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GA3、6-BA对金钗石斛生长发育及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高分蘖期前用GA3和6-BA进行浸根处理,分析GA3和6-BA对金钗石斛生长发育及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处理使金钗石斛SOD、POD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用0.5~1.0mg·L-1GA3和10 mg·L-16-BA处理可使金钗石斛的总生物碱含量分别增加6.7%~10.1%和3.4%;石斛碱的含量不受GA3和6-BA的影响.0.5~1.0 mg·L-1 GA3和10~50 mg·L-1 6-BA处理可使金钗石斛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3.3%~30.7%和17.3%~40.0%,有效分蘖率提高63.2%~68.9%和63.1%~82.1%,GA3可显著促进茎的延长生长.内源IAA含量在5-8月份较高,其中以6月份含量最高(4.84 μg·g-1),1月份最低(2.97 μg·g-1);内源ABA含量在1月份达最高(0.61 μg·g-1).用含有1.0 mg·L-1 GA3和50 mg·L-1 6-BA的激素营养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金钗石斛生物产量(比CK增产38%),而且总生物碱含量也增加5.6%.  相似文献   

2.
以‘洛阳红’和‘胡红’为试材,研究了牡丹衰老过程中喷施不同浓度的6-BA和GA3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30日喷施浓度100、200、300 mg·L-1的6-BA或GA3可以显著提高‘洛阳红’和‘胡红’叶片的Pn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抑制叶片中MDA的积累,降低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以300 mg·L-1处理效果最显著。8月10日喷施浓度为300 mg·L-1的6-BA或GA3,可以有效延缓‘洛阳红’和‘胡红’叶片的衰老,而低浓度的6-BA和GA3处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精准施肥和丰产经营,用不同结实能力无性系作为材料,设置每株0、400、800和1600 g 4个磷肥水平(分别记为P0、P4、P8和P16),分别在花原基形成前和球果采摘后施肥,研究磷肥对马尾松无性系雌球花量的影响,以及花原基形成期和球花分化前期不同高度的针叶N、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P0处理相比,P8和P16处理显著提高马尾松无性系雌球花量,2018年增幅分别为67.4%和61.2%,2019年增幅分别为28.9%和14.1%。雌球花量与针叶N含量和N/P呈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结实能力无性系针叶N、P含量对P肥的响应存在差异。花原基形成期,结实能力弱的无性系N含量高,N/P值在11.5~12.5;结实能力强的无性系P含量高,N/P值在9.5~10.5,且在此时期大多数无性系在P8处理下P含量最高,N/P最低。球花分化前期,两种无性系N/P值分别在15.3~17.0和13.2~15.1。无性系上部针叶P含量显著高于中部和下部,而N/P显著低于中部和下部。综上,每株施800 g磷肥可提高不同结实能力无性系花原基形成期针叶P含量,降低N/P,有利于雌球花的形成,对提高无性系种子园产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水清  张钟宁 《昆虫学报》2007,50(2):95-100
为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与其寄主马尾松相互作用的关系,测定了松墨天牛取食和人为损伤1天、3天、6天、10天和15天后马尾松针叶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松墨天牛取食和人为损伤均能引起马尾松针叶可溶性糖和粗多糖含量的下降,但虫害处理使新叶和老叶中可溶性糖降低更多。两种方式处理后10天马尾松新叶和老叶中蛋白质含量降到最低,然后逐渐回升; 相比较而言,虫害处理蛋白质含量降幅更大。松墨天牛取食和人为损伤均引起马尾松针叶单宁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增加,虫害处理的针叶中单宁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更高。结果提示马尾松对松墨天牛的取食为害具有特殊的应激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长调节剂对离体银杏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6种生长调节剂诱导离体银杏(Ginkgo biloba Linn.)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300mg·L-1ETP诱导作用最强,其动态诱导在处理4 h后最高;40 mg·L-1 2,4-D诱导效果最强,并有2个明显的诱导高峰;200mg·L-1CCC诱导作用最强,在处理8 h后出现诱导高峰;除100mg·L-1IAA处理组的酶活性比对照低外,其他浓度的IAA处理均比对照高,诱导作用最强的是70 mg·L-1IAA处理;除了100mg·L-1ABA处理使酶活性略有降低外,其他浓度的ABA处理都能诱导酶活性升高,以75 mg·L-1ABA诱导能力最强,在处理4 h后酶活性最大;4个浓度的GA处理中,仅75 mg·L-1GA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对照,处理8 h后酶活性达到最大.结果说明诱导效果从高至低依次为:乙烯利(ETP)、2,4-D、矮壮素(CCC)、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  相似文献   

6.
