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石蜡切片方法研究了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珠芽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半夏珠芽着生于叶柄的下部,起始于幼嫩叶柄的腹面最外轮维管束外周薄壁细胞;恢复分裂的薄壁细胞分裂形成珠芽原基细胞团,在原基生长突破叶柄表皮后分化形成具有生长点的珠芽结构,发育中的珠芽无根分化;珠芽的生长被动地终止于叶片衰老(倒苗),无明显的成熟发育过程。研究表明,半夏的珠芽是不定芽性质的无性繁殖结构,但在发育过程上明显区别于其它植物的珠芽发育。  相似文献   

2.
以野生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为实验材料,通过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方法对珠芽的发生规律、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以阐明淡黄花百合珠芽繁殖的生物学机制。结果显示:淡黄花百合的珠芽形成于地上茎叶腋处叶柄的近基部位置,由叶柄表皮以内数层薄壁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珠芽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启动期、膨大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成熟珠芽外观上成圆形或椭圆形,珠芽中部的薄壁细胞含有大量淀粉颗粒。淡黄花百合的珠芽具有很高的萌发率(90%以上)。研究表明,珠芽营养繁殖是其生态适应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珠芽魔芋对细菌性软腐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魔芋Amorphophallus spp.块茎点种、注射、灌根接种及田间调查等方法,对国内普遍栽种的珠芽红魔芋A. bulbifer、珠芽金魔芋A. muelleri、花魔芋A. konjac和白魔芋A. albus等12个种质材料进行抗软腐病鉴定、比较和评价,以分析珠芽魔芋对抗细菌性软腐病的抗病水平。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软腐病抗性差异较大,珠芽金魔芋种质对细菌性软腐病均有免疫性(I),德宏及临沧珠芽红魔芋种质为高抗病品种(HR);缅甸珠芽红魔芋为抗病品种(R);富源花魔芋、楚雄花魔芋、日本农林2号、鄂魔芋1号、秦魔1号、昭通白魔芋、丽江白魔芋均属易感品种(S),与田间抗性调查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 (Roxb.)Blume]。2材料类别芽鞘。3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6-BA 0.6mg·L~(-1)(单位下同) NAA 0.1;(2)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MS 6-BA 1.0 NAA 0.4:(3)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1。以上培养基均加入3%蔗糖和0.6%琼脂,pH 6.0。培养温度(25±2)℃。  相似文献   

