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探究甘草总黄酮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COX-1 及COX-2 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慢性期浅表性胃炎患者48 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4 例给予阿莫西林口服治疗,实验组24 例予以甘草黄酮 提取物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粘膜COX-1 和COX-2 的阳性率。结果:与实验前相比,治疗后两组 COX-1 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X-2 阳性率 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明显 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实验组较高,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总黄酮可以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重症腹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就诊的128例重症腹膜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PCT水平;通过治疗后,比较好转组和恶化组患者之间PCT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在治疗后第1 d开始下降,于第1-3 d PCT水平下降速度较快,之后下降速度减缓。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显著低于恶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好转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治疗后第1 d开始下降,恶化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治疗后第1 d开始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好转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明显下降,而恶化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显著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不仅是重症腹膜炎的一个重要指示物,也是治疗效果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的影响。方法:选取 我院2013 年12 月到2014 年11 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 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予 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Lp-PLA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药物干预后,血脂各项指标(TG、 TC、HDL-C、LDL-C)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脂各项指标下降 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p-PLA2 水平与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改 善ACS 患者的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血清Lp-PLA2 水平,为治疗ACS 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病情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对75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者,同步检测4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结果:鼻咽癌组Ⅲ~Ⅳ期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与治疗前比较,Ⅰ~Ⅱ期、Ⅲ~Ⅳ期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慢性鼻咽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鼻咽癌复发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组比较,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复发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96例MCI及85例健康体检者得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MCI患者中选择高Hcy血症者62例,按照是否接受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Hcy水平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MCI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及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CI组中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及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Hcy低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MMSE评分与非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升高是MCI的重要因素,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20例,疗程3个月,HB_sAg 滴度几何平均值从治疗前1∶97.01±3.74下降为1∶11.5±3.28,P<0.001,有极显著意义,其中 HB_sAg 转阴13例占65%;HB_eAg 阳性7例治疗后6例转阴占85.7%;HB_cAg 阳性3例治疗后都转阴占100%。对照组(聚肌胞)20例治疗前后,3个抗原改变不显著,其结果表明,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有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聚果糖联合锌制剂对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102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有48例接受锌制剂治疗,标记为A组;余54例接受低聚果糖联合锌制剂治疗,标记为B组。比较排便次数、大便性状、饮食/母乳喂养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B组排便次数恢复正常、大便性状恢复正常、饮食/母乳喂养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A组(均P0.05);两组疗效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1);治疗后两组肠道微生态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B组肠道微生态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A组(均P0.05);2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肠杆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均增加,且B组均高于A组,2组治疗后梭菌属、漫游球菌属、乳球菌属、链球菌属、拟杆菌属、希瓦菌属、冷杆菌属、葡萄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均下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对小儿迁延性腹泻予以低聚果糖联合锌制剂可促进症状消失,增强疗效,还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古拉定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过氧化氢(H_2O_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醒脑静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醒脑静联合古拉定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清学指标变化,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与心率恢复正常及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谷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 h后,两组血清H_2O_2、MDA、iN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7.50%,较对照组(90.00%)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后不适率为27.5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7.50%,P0.01)。结论:采用醒脑静及古拉定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可更快速、有效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减少患者不适感,疗效更显著,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MDA、i NOS水平并升高血清SO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朱媛 《生物技术通报》2018,24(10):55-5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免疫能力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的168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第5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7天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情况。 结果:营养支持7天后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7天后观察组视黄醇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后相比没有出现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较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视黄醇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营养支持7天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营养支持7天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没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7天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减少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力、营养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伴左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行常规临床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相关指标与NYH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LVDs、LVDd指标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降低,FS、LVEF指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Ⅰ级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Ⅲ级、Ⅳ级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左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促进其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对肾功能不全G+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肾功能不全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3例),正常组(59例),检测用药前、用药后血小板计数,观察停药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肾功能不全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正常组(P0.01),正常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停药后正常组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肾功能不全组(P0.01);肾功能不全组血红蛋白下降率高于正常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患者肾功能可影响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时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12.