外源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肉脐橙幼果期和着色前分2次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研究其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1ABA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果实成熟时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50mg.L-1ABA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蔗糖含量,而100mg.L-1ABA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果实葡萄糖含量;中低浓度的GA3(10、50和250mg.L-1)极显著提高了果实蔗糖含量,10mg.L-1GA3处理对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总糖含量,50、250和500mg.L-1GA3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果实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表明着色前较低浓度的外源ABA处理(10和50mg.L-1)可提高果实中一种或几种糖的含量,而较高浓度的GA3处理(250和500mg.L-1)则严重阻碍了果肉中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林恬  郑怀舟  朱锦懋 《生态学报》2022,42(18):7641-7651
植物叶片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碳(C)、氮(N)、磷(P)含量可反映植物和生态系统对水分亏缺环境的响应及适应程度。以福建省长汀县25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对象,原位观测分析了3年持续100%隔离降雨对成年马尾松针叶NSC与C、N、P的影响。结果表明:(1)持续隔离降雨导致马尾松针叶NSC含量先显著增加后减少,最终导致针叶NSC含量季节变化消失;且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在后期显著增加;(2)持续隔离降雨使马尾松针叶N含量、P含量、N∶P均表现为前期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后期显著高于对照组;(3)马尾松针叶NS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含量、N∶P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均与P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N素无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持续减少马尾松可通过调整针叶中NSC含量的积累及分配和提高针叶N、P含量来适应缺水环境,P含量的增加对NSC含量波动及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相互转化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BA、GA3和IAA对富士苹果果形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年生富士苹果为材料,研究富士苹果形成过程中BA、GA,和IAA对果形、品质、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期喷GA,对富士苹果的坐果率影响效果最好,分别比清水对照和无处理对照提高49%和79.45%。BA100mg·L^-1GA3300mg·L^-1+IAA20mg·L^-1对降低富士苹果偏斜率效果最好。在花期、花期+幼果期和幼果期分别喷BA和在花期喷GA3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花期喷IAA、BA、GA,和BA+GA,+IAA对内源激素IAA和GA3的含量均有促进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不同处理下IAA、GA3含量均高于清水对照且差异明显;花期喷BA、GA3和BA+GA3+IAA对内源激素ZT含量有促进作用,尤其在果实幼果期和膨大期与清水对照相比效果明显;花期喷GA3和BA+GA3+IAA与清水对照相比内源激素ABA含量有明显降低,其中幼果期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优化普通油茶再生体系并了解外植体生理变化特点,选择普通油茶‘长林53号’不同时期的胚作为体胚再生体系的外植体,进行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同时测定和分析不同胚龄的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7、8月份为茶果的快速生长期,此时胚中可溶性蛋白、果糖和蔗糖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7月27日,幼胚中ABA含量(110.13ng·g-1)及ABA与ZR含量比值(13.47)都达到最高;体胚再生体系构建过程表明,2,4-D对体胚诱导影响最大,其次是胚龄;‘长林53号’油茶最佳体胚诱导方法为选择茶果快速膨大期(7月27日)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最佳诱导配方为MS+0.5mg·L-1 2,4-D+0.5mg·L-1 KT+0.05mg·L-1 TDZ+500mg·L-1 Gly;IAA对胚状体萌发影响最大,胚状体萌发和组培苗生长最佳配方为MS+2mg·L-1 IAA+0.5mg·L-1 6-BA+0.5mg·L-1 TDZ+500mg·L-1 CH。  相似文献   

10.