5.
滴水珠珠芽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燕燕  罗睿  陈海丽  刘丹 《广西植物》2018,38(2):225-232
珠芽是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的营养繁殖结构,为揭示滴水珠珠芽发育过程中的特征,该研究以野外采集材料进行盆栽观察试验,通过形态观察法和石蜡切片方法,探索滴水珠叶片和叶柄处珠芽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滴水珠珠芽发育过程在形态上分为叶柄无现象时期、早期珠芽结构分化和珠芽膨大成熟时期三个时期;相应的解剖学发育时期为珠芽原基启动期和形成期、原基分化期和膨大成熟期四个阶段。叶片和叶柄珠芽起始细胞均由叶柄腹面表皮下层薄壁细胞组织脱分化形成,起始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细胞团最后发育成珠芽原基;在原基分化期的特征是生长点形成,最终分化形成芽原基和鳞片叶;膨大成熟期的特征是珠芽结构不断生长,生长点侧生分化鳞片叶增多。叶片和叶柄处珠芽成熟脱落时期为灰色椭圆形结构,测得平均直径分别为(2.79±0.40)mm和(2.69±0.36)mm,外部有鳞片包裹,内部含大量营养物质。在环境适宜条件下,珠芽遇土萌发,萌发率达75%。这表明滴水珠珠芽与同属植物半夏珠芽发育过程差别不大,都是无性克隆营养繁殖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对珠芽魔芋球茎休眠调控的影响,以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为材料,在球茎休眠期设置昼/夜变温(24℃/9℃、24℃/13℃、24℃/17℃)、恒温(9℃、13℃、17℃、21℃)及室温处理,萌发期设置26℃、33℃催芽处理,分析不同温度处理后珠芽魔芋球茎在休眠 Ⅰ 期、休眠 Ⅱ 期以及萌发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生物表型变化、内源生理变化规律及其休眠调控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休眠期恒温处理有利于提高珠芽魔芋球茎的出芽比,其中13℃恒温打破休眠和萌发期33℃催芽处理球茎的发芽率最先达到峰值,且其出芽比最高。(2)休眠Ⅱ期的球茎淀粉含量低于休眠Ⅰ期,而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休眠Ⅰ期,13℃恒温处理球茎淀粉含量下降最快,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前期恒温处理球茎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前期和萌发后期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期昼夜变温处理球茎仅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前期和萌发后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珠芽魔芋球茎ABA含量在休眠 Ⅰ 期和休眠 Ⅱ 期逐渐增多,而其GA3含量逐渐减少,萌发期珠芽魔芋球茎AB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26℃催芽处理的珠芽魔芋球茎GA3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33℃催芽处理的珠芽魔芋球茎GA3含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4)珠芽魔芋NCED基因表达量随着休眠程度的加深逐渐增加,而在萌发期逐渐减少,CYP707A基因表达量随着休眠的加深逐渐减少,而在萌发期表达量增加。研究发现,珠芽魔芋打破休眠的最佳温度为恒温13℃,促进萌发的最佳温度为33℃;随着珠芽魔芋打破休眠,球茎中的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ABA含量“先升后降”,GA3含量“先降后升”;NCED和CYP707A基因可能是珠芽魔芋休眠调控中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7.
银杏套细胞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杏套细胞起源于近雄配子体表达的颈卵器母细胞周围细胞,中央细胞形成时,套细胞呈明显的一层,围绕颈卵器紧密排列,随着颈卵器的发育,套细胞体积逐渐地大,细胞质变浓厚,细胞质中脂滴增多,套细胞和中央细胞的接触壁开始出现局部加厚,在颈卵器发育的泡沫化阶段,套细胞和中央细胞的接触壁不均匀加厚较为显著,在较薄的区域可见胞间连丝,受精前,套细胞中液泡增多,脂滴迅速减少,造淀粉体增大,套细胞与卵细胞的接触壁的不均匀加厚非常明显,精核进入颈卵器以后,卵细胞与套细胞的接触壁和卵细胞的质膜之间形成一个薄厚不均的间隔层,受精卵分裂时,受精卵细胞与套细胞接触壁的凹陷处可见许多小泡和内质网,游离核期时,套细胞内出现大量小液泡,细胞内含物迅速消失,套细胞外形变长,胚胎长出颈卵器后,套细胞逐渐解体消失。  相似文献   

8.
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成熟黄精种子形态及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以阐明黄精种子繁殖的生物学机制。结果显示:(1)成熟的黄精种子由外而内依次为种皮、胚乳和胚等3部分组成。其中种皮由一层木质化的细胞组成;胚乳占据种子的大部分结构,胚乳细胞含有大量淀粉,细胞壁增厚;胚处于棒型胚阶段。(2)黄精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棒型胚靠近种脐端分化为吸器、子叶联结和子叶鞘,靠近种孔的部位分化出胚根、胚轴和胚芽。(3)黄精种子萌发首先由子叶联结伸长将胚芽和胚根原基推出种孔,紧接着下胚轴膨大形成初生小根茎,吸器留在种子中分解吸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4)通过子叶联结连通吸器和初生小根茎,将胚乳中的营养物质由吸器-子叶联结这个通路转移到初生小根茎中,为初生根茎上胚芽和胚根的进一步分化提供物质保障。(5)黄精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较低,而且当年不出土。研究表明,黄精种子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其生态适应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葡萄两性花的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的花盘上,共5枚,呈椭圆形,与雄蕊相间排列,属于花盘蜜腺,蜜腺由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缺乏维管束,表皮具薄的角质层,无气孔器,蜜腺原基由子房基部表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在蜜腺发育过程中,泌蜜组织的液泡规律 性变化和多糖动态变化均不明显,原蜜汁由子房维管束的韧皮部提供,蜜汁通过表皮细胞排出。  相似文献   

