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强 《化石》2013,(4):17-20
恐龙是一类现己绝灭的中生代爬行动物,由于其奇特的体貌特征,再加上它们在统治地球长达1.7亿年之久以后,突然从地球上绝灭消失,给大众留下了非常多的未解之谜。在强烈求知欲的促使下,公众对于恐龙的多样性、恐龙的生活习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昆虫资源利用及其产业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传溪  胡萃 《昆虫知识》2000,37(2):89-96
昆虫种类繁多,已知约100余万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类群。经过约4亿年的进化,昆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形态、习性、行为及机能。它们世代短暂、繁殖迅速、食物转化率高、整体生物量大。据估计,昆虫生物总量可能超过陆地上所有动物的生物总量,也即昆虫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一个世纪以来,传统的资源昆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新的昆虫资源不断地得到开发,现代科学技术赋予了昆虫资源开发研究以强劲的生命力。当前,昆虫资源正以传统养殖业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不但能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对一些抽象的刺激如时间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地球由于本身的运动规律,有明显的时间上的交替变化过程。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阳能和光照也有周期节律性变化。生物对这些节律性变化能作出种种时间上的反应。生物的这种反应可以用节律性来说明。节律性可分成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年节律等多种类型。昼夜节律:动物的昼夜活动行为特别明显。根据动物的这种习性可以把动物分为昼行性、晨昏性和夜行性等几个类型。属于夜行性的动物有兽类中的虎豹,飞行的哺乳小兽——蝙蝠,爬行类中的蛇、鸟类中的猫头鹰、昆虫中的蛾类等。这些夜行动物由于适应夜间活动,在外形结构和生理习性各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多种变化。虎  相似文献   

4.
在地球上,不论气候是如何的严寒酷冷,都到处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就象北极地区那样冬天没有阳光,夏天非常短促的情况下,也同样分布有数量不少的植物。如果夏天在苔原上旅行,就可以看到象地毯似的苔藓,色彩美丽但没有香味的花卉,以及种类杂乱的灌木丛。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冬季的低温,不论是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化等方面都具有了种种特殊适应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生命世界》2008,(6):8-8
一个由多国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分析近40年来研究报告后认为,全球变暖正在改变地球运作方式,至少90%的生态环境遭破坏现象归咎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正式把全球生物习性重大变化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吕群昌 《化石》2000,(1):15-16
上几期我们谈了翼龙类的起源、适应空中飞行的骨骼构造特征、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等,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最后一个问题,即翼龙类的绝灭问题。任何一个生命体都要经过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翼龙类也不例外。在白垩纪的末期(6500万年前),翼龙类与它们同时代的陆地霸王———恐龙类以及水中霸王———鱼龙类、蛇颈龙类以及沧龙类等同时在地球上绝灭了。在地球的历史上,虽然发生过多次明显的大的生物绝灭事件,但是,惟独在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事件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在这次事件中,当时曾经横行一世的陆地霸王———恐龙类…  相似文献   

7.
<正> 今天的地球上充满着形形色色的生物,从菌藻树草到鱼虫鸟兽以致人类,到处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觉察到生命活动,真是一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据统计现有生物,其中动物近一百五十万种,植物近三十万种,微生物也有近廿万种,生物的种类如此繁多,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理功能、营养类型、繁殖方式及生活习性又是千差万别,它们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伟大导师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总结了当时科学成就,对生命的本质作出了科学论断,指出了\"生命是蛋白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的热带地区是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除了热带荒漠的雨量很少以外,大部分热带地区是高温多雨的,具有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条件,在这里形成常绿阔叶树组成的热带雨林。海南岛五指山区现在还有一些热带雨林及其次生林,这里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有一些植物具有特殊的适应于当地环境的器官形态和生态习性。诸如板根现象、茎花现象、缠  相似文献   

9.
张玉光  田晓阳 《四川动物》2006,25(4):703-709
鸟类的跗跖骨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与其他四足动物跗骨、跖骨相区别。不同类型鸟类之间的生态习性和适应形式相互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与之相对应的跗跖骨的形态结构也产生了多样性分异,形成了鸟类跗跖骨形态结构与对应功能行为的适应性选择。鸟类跗跖骨形态结构多样性的研究不仪为了解不同类型鸟类的生态习性提供证据,也使鸟类后肢骨骼的功能行为学得以逐步完善。特别是通过对现生鸟类跗跖骨形态结构多样性与对应功能的分析,可以此作为研究早期鸟类形态习性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鸟类功能行为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四川狭口蛙繁殖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狭口蛙(Kaloula rugifera)是我国的一种特有蛙类,过去对生态习性只有简要记叙,对繁殖习性却至今尚无详细报道。我们于1965—1966、1979—1981年以成都市四川医学院校园为主,对生态习性及产卵习性等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七种啮齿动物视觉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育辉  刘加坤 《兽类学报》1994,14(3):189-194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褐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甘肃Fen鼠、达乌尔黄鼠和岩松鼠的视沉器官形态与构造,对其视网膜的厚度、各核层胸核的层数及大小进行了比较,在扫描电镜下统计了褐家鼠和达乌尔黄鼠和视细胞密度,结果表明,鼠类视觉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关,即生活习性相似的种类,视器的形态结构也相似;即生活习性差异较大的种类,视器的形态结构差异也较大,同时还发现夜行性鼠视网膜上的核层局部增厚,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牡蛎室内人工育苗附着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蛎附着习性的研究,国内外不少学者,如王中元、Wedler等,都有过一些报道。由于观察、研究的海区不同,所得的结论也不相同。1980年以来,我们在进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人工育苗试验过程中,为了提高育苗效果,曾对牡蛎的附着习性做了专题试验。试验是在没有潮流、风浪、暴晒、浮泥等因子干扰的室内池中进行的,较真实地反映了牡  相似文献   

