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丽娜  李晓晨 《四川动物》2006,25(1):191-195
本文对缓步动物休眠现象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休眠现象是一个集合名词,指的是缓步动物为克服不利的环境条件而出现的新陈代谢活动减弱甚至暂停的生命状态。最新的观点将其划分为两类,即隐生和滞育。根据导致隐生的环境因子的不同,又可分为低湿隐生、低温隐生、高压隐生、低氧隐生四种形式。滞育包括包囊和休眠卵两种形式。缓步动物的三种休眠状态(桶状、包囊和休眠卵)在其一生中任何一个阶段都能够出现,以度过极端不利的环境,并以此延长生物个体的寿命。总之,休眠现象存缓步动物的生态和进化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蜱类的滞育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滞育(diapause)是昆虫、蜱类等节肢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昆虫滞育现象的研究开展较早,也比较深入而对蜱类这一现象的研究则较晚。(1948)曾首次论述过硬蜱的滞育,近年来研究进展较快,已对几十种蜱类的滞育进行了研究。本文将概述蜱类滞育的表现形式,影响滞育的环境因素以及滞育期间蜱类的生理状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昆虫的滞育     
每当炎夏或寒冬到来之前,我们常可看到某些昆虫不吃不动,隐蔽在一定场所准备越夏(夏蛰)或越冬(冬蛰),这种现象称为昆虫的滞育。滞育是昆虫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但引起各种昆虫滞育的条件是不相同的。 一、滞育的特点 当外界环境条件逐渐变化对昆虫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4.
罗洪添  王庆  田恬  杨宇峰 《生态学杂志》2016,35(4):1026-1030
休眠卵是桡足类渡过不良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是水体桡足类种群的重要潜在补充来源。通过采集珠江口南沙海域表层沉积物,研究了不同盐度和低温冷藏对桡足类休眠卵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沙沉积物中休眠卵萌发量和萌发率在盐度为20和盐度为5的实验组中最高;用50μm孔径筛绢过滤后,50μm粒径沉积物中休眠卵萌发量显著高于50μm粒径的休眠卵(P0.05);冷藏30 d后休眠卵萌发量显著高于冷藏前休眠卵萌发量(P0.05);冷藏前的休眠卵主要是静止卵和已渡过不应期的滞育卵,而冷藏后的休眠卵主要是未渡过不应期的滞育卵,表明50μm粒径沉积物中休眠卵主要以滞育卵为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河口桡足类受到盐度干扰后的潜在补充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揭示河口桡足类种类演替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蚊虫的滞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德 《昆虫知识》1990,27(5):312-315
<正> 蚊虫的滞育(diapause)是指其个体对不良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一种生理状态。滞育的发生与解除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因素刺激导致体内激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蚊虫的滞育类型主要为兼性滞育(facultative diapause),已知具有滞育现象的蚊虫多达40余种。  相似文献   

6.
滞育现象在多种小型寄生蜂中存在。通过滞育调控技术,可实现蜂种的长期贮存、延长防控作用时间、提高产品的抗逆性,对寄生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2007年以来国内外小型寄生蜂滞育研究文献,统计出开展滞育研究的寄生蜂37种,分属10科21属。研究内容涉及滞育特征、滞育诱导因素、亲代效应、滞育后发育、滞育的分子机制等。小型寄生蜂滞育时间较长,一般为数月,最多可达4年;光周期和温度是诱导滞育的主要因子,亲代效应对于部分寄生蜂的滞育亦有重要影响;滞育对于寄生蜂成虫寿命、生殖能力等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滞育期间寄生蜂体内代谢途径和蛋白质表达量有明显变化,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发现大量滞育关联蛋白,但具体蛋白质和基因的功能分析以及滞育的激素调控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洁  高梅香  吴东辉 《生态学杂志》2017,28(12):3965-3975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生态与环境研究的关键区之一.为了研究农田生物群落构建过程,探索其多样性维持机理,本研究于2015年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建立了16 hm2的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按照作物生长期,于玉米生长大喇叭口期(8月初)、抽穗期(9月初)和成熟期(10月初)对陷阱法获取的地表大型节肢动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3次调查共获得地表大型节肢动物5284只,隶属于节肢动物门3纲12目32科47种.调查中优势类群3类,常见类群11类.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中植食性和杂食性节肢动物所占比重较大.