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亚硒酸钠诱发大鼠产生白内障后,将晶状体微粒体与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共同孵育,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白内障晶状体前列腺素E_2(PGE_2)及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生物合成情况,并与正常晶状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鼠晶状体具有酶促合成PGs的能力。正常晶状体及白内障晶状体合成PGE_2的能力分别为687.75±113.97及1095.00±79.39pg/100mg晶状体湿重/15分钟,PGE_2α则分别为51.45±36.72及158.83±115.94pg/100mg晶状体湿重/15分钟(平均数±S.D.)。这说明大鼠白内障晶状体合成PGs的能力明显增高,与正常晶状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GE_2P<0.001,PGF_2αP<0.02)。在前2次注射亚硒酸钠后,大鼠白内障晶状体PGs的合成能力逐渐高于正常晶状体,并随注射亚硒酸钠的次数增加和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PGs在晶状体内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金钗石斛生物碱抗糖性自内障作用及其相关蛋白谱.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样品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大鼠白内障模型,样品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在注射D-半乳糖26 d后形成Ⅱ级白内障后每天分别给予0.36、0.18 g/kg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灌胃进行实验性治疗,阳性对照组每天以0.22 g/kg石斛夜光丸灌胃,正常对照组每天仅灌胃生理盐水;用裂隙灯观察观察晶状体浑浊度;46 d后处死动物后检测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的含量及T-SOD和MDA的活性;使用双向电泳技术提取分离大鼠晶状体总蛋白及糖基化蛋白,分析比较双向电泳图谱,寻找正常组与模型组、生物碱治疗组大鼠晶状体蛋白质组学差异.结果金钗石斛生物碱高剂量组能明显减轻晶状体混浊度,显著升高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含量及T-SOD活性,降低MDA的活性;2-DE获得了较好的大鼠晶状体总蛋白质及糖基化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并观察到模型组有大量蛋白质点表达上调或下调或新蛋白,蛋白质糖基化水平升高,给予高剂量石斛生物碱后,大部分达上调或下调蛋白质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糖基化蛋白降低.表明金钗石斛生物碱具有较好的抗糖性白内障作用,并伴随一系列晶状体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其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晶状体浑浊过程.  相似文献   

3.
硒性白内障大鼠模型晶状体中GR和GSH-Px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硒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活性调节在硒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及调节方式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比较正常晶状体、核中心混浊晶状体 (核白 )和完全混浊晶状体 (全白 )中GSH Px和GR的mRNA水平及酶活性的变化 .研究发现 ,核白晶状体中 2种酶的活性和mRNA水平均升高 ,其中酶活性的升高幅度小于mRNA水平 .随着白内障的发展 ,2种酶的活性和mRNA水平均逐渐下降 .至晶状体全白时 ,2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 ;全白时GR的mRNA水平降至正常 ,GSH Px的mRNA水平则仍高于正常 .结果表明 ,硒性白内障形成与细胞内GSH Px和GR的活性调节密切相关 ,GSH Px和GR的活性调节可能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4.
