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用植物磨芋的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磨芋是具有悠久栽培历史的食用、药用植物,有多个名称。经考证,首载于《名医别录》的由跋,是现今广泛载种的磨芋(A.Konjac),后来的许多本草著作把磨芋的一、二年生苗称为由跋;首载于《开宝衣草》的蒟蒻或蒻头,是指磨芋和疏毛磨芋(A Sinensis),但一般说来,蒟蒻就是磨芋(A.Konjac).“磨芋”这个词最早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濬置之于“天南星”条下,后人以“魔芋”取代了“磨芋”;磨芋的学名是AmorphophalltlS konjac C.Koch,而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是它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2.
胡东升  朱明生 《蛛形学报》2010,19(2):125-128
中国历史悠久,对蜘蛛的记述早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而且中国古代书籍中记载的蜘蛛名称很多。初步考证了“蜘蛛”名称的来源以及古代书籍中记载蜘蛛的各种名称。  相似文献   

3.
对古代记载的"青芝"的名称、形态特性、地理分布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青芝"的特点,将其与现代中药杂色云芝进行形态学、生境与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比较考证,结合云芝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青芝"应为多孔菌科真菌杂色云芝,并非灵芝。  相似文献   

4.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中药"桑黄"应为多孔菌科真菌粗毛纤孔菌。  相似文献   

5.
对古代文献记载的"冬虫夏草"进行本草考证,正本溯源,古为今用,为冬虫夏草未来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根据历代文献中记载"冬虫夏草"的特点,对冬虫夏草的名称来源、形态分布及功效等进行考证,对比冬虫夏草及其易混淆品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凉山虫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戴氏虫草Cordyceps taii,认为古代部分文献存在将混淆品记载为冬虫夏草的现象。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所形成的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是其他混淆品不可替代的药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桑黄”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桑黄”的古代、现代名称及其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全面考证.“桑黄”最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桑耳”,在唐代甄权的《药性论》中才首次出现“桑黄”两字.认为中国“桑黄”,在分类上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绣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绣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主要包括来自Phellinus、Inonotus及Fomitiporia等属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木腐菌子实体,包括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及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等的子实体,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对古代文献记载的"黑芝"在名称、地理分布、形态特性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对"黑芝"的记载,与紫芝(Ganoderma sinense J.D. Zhao,L.W. HsuX.Q. Zhang)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进行对照。初步认为古代记载的"黑芝"和"紫芝"是同一种真菌,即灵芝科真菌紫芝子实体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磨芋属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中国磨芋属植物进行了订正,已知国产21种,其中9个为特有种。提出了一个中国磨芋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磨芋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昆明医学院将磨芋多糖和磨芋粉饲喂小鼠的试验,结合我国对磨芋的传统利用和目前国内外的利用情况,论述了磨芋的降脂作用和保健作用,并阐述了磨芋确实是我国传统利用的一种中草药。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及肿瘤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日本学者先后报导绞股蓝含有多种人参皂甙成分,引起各国有关学者普遍给予重视。国内一些学者也译文介绍,有的还对绞股蓝进行栽培实验。但是一些译文或著述把绞股蓝称为“绞股兰”,有的则用“锥形果”的名称。经考证,绞股蓝并没有“绞股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与日本磨芋产业的历史、现状为背景,讨论了四个问题。第一,中国与日本磨芋种植业的现状与困因;第二,中国与日本磨芋加工业的现状与困因;第三,中国与日本磨芋产品流通的相关性;第四,中国与日本磨芋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绪言 恙螨又称恙虫、红蜘蛛、小蜘蛛,在我国古代称为砂虱,属于节肢动物门,蜘蛛纲,真螨目,恙螨料。世界各地有各种不同的地方俗用名称。 恙虫病又名丛林性斑疹伤寒、热带斑疹伤寒。我国古代称之为砂虱毒或砂虱热。日本称为洪水热、河流热、秋坪热。我国前清时代在广州地区称之为“斑”、“元宝热”、“瓜子疮”等。 最早发现和记载本虫和本病关系的是我国古代的  相似文献   

