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为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为了揭示梵净山冷杉球果发育和成熟过程的性状特征,以确定成熟球果的适宜采种期。该研究对梵净山冷杉自然生长区内成年结实母树的球果进行跟踪观测和定期采集,通过物理解剖和形态学参数测定,比较分析不同采种期梵净山冷杉的球果、种鳞和种子的性状差异。结果显示:(1)梵净山冷杉的球果每年7月中旬开始形成,10月中旬开始成熟,发育早期至发育后期球果的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发育后期至成熟期形态和颜色均无明显变化。(2)成熟球果平均长、宽、鲜重、干重和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18 cm、3.84 cm、36.98 g、20.33 g和45.06%。(3)成熟球果的平均种鳞层数为30.76层,种鳞总数为250.67片,平均出种量436.67粒,平均种子饱满率82.49%。(4)成熟球果基部、中部、上部的种子性状不同,且球果中部的种子性状参数最大,饱满率最高,种子平均长、宽、厚分别为9.14、2.30、2.37 mm,千粒重11.44 g。研究表明,梵净山冷杉的球果从形成至成熟过程约3个月,成熟球果的最佳采种时间为10月下旬,发育后期和成熟球果的形态和颜色差异不明显,不能以颜色和形态作为球果成熟的判定依据;种鳞与球果的发育和成熟同步,球果中部的种鳞能够完全发育,且形状参数最大,孕育的种子最饱满;梵净山冷杉成熟球果出种量大、饱满率高,但是种子小、重量轻。  相似文献   

2.
秦岭冷杉球果与种子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在秦岭冷杉的天然分布区 ,分别选取核心区和边缘区进行取样 ,比较球果和种子的形态变异。核心区为秦岭地区 ,边缘区选在湖北神农架地区。根据秦岭冷杉分布特征 ,核心区沿海拔高度连续采样 ,边缘区选择两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种群 ,分单株采样 ,测量了球果、种子、种鳞、种翅等器官的 15个形态指标。相关分析表明 ,秦岭冷杉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 (变化 )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 ,说明海拔因素影响着球果和种子形态变异。比较发现 ,核心区 (即秦岭地区 )的秦岭冷杉球果和种子的绝大部分指标均值显著大于边缘区 (即神农架地区 ) ,说明秦岭冷杉在核心区的生殖生长好于边缘区。相同海拔条件下 ,秦岭冷杉球果和种子形态在地区间差异显著 ,约 85 %的变异来自地区内个体间和个体内 ,说明秦岭冷杉的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变化受遗传控制更显著。在边缘区还比较了不同种群间、人工林和天然林在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差异。球果和种子形态在同一地区两个种群间、在人工林与天然林间都有显著差异 ,大部分人工林球果和种子指标均值和变异幅度大于天然林 ,表明通过人为经营可以改善秦岭冷杉的一些生殖性状  相似文献   

3.
.6.我国寒温性针叶林主要由冷杉属、云杉属、落叶松属的树种所组成。秦岭山地是我国寒温性针叶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属的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就分布其中。太白红杉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80厘米;叶倒披针状窄条形;花期4—5月;球果卵状长圆形或卵状圆柱形,10月成熟。太白红杉是秦岭高山区特有树种之一,第四纪冰川遗迹上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分布区狭窄,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陕西长青保护区的活人坪地区是其几个集中分布点之一。太白红杉林位于巴山冷杉林之上,亚高山灌从草甸之下,海拔区间…  相似文献   