邬奇  苏娜娜  崔瑾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6):1171-1176
采用发光二极管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红光、蓝光、黄光、绿光)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及内源性GA和IAA水平与其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光和蓝光有利于番茄幼苗茎的伸长和叶面积的增加。(2)除蓝光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外,各单色光质处理下番茄幼苗根系活力、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较对照均显著降低。(3)与对照相比,各单色光质处理下番茄幼苗叶片中GA含量显著降低,IAA含量在红光下显著升高,在黄光和绿光下显著降低,且叶面积与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番茄幼苗茎中GA和IAA含量在红光和蓝光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和黄、绿光处理,且株高与茎中GA和IA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瑶  周寒梅  何兵  李维 《广西植物》2020,40(11):1681-1690
为探明华重楼离体胚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基本体系,该文以华重楼离体幼胚为试验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光照、不同浓度梯度组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华重楼离体幼胚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到60 d时,暗培养条件下华重楼离体幼胚的生长率和萌发率分别比光培养条件下高45.25%、19.17%,故暗培养比光培养更有利于华重楼离体幼胚生长发育。当GA3浓度相同时,离体幼胚萌发所需时间随IAA浓度增加而延长。不同浓度的GA3都可促进离体幼胚萌发,促进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5 mg·L-1 GA3>1 mg·L-1 GA3> 10 mg·L-1 GA3。在黑暗条件下,优选得到最适华重楼离体幼胚生长发育配方为1/2 MS+30 g·L-1 蔗糖+7 g·L-1琼脂+0.5 g·L-1 活性炭+5 mg·L-1GA3+1 mg·L-1 IAA。此配方可诱导华重楼离体幼胚在2个月左右萌发,萌发率达50%需80 d左右。在华重楼成熟胚出苗培养时发现,高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抑制华重楼成熟胚生长发育,高浓度GA3甚至会导致华重楼成熟胚死亡。优选得到最适华重楼成熟胚出苗配方为MS+30 g·L-1 蔗糖+6.2 mg·L-1 硼酸+7 g·L-1 琼脂+0.7 g·L-1 活性炭+0.5 mg·L-1 2,4-D+1.5 mg·L-1 IAA + 1.5 mg·L-1 ZT+5mg·L-1 GA3,诱导成熟胚出苗需43 d左右,75 d左右可形成真叶。  相似文献   

12.
A protocol was developed for plant regeneration of Melia azedarach L. by in vitro culture of apical meristem (0.5 mm in length). The influence of six clones was investigated. The culture procedure comprised two sequential steps: 1) Induction of shoots by in vitro culture of axillary buds from adult trees (10–15 years old) by culture on Murashige and Skoog (1962) medium (MS) supplemented with 0.5 mg·dm−3 BAP (6-benzylaminopurine), 0.1 mg·dm−3 IBA (indolebutyric acid), and 0.1 mg·dm−3 GA3 (gibberellic acid).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regenerated shoots was achieved in MS + 0.5 mg·dm−3 BAP + 0.1 mg·dm−3 GA3. 2) In vitro culture of the apical meristems from the regenerated shoots in MS medium (0.7 %)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BAP and IBA. Maximum shoot proliferation was obtaine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5 mg·dm−3 BAP and 0.1 mg·dm−3 IBA. Regenerated shoots were rooted on MS + 3.5 mg·dm−3 IBA (4 days) followed by subculture on MS lacking growth regulators (30 days). Complete plants were transferred to soil.  相似文献   

13.
付传明  冼康华  苏江  何金祥  黄宁珍 《广西植物》2019,39(12):1628-1635
该文以广西野生金线莲无菌播种离体茎段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研究了植物激素(NAA、IBA、6-BA、GA_3、KT、ZT、TDZ、2-IP)以及接种方式(竖直接种和水平接种)对壮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长素有利于壮苗生根,NAA的效果优于IBA;细胞分裂素对壮苗生根的效果依次为6-BATDZKT=ZT 2-IPCK,其中6-BA诱导平均株高8.4 cm,3.6条根,茎粗为2.84 mm,植株生长健壮,诱导效果最好;赤霉素GA_3诱导出的植株高且直,但植株细弱,且抑制根系生长,不利于壮苗生根培养;在激素组合6-BA 0.5 mg·L~(-1)、NAA1.0 mg·L~(-1)处理中,组培苗生长健壮且根数量较多,效果最佳;水平接种能诱导出更多的根系,且便于接种操作,可以节省接种时间。因此,确定广西金线莲最适宜的壮苗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0.5 mg·L~(-1)+NAA 1.0 mg·L~(-1)+香蕉汁100 g·L~(-1)+AC(活性炭) 1.0 g·L~(-1)+蔗糖20 g·L~(-1),最佳接种方式为水平接种。  相似文献   

14.