13.
文中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白芝"进行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白芝"的特点,对可能是白芝的香栓菌[Trametes suaveloens(L.)Fr.]、苦白蹄[Fomitopsis officinalis(Vill.:Fr.)Bond.]、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Bull.ex Fr.)Karst.]、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T.H.Li et al.)这4种真菌从名称、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与白芝进行了比较,认为古代"白芝"应为现代多孔菌科真菌香栓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紫菜与紫菜养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菜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海藻,素为我国沿海地区人民所喜好,唐朝孟铣的“食疗本草”中就提到过。紫菜久已成为商品海藻,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有这样的记载:“闽越悉有之,大叶而薄,彼人揉成饼状,晒干货之,其色紫,亦石衣之属也。”我国经济海藻的名称多因地而异,相当混乱;书刊上所用的名称也常不一致。伹紫菜是唯一的例外,不论地方名称或书上名称都同样称为“紫菜”。在少数地方,除了紫菜这一名称以外还另加一些特殊名称,如山东半岛东端成山角的“紫塔膜菜”和庙岛群岛的砣矶岛的“铜皮菜”等。在“闽书”和福建沿海各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毕摩一词.因彝语方言土语的差异,有白马、贝玛、笔姆等不同的音译.因对其认识理解的不同.还有法师、鬼主、祭司、巫师等意译。“毕”.是一个多重称指词.一指法事.是彝族原始宗教各种崇拜礼仪和行为的总称;二指神职人员毕摩,三指彝族古代政权组织中主持祭典和文化教育的职官及人员。“摩”,义为师、老者。  相似文献   

16.
国产磨芋属的染色体核型报道(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春林  顾志建  李恒   《广西植物》1989,9(4):317-321
本文报道了磨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三个种(其中包括两个最近发现的新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核型公式分别是: 1.结节磨芋 K(2n)=2x=26=20m(2SAT)+6sm; 2.疣柄磨芋 K(2n)=2x=28=2M+16m+8sm+2st; 3.矮磨芋 K(2n)=2x=26=20m+4sm+2st; 本文还在报道磨芋(A.konjac)两个居群的核型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居群磨芋的核型存在一定异;并比较了矮磨芋和磨芋两个居群的核型,从核型上分析了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鳗鲡腹侧白色,亦名白鳝;活鱼体侧上方有青绿色光泽,亦名青鳝;风干备藏食用,又名风鳗。古代中外学者所见到的成年鳗鲡都无卵巢发达的雌鱼,故有许多猜测,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就认为鳗鲡是湖底泥内的地肠(蚯蚓)变成的。鳗鲡在中国至迟东汉已有此鱼名称,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内就称“鳗鲡,鱼也”,“鲡与鳢同”;赵辟公《杂录》说得更清楚,称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鱼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用和药用蚂蚁的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立荣  任玉翠 《昆虫知识》1999,36(4):251-253
蚂蚁自古就是人类的美食,据唐党先生等考证,我国食蚁的最早文献记载为《周礼·天宫·鳖人》(公元前240年前),当时周朝宫庭曾用(蚁幼虫)作醢(酱)供祭祭及天子馈食,并认为蚁子酱作为秦代以前帝王食品是可以确信的,唐、宋、明、清食蚁的史实在古籍中亦多有文字记载。蚂蚁人药的最早记载为唐朝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也将蚂蚁作为中药收录,赵学敏认为蚁幼虫有“催乳汁、泽颜色”等功效,可合“壮药(即滋补药)”[1]。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蚂蚁作为功能性食品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魔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花魔芋(AmorphophaluskonjacK.Koch)的干燥块茎,亦名磨芋、、头、由跋、雷星等。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广大地区。魔芋属全世界有115种以上。印度、斯里兰卡、东亚、南亚、东南亚及非洲的部分国家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0.
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食同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食物和药物发现中总结的智慧结晶,体现了食物在保健和治疗方面的功能。在我国古代,劳动者认识到药食同功、同理而亦有界限,并产生了"药食两用"物品这一类群。古代本草,尤其是食物类本草著作,记载了大量的"药食两用"中药材,并对相关原理、功效、禁忌及用法等进行详述,为今天的"药食两用"品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卫计委(原卫生部)颁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品"即是"药食同源"在当前发展的体现,但由于该目录只有名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本着安全和健康的原则,需结合古今应用情况对名单进行相关修订,并制定相关标准或规则,明确已有品种,并严格把控新品种的纳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