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7年5 月,采用样带法于贵州省习水县箐山森林公园进行全省繁殖鸟类多样性监测,在公园内(106°11"13.51,E,28°20"17.11N,海拔1362m)的针阔混交林中发现2只形态相似的鸟类并拍摄照片,经过鉴定,该物种为雀形目(Passeriformes)画眉科(Sylviidae)鵙鹛属(Pteruthius)的淡绿鵙鹛(Pteruthius xanthochlorus),系贵州省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藏墨脱县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记录到6种鸟类新分布,分别是大蓝仙鹟 (Cyornis magnirostris)、黄嘴角鸮 (Otus spilocephalus)、金胸雀鹛指名亚种 (Lioparus chrysotis chrysotis)、细嘴钩嘴鹛Sintextus亚种 (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intextus)、白喉姬鹟指名亚种 (Anthipes monileger monileger)、棕胸雅鹛assamense亚种 (Trichastoma tickelli assamense)。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中苏动植物综合考察队于1956年在云南省南部所进行对于鸟类调查研究的第二报。第一报由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依万诺夫教授负责整理,已刊在本学报11(2):171—219,计列20科133种(另附1亚种)。这一篇报告所列诸科及各科所包括的种数,现列示如次(亚种数附在括弧内):  相似文献   

4.
Song R  Dong F  Liu LM  Wu F  Wang K  Zou FS  Lei FM  Li SH  Yang XJ 《动物学研究》2011,32(3):241-247
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 ruficollis)各亚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分歧。该文测定了棕颈钩嘴鹛10个亚种20个样本的完整线粒体Cyt b和ND2基因序列(共2184bp),以棕颈钩嘴鹛(P.ruficollis)和灰头钩嘴鹛(P.schisticeps)为内群;栗背钩嘴鹛(P.montanus)、棕头钩嘴鹛(P.ochraceiceps)、红嘴钩嘴鹛(P.ferruginosus)和剑嘴鹛(Xiphirhynchus superciliaris)为外群,通过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推断法,构建了棕颈钩嘴鹛亚种间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棕颈钩嘴鹛是并系群,灰头钩嘴鹛聚合在其内部;棕颈钩嘴鹛可分为3个地理支序,即中国西南部支序、中国东南部支序和中国中部支序;棕颈钩嘴鹛亚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特征不完全一致,并澄清了一些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我国鸟类一个科(蛙嘴鸱科)、两个属(蛙嘴夜鹰属、鹳嘴翡翠属)、10个种及5个亚种的新纪录,其中除新疆和广西各有一亚种的新纪录以外,均采自云南南部。现依这些鸟分类系统的顺序,罗列于下;再分别记述它们的主要特征(亚种仅以鉴别特性为限)。  相似文献   

6.
杨岚 《动物学研究》2002,23(4):311-314
红头噪鹛(Garrulax erythrocephalus)全世界有14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云南原记录有3个亚种.采自云南近中部哀牢山脉景东、双柏、新平等县境内的红头噪鹛7号成鸟标本与记录的各亚种有显著区别,并且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分布区域.因而鉴定为一新亚种,命名为红头噪鹛哀牢山亚种(Garrulax erythrocephalus ailaoshanensis).  相似文献   

7.
四川西南与云南西北地区鸟类的分类研究 Ⅱ.雀形目:鹟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报告专论雀形目鶲科,计分下列四亚科;今将各亚科所包括的种与亚种(亚种数附在括号内),列示如次: 亚科名 1.鸫亚科 2.画眉亚科 3.鶯亚科 4.鶲亚科 合计 种数(亚种数) 31(3) 36(6) 19(3) 21 107(12) 本篇报告列有以下的新纪录: 1.国内亚种新纪录 灰胸鹪鶯Prinia hodgsonir ?鹊鸲Copsychus saularis crimelus 橄榄背林鶲Rhinomyias olivaceu  相似文献   

