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n2+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Zn2+浓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状幼体肝胰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当Zn2+浓度超过200 μg/L时,与对照组相比,肝胰腺结构受到了显著的影响.成熟和正在形成的B细胞的空泡中有很多含有金属的电子致密颗粒(EDG,可能为金属蛋白复合体),随着B细胞的成熟和B细胞从肝胰腺管壁上脱落,这些EDG也被释放到管腔中,因此肝胰腺的管腔中常有许多此类颗粒存在.B细胞空泡或管腔中的EDG与环境中Zn 2+浓度高低呈正相关.E细胞质中也出现了很多空泡,与正常E细胞的结构明显不同.R细胞的细胞质常解体形成大的空泡,被破坏的程度较为严重.在Zn2+浓度>1 000 μg /L时,肝胰腺遭到严重破坏,细胞结构几乎不存在.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腺的B细胞在Zn 2+的解毒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当Zn2+浓度超过了肝胰腺B细胞的解毒能力时,就会引起肝胰腺细胞(如R和E细胞)结构异常,甚至破坏整个肝胰腺细胞结构,从而影响幼体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Zn^2+浓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hao状幼体肝胰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当Zn^2+浓度超过200μg/L时,与对照组相比,肝胰腺结构受到了显著的影响。成熟和正在形成的B细胞的空泡中有很多含有金属的电子致密颗粒(EDG,可能为金属蛋白复合本),随着B细胞的成熟和B细胞从肝胰腺管壁上脱落,这些DG也被释放到管腔中,因此肝胰腺的管腔中常有许多此类颗粒存在。B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疣梭子蟹胚胎进行连续采样和组织切片,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和肝胰腺的发生与卵黄物质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胚胎的卵黄岛和卵黄囊结构分别出现在原肠期和无节幼体期,胚胎从原肠期至卵内第一期溞状幼体期,始终存在卵黄岛结构,且卵黄岛中的卵黄物质不断被分解和利用. (2)卵内第二期溞状幼体后,卵黄囊分为两个区域,卵黄囊壁中出现肝胰腺细胞(柱状上皮细胞),此时肝胰腺前体已开始形成,卵黄岛开始融合. (3)卵内第三期溞状幼体阶段,卵黄囊发育成一双肝胰腺,由于肝胰腺中的卵黄物质互相融合,卵黄岛结构消失。此阶段胚胎对卵黄物质的利用加快, 卵黄物质中存在许多空泡状结构;(4)胚胎发育进入孵化前期后,肝胰腺腔内的卵黄物质极少,而初孵溞状幼体肝胰腺腔内卵黄物质已完全消失,肝胰腺为一对囊状结构。这些结果表明在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从原肠期到孵化前的过程中,卵黄岛和肝胰腺细胞对于卵黄物质分解和利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实验对象,将其在不同浓度镉溶液(0、1.5 mg/L、3 mg/L、6 mg/L)中染毒5 d,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分析文蛤肝胰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镉对文蛤肝胰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对内膜系统和线粒体的破坏上,其中线粒体嵴减少,肿胀变形,逐渐空泡化;粗面内质网由原先的板层状结构解体,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小泡。微绒毛脱落并逐渐减少,部分空泡化,高尔基体膜也有扩张的现象。膜性结构形成的空泡中出现沉积物,核膜出现内陷。镉离子破坏了文蛤肝胰腺细胞膜和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影响了肝胰腺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随着镉溶液浓度的升高,对肝胰腺细胞结构的破坏性也增强。  相似文献   

5.
