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树脂铸型法对东北地区10种李属植物导管分子类型、纹孔式、穿孔板类型的微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并测量管腔长度、宽度、尾端长度及端壁斜度角的量化数据。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下该属同种植物的导管类型、尾端长度与穿孔板类型较为稳定。所观察的李属植物存在3种导管类型:螺纹、孔纹、网纹导管。除山杏、欧李、东北李3种植物中仅存在网纹与孔纹2种类型的导管外,其余7种植物普遍存在3种类型导管。螺纹加厚在该属导管分子中普遍存在。单穿孔板在李属所观察植物中普遍存在,仅在黑樱桃、毛樱桃和郁李中发现梯状穿孔板。仅在稠李、东北李、郁李及山杏中观察到相对原始的对列—互列同时存在的纹孔式,其余6种均为互列式纹孔式。根据结构分析,认为东北地区10种李属植物中,郁李最为原始,欧李最为进化。同时,发现管腔长度、宽度与端壁面积与生境显著相关。在对尾端长度测量发现,同种植物导管分子的尾端长度在不同生境下长度较为稳定,几乎没有变化,可作为微观植物分类学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2.
类叶升麻(毛茛科)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毛良科类叶升麻(Artaea asiaticaHara)根和根状茎次生木质部中的管状分子进行观察.发观其管状分子类型丰富,主要有:管胞、管胞状导管、纤维导管和典型的导管分子,其中管胞、管胞状导管和纤维导管为在该类群中首次报道;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梯状穿孔板、网状穿孔板、混合型穿孔板和单穿孔板.其中网状穿孔板和混合型穿孔板为在陔类群中的首次报道;对其导管分子上的侧壁穿孔板、多穿孔板和纹孔膜残余也进行了描述。根据类叶升麻次生木质部中多变的管状分子类型,认为以往积累的有关毛茛科植物管状分子类型及导管穿孔板类型是小个面的,因此以该性状为参考作出的有关某一个类群的原始性和进化性的推论也是不可靠的。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管状分子作类叶升麻不同器官的分布与其生理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时将该植物作为毛莨科的代表类群.与其它基邴类群植物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罗敏蓉 《广西植物》2021,41(1):123-132
导管分子的演化与植物的进化相关联.毛茛科是联系基部被子植物和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关键类群,对其导管穿孔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为研究毛茛科毛茛族不同属植物导管穿孔板类型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该文利用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该族7属8种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状分子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木质部管状分子以单穿孔...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亚特有植物黄三七(Souliea vaginata(Maxim.) Franch.)茎的次生木质部离析材料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三七茎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子端壁上具网状穿孔板(麻黄式穿孔板)、梯状穿孔板、网状-梯状混合穿孔板、网状-梯状-单穿孔混合型穿孔板、梯状-单穿孔混合型穿孔板及单穿孔板,同时也观察到了端壁多穿孔板和侧壁穿孔板,并对不同类型穿孔板中纹孔膜的残留也进行了观察。其中,网状穿孔板、各种过渡类型的穿孔板均为毛茛科植物中首次报道。根据观察结果,对导管分子穿孔板的演化及黄三七属植物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植物钙包括游离态的Ca2+和结合态易溶、微溶和难溶于水的钙盐,而难溶于水的钙盐常会形成钙晶体.为了解盐渍化生境中不同生长型植物体内的钙状况,本文对天津市54种植物进行了钙晶体的镜检和钙组分的测定.结果表明: 在盐渍化生境中的54种植物体内,有38种植物体内镜检到较多的钙晶体,其中37种植物体内为以簇晶和方晶为主的草酸钙晶体,只在桑科的无花果叶片中观察到内含碳酸钙晶体的钟乳体.按生长型统计,落叶乔、灌木体内的草酸钙晶体较多,藤本植物体内的草酸钙晶体较少,而草本植物和常绿乔木体内未镜检到草酸钙晶体.同时,从乔木、灌木、藤本到草本,植物体内盐酸溶性钙含量逐渐减少而水溶性钙含量逐渐增多,且草本植物体内的水溶性钙含量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在盐渍化生境中,植物体内的钙晶体和钙组分因生长型不同而有所差异,草酸钙在落叶乔、灌木抵御盐分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藕的地下茎折断时,其中间的丝状物即藕丝,究竟是什么物质?属于植物哪一种组织结构呢?为什么藕断丝连?用番红染色藕的纵切面切片,可以看出藕丝是藕的螺纹导管及管胞次生壁拉长而形成的.在双子叶植物茎的木质部里,导管和管胞有螺纹、环纹、梯纹、网纹和孔纹五种类型,在藕中只有螺纹和环纹导管和管胞,它们的次生壁像弹簧一样连结形成丝,其他导管和管胞却不能形成丝.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藕丝是由3-15条并行排列的细丝构成的扁平带状体,它们像弹簧一样成螺旋形排列,可以拉长伸缩,但有一定限度,拉得太长易断.每根细丝直径为3-5微米,有时分枝,用盐酸及  相似文献   

7.
