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受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学会、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成都地奥制药(集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国际学术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代表大会将于2000年7月中旬在成都举行,已有数十位亚洲和欧美学者表示届时将参加学术交流,近期将发出会议正式通知。热烈欢迎全国的两栖爬行动物学界的学者、专家以及热爱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人士参加这一在成都举行的世纪之交的学术盛会。国际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2.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史上的里程碑─—读《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文献》王培潮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上海2000621994年在世界两栖爬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头等大事,是继1989年在英国坎得伯雷大学举行首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后的第二次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  相似文献   

3.
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宣布1989年9月11—19日,在英国坎特伯雷(Canterbury)肯特大学,召开首届国际两栖爬行动物学科学大会。这次科学大会将是全世界所有对两栖爬行动物学有兴趣的学者的一次集会,交流信息、促进知识进步和世界性的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保护工作。其内容包括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4.
时间:1989年9月11—19日地点:英国坎特伯雷(Canterbury)肯特大学这是首届国际两栖爬行动物学科学大会。今后,将在世界各地每隔一定时期召开一次。这次科学大会将是全世界所有对两栖爬行动物学有兴趣的学者的一次集会,交流信息,促进知识进步和世界性的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保护工作。大会内容包括专题讨论、小字报交流、大会发言、展览、旅游以及小型座谈会等。专题讨论会的主题及主持人将事先通知,以便使更多的与会者自愿参加。大会接受所有的学者参加。报名时间自1988年1月1日开始。需了解详情及寄递邮件者,请迳函:Dr.Ian R.Swingland W…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在布拉格召开第三次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THIRDWORLDCONGRESSOFHERPETOLOGY)于1997年8月2~10日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此次大会由捷克共和国科学院、捷克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主办,会议正式...  相似文献   

6.
“第四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会议”于 2 0 0 0 - 0 7- 1 6~ 2 0在成都望江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办 ,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B Wake、日本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松井正文等 1 7个国家的近 5 0名代表和我国大陆、台湾及香港地区的近 8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大会的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院士因事未能出席大会 ,他发来贺电并表示了歉意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康乐副局长到会致贺。大会收到论文摘要近 1 5 0篇 ,基本涵盖了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学科。大会用语为英语 ,极少数英语有困难者用汉…  相似文献   

7.
《蛇志》1992,(3)
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6月5日至10日,在大连市顺利召开.在大会的开幕式上,由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理事长李德俊教授致开幕词,他说学会成立十年来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种种困难的十年,在广大会员的积极支持下,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办了《两栖爬行动物学报》先后发表了论文400余篇,分别在成都、南京、福州、大连召开四次国内学术讨论会,并在广州、日本京都召开了两次中日两栖爬行动物学术讨论会,从而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壮大了会员队伍,到目前为止,已有会员257人.大会向为我们学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张孟闻教授、胡淑琴教授、丁汉波教授以及潘炯华教授表示深深的敬意并发了致敬电.学会秘书长郑建州同志汇报了第三届理事会组成  相似文献   

8.
《四川动物》2006,25(2):439-440
《蛇蛙研究丛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成都生物研究所赵尔宓研究员于1990年组织创建、一个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不定期正式出版物。16年来,出版了《从水到陆》等研究专著和论文集13部。《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专辑》是《四川动物》杂志正式列入出版计划的学术专辑,已经出版6辑。丛书和专辑的出版,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发展与国际学术交流、中青年学者成长和学风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赵尔宓院士的指导下,《蛇蛙研究丛书》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专辑》新一届顾问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已经正式成立。编委会将继续坚持民…  相似文献   

9.
蛙属一新种——凹耳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2年6月至7月及1974年4月至6月,我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在安徽省的黄山地区发现蛙属一新种,现描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在成都四川省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2月24日,我刊编委赵尔宓院士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7岁。我们为痛失良师益友深感悲痛。赵尔宓院士,1930年生,四川成都人。我国著名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学家。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50余年来,发表论文140篇,主编、编写学术著作40种,如《中国动物志·纲、目(卷)》等,全  相似文献   

11.
赵尔宓 《四川动物》1994,13(2):72-76
对当前两栖动物学著作的刍见赵尔宓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在学术上开展争鸣,大有助于科学的发展。过去,两栖爬行动物学界在这方面做得很少,只有费梁等先生开展较好。譬如,自1986年以来,费梁等对皱纹齿突蟾的有效性提出...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3月18~20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会员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和我国著名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院士、我国著名的兽类学家胡锦矗教授等多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33篇,编印了会议论文集。  相似文献   

13.
《动物学研究》2007,28(5):476-476
王跃招,男,1958年生,1982年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毕业(学士),1985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1987、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脊椎动物博物馆和加州科学院进修。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基地研究员、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主任、IUCN/SSC(世界自然同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等。  相似文献   

14.
《四川动物》2005,24(3):439-43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IUCN/SSC-CRASG是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保存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我国专门的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的专家组。1991-2000年在前任专家组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成都生物研究所赵尔宓教授的具体领导和指导下,以及从2001年起在新一届专家组成员的努力下,  相似文献   

15.
两栖爬行动物是良好的环境指示物种,是环境变化的早期预警系统之一,目前正经历着全球范围的种群快速下降和物种灭绝。为了观测和研究物种及种群下降或灭绝的态势和机制,亟需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开展长期监测和研究。在中国,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监测研究始于1997年对若尔盖湿地两栖动物的监测。此后,两栖爬行动物监测率先在西南山地、台湾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开展起来。2011年,在借鉴美国和英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计划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启动了"两栖类示范观测项目",初步实现了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的突破。因为单一类群的监测仅代表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而从生态系统角度考量,必须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网中各类群的捕食、竞争、共生等种间关系)和动态(各类群的生长、繁殖、种群波动和致危因素等)。因此,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关键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监测与研究专项网"项目将在22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对典型生态系统中的两栖爬行动物组成、种群动态和结构进行长期监测与研究,构建生态模型,探讨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现状、群落结构及其动态趋势和相关机制,制定和不断完善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有关安徽省的两栖动物,早在1933年就由张作干在黄山进行过采集,俟后有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1972、1974)、邹寿昌(1983)、张服基等(1985),分别在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作了调查,并记载了全省两栖  相似文献   

17.
两栖爬行动物是良好的环境指示类群,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目前正经历着全球范围的种群快速下降和物种灭绝。最新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发现, 37.05%的两栖动物和30.5%的爬行动物受到威胁。开展国家级科学监测,研究和分析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变迁及其驱动因素是保护的前提。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栖爬行动物监测与研究专项网通过对11个典型样区中两栖爬行动物的组成、种群动态和结构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将野外数据与生态模型相结合,探讨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现状、群落结构及其动态,以及针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提出及时有效的保护管理对策。在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极危两栖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濒危两栖动物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的保护、环境DNA (eDNA)技术和无线电追踪技术开拓与应用、荒漠化生境对爬行动物的生态影响、外来入侵种的扩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明显提升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未来尚需持续加大监测网络建设,普及先进监测技术,从法律法规层面强调两栖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本文简要报道墨脱队从派镇到62k的考察结果,本线路考察共采集到239份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及一些蝌蚪,以及丰富的DNA组织样品和影像图片资料。标本经鉴定隶属8科16属19种,其中有湍蛙属(Anuglops)2新种,本文先介绍其鉴别特征,将另文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08,20(4)
由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主办、海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繁育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7-19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会议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的学术交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境内发现黑头剑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晓煜  雷隽  丁利 《动物学杂志》2013,48(1):139-140
2012年7月22日,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密兴路获得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成年标本1例,黑头剑蛇首次于河北省境内发现.标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