13.
正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生物类群,在生物圈和地球其它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生态系统演化、地球环境变迁、资源能源形成等一系列地质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没有微生物也就没有地球表层系统的一系列地质过程。地质微生物学(Geomicrobiology)涉及地质学和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地质环境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地球早期微生物的起源得益于地球环境的演化,而微生物活动反过来又改造地球环境,加速  相似文献   

14.
小地老虎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重大农、林害虫,对它的生活习性和防治等各地已作了不少研究,但在广西迄今尚未曾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据1960年全区农作物害虫普查结果,证明此虫在全区都有分布,为害也很重。区农料所从1958年起,先后对其生活史、成虫和幼虫习性以及防治试验等作了一些观察,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8目59科137例现生不同栖息习性鸟类的后肢3块骨骼(股骨、胫跗骨和跗跖骨)长度比例的观察和特征分析,推断出鸟类的栖息习性与后肢3块骨骼中各骨骼长度所占总长度的比例存在密切的关系。即在所有鸟类的后肢骨骼中,胫跗骨的长度占3块骨骼的比例为最大;地栖鸟类后肢骨骼中股骨的长度要短于跗跖骨;树栖鸟类后肢骨骼中股骨的长度要长于跗跖骨。鸟类后肢3块骨骼的长度比例特征是鸟类长期对栖息等行为适应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中生代14例鸟类的栖息习性进行了分析,利用三元投影的统计方法,并以国内外新生代(古近纪和新近纪)21例鸟类标本作为对比参考,得出辽西中生代不同类型鸟类的栖息行为特征:基干鸟类以树栖为主要习性,其中个别鸟类还具有攀援的习性,而反鸟类则是典型的树栖鸟类,今鸟类兼有树、地栖的习性。研究表明,在现行的鸟类系统发育框架下,树栖适应(及攀援)代表了鸟类演化历史中最原始的生活方式。这一结论也支持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中生代鸟类栖息习性分异的多样性反映了早期鸟类演化过程中自身以及与其他同期生物在生态空间和食物资源的竞争的加剧和对环境的不断适应。  相似文献   

16.
丹顶鹤的越冬地特点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顶鹤是濒危的国家1级重点保护动物。本文结合我们的观察,综述了丹顶鹤的生态习性,重点介绍了其越冬习性,提出了保护越冬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昆虫的变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变态发育使得昆虫成为地球陆地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生活环境最多样化的一群生物。变态使昆虫在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发育时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的变化,有利于昆虫迁飞转移,扩大其求偶交配、生活和生存环境空间。昆虫变态发育的变化是长期自然环境适应、协同进化的结果,受激素、营养和基因的精确调控。本文简要介绍了昆虫变态的类型、激素调控、营养调控和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昆虫变态发育的科学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谈地球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生物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的一级学科,它研究作为地球系统三大基本过程之一的生命过程,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地球影响生物圈.而且生物圈也影响地球系统.这种相互作用或影响,从地球历史早期到现在,是一直在协同、耦合地进行着.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生物学的核心.当前地球生物学发展的重点是地球微生物学.宏体生物能反映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但除植物外,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有限.了解生物圈与地圈双向的相互作用必须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都在向微观方向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古生物学不能停留在以古动、植物学为主的阶段,而要与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保持同步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微生物与地质研究相结合问题的途径.微生物功能群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是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的突破口.地球生物学是古生物学的继承和超越.分类系统学将仍然是研究的基础,但是包含了传统古生物学的地球生物学在学科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将更多地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融合.其结果将使古生物学在时间上更前溯,在空间上更开拓,为古生物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虎皮鱼     
虎皮鱼是一种小型热带观赏性鱼类,具有形态优美、易饲养等优点。阐述虎皮鱼生活习性、繁殖习性的特征及越冬技术。首次提出了该鱼繁殖时期准确的性别鉴别方法及其一些特殊的繁殖行为。  相似文献   

20.
马鹿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鹿(Cervus eleaphus sinnaeus)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兽类,是第三类保护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进行有计划的捕捉活鹿,对合理利用马鹿资源,促进养鹿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意义。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其生活习性和有计划捕捉的有关问题,供参考。 一、栖息环境 马鹿是鹿类中比较大型的一种。多栖于高山森林或森林草原中;也有在比较稀疏的灌木林及河沿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