8.
杨岚 《动物学研究》2002,23(4):311-314
红头噪鹛(Garrulax erythrocephalus)全世界有14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云南原记录有3个亚种。采自云南近中部哀牢山脉景东、双柏、新平等县境内的红头噪鹛7号成鸟标本与记录的各亚种有显著区别,并且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分布区域。因而鉴定为一新亚种,命名为红头噪鹛哀牢山亚种(Garrulax erythrocephalus ailaoshanensis)。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5日作者在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洞塘乡板寨村(25°13'40.68″N,108°01'22.59″E,海拔528 m)进行定期鸟类监测时拍摄记录到一只灰燕鵙Artamus fuscus,发现的地点在保护区内的实验区,主要生境为水田和旱田,记录到该鸟时其正停栖在水田上方的电线上。作者在茂兰保护区已进行了连续4年的繁殖鸟类监测,该鸟为首次记录。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贵州鸟类志》(吴志康,1987)、中国观鸟记录中心(http://birdtalker.net/report/index.,2014-6-16)及《贵州茂兰国家级保护区鸟类调查》(冉景丞,2003),确认该鸟属于燕鵙科Artamidae,为贵州省鸟类科的新纪录。燕鵙科鸟类全世界有1属10种,我国记录1属1种。灰燕鵙全长155~185 mm。头、上体深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胸和腹浅棕灰褐色;尾下覆羽近白色;翅尖长,折合时超过尾端,嘴形宽厚呈蓝灰色。两性相似。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桂  相似文献   

10.
2012~2016年每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7种雀形目鸟类的巢共20个,分别为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2巢、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2巢、灰背燕尾(Enicurus schistaceus)1巢、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4巢、褐顶雀鹛(Alcippe brunnea)3巢、褐胁雀鹛(A.dubia)7巢和黑颏凤鹛(Yuhina nigrimenta)1巢。对其巢、卵或雏鸟以及巢址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著者在进行金堂地区鸟类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下列5种另1亚种是四川鸟类新纪录。量度单位:体重(克),长度(毫米)。1.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Gmelin)1985年9月13日采于金堂盐井乡三岔村,海拔约850米。1986年10月4日又在盐井乡老牛坡采得1只。两地均属龙泉山脉,该鸟在金堂属旅鸟。2♀,体重580、540,体长430、410,翼长333、317,嘴峰30、28,尾长205、191,跗蹠60、52。头顶及后颈均棕褐色,各羽有黑色干纹。眼先灰白,耳羽、颊暗灰。尾上复羽灰褐具白端,尾下复羽纯白,尾羽灰褐具四道较宽阔的黑色横斑,末端灰白。2.长尾灰伯劳(指名亚种)…  相似文献   