脂质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体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江洪波  陈立侨  周忠良  温小波 《动物学研究》2001,22(1):64-68,T001,T002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期幼体肝胰腺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蟹的肝胰腺腺管上皮由E,F,B和R4种细胞组成,其中E细胞为胚胎细胞,能分化成其他3种细胞;B,R和F细胞均呈,高柱状,腔面有发达的微绒毛,基底部有基膜,呈明显的极性分布;B细胞粗面内质网丰富,胞质中有1-2个大液泡,起分泌作用,属分泌液;F细胞内含发达的粗面内质网,还可见酶原颗粒;R细胞胞质中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游离的核糖体和脂肪滴,主要起贮存养人的作用。细胞的连接有紧密连接和中间连接2种方式。与脂质营养缺乏时相比,脂质营养充足的幼体其肝胰腺超微结构有如下特点:R细胞质中有连多的脂肪滴,线粒体呈饱满的圆形或椭圆形,且膜未见有内陷或萎缩,滑面内质网膨胀成小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Wang ZH  Hu QH  Zhong H  Deng FM  He F 《生理学报》2011,63(1):39-47
为了探讨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细胞外钙敏感受体(extracellular Ca2+-sensing receptor,CaR)介导Ca2+内流中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细胞膜穴样凹陷(caveolae)结构破坏剂Filipin或Cav-1基因沉默后对CaR介导Ca2+内流的影响。Fura-2/AM负载检测细胞内Ca2+浓度(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Ca2+]i)。结果显示,HUVECs中CaR对不同浓度细胞外Ca2+刺激无反应。无论细胞外为零钙液或含钙液时,精胺(Spermine,2mmol/L)刺激CaR时均引起[Ca2+]i升高(P<0.05),其中细胞外液为含钙液时,[Ca2+]i升高较细胞外为零钙液时更明显(P<0.05),CaR的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231(1μmol/L)均可完全阻断Spermine刺激引起的[Ca2+]i升高(P<0.05);相反,Spermine升高[Ca2+]i作用可被Filipin(1.5μ...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前的工作指出,生长抑素可以预防链佐霉素对大鼠胰岛B细胞的损伤。本工作测定给药前后大鼠血清和组织中Zn、Cu含量,以进一步观察链佐霉素破坏大鼠胰岛B细胞后生长抑素预防效应的可能机制。结果为:链佐霉素(STZ)(35mg/kg,ip)注射后24h的大鼠,血清Zn浓度下降,Cu浓度升高,Zn/Cu比值倒置;用生长抑素作预防性注射后,血清Zn浓度与正常对照水平相同,Cu浓度虽稍有升高,但Zn/Cu比值正常。保护组的血清Zn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两组的Zn/Cu比值同样也具有显著差异。在给药后72h,血清Zn/Cu比值在各组之间仍呈上述关系,但差异减小。在大鼠胰腺,注射链佐霉素后胰腺组织Zn浓度未见改变,但生长抑素作预防性注射可使组织锌含量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在生长抑素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机制中可能有Zn和Cu的参与。预防性注射生长抑素所引起的高Zn状态可能有利于机体细胞含Zn酶类的活性,增强已损伤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胍丁胺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Li Q  Shang ZL  Yin JX  Wang YH  He RR 《生理学报》2002,54(6):467-472
本研究旨在观察胍丁胺 (agmatine ,Agm)对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 [Ca2 +]i)的影响。用酶解方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 ,用Fluo 3 AM负载 ,然后用激光共聚焦法测定单个心室肌细胞 [Ca2 +]i 的荧光强度 (fluorescenceintensity ,FI) ,结果以FI或相对荧光强度 (F/F0 % )表示。实验结果表明 ,在正常台氏液 (含钙 1 0mmol/L)和无钙台氏液中 ,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的荧光密度分别为 12 8 8± 13 8和 119 6± 13 6,两者无差异。Agm 0 1、1和 10mmol/L浓度依赖性地显著降低细胞的钙浓度 ;在正常台氏液中加入EGTA 3mmol/L ,Agm同样降低细胞的钙浓度。KCl 60mmol/L ,PE 3 0 μmol/L ,和Bay K 864 410 μmol/L均升高心室肌细胞的[Ca2 +]i。Agm同样降低高浓度KCl、Bay K 864 4和PE诱发的心室肌细胞 [Ca2 +]i 升高。当细胞外液钙浓度由 1mmol/L增加到 10mmol/L时 ,诱发心室肌细胞钙超载 ,同时部分心室肌细胞产生可传播的钙波 (Ca2 +wave) ,Agm 1mmol/L降低钙波的传播速度和持续时间 ,最终阻断钙波。以上结果提示 ,Agm对心室肌细胞的胞浆[Ca2 +]i具有抑制作用 ,此作用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而实现 ;并可能与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水温与外源17β-雌二醇(E2)暴露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幼体生长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温、2个E2暴露浓度与3个暴露时间交互处理共18组,并在3个水温下设置了3个对照组,每组幼鲵20尾,分别在出膜143、182、248天称量各组幼鲵体重。为进一步探寻E2对幼鲵生长影响的原因,在出膜143天对幼鲵的肝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幼鲵在(20±1)℃水温下生长最快、在(13±1)℃生长次之、在1~16℃生长最慢;在(20±1)℃水温下,外源E2暴露对幼鲵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暴露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暴露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大;E2暴露浓度为25μg/L的幼鲵极少数肝细胞质内出现了脂肪空泡,肝血窦有所扩大;E2暴露浓度为250μg/L的幼鲵约30%肝细胞与细胞核肿大、细胞质中出现脂肪空泡、被覆在肝实质表面的上皮细胞向肝实质内迁移、肝血窦扩大等。本文认为,E2暴露对幼鲵肝组织结构造成的损伤,可能是抑制幼鲵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许翠娅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6):1679-1685