褐纹报春苣苔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纹报春苣苔(Primulina glandaceistriata)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喀斯特地区野生花卉,目前尚未有褐纹报春苣苔组培快繁的研究报道。该研究以褐纹报春苣苔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两种途径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0 mg·L~(-1),适宜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ZT 2.0 mg·L~(-1)+NAA 0.10 mg·L~(-1)+活性炭0.05 g·L~(-1),增殖系数为11.09;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TDZ 2.0 mg·L~(-1)+NAA 0.10 mg·L~(-1),适宜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ZT 1.0 mg·L~(-1)+NAA 0.10mg·L~(-1),分化系数为12.46;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1 mg·L~(-1)+活性炭0.05 g·L~(-1)或1/2MS+IBA0.5 mg·L~(-1)+活性炭0.05 g·L~(-1),生根率为100%。该研究结果成功建立了褐纹报春苣苔的组培快繁体系,为今后褐纹报春苣苔的种苗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自选育的白花泡桐优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是以0.1%升汞处理7 min;合适的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2 mg·L~(-1)+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培养30 d,芽诱导率70%;合适的继代增殖方法为在高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4.0 mg·L~(-1)+IBA 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和低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0.4 mg·L~(-1)+IBA 0.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中交替培养,获得的丛生芽长势良好,玻璃化率低于5%,增殖系数大于6.0/25 d;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蔗糖20 g·L~(-1)+卡拉胶3.4 g·L~(-1)(pH 5.8),培养14 d,得到白花泡桐生根苗,每株长根5~10条,根长3~5 cm,生根率98%,根系洁白、根毛少而短,易于清洗。将生根苗按照常规方法炼苗后移栽于温室大棚中,50 d后即可出圃,此时平均苗高1.0 m、地径1.0~2.0 cm,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速生白榆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使用75%的酒精和0.1%HgCl_2消毒处理,外植体经过启动培养后,在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将丛生芽切成单株进行生根诱导,最终建立起成熟的速生白榆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组合为75%的酒精处理50 s+0.1%HgCl_2处理8 min,外植体污染率为17.3%,成活率为78%;将消毒处理过的外植体接种到启动培养基中,培养25 d,最终筛选出最适白榆外植体启动的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L~(-1)IBA+30 g·L~(-1)蔗糖+6.5 g·L~(-1)琼脂,启动率高达87.5%;将经过启动培养后的外植体腋芽切下,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最终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1 mg·L~(-1)KT+0.1 mg·L~(-1)IBA+30 g·L~(-1)蔗糖+6.5 g·L~(-1)琼脂,继代周期25 d,增殖系数达6.2;将丛生芽切成单株,接种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中,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1)IBA+0.1 mg·L~(-1)IAA+30 g·L~(-1)蔗糖+6.5 g·L~(-1)琼脂,生根诱导30 d,生根率达97%。将生根苗在室外炼苗后,移栽到珍珠岩∶蛭石∶泥炭土体积比为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在90%以上。较高的增殖系数、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盘龙参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及种苗的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兰  张丽  杨宁  刘国安 《广西植物》2014,(4):431-435
以盘龙参种子为材料,筛选离体条件下适宜种子非共生萌发、种苗快繁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盘龙参种子在无植物生长物质的培养基中能够萌发,但不能发育成苗;在含有1.0mg·L-1 KT、0.1mg·L-1 IAA和0.1mg·L-1 GA3的培养基中萌发,并能进一步发育形成种苗;在较高浓度生长素(1.2mg·L-1 NAA)的培养基中不能萌发。种苗在较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和较低浓度生长素配比的培养基中能够增殖,最高增殖系数可达到2.8,转入壮苗生长培养基中培养80d后可以移栽温室。最适增殖培养基为1/2MS+12.0mg·L-1 6-BA+0.1mg·L-1 NAA+10.0mg·L-1腺嘌呤;最适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1.0mg·L-1 KT+0.1mg·L-1 IAA+10.0mg·L-1腺嘌呤。