4.
巴山冷杉的种实特性及其种子萌发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特有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的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重量、单果出种量等球果特征和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重等种子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发芽实验测定了种子萌发能力.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球果平均长5.37±0.75cm,球果宽3.01±0.32cm,球果重量18.93±6.06g,单果出种量59-567粒,种子长1.08-8.68mm,种子宽1.16-6.42mm,种子厚0.6-3.48mm,千粒重7.30g.各项球果特征指标和种子特征指标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单果出种量在不同种群的频数分布格局不同.不同母树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不等,且萌发速率也不相同.巴山冷杉种子败育率高,参试种子的空粒率75.79%.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地理分布和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为中国特有三级保护植物,仅岛屿化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河南的秦巴山地和湖北神农架中高山地区,分布海拔1300—2300m。为了对秦岭冷杉种群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通过样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对其地理分布、群落特性、种群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秦岭冷杉群落包含种子植物40科63属102种,可划分成11个地理区系成分,其中温带分布型属占84.21%,热带分布型属占15.79%,温带分布是群落的基本特性。秦岭山区的秦岭冷杉群落可分为5个群丛,基本特点为:生境阴湿;群落郁闭度大,结构复杂;种群个体年龄差异大;天然更新主要发生在保护较好的阴坡林窗地段。秦岭冷杉苗期生长缓慢,在30—70年龄阶段,高生长旺盛;在40—100年龄阶段,胸径生长较快。秦岭冷杉开始结实年龄在30—40年龄阶段,结实间隔期为3—5年。秦岭山区成熟个体平均产球果8个/株,饱满种子56粒/球果。种群更新的关键问题是种子产量低,林下幼苗稀疏,更新缺乏后继资源。种子向幼苗转化率低是生活史中的脆弱环节。在未来经营保护中,应以就地保护为主,通过抚育管理,促进天然更新;丰年应适时采种,就地育苗,扩大人工种群。  相似文献   

6.
冷杉属———球果独树一帜松科中还有一个冷杉亚科,包含6个属,中国均有分布,它们是冷杉属、油杉属、黄杉属、铁杉属、云杉属和银杉属。这一亚科植物的叶均为条形或四棱形。如果从球果上看,冷杉属又独树一帜,因为这个亚科中只有该属的球果种鳞是脱落性的。笔者50年...  相似文献   

7.
探究滇西北冷杉属(Abies)植物的结实特性和种子特征及其变异模式,为促进冷杉林的更新及恢复提供材料支持和理论依据。收集滇西北分布7种冷杉的标本及球果,分析种子形态特征、种子生活力和结实特性,探究其种间及地区间差异。结果发现:滇西北7种冷杉种子的长、宽、厚分别是6.04~10.22、2.03~3.32、1.26~2.24 mm,千粒质量是4.26~30.50 g,千粒质量与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均显著相关(r>0.8,P<0.01)。滇西北7种冷杉的种子饱满率、虫蚀粒率和空秕粒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7.51%、4.92%和67.58%,种子饱满率不高、空秕粒和虫蚀粒严重。野外调查发现大多数云南黄果冷杉(Abies ernestii var. salouenensis)均未结球果,且仅收集得到一棵树的球果,因此在本文中未进行比较分析。滇西北其余6种冷杉的虫蚀粒率在不同种之间(P=0.750)和不同地区之间(P=0.204)均没有显著差异,饱满率(P=0.005)和空秕粒率(P=0.007)均存在种间差异,而种子生活力存在种间(P=0.008)及地区间(P=0.036)差异,因此冷杉...  相似文献   

8.
黄杉属一新种和梣属一新亚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木,高达12米,胸径30厘米;树皮深灰色,下部不规则片状开裂;一年生枝淡黄色(干时红褐色),主枝无毛或有疏毛,侧枝有褐色密毛,老枝灰色,无毛,叶条形,螺旋状着生,在枝下部排成二列,长1.5—2.5厘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凹,上面深绿色,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球果圆锥状卵形,基部宽,上部较窄,长4.5—8.0厘米,径4—5厘米;中部种鳞肾形或横椭圆状肾形,长2厘米,宽3.2厘米,鳞背露出部分密生褐色短毛;苞鳞露出部分向后反伸,中裂窄三角形,长2—3毫米,侧裂三角状,先端凸尖,长1—2毫米.种子三角状卵圆形,长9毫米,上面密生褐色短毛,种翅较种子长。花期5月,球果10—11月成熟。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结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冷杉 (Abieschensiensis) 是松科冷杉属常绿乔木, 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该文在秦岭冷杉分布最为集中的秦岭地区分高、低 2个海拔高度采集当年球果和种子,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对比分析, 研究秦岭冷杉的结实特征以及球果和种子的基本性状, 并探讨这些特征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冷杉属其它树种相比, 秦岭冷杉球果和种子较大、单果种子数较多, 但空粒多、饱满度低。自然状况下饱满度为 12.0 %, 人工目视分选后饱满度 2 1.6 %, 风选后可达到 38.1%, 其余种子大部分为空粒、涩粒, 有少量虫粒。随海拔高度增加, 秦岭冷杉天然群体成龄个体中结实母树比例降低, 结实量减少。秦岭冷杉总体结实母树比例为 5 5 %, 低海拔处结实母树比例较高, 为 76 %, 高海拔结实母树比例为 34%。秦岭冷杉单株母树的平均结实量为 113个, 结实量小于 10 0个的母树占 6 4.5 %, 其中 5 0 %的母树结实量在 5 0~ 10 0个, 结实量在 10 0~ 2 0 0个的占 16.1%, 2 0 0个以上的占 19.4 %。 2 0 0个以上球果的个体均生长在低海拔区间, 高海拔处结实量多在 10 0个以下。方差分析表明, 两个海拔高度间球果和种子特征差异是显著的, 绝大部分球果和种子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在低海拔处大于高海拔处。因此, 从结实特性以及球果和种子的特征来看, 低海拔处秦岭冷杉生殖生长好于高海拔处。  相似文献   