刘佳  张春玲  徐德祥 《生物磁学》2014,(21):4123-4126
目的:观察“三伏贴”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炎症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收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伏贴”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每组30 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三伏贴”和安慰剂贴敷治疗,分别在入伏、初伏、中伏及末伏进行4 次穴位贴敷,完成1 疗程治疗者共56 例。观察治疗前、1 个疗程结束时、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6 个月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的炎症因子变化趋势,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CAT 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CAT)、呼吸困难评分(MRC)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三伏贴”组、安慰剂组血清IL-8、CRP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治疗后6 个月时炎症因子略有升高,而安慰剂组炎症因子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前试验组与安慰剂组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IL-8、CRP水平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CAT 评分、MRC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生存质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患者在治疗后CAT 评分、MRC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试验组较安慰剂组CAT 评分、MRC评分下降,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帖可以改善COPD 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系统炎症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伏贴"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炎症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收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伏贴"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每组3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三伏贴"和安慰剂贴敷治疗,分别在入伏、初伏、中伏及末伏进行4次穴位贴敷,完成1疗程治疗者共56例。观察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的炎症因子变化趋势,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CAT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CAT)、呼吸困难评分(MRC)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三伏贴"组、安慰剂组血清IL-8、CRP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治疗后6个月时炎症因子略有升高,而安慰剂组炎症因子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前试验组与安慰剂组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IL-8、CRP水平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CAT评分、MRC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生存质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患者在治疗后CAT评分、MRC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试验组较安慰剂组CAT评分、MRC评分下降,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帖可以改善COPD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系统炎症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及甲状腺功能与他汀致冠心病患者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日)后1-3个月肝功能正常组(ALT和AST均正常者)300例;肝功能轻度异常组(ALT或/和AST升高3倍以下者)300例;肝功能重度异常组(ALT或/和AST升高3倍以上者)300例。在转氨酶重度升高组中选取停用他汀药观察组和加用CoQ10(20mg,3次/日)治疗组各100例,对比两组转氨酶下降情况。结果:PCI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3个月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甲状腺功能降低;肝功能的异常与年龄及饮酒有相关性。转氨酶重度升高患者中,加用CoQ10治疗组较仅停药组转氨酶显著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引起的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及甲状腺功能下降与肝功能损伤有明显相关性。CoQ10可显著降低转氨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的治疗原则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月在我院开展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术后治愈情况及不同临床结果下股骨止点定位的差异。结果:38例患者未出现重建失败病例,无翻修手术。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与Tegner运动评级,发现术后患者Lysholm与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临床疗效的不同,分为治疗满意组27例,不满意者11例,观察两种手术结果的股骨止点定位情况发现满意组股骨止点位置为(67.32%±6.53%),不满意组为(61.39%±5.86%),两组数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止点定位对术后患者膝关节能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证股骨止点定位的有效性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52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53例),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源性内毒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和hs-CRP水平均下降较为明显(P0.01);而二甲双胍治疗后,仅hs-CR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源性内毒素下降不明显(P0.05);但两种药物治疗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而二甲双胍对肠源性内毒素的下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对疗效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4+/CD8+值。并检测了34例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例无明显疗效者,各亚群比例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8例有明显疗效者,治疗后各亚群比例恢复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网织红细胞监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白细胞数(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RET%和IRF从化疗后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化疗后第14天开始出现回升,其中IRF值较第7天显著升高,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和PLT则于化疗后第7天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第21天开始出现回升。结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是预测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及硝普钠在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左心衰竭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重度子痫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48例,其中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4例患者采用单独硫酸镁治疗方法,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例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及硝普钠的治疗方法,为观察组,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血气情况及相关检验结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的疗效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a CO2、Pa O2、Sa O2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肌酐、尿酸、尿蛋白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及硝普钠在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左心衰竭中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及相关检验指标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可托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可托治疗连续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CD3~+、CD4~+细胞比例、CD4~+/CD8~+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个月后,治疗组CD3~+、CD4~+细胞比例、CD4~+/CD8~+升高,CD8~+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KPS评分改善有效率和体重改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可托能纠正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体重下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