家兔晶状体拉曼光谱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状体透明性的维持与其蛋白的结构成分极为密切,因此研究晶状体内的蛋白空间分布变化有重要意义.由实验中得到的450 cm~(-1)~2 000 cm~(-1)范围内健康家兔晶状体拉曼光谱,计算了家兔晶状体蛋白中三条氨基酸侧链和两条蛋白质主链拉曼谱峰沿赤道部和视轴部的光谱强度,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这五条拉曼光谱在家兔晶状体中的空间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麻醉后小鼠晶状体出现突发性浑浊的影响。方法:用10%水合氯醛(400mg/kg)腹腔注射麻醉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别置于4℃、15℃、23℃、37℃,扩瞳后,于麻醉后10min、20 min、30 min、45 min、60 min裂隙灯观察小鼠晶状体浑浊状态,60 min后小鼠断颈处死,冰冻切片行HE染色检测晶状体形态学改变。结果:麻醉后,4℃下所有小鼠在麻醉10min后出现晶状体浑浊,15℃中8只小鼠在麻醉10min后开始出现晶状体浑浊,60min后全部小鼠晶状体浑浊,在23℃中1只小鼠在麻醉10min后开始出现晶状体浑浊,60min后8只小鼠晶状体浑浊,37℃中,麻醉20min后才开始出现晶状体浑浊,60min后,共5只出现晶状体浑浊。HE染色显示晶状体重度浑浊时,晶状体前膜囊增厚,上皮细胞增多,排列紊乱,层次增多。结论:低温可诱导麻醉后小鼠晶状体更早出现浑浊,并使浑浊程度加重,在进行晶状体等眼科相关动物实验中,麻醉后应注意给小鼠保温,避免出现严重的晶状体浑浊,干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放射自显影追踪注射入胚胎的~(35)S-硫酸盐的方法,研究了花背蟾蜍早期形态发生时眼的各部分组织和细胞外基质中的硫酸糖胺聚糖(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简称:硫酸GAG)的合成,并分析了其在眼形态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眼早期形态发生时,合成的硫酸GAG主要是硫酸软骨素。2.眼各部分组织中在即将分化时硫酸GAG合成率增高,分化开始后逐渐下降到原基形成时的水平。3.在晶状体被诱导时,在视杯和晶状体相互贴近的组织及两者间的细胞外基质中硫酸GAG的合成率明显增加,提示这是晶状体诱导的重要因素。4.角膜上皮形成时即向角膜上皮下层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硫酸GAG;角膜上皮透明时,合成更多的硫酸角质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5mW/cm2的S波段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对动物眼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我国高功率微波安全防护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S波段HPM模拟源以远场平面波(平均功率5mW/cm2)分三种不同的峰值功率(G1、G2、G3组)进行单次照射,并在照后7个时间点,通过眼底镜、裂隙灯观察、视网膜电图测定、组织病理学等方法研究HPM对动物的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眼重要部位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HPM照射后角膜表面平滑无异常,未见混浊、粗糙等病理现象发生;晶状体在观察期内无肉眼可见的晶状体混浊,实质和晶状体后囊和玻璃体无异常;照射后即刻动物眼底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稍有扩张充血,并于1天~3天后恢复正常表现;病理染色显示G1和G2组照后1天视网膜内外节排列稍有紊乱,照后3天~7天内恢复;G3组稍重,可见外核层细胞排列松散,于照后7天~14天后亦恢复正常;视网膜电图显示与照前相比,三组在照后1天的视网膜电图都有所降低,但3天后恢复正常,直至照后28天无明显改变。结论:5mW/cm2的S波段HPM单次照射对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部位不能造成损伤,视网膜在照后有轻微病理变化,但很快可以恢复。大鼠眼视功能在照后可出现暂时但可逆性的下降。此剂量范围的HPM照射对眼组织结构和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余平 《四川动物》1990,9(4):31-32
本文用四种有尾两栖类眼晶状体蛋白质为实验材料,以等电聚焦电泳法在恒定功率和时间内作了分类的比较。材料巴鲵(Liiua shihi)5只,3♂,2♀,1986.4采自四川巫山;无斑山溪鲵(Batrac-hoperus karlschmidti)9只,5♂,4♀,1986.5采自四川康定;北方山溪鲵(B.tibet-anus)8只,6♂,2♀,1986.6采自陕西周至;盐源山溪鲵(B.yenyuanensis)6只,5♂,1♀,1986.6采自四川冕宁。方法薄层凝胶板按蒙义文等(1981)方法,作者根据有尾两栖类眼晶状体蛋白质酸碱度,作部份改动。活取眼晶状体,用滤纸吸净血污,称重,蒸馏水反复冲洗后,匀浆(4℃下),4000r/min,离心5min,…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措施。然而,人工晶状体作为替代材料,仍然存在一些如屈光调节力差以及术后眩光等未能克服的缺陷。寻找更理想的晶状体替代物及低等两栖类动物(如蝾螈)强大的晶状体再生能力,为晶状体再生的研究提供了原动力和依据。近年来,人们已探索出将胚胎干细胞/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类晶状体样结构的培养方法,为白内障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晶状体再生的研究为探索晶状体正常发育机制及晶状体疾病的发生和防治提供了新的平台。晶状体再生的成功也将为白内障的防治带来里程碑性的突破。本文拟总结晶状体正常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回顾国内外对晶状体体内再生能力的研究成果,并对目前人们探索利用胚胎干细胞和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再造晶状体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希望对干细胞与晶状体再生的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索NDRG2基因在老年核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随着核级增加的表达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于哈尔滨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组织,依据Emery分级进行核分级,去除晶状体囊膜,收集晶状体裂解液,并依据蛋白浓度结果初步调齐各样本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核分级晶状体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的表达差异。