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随作物生长期有显著变化.9月初节肢动物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相对较高,8月初Simpson优势度指数较高.从不同物种的变异系数(CV)及群落空间插值可以看出,节肢动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异质性.在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上,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地表大型节肢动物总个体数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含水量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典范对应分析(CCA)进一步表明,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对环境因子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内地表节肢动物物种组成丰富,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变化过程.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通过大尺度、长时间对样地内土壤动物空间过程进行监测,可以为解决群落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昆虫迁飞的类型及生理、生态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迁飞昆虫的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Johnson(1960)、Kennedy(1961)及Sou-thwood(1962)的研究认为,迁飞是一种明显的行为和生理的综合适应特性,基本上不受特定的方向性支配。 Taylor(1958)认为,靠风运载的昆虫都首先主动向上飞过边界层(Boundery layer),超过这个层便不能自己控制方向而靠风运载。边界层的高度对各种类是不相同的。 Dinglc认为,迁飞是一种滞育的地理上的转移(非迁飞型的滞育则仅为时间上的转移),也是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高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枝角类休眠卵形成和萌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琼  邓道贵 《动物学杂志》2008,43(3):154-160
综述了多年来国内外对枝角类休眠卵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休眠卵的形态、形成的条件、保存方式及萌发条件等.休眠卵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被一层厚的卵膜.休眠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生物因子(遗传因素、种群密度等)和非生物因子(温度、食物、光照等)的作用.影响休眠卵萌发的因子有休眠卵的保存方式、保存时间、萌发阶段的光照及温度等.  相似文献   

10.
决定一个蛹是在休眠或滞育,还是正在发育是很必要的。蛹的发育动态决定了,那就可以决定各代休眠或滞育蛹的比例,从而就可估计这种害虫的越冬数量。这是做短期预测的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生物因子对寄生蜂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寄生蜂滞育的生物因子中,寄主及亲代是主要影响因子。寄主可以从种类、类型、生理状态及丰富度等方面影响寄生蜂的滞育:寄生不同种类的寄主,寄生蜂的滞育反应、滞育进度、滞育比例以及光周期反应表现等均有不同;寄主类型的影响在蚜茧蜂类群中表现最为突出,不同寄主类型能对蚜茧蜂的滞育诱导产生不同影响;此外,寄主生理状态和寄主丰富度也是影响寄生蜂滞育的重要因子。亲代对寄生蜂滞育的影响则通过其所经历的环境条件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来表现:亲代经历的光周期和温度等能显著影响子代的滞育,甚至起完全决定作用;在亲代自身因素的影响中,亲代虫龄差异是主要因素。本文同时对寄生蜂滞育的研究及应用前景也一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昆虫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因子及其对滞育后生物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滞育持续时间(diapause duration)是昆虫的一种生理特性,它主要由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滞育强度或滞育发育速率来决定,滞育强度或滞育发育速率通常以将滞育状态的昆虫转移至解除滞育的条件(如低温处理、光周期的转换)后,滞育消除所需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文章系统综述昆虫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因子及其对滞育后生物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茧蜂滞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艳  张礼生  陈红印 《昆虫学报》2010,53(10):1167-1178
