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瘟DNA疫苗在猪体及环境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疫苗生物安全性是其走向临床所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猪瘟DNA疫苗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其两个方面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一方面 ,将两种不同的猪瘟DNA疫苗质粒免疫猪后 ,利用PCR技术分析了其与猪细胞基因组整合的可能性 ,结果在灵敏度为 30拷贝的检测条件下 ,未发现猪瘟DNA疫苗整合到细胞基因组 ;另一方面 ,以PCR技术检测了免疫现场环境样品 ,以分析猪瘟DNA疫苗上的E2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在环境细菌中发生转移和扩散。结果未发现DNA疫苗转化环境细菌的直接证据。因此认为DNA疫苗对猪体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猪瘟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0年DNA疫苗问世以来,已有许多研究者构建了不同类型的DNA疫苗。这些载体能诱发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研究者们也在猪瘟DNA疫苗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从猪瘟DNA疫苗的构建和评价、佐剂在猪瘟DNA疫苗中的应用、猪瘟DNA疫苗与其他疫苗的联合应用以及目前猪瘟DNA疫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室先前分别将构建的猪瘟病毒E2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rAdV-E2)和猪瘟甲病毒复制子载体DNA疫苗(pSFV1CS-E2)在猪体上进行了免疫效力评价,结果显示,rAdV-E2免疫组所有猪虽然在加强免疫后产生了比较高的猪瘟特异性中和抗体,但攻毒后个别猪表现短期体温升高和轻微病变;而pSFV1CS-E2免疫组猪只虽然在攻毒后得到了保护,但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为了增强猪瘟甲病毒复制子载体疫苗和猪瘟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应用了复制子载体DNA疫苗初免和重组腺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初免-加强(Prime-boost)免疫策略,并在猪体上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免疫猪均产生了高水平的猪瘟特异性的中和抗体,用猪瘟强毒攻击后,pSFV1CS-E2初免组所有猪(n=5)均没有出现任何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攻毒后在猪血液中也没有检测到猪瘟病毒RNA,而重组腺病毒初免组(n=5)有一头猪出现短期发热和病毒血症及轻微病理变化。这表明初免-加强免疫策略能显著提高重组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4.
此前已构建了基于SemlikiForest病毒(SemlikiForestvirus,SFV)复制子载体的表达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virus,CSFV)E2基因的新型猪瘟DNA疫苗pFV1CS-E2,通过动物试验证实,该疫苗以600μg/头的剂量免疫3次,免疫猪能抵抗致死剂量猪瘟强毒的攻击。为进一步评价该疫苗在较低的免疫剂量和较少的免疫次数情况下的免疫效力,将DNA疫苗pSFV1CS-E2和空载体pSFV1CS按100μg/头的剂量,接种猪只2次,然后用致死剂量的猪瘟强毒石门株进行攻击。结果表明,pSFV1CS-E2免疫组(n=5)所有免疫猪在加强免疫后均产生了猪瘟特异性中和抗体,攻毒后所有猪只抗体迅速升高,除了短期体温升高外,未出现任何其它临床症状,部分猪出现短期轻微病毒血症,个别猪的部分脏器出现轻微病变;而空载体免疫组(n=3)猪只在攻毒前一直没有检出特异性抗体,攻毒后全都出现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和严重的病毒血症,有2头猪分别于攻毒后第10和11d死亡,剖检时可见典型猪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基于甲病毒复制子载体的猪瘟DNA疫苗有望成为具有开发价值的猪瘟标记疫苗。  相似文献   

5.
此前已构建了基于Semliki Forest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复制子载体的表达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基因的新型猪瘟DNA疫苗pFV1CS-E2,通过动物试验证实,该疫苗以600μg/头的剂量免疫3次,免疫猪能抵抗致死剂量猪瘟强毒的攻击。为进一步评价该疫苗在较低的免疫剂量和较少的免疫次数情况下的免疫效力,将DNA疫苗pSFV1CS-E2和空载体pSFV1CS按100μg/头的剂量,接种猪只2次,然后用致死剂量的猪瘟强毒石门株进行攻击。结果表明,pSFV1CS-E2免疫组(n=5)所有免疫猪在加强免疫后均产生了猪瘟特异性中和抗体,攻毒后所有猪只抗体迅速升高,除了短期体温升高外,未出现任何其它临床症状,部分猪出现短期轻微病毒血症,个别猪的部分脏器出现轻微病变;而空载体免疫组(n=3)猪只在攻毒前一直没有检出特异性抗体,攻毒后全都出现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和严重的病毒血症,有2头猪分别于攻毒后第10和11d死亡,剖检时可见典型猪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基于甲病毒复制子载体的猪瘟DNA疫苗有望成为具有开发价值的猪瘟标记疫苗。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或野猪后引发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猪及其周围环境传播,蜱是中间宿主。1921年该病首次暴发于非洲肯尼亚,2018年8月传入我国,目前已有24个省级行政区发生疫情。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猪体内,感染靶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目前受体还不明确。非洲猪瘟病毒是单分子双链DNA病毒,长度为170~190kb,编码150~200种蛋白,包括多种免疫调控蛋白,可以抵抗机体免疫。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究较多,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疫苗等,但迄今这些疫苗都不能保护家猪免受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今后需要对非洲猪瘟病毒及其发病机制做详细系统的研究,为开发有效防治方案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临床用DNA疫苗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疫苗是继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蛋白亚单位疫苗之后的新一代疫苗,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DNA疫苗生产工艺的质粒DNA大规模制备技术对DNA疫苗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DNA疫苗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包括提高质粒DNA产量的策略、发酵后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杂质和分离超螺旋构象质粒DNA的纯化工艺以及DNA疫苗生产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是猪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传统疫苗C株在猪瘟防制中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猪瘟病毒逐渐产生变异,同时使用传统疫苗无法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从而使传统疫苗的应用受阻.因此十分必要研制新型猪瘟疫苗.用适宜的宿主细胞培养猪瘟传统弱毒疫苗C株,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感染,是研究猪瘟病毒C株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查DNA疫苗注射免疫后电脉冲和布吡卡因佐剂化DNA疫苗递送方式对A型肉毒毒素DNA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A型肉毒毒素DNA复制子疫苗和传统DNA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后电脉冲和布吡卡因佐剂化DNA后再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检测免疫小鼠的抗体和细胞水平,并分析抗体亚类。结果:电脉冲和布吡卡因这二种递送方式均增强DNA复制子疫苗和传统DNA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电脉冲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更为明显,并且电脉冲和布吡卡因组合这种递送方式增强DNA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最高;与传统DNA疫苗相比,A型肉毒毒素DNA复制子疫苗在这些递送方式下均诱导产生了更好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并且这些递送方式没有改变DNA疫苗的Th1/Th2免疫应答特性,即DNA复制子疫苗诱导产生Th1/Th2混合免疫应答但偏向于Th2途经,而传统DNA疫苗则完全偏向于Th2途经。结论:电脉冲和布吡卡因增强DNA复制子疫苗和传统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是提高DNA疫苗免疫原性的良好策略。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套式RT-PCR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相结合的区别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与猪瘟病毒田间分离株的诊断方法。通过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与猪瘟石门株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分析,分别找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与猪瘟石门株各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结果二者分别有10和16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对17株猪瘟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这26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分析,结果表明有3个限制性内切酶(HgaI、Hin8I及Hsp92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