通过1200 μM H2O2诱导HLE B-3晶状体上皮细胞96小时,诱导细胞衰老,构建老年性白内障的细胞模型;未经H2O2溶液诱导,培养96小时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收集H2O2诱导组及对照组细胞裂解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的表达差异。进一步构建pcDNA3.1-NDRG2/Laminin γ2质粒,转染入晶状体上皮细胞 B3 (lens epithelial cell,HLE B-3) 细胞系,探索NDRG2参与到不同核级老年性白内障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中,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表达增加,随着核分级越高表达越多。H2O2处理的HLE B-3细胞衰老模型中,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NDRG2过表达可以上调Laminin γ2蛋白表达,但Laminin γ2过表达对NDRG2蛋白无明显影响。结论:NDRG2在老年核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与核分级呈正相关,可能Laminin γ2蛋白参与了此过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糖体外培养环境下人RPE细胞的α晶状体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排除渗透影响因素下与正常糖浓度组进行比较。方法:对人RPE细胞(ARPE-19)在D-葡萄糖为5.5mM条件下培养和传代3周,然后按培养条件分为3组,即5.5mM葡萄糖,33mM葡萄糖,5.5mM葡萄糖+27.5mM甘露醇,再分别培养12h,24h,48h后进行总蛋白和RNA提取。进而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αA晶状体蛋白,αB晶状体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进行检测,并通过RT-PCR检测αA-,αB-两种晶状体蛋白的mRNA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糖浓度组,高糖环境下αA晶状体蛋白,αB晶状体蛋白均表达明显上调,渗透变化对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高糖培养环境下,随着时间延长,bcl-2表达量明显下降,而bax表达量呈上升趋势,αA-,αB-两种晶体蛋白的mRNA变化趋势与蛋白水平一致。结论:高糖培养环境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αA-,αB-两种晶状体蛋白均明显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Na~(75)_2SeO_3皮下注射诱发大鼠产生白内障后,观察~(75)Se在房水及晶状体中的分布。发现注射后4小时内,~(75)Se迅速进入眼内,产生白内障的大鼠晶状体中~(75)Se较多,而注射后未产生白内障的大鼠透明晶状体中~(75)Se进入很少。经三氯醋酸处理后,~(75)Se主要在沉淀部分,经巯基乙醇处理后,~(75)Se转移到上清液中,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可见~(75)Se与α、β_H、β_L、γ晶体蛋白都结合。这提示~(75)Se可能是与晶体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相连,从而使蛋白质交联起来,导致晶状体中高分子量蛋白质的形成,引起光线的散射,而表现为白内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09例(147只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人工晶状体CANON STAARAQ-110NV型53眼、AMO S140NB型43眼、Pharmacia Ceeon 911型32眼、Alcon Acrysof型20眼。对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眼数分别为94.3%、93.0%、90.6%、90.0%;术后6个月,AQ-110NV型和S140NB型、CeeOn 911型和Alcon Actysof型间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AQ-110NV型和S140NB型与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前房反应轻微;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破损,发生率分别为6.1%、4.1%、10.9%、3.9%;未发现人工晶体状体明显移位者。结论:各种材料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的应用都是有效的,推注式人工晶状体(AQ-110NV、S140NB型)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脊椎动物中,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但是功能知之甚少.三叶因子在创伤修复与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βγ-CAT)是一个从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的一类全新的蛋白复合物.研究表明,βγ-CAT能够诱导离体的兔胸主动脉产生快速而持续的收缩,结合药理学抑制剂,细胞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原位组化,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βγ-CAT诱导兔胸主动脉产生的收缩效应为剂量依赖(2-35 nmol/L)和内皮依赖(P<0.01).在βγ-CAT(25nmol/L)处理的主动脉环的内皮细胞层检测到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同时,βγ-CAT能够诱导原代培养的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快速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βγ-CAT(25nmol/L)分别处理5和30min,RAEC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分别为(34.17±5.10)pg/mL和(98.01±4.67)pg/mL(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在βγ-CAT诱导兔胸丰动脉产生的收缩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5.
