬、芦苇和柽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物及不同营养器官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碳、氮、磷含量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P<0.05),碳、氮、磷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212.40~291.38、9.68~14.43、0.86~1.6 g·kg-1,显示植物对养分利用的策略存在差异性。不同营养器官碳含量均为叶 > 根 > 茎,表明研究区植物净光合强度低,增长速度慢,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獐毛、芦苇、柽柳的C:N值和C:P值均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2.5和232,研究区域整体上植物营养元素利用效率较低。4种盐生植物N与P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獐毛、盐地碱蓬、柽柳生长主要受到N的限制、芦苇的生长受P的限制。叶N、与叶P、根N、根C、根P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叶P与根N、根P呈正相关(P<0.01),表明了植物营养器官根系和叶片在适应河口湿地盐碱环境具有较强的协调统一性,是盐生植物进行正常生长活动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植物器官元素含量的计量特征, 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19世纪, 化学家们通过室内实验, 分析了植物器官的元素含量, 开始了对植物化学元素之间关系的探索。如今, 生态学家通过野外采样和控制实验, 探索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与植物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 促进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快速发展。该文在概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 综述了19世纪以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 该文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为思想萌芽期、假说奠基期和理论构建期3个时期, 对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梳理。第二, 概述了植物主要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 尤其是陆生植物叶片氮(N)和磷(P)的计量特征。总体上, 全球陆生植物叶片N、P含量和N:P (质量比)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8.74 mg∙g-1、1.21 mg∙g-1和15.55 (与16:1的Redfield比一致); 在物种或群落水平上, 叶片N和P含量一般呈现随温度升高、降水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和P计量特征差异明显, 尤其是草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木本植物, 落叶阔叶木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常绿木本植物。与叶片相比, 细根和其他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较少。第三, 总结了养分添加实验对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影响。总体上, N添加一般会提高土壤N的可利用性, 使植物器官中N含量和N:P升高,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生产力; P添加可能会缓解过量N输入导致的N-P失衡问题, 提高植物器官P含量。但是, 长期过量施肥会打破植物器官原有的元素间计量关系, 导致元素计量关系失衡和生产力下降。第四, 梳理总结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假说, 主要包括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生长功能关系的功能关联假说、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环境关联假说或理论以及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进化历史关系的进化关联假说。最后, 指出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10个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安生态养殖模式能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安生态养殖模式能流特征分析姜勇,张继宏,张玉阁,颜丽,关连珠,须湘成(沈阳农业大学土壤肥力研究室,110161)Energy-FlowAnalysisinXianEco-AnimalBreedingModel¥JiangYongl;ZhangJih...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蓝盛芳,陈飞鹏,刘新茂(华南农业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42)本文探讨能值(Emergy)分析理论和方法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同以往的农业能量分析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和重大进步意义。能值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  相似文献   

19.
植物化学分类学(Plant Chemotaxonomy)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类群及其亲缘关系,探讨植物演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近年来,由于植物化学成分分离、分析方法的改进和技术设备的革新,更多类群的化学成分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化学分类学提供了许多新证据,同时,由于经典分类学家观念的更新,吸取了相关学科的成果,对传统的分类方法和  相似文献   

20.
植物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周志红 《生态科学》1995,(2):129-133
全面而深刻地研究植物生化他感作用,不但有助于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功能,演替和分类,而且对于营林造林,灌丛利用,杂草防除,园林植物,选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生化作用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