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5.
联合固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Dbereiner实验发现与禾本科植物联合共生的固氮菌并提出根际联合固氮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手段包括化学分析、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的运用,推进了联合固氮领域的研究深度。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联合固氮菌的种类;联合固氮体系的形成过程(趋化、结合和侵入);影响联合固氮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土著微生物的竞争、植物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结合态氮(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和氧。并从固氮联合作用测定方法、联合固氮菌的资源筛选、联合固氮工程菌的研究、联合固氮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4个方面,论述了联合固氮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7.
荆玉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3,3(4):61-61
根瘤菌固氮细菌通常在豆科植物根部结瘤,但是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发现一株细菌,在植物的地上部分茎上结瘤。A.Szalay及其同事发现几乎完全生长在湖泊中的一种豆科植物-Aeschynomene上的瘤。当研究人员从植株上取下瘤子,并将其内含物涂在互感染的Aeschynomene上,结果在第八天氢上结了瘤。 相似文献
8.
玉米根系联合固氮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固氮组 《微生物学报》1979,19(2)
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和广西南宁市的禾本科作物的根系上,分离获得一批具有固氮酶活性的菌株,并对其中99菌株和224菌株进行了鉴定及其联合固氮特性的研究。两株菌的主要特点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单极单生鞭毛;能运动;在无氮的苹果酸盐培养基上生长5—7天,有一个到一个半螺旋的菌体出现;菌体内含折光脂肪滴;过氧化氢酶为正反应;V.P.反应以及吲嗓反应为负反应;最适生长与固氮的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6.5—7.0;在玉米的根系上能形成联合固氮。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含脂刚螺菌(Sptrillum lipoferum)。据盆载回接试验证实,玉米根系与含脂刚螺菌可形成联合固氮。将采集的根样,经预培过夜,其固氮酶活力可达600一1100乙烯毫微克分子/克干根/小时,若不加诱导即测不出酶活。 相似文献
9.
10.
水稻根际联合固氮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南方水稻根部分离到3株氧化型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A1601,A1701和A1702。经15N示踪实验证明,它们均有较高的固氮能力。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稻根浸出液进行培养后,可使固氮酶活性明显提高。根据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等特征鉴定,3株菌均为产孽菌属的细菌,分别为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 paradoxus A1601),反硝化产碱蔺木糖氧化亚种(Alcaligenes denitrificans subsp.xylosoxydons A1701)和反硝化产碱菌反硝化亚种(Alcaligenes denitridicans subsp.denitrificans A1702)。这是继粪产碱菌(Alcaligenesfaecalis)之后,发现的产碱菌属中另外3株未见报道的固氮细菌。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固氮细菌在生态系氮素循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提出了联合固氮作用的概念,由于它给人们以农田生态系中应用生物固氮作用的新希望,因此掀起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热潮。本文首先对联合固氮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分类作简单介绍,然后着重以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为代表来探讨联合固氮菌在生态系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固氮类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固氮类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群,它们广泛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中,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氮源,大量研究表明,固氮类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生态过程有很强的主导性和控制性.通过与固氮微生物形成不同的共生固氮类型,它们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营养组成以及地表微生境,直接影响碳氮磷循环、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植被演替、凋落物构成及其分解4个关键生态过程,进而提高群落结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促进植被恢复和减少水土流失.未来研究中,应该加强对陆地生态系统固氮过程的定量化分析,确定影响共生固氮的主导因子和生态机制从而为陆地系统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高等植物过敏性反应 (hypersensitiveresponse ;HR)是植物受到病原细菌侵染 ,发生非亲和性反应时 ,在病原菌入侵点周围植物组织局部快速死亡形成枯斑 ,是植物对病原菌抗性的一种普遍表现形式。hrp基因 (hypersensitivereactionand pathogencitygene)是一类决定病原菌对寄主植物致病性和诱导非寄主植物产生过敏性反应的基因。近年来发现和鉴定的hrp基因越来越多 ,使得hrp基因成为植物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内容。1.hrp基因的遗传组成hr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