转录共激活物-Yes相关蛋白(YAP)及其调控途径-Hippo在控制晶状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生长和命运中起重要作用,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晶状体细胞行为的调节因子。为了揭示Hippo-YAP信号通路在F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纤维分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将大鼠晶状体上皮外植体与FGF一起孵育以诱导上皮细胞增殖和纤维形成,采用免疫标记法检测Hippo信号传导成分和磷酸化YAP的表达。结果显示,FGF诱导的晶状体细胞增殖与Total-YAP的强核定位及磷酸化YAP的低染色水平相关。FGF诱导的晶状体纤维分化与磷酸化YAP及核心Hippo信号传导组分的升高有关。使用维替泊芬抑制YAP后,可显著抑制FGF诱导的晶状体细胞增殖。FGF在晶状体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促进Hippo/YAP信号传导,其中FGF诱导的核YAP表达在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仅在体内,而且在体外亚硒酸钠可引起晶状体蛋白质聚合。将亚硒酸钠加到pH7.4的晶状体蛋白质溶液中,在37℃保温30min后观察到蛋白质溶液变混浊,随时间的延长混浊程度加重并有沉淀形成。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发现,加硒保温后形成的不溶性蛋白质中有大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当加入二硫苏糖醇后混浊的蛋白质溶液变清,其中的高分子聚合物也基本消失,我们还发现;在亚硒酸钠使晶状体蛋白质变混浊的同时,蛋白质巯基减少,而蛋白质结合的硒量增加,且二者之间有较固定的比例关系,即蛋白质上每增加一个硒原子,蛋白质巯基就减少4.26个。当用二硫苏糖醇还原后,68%的硒从蛋白质中释放出来。这些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可引起大鼠晶状体水溶性蛋白质聚合,其可能方式如下:4PSH+SeO_3~-→PSSP+PS-Se-SP+H_2O+2OH~-这可能是亚硒酸钠诱发白内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大鼠皮下注射TNT,以HPLC分析其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检测晶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发现在注射TNT后2h即可在晶状体内检测到为量极少的TNT及其代谢产物,第12h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达最高峰。鼠龄较小的大鼠晶状体内TNT及其代谢产物高于鼠龄较大的大鼠.多剂量注射TNT时大鼠晶状体内一氨基二硝基甲苯于第2天达到高峰,TNT于第5天达饱和状态,第18天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与TNT含量相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注射TNT的第2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第5天和第18天维持在低活性状态。实验表明TNT在晶状体内是通过硝基还原而代谢的.TNT进入晶状体后初期可诱发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增高,后期则导致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图1.角膜的扫描电镜图像该图为家兔角膜,上半部为复层扁平上皮的游离面,下部为角膜断面。可见复层扁平上皮由5—6层细胞组成(EP),基底面平滑无乳头,固有层(LP)中胶原纤维层的走行方向与上皮表面相平行。×600 图2.晶状体的扫描电镜图像图为大鼠晶状体纤维的表面形象,不少部位可见其断面,完整的晶状体纤维呈长扁平带状,定向平行排列,结构非常规律。×1,800 图3.视网膜的扫描电镜图像图为人视网膜,左  相似文献   

20.
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上皮一间质转化形成白内障.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炎症细胞,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细胞因子,Src家族激酶等都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