10.
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种子萌发率低,发育特性尚不明确,极大地限制了种群在原生境的自然更新。该研究以百山祖冷杉不同发育时期的雌球果为材料,通过研究球果中种子的胚与胚乳数量、重量和显微结构特性,及测定种子发育关键时期胚乳的初生代谢物,探究种子发育特征及影响种子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7月是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台湾产灵芝属一新种—樟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实体一年生,无柄,木栓质至木质。菌盖半圆形,径3—5×3—4厘米,厚2—2.5厘米。表面褐色、黑褐色,具同心环脊,高约0.5厘米,宽0.7—1厘米,有瘤,具不明显的纵皱,有光泽,平坦,边缘平而钝,褐红色,紫红色。菌肉两层,上层木材色,下层象牙白色,厚1—1.5厘米,菌管长0.3—0.5(0.9)厘米,孔口乳白色,管口近圆形,每毫米4—6枚。皮壳构造呈不规则栅栏状组织,顶端细胞几呈圆形或球果  相似文献   

12.
详细地记述了韩国红松球果害虫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赤松梢斑螟D. sylvestrella (螟蛾科)和小花尺蛾Eupithecia abietaria debrunneata (尺蛾科)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3.
沼生焊菜(Rorippa islandica,图1) 十字花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茎斜上。叶互生羽状分裂。总状花序,花黄色,长角果微弯呈棒状,种子卵形。在湿生环境生长较好。为害作物有:番茄、白菜、油菜、韭菜等,也是南方稻区危害性杂草。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省有分布。防除方法:可结合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或用除草通药剂防除。球果焊菜(Rorippa globosa,图2) 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株高25—80厘米,茎直立。叶互生,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黄色。短角果球形,种子多数。一株球果焊菜可结实  相似文献   

14.
红松(Pinuskoraiensis),又名海松、果松,是松科高大乔木,高可达50米,胸径三.3米。该种的树皮红褐色或灰褐色,木材淡黄而微红,一年生枝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柔毛,冬芽淡红褐色,因此被称为“红松”。红松的针叶五针一束,长6——12厘米,横切面近三角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小,长仅7-10毫米,红黄色,生于新枝下部,密集成穗状。雌球花单个或数个集生于新技顶端,有粗长的梗。成熟的雌球果很大,长9-14厘米,直径6-8厘米,种鳞不张开或稍张开而露出种子。红松的种子成对生于种鳞腹面下部的凹槽中,每个球果大约有80-90粒…  相似文献   