滞育现象在多种茧蜂类天敌昆虫中存在, 通过调控茧蜂滞育, 可达到延长产品货架期、延长防控作用时间、提高产品的抗逆性和繁殖力的目标, 对茧蜂的扩繁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1910年以来的2 545篇国内外滞育文献, 统计得出有明确滞育诱导或滞育解除报道的茧蜂有37种, 分属7亚科16属, 其中对滞育特征有详细描述的有23种。茧蜂大多以预蛹进入滞育, 其次为幼虫滞育, 少数为成虫滞育, 其滞育敏感阶段因种不同而异。滞育持续期相对较长, 大多可维持数月, 最长的可达14个月。光周期、温度和寄主是影响茧蜂滞育的主要因子, 湿度、亲代和寄主植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滞育进程。目前, 茧蜂滞育的研究仅限于生物学观察阶段, 对茧蜂滞育的生理学特征、激素调控和分子调控等尚未有研究报道, 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海洋浮游桡足类滞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的生理现象一滞育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本文对海洋桡足类滞育的形式、滞育的意义、滞育卵的孵化与发育以及诱导桡足类滞育的环境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对桡足类滞育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诱导棉铃虫滞育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  郭郛  马世骏 《生态学报》1983,3(2):131-140
滞育,是有规律地发生在昆虫的某一世代中某一虫态的一种生理生态特性,是昆虫种群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生理过程。由于其重要性而得到了生态学家、生理学家、物候学家们的极大重视。通过大量研究,对环境因素诱导、保持和终止滞育的作用,对激素调节滞育的作用,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肯定了光周期和温度是诱导、保持和终止滞育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滞育是昆虫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策略,营养物质的利用、积累和转化影响昆虫的滞育。滞育期间,昆虫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包括脂类、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内源营养物质呈特异性地积累或转化,保障了滞育个体在逆境中存活及滞育解除后发育的能量需求。外源营养物质对昆虫滞育的影响较复杂,其种类、丰度、质量能通过"食料-寄主-天敌"营养关系进行传递,影响昆虫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改变昆虫的耐寒性、滞育率等,制约昆虫的滞育深度、滞育存活率。滞育昆虫营养物质积累、利用机制复杂多样,胰岛素信号通路-叉头转录因子以及激脂激素的调控效应在滞育诱导及营养物质转化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但滞育的系统性调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滞育现象在多种小蜂类天敌昆虫中存在,通过研究小蜂滞育技术,可实现蜂种的长期贮存、延长防控作用时间、提高产品的抗逆性,对小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小蜂总科昆虫滞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已开展滞育研究的69种小蜂类昆虫的滞育虫态、滞育持续期、主要诱导因子以及亲代效应等,分属小蜂科、赤眼蜂科、姬小蜂科、跳小蜂科、金小蜂科、蚜小蜂科、旋小蜂、长尾小蜂科、广肩小蜂、四节小蜂科10科。小蜂多以幼虫或预蛹滞育,其滞育敏感阶段因种不同而异。滞育持续期相对较长,大多可维持数月。一种寄生麦红吸浆虫的金小蜂Macroglenes penetrans在2.5℃的土壤中,其滞育持续期可达16个月。低温、短日照和寄主是影响多数小蜂滞育的主要因子;但也有少数小蜂进行夏滞育,如普金姬小蜂Chrysocharis pubicornis、Aphelinus flavus、车轴草广肩小蜂Bruchophagus platypterus等。另外,亲代也可对小蜂滞育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对小蜂滞育后发育生物学评价的研究报道较少,尚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低温冷藏是延长天敌昆虫货架期的有效方法之一.昆虫的存活率、生殖力、田间寄生(捕食)力等是评估天敌昆虫耐冷藏力的重要指标.昆虫耐冷藏力受冷藏前、冷藏中和冷藏后的各种外源(非生物)因子和内源(生物)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周期、氧浓度、冷藏持续时间、冷藏前的预处理、冷藏过程中的温度处理(混合低温)等外源因子和虫体能量物质的储备、繁殖方式、年龄/龄期、滞育(休眠)状态、营养等内源因子.本文对影响天敌昆虫耐冷藏性的内源因子和外源因子的种类以及产生这些影响的生理学机制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天敌昆虫低温储藏技术研究和生产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幼虫的滞育     
昆虫幼虫的滞育,当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以前有人认为昆虫的蛹在缺乏必要的激素,可以苏醒过来,蚕卵的滞育,许多人都认为卵中含有滞育激素的缘故。最近经过好些人的研究结果,认为昆虫幼虫的滞育,乃是它的内分泌器官的咽侧体中含有返幼激素(corpus allatum hormone)来控制着的。最近已有将幼龄激素的提炼及其化学性貭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吸浆虫(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一年发生一代,其幼虫具有在土壤中多年滞育休眠的习性。某年度出土羽化虫量,是当年为害小麦的直接虫源;继续存留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