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了解党参的施硒效应,该研究基于水培试验探究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处理条件下党参幼苗的硒积累、生长、生理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适宜硒浓度(0.2 mg·L-1)可以促进党参的叶片面积、株高、生物量的增长,而高硒浓度(10 mg·L-1)则抑制党参生长。(2)增加亚硒酸钠浓度和硒暴露时间均可提高党参幼苗在根和叶中的硒含量,不同器官硒积累表现为根>叶>茎。(3)适宜硒浓度(0.2 mg·L-1)处理可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并减少丙二醛、脯氨酸和过氧化氢的积累,而高硒浓度(10 mg·L-1)则与之相反。(4)适宜硒浓度(0.2 mg·L-1)有利于党参炔苷、多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而高硒浓度(10 mg·L-1)可以对多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产生不利影响。综上认为,亚硒酸钠对党参具有双重效应,施加适量浓度对党参的生长、生理和品质有益,并以0.2 mg·L-1硒浓度处理的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亚硒酸钠浓度对...  相似文献   

19.
以‘全年油麦菜’尖叶莴苣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3个浓度(0 mg·L-1、0.1 mg·L-1、1 mg·L-1)Ni2+在22.4 mg·L-1 N处理下对尖叶莴苣氮素吸收的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显示:(1)尖叶莴苣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对照T1(0 mg·L-1 Ni2+、112 mg·L-1 N)相比,T2处理(0 mg·L-1 Ni2+、22.4 mg·L-1 N)对尖叶莴苣根系及叶片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植株鲜重、干重、根冠比、根系长度、平均直径、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分根数、叶片表面积和体积在T3处理(0.1 mg·L-1 Ni2+、22.4 mg·L-1 N)下显著高于对照,T4处理(1 mg·L-1 Ni2+、22.4 mg·L-1 N)对尖叶莴苣根系及其叶片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其根尖数和分根数表现出一定抑制性。(2)随着Ni2+浓度的增加,尖叶莴苣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且均在T3处理下显著提高。(3)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尖叶莴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逐渐上升,胞间CO2浓度(Ci)逐渐下降,且T3处理叶片的Gs显著高于对照,其Ci最低,Pn最大。(4)施加Ni2+对尖叶莴苣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有显著影响,在T3处理下有机酸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5)T3处理尖叶莴苣根系中N及叶片中B和Ca含量较高;根系中Ni含量高于叶片,T3处理叶片中的Ni含量较低,Mg含量较高;植株体内Cu含量随Ni2+浓度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外源Ni2+处理能影响低氮条件下(22.4 mg·L-1 N)尖叶莴苣幼苗生长及生理状况,适宜浓度(0.1 mg·L-1)Ni2+可有效提高尖叶莴苣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施用量,促进尖叶莴苣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并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改善植株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0.
吴高殷  韦小丽  王晓  韦忆 《广西植物》2022,42(12):2109-2116
为探讨花榈木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碳氮源处理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发育和有机物积累的影响,并筛选出有利于花榈木体胚发生的碳氮源,优化体胚发生体系,该研究以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3种碳源、4种蔗糖浓度和6种氮源处理下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发育和有机物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1)蔗糖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葡萄糖和麦芽糖,但其体胚诱导率、体胚分化率、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2)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体胚)诱导率、体胚分化率、胚性愈伤组织重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添加30 g·L-1蔗糖最高,而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3)在6种氮源处理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添加500 mg·L-1谷氨酰胺的处理最高,体胚诱导率则以添加谷氨酰胺和水解酪蛋白的处理较高,但不同氮源处理间体胚分化率无差异;添加有机氮源的处理其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无氮源处理。总之,不同的碳氮源通过影响花榈木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发育和有机物的积累,从而影响其体胚诱导率,但对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