大豆属不同进化类型植物导管分子的演化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大豆属不同进化类型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离析。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的导管分子相对长度、粗细差异较大,导管穿孔板形态亦不同。野生大豆导管分子保留了尾端,其它大豆导管分子尾端退化消失。大豆属植物导管的管间纹孔式多样,每种导管分子的形态代表了各自的演化地位,即:野生大豆原始→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导管分子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科尔沁沙地土壤盐分对该区盐生植物群落复合体的形成、种类组成、水平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阐明了在不同土壤盐分条件下同种植物体内K、Na、Ca、Mg总量的恒定性和Na含量的变化规律。根据植物体内Na含量和K、Na、Ca、Mg的组成比例,提出了植物对盐碱地的适应类型及其划分方法,并以此法将本区草甸植物归为4种类型:Na>K>Ca>Mg型;K>Na>Ca、Mg型;K>Na、Ca、Mg型和K>Ca、Mg>Na型。  相似文献   

9.
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导管分子穿孔板的类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灯台树茎次生木质部离折材料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其导管分子穿孔板有梯状穿孔和单穿孔板2种类型,并且其单穿孔板的穿孔外展。具不同类型穿孔板的导管分子有4种类型,即两端均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 端是梯关穿孔板,另一端是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一端有2个单穿孔板,另一端是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  相似文献   

10.
生长在甘肃民勤的6种沙拐枣属植物茎的导管有宽,窄两种类型,它们常聚集在一起,复孔率高,导管分子平均直径小,极短,具螺纹加厚和附和的纹孔;纹孔口明显外展,形成许多不规则突起,尤以乔木状沙拐枣突出,在五年生的茎中,除新疆沙拐枣外,其余5种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侵填体,在甘肃沙拐枣和泡拐枣的部分导管中,还含有质地均匀的胶状物质,均为韧型纤维,部分韧型纤维中含有由多糖物质组成的粘液质。射线同型、单列和多列;射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电镜,以10种茶藨子属植物为研究材料,观察了其导管分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1)所研究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穿孔板为梯状穿孔板,且穿孔板上横隔分布的数量不同,端壁倾斜角度种间变化不大;(2)导管分子纹孔式样为互列式或兼有互列式和对列式,纹孔形状种间存在差异;(3)有的种类导管分子内壁有螺纹加厚或网状凸起。研究表明,不同生境下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形态与其生态适应性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湿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短,直径较宽;旱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长,直径较小;中生环境的居中。本文分析了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形态特征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电镜,以10种茶藨子属植物为研究材料,观察了其导管分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1)所研究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穿孔板为梯状穿孔板,且穿孔板上横隔分布的数量不同,端壁倾斜角度种间变化不大;(2)导管分子纹孔式样为互列式或兼有互列式和对列式,纹孔形状种间存在差异;(3)有的种类导管分子内壁有螺纹加厚或网状凸起。研究表明,不同生境下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形态与其生态适应性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湿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短,直径较宽;旱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长,直径较小;中生环境的居中。本文分析了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形态特征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对灯台树茎次生木质部离析材料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其导管分子穿孔板有梯状穿孔板和单穿孔板2种类型,并且其单穿孔板的穿孔外展.具不同类型穿孔板的导管分子有4种类型,即两端均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一端是梯状穿孔板,另一端是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一端有2个单穿孔板,另一端是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  相似文献   

14.