10.
垂柳雌花蜜腺一枚,位于于房与花序轴之间,多呈扁平广卵形,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雄花蜜腺呈基部相连的两枚突起,一枚位于花丝与花序轴之间,基部宽扁,上部棒状;另一枚位于花丝与苞片之间,棒状,仅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雌、雄花蜜腺均起源于花托表面2—3层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雌、雄花蜜腺泌蜜组织细胞的液泡发生规律性变化.雌花蜜腺为淀粉型蜜腺,而雄花蜜腺为非淀粉型蜜腺。雌、雄花蜜腺的原宜汁分别由蜜腺维管束韧应部或花丝维管束韧皮部提供,其蜜计最后均由分泌表皮细胞和变态气孔排出。  相似文献   

11.
以卷丹(Lilium laneifolium)珠芽为试材,采用野外调查法、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离析法,观察珠芽各部分形态和结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片鳞叶的花青素和光合色素含量,为其珠芽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资料。结果表明,珠芽由鳞叶、鳞茎和不定根构成,鳞叶外表皮细胞具有发达的角质层,外表皮内侧1~2层叶肉细胞含有花青素;叶肉细胞含绿色造粉体,第1~3片鳞叶基部的绿色造粉体向不定根伸长方向集中分布,鳞叶色素含量由外至内逐渐降低;鳞叶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鳞茎主要由皮层和维管柱构成,鳞茎上端包括顶端分生组织和芽鞘,在下端细胞部分发生程序性死亡,但未发现类似叶片脱落时叶柄基部出现的离层结构。不定根起源于第2片鳞叶基部环生的鳞茎皮层细胞,不定根与周围鳞叶组织分离。在珠芽萌发过程中鳞叶的物质供给出现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云南魔芋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勐海魔芋新种图1 Amorphophallus bannanensis H.Li.sp.nov.Fig.1 Ab A.yunnanensi Engi.appendice late pyramidali vel ovoidea 3cm  相似文献   

13.
广西磨芋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寿养  韦松基   《广西植物》1986,(3):183-186
<正> 桂平磨芋 新种 图 Amorphophallus coaetaneus S. Y. Liu et S. J. Wei, sp. nov. Affinis A. bulbifero (Roxb.) Blume, sed floribus foliisque coaetaneis petiolo vetusto apice et stipito segmenti Ⅰ. versus apicem uterque saepe in tuberculum incrassato, spatha breviore 6—12 cm longa, atropurpurea vel  相似文献   

14.
论东南亚磨芋资源的利用历史、现状及开发潜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东南亚磨芋资源的利用历史、现状及开发潜力何家庆(安徽省磨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230039)关键词东南亚,磨芋属,资源评价,综合开发潜力,磨芋产业化ADISCUSSIONONTHEHISTORYANDPRESENTSTATEOFUTILIZATIONO...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魔芋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魔芋种芋的三级繁育体系、根状茎两年速成法和(试管芋)二年速成良种繁育技术,为魔芋产业发展中成果的转化应用起到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聂江力  孟令宁 《植物研究》2010,30(1):126-128
应用徒手切片法对金银忍冬叶进行了解剖学的初步研究,旨在为其解剖学、分类学及生药学的研究提供相应基础。结果表明:金银忍冬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各一列,上表皮没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分布的气孔指数为14.3%~25%,多为不定式气孔,栅栏组织为1层,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内含草酸钙簇晶,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形成角质层,皮层有厚角组织,主脉为外韧维管束等。上述特征说明金银忍冬叶的解剖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及生态环境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
18.
以30个不同根构型的大豆基因型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长介质磷有效性对大豆接种摩西球囊霉属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及其与根构型、磷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介质磷有效性显著地影响大豆菌根真菌的接种效果.低磷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效果明显,菌根侵染率较高,菌根对大豆磷吸收的贡献率较大;高磷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效果不显著,菌根侵染率较低,菌根对大豆磷吸收的贡献率较低.磷有效性和大豆根构型对菌根真菌接种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低磷条件下,中间型和深根型大豆的菌根侵染率最高,浅根型最小.高磷条件下,根构型与菌根侵染率间的关系不明显.根构型和菌根侵染状况对大豆磷效率的贡献存在互利互补关系,磷效率高的大豆基因型一般具有较好的根构型或较高的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