15.
球果花蝇是远东地区的重要球果种实害虫。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地区 ,由于球果花蝇的危害已严重影响了落叶松种子产量 ,进而影响到落叶松的造林与更新。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些年危害落叶松、云杉、冷杉种实的球果花蝇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文中还涵括了作者的一些原始研究数据和尚未发表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16.
球果花蝇是远东地区的重要球果种实害虫。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球果花蝇的危害已严重影响了落叶松种子产量,进而影响到落叶松的造林与更新。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些年危害落叶松、云杉、冷杉种实的球果花蝇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文中还涵括了作者的一些原始研究数据和尚未发表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结实特性与种子繁殖力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元宝山冷杉是仅产于广西中部元宝山的珍稀濒危植物, 天然更新能力差。调查表明, 不同植株的球果产量、单果种子的数量均有差异, 球果长短、大小与种子数量、种子质量(饱满率)存在显著正相关。风干种子千粒重为16.9581 g, 含水量为12.85%。元宝山冷杉种子的吸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0~1 小时, 为急剧的吸水阶段;第二阶段是1~10 小时, 吸水基本停滞;第三阶段是10~339 小时, 又是急剧的吸水阶段, 吸水量递增。用0.1%靛蓝溶液测定种子生活力, 按以往判别松科植物的标准判断, 其生活力极低。饱满种粒在培养箱中发芽率为18.9%, 场圃发芽率6.8%。以往判断方法是否不适用元宝山冷杉, 需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种子发芽率低, 是冷杉自然更新不良、种群难以延续和扩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球果延迟开放及其植冠种子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果实成熟后在植冠中宿存延迟鳞片开放释放出种子,是易火生境中植物的一种常见适应性状。以分布于昆明西郊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云南松植冠中保存球果的数量、鳞片开闭状况、球果年龄分布和球果内种子的萌发率,以及宿存闭合球果鳞片开放对高温和火烧的响应。结果显示:云南松植冠中除有当年成熟球果外,还有1a到7a前成熟的鳞片闭合球果,以及1a到8a前成熟的鳞片开放球果。宿存闭合球果中有可萌发的种子,种子的萌发率随球果宿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宿存9a球果中的种子平均萌发率仅为2.9%。每100m~2林地的植冠中储存有大约10~5粒有活力的种子是近3年平均种子产量的2倍。宿存的各年球果在宿存期间每年会有一些球果的鳞开放释放出种子,一般在成熟后的8a内所有球果逐渐开放释放出种子。40℃以上的温度可诱导球果鳞片开放球果开放时间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过火后云南松释放种子的数量约为非过火地段年均释放种子量的2.6倍,过火地段云南松释放种子的萌发率为(69.8±22.8)%。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具有非严格植冠种子库,地面火可诱导植冠中的闭合球果鳞片开放释放种子,球果在植冠中最长宿存和延迟开放的时间与种子存活的时间基本一致;每年自然释放和过火后释放的种子都由多年成熟的种子组成;云南松球果延迟开放可能与生境易发生林火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陶琼  缪宁  杨玉婷  李茂萍  薛盼盼  岳喜明 《生态学报》2023,43(10):4109-4120
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的天然更新是川西亚高山地区天然次生林生态恢复的关键。为揭示川西亚高山4种典型天然林林型(杜鹃-岷江冷杉林、箭竹-岷江冷杉林、红桦-岷江冷杉林和红桦林)中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和其幼龄植株的生存过程,基于4块1 hm2样地的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比不同林型中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和更新质量;通过对数回归建立了岷江冷杉幼龄植株高度与年龄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幼龄植株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分析其生存特征和存活瓶颈期。结果表明:4种林型中岷江冷杉的更新质量和幼龄植株存活状态依次为杜鹃-岷江冷杉林>红桦林>红桦-岷江冷杉林>箭竹-岷江冷杉林。各林型中岷江冷杉幼龄植株的死亡率与相邻龄级间的个体数量动态(Vn指数)随龄级增加的波动大。综合死亡率与Vn指数的龄级差异,杜鹃-岷江冷杉林和箭竹-岷江冷杉林中幼龄植株存活的年龄瓶颈期分别为第21—25年(树高0.66—1.04 m)和第11—15年(树高0.46—0.73 m);红桦-...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五针松(Pinusdubeshanensis)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20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棕褐色,浅裂成不规则方形小薄片脱落。枝条开展,树冠塔形。幼树枝条光滑、淡黄绿色,被薄蜡层,老年生枝灰红褐色。针叶5针一束,长5—14厘米,径约1毫米,微弯、有细齿,树脂道2,边生于背部。球果圆柱状纺锤形,长约14厘米,径约4.5厘米,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倒卵椭圆形,长1.4—1.8厘米,淡褐色,上端具短的木质翅,种皮较薄。木材结构略粗、纹理直、质轻软、易加工、耐腐性较差,可供建筑、板料、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