毛茛科植物导管穿孔板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毛茛科38属88种植物导管分子的穿孔板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根据穿孔板的结构可分为三种型式:(1)单穿孔板,这类穿孔板较普遍存在。(2)梯状穿孔板,发现有26属37种植物的导管分子具有此类穿孔板。芍药属和星果草属植物导管分子均只具有梯状穿孔板,无单穿孔板。在其他种中,可见或多或少地具有梯状穿孔板,而其中有的具有较少的横条或具过渡型的穿孔板。(3)“买麻藤式”穿孔板,在11属12种植物中可见到这类穿孔板,它们被认为是由网状穿孔板演化为单穿孔板时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5.
植物木质部导管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木质部栓塞直接影响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文章对近年来植物木质部导管栓塞的时空分布规律、栓塞修复的微观过程,以及根压与作物木质部导管栓塞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黑龙江苹果亚科5属14种植物导管分子的管腔微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该亚科植物导管分子的管腔长度、宽度及端壁斜度角有较大的差别。(2)孔纹导管在该亚科植物种中均存在,网纹导管和螺纹导管仅见于苹果属和花楸属中。(3)导管分子管壁除苹果属及山楂属中的毛山楂、辽宁山楂外均有螺纹加厚。(4)纹孔的排列方式为互列式、对列式及互列、对列同时存在。(5)在所观察的植物中花楸、山荆子、无毛山楂导管端壁具单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其余种的导管端壁仅具单穿孔板。(6)导管纹孔膜残留现象普遍存在。研究表明,导管分子管腔的微形态结构特征,可为该亚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形态学依据;导管分子微形态结构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存在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植物体内的木质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木质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大分子物质,它是一类在化学结构上密切相关、高分子量的多聚体。主要论述了木质素单体的类型,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合成过程,单体间的聚合机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亚特有植物黄三七( Souliea vaginata (Maxim. ) Franch. ) 茎的次生木质部
离析材料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黄三七茎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子端壁上具网状穿孔板( 麻黄式穿孔
板) 、梯状穿孔板、网状- 梯状混合穿孔板、网状- 梯状- 单穿孔混合型穿孔板、梯状- 单穿孔混合型穿
孔板及单穿孔板, 同时也观察到了端壁多穿孔板和侧壁穿孔板, 并对不同类型穿孔板中纹孔膜的残留也进
行了观察。其中, 网状穿孔板、各种过渡类型的穿孔板均为毛茛科植物中首次报道。根据观察结果, 对导
管分子穿孔板的演化及黄三七属植物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导管作为多数被子植物木质部水分运输的主要通道, 了解其结构及功能对研究被子植物水力学特性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导管长度作为导管解剖特征之一, 对水分运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概述了导管长度测量及计算的方法, 导管长度在种内及种间的分布, 导管长度与导管直径的关系, 导管长度与导水率的关系及导管长度对建立栓塞脆弱曲线的影响, 并对未来导管长度的研究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1)改进灌注物质, 使灌注更加充分且更利于观察、提高计算精度、发展活体动态测量技术; 2)建立导管在植物不同器官及整体的分布网络以及不同生活型、不同地区的导管长度数据库; 3)对导管直径在导管方向的变化, 导管长度与其他导管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4)光学测量建立栓塞脆弱曲线技术的兴起, 可为解决离心机法建立栓塞脆弱曲线的真实与准确与否的争议提供新的方向。更深入地了解导管长度在植物水力功能中担负的角色, 可以为耐旱、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6):609
导管作为多数被子植物木质部水分运输的主要通道, 了解其结构及功能对研究被子植物水力学特性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导管长度作为导管解剖特征之一, 对水分运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概述了导管长度测量及计算的方法, 导管长度在种内及种间的分布, 导管长度与导管直径的关系, 导管长度与导水率的关系及导管长度对建立栓塞脆弱曲线的影响, 并对未来导管长度的研究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1)改进灌注物质, 使灌注更加充分且更利于观察、提高计算精度、发展活体动态测量技术; 2)建立导管在植物不同器官及整体的分布网络以及不同生活型、不同地区的导管长度数据库; 3)对导管直径在导管方向的变化, 导管长度与其他导管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4)光学测量建立栓塞脆弱曲线技术的兴起, 可为解决离心机法建立栓塞脆弱曲线的真实与准确与否的争议提供新的方向。更深入地了解导管长度在植物水力功能中担负的角色, 可以为耐旱、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