12.
正模标本(图1)雄性成鸟(登记号码:37938)由全国强、唐宗敬等同志于1959年5月5日自四川天全(海拔约1,100米)采得,现收藏于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 鉴别特征 本亚种与玉头鹟模式亚种(图2)不同在于雄者的颏和喉纯白,雌者的颏和喉仅稍沾些棕色,但均无橙棕色喉斑,如在模式亚种然。飞羽式:2≤6,>7;模式亚种2=7。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5月8日在贵州习水县的箐山森林公园(28°20′17.11″N,106°11′13.51″E,海拔1 362 m)的针阔混交林中发现2只形态相似而未能辨识的鸟类,与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混群觅食。经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赵正阶2001,Reddy 2008,郑光美2011,Dickinson et al.2014),确认该鸟种为淡绿贝鸟鹛(Pteruthius xanthochlorus),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莺雀科(Vireonidae)贝鸟鹛属,为贵州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笼养状态下棕噪鹛华南亚种鸣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从四川省洪雅县野外捕获的10只(4♀,6♂)棕噪鹛华南亚种(Garrulax poecilorhynchus berthemy)的鸣声进行了记录并对主要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其鸣声复杂多变,可分为单声鸣叫、双声鸣叫、鸣唱和效鸣4类。研究中获得了6种单声鸣叫、3种双声鸣叫、7种鸣唱和1种效鸣的语谱图及其频谱特征。棕噪鹛雌、雄个体的鸣唱声有明显的差异,雄鸟的5种鸣唱中有3种是繁殖期所特有的。文中还对棕噪鹛鸣声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2009年3月,用网捕法对西双版纳勐养季风常绿阔叶林林下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张网15 840网·h,捕到林下鸟类90种1 423只,隶属28科7目。优势种为银胸丝冠鸟(Serilophus lunatus)、褐脸雀鹛(Alcippe poioicephala)、白喉冠鹎(Alophoixus pallidus)、金眶鹟莺(Seicercus burkii)、白尾蓝地鸲(Cinclidium leucurum)、黑胸鸫(Turdus dissimilis)、棕头幽鹛(Pellorneum ruficeps)、棕胸雅鹛(Trichastoma tickelli)等8种。留鸟为林下鸟类主要成分,其捕获数量,占总数量的89.3%。平均网捕率9.0只/(100网·h),月份变化极显著(x25, 282=, P=0.000);2008年12月平均网捕率最高,为(12.5±1.3)只/(100网·h);2009年2月最低,为(5.2±0.6)只/(100网·h)。林下鸟类群落呈现多物种而低密度特征。画眉科鸟类优势地位不明显。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银胸丝冠鸟是本地区捕获数量最多的鸟,其栖息地需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8~11月在西藏昌都地区野外观察并拍摄到3种鸟类,均为在西藏首次发现。1白领凤鹛(Yuhina diademata)2013年10月1日,在左贡县碧土乡碧土村一处山坡(28°50'12.10″N,98°28'12.95″E,海拔3 203 m)拍摄到一群白领凤鹛和棕臀(肛)凤鹛(Y.occipitalis)在灌丛中嬉戏。这群白领凤鹛主要特征为:前额和冠羽呈现土褐色,眼圈白色,眼先为黑色,颈部白色形成极为醒目的白领。上体为土褐色,飞羽的外缘黑色,颏、上喉为黑褐色,腹部和尾下覆羽均为白色。嘴为黄色,趾为淡黄色。其生活的环境有云杉  相似文献   

17.
1973年我们在西藏东南部进行鸟类调查时,于八宿县然鸟区采得一只棕草鹛,经与青海玉树、昂欠、杂多等县所采的标本对比,发现差别明显,当时基于标本数量太少,未作进一步研究。1977年,又在这一带进行补点采集中,犹幸在左贡县(汪达)得到四只标本,与然鸟标本一起,经研究鉴定,认为系一新亚种,命名为玉曲亚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近期曾梳理赤尾噪鹛指名亚种(Garrulax milnei milnei)自戴维神父1874年命名以来的相关报道,揭示出该鸟近数十年来在野外的高稀缺性。为此,2015年3月至10月,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赤尾噪鹛指名亚种展开专项野外调查达20余次,并在保护区海拔1 700 m以上地带29个位点安放了57台红外触发相机,以期发现该鸟的现存证据。遗憾的是,无论是野外调查还是本次红外触发相机的照片/录像记录,并扩延至保护区自2009年10月以来300余台红外触发相机的全部记录,均未能发现或甄别出赤尾噪鹛指名亚种的存在。据此,作者提出赤尾噪鹛指名亚种当前的受胁程度当在极危(CR)与野外(功能性)灭绝(EW)之间。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野外考察中,我们发现一批四川鸟、兽新纪录,计有鸟类4种及1亚种;兽类两种。现简述如下:一、翘鼻麻鸭Tadorna tadorna(Linnaeus)1980.Ⅺ.1,南充县龙门镇(300米)。1♀,体重1000克(以下重量单位同),体长535毫米(以下长度单位同),翼长283,嘴峰48,跗蹠50,尾长98。特征:嘴上翘,  相似文献   

20.
广西金钟山鸟类调查及区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4—1989年间我们对金钟山的鸟类作了初步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8种(另附2亚种),分隶14目40科,其中繁殖鸟有131种和亚种(留鸟107种和亚种、夏候鸟24种)。并发现广西鸟类新纪录12种和亚种。在繁殖鸟的总数中,东洋界种以占77.9%居冠。在全部繁殖鸟中华南区分布有125种,列东洋界下属三区之首。据鸟类区系分析结果,作者认为金钟山在动物地理区划中应从原华中区改属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较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