为研究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的毒性作用,设置4个浓度(0.5、1.0、1.5和2.0 mg·L-1)和对照组,开展为期21 d的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的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彗星试验技术进行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DNA损伤分析,采用CASP分析软件对拖尾率、彗星尾长、彗尾DNA相对含量、Olive矩等损伤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DNA均受到损伤,且损伤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肝胰腺细胞DNA受损程度加重,高浓度甚至可以引发细胞凋亡,呈现一定的剂量-损伤效应。中浓度对二甲苯短时间暴露即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造成DNA损伤,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细胞DNA受损程度加重,呈现一定的时间-损伤效应。但长时间暴露细胞DNA各损伤指标有所减小,这可能与细胞自身的DNA修复机制和生物体解毒系统的代谢机制有关。研究表明,对二甲苯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导致DNA断裂,高浓度的对二甲苯长时间暴露可导致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金属铜在日本沼虾体内的分布和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星家  席贻龙  刘桂云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44-1448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铜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铜离子浓度为0.08 mg.L-1的溶液中暴露10 d后的日本沼虾肝胰脏内,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铜颗粒,主要分布在肝胰脏的肝小管和R细胞中,在血腔中有从R细胞排出的铜颗粒;电镜观察发现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的溶酶体中,少量颗粒吸附在滑面内质网上;这些铜颗粒通过积聚,在细胞顶端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外排现象。中肠细胞内也分布有铜颗粒,细胞质出现空泡化,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并有铜颗粒附着在线粒体上。在触角腺中分布有少量的铜颗粒,触角腺细胞内的铜颗粒主要分布于溶酶体中,内质网出现弯曲。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肝胰脏中铜的含量最高,达到546.39 mg.kg-1,肝胰脏有储藏铜元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Zn2+对Ca2+介导线粒体通透过渡孔道(PTP)开放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Ca2+介导的线粒体Ca2+释放(mCICR)之间的关系.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不同浓度Zn2+作用下Ca2+介导的PTP开放状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不同浓度Zn2+作用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双波长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不同浓度Zn2+作用下测试体系内Ca2+浓度的变化,以反映线粒体Ca2+的转运情况(即mCICR);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Zn2+作用下Ca2+介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高浓度Zn2+完全抑制Ca2+介导的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一定浓度的Zn2+部分抑制Ca2+介导的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适当浓度Zn2+自身介导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低浓度Zn2+加速Ca2+介导PTP开放和Ca2+释放;高浓度和一定浓度Zn2+分别完全或部分破坏ΔΨm;高浓度Zn2+完全抑制mCICR.当抑制mCICR时,Ca2+和Zn2+对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的作用完全抑制.结果表明,Zn2+以浓度依赖方式双向调节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Zn2+的作用可能与Zn2+破坏ΔΨm和影响mCICR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宁夏枸杞为材料,采用超薄切片技术制备样品,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宁夏枸杞叶和幼根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的加重,(1)叶片上表皮细胞增厚,栅栏组织细胞出现缩短现象,排列疏松且紊乱;幼根的初生结构无明显变化。(2)叶片栅栏组织中叶绿体不再紧靠在细胞膜上,叶绿体双层膜破坏,基粒片层松散排列,杂乱无章,出现膨胀和空泡现象,淀粉粒和嗜锇颗粒增多,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发生轻微变化;幼根中皮层薄壁细胞线粒体形状发生改变,结构破坏,内膜和外膜模糊甚至破裂,大多数嵴模糊,出现空泡现象;细胞核解体,基质外溢。研究表明, 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对宁夏枸杞叶片和幼根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影响不同,NaCl浓度大于200 mmol/L时,宁夏枸杞叶片和幼根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叶肉细胞中线粒体的变化没有叶绿体的变化显著,推测叶肉细胞中线粒体的耐盐性比叶绿体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燕麦红条花叶病毒(ORSMV)在被感染的燕麦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及其定位。弹状病毒聚集在核内外膜之间,有的在胞浆空泡之间,也有的散生在胞浆中。被感染细胞中产生“病毒胞浆”,为膜所包被,病毒颗粒从膜上芽生。在胞浆空泡中还有许多小泡,病毒颗粒也从这些小泡上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5.
3种淡水肉食性鱼类胰脏及胰液导管系统的组织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技术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的胰脏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翘嘴鲌和大鳍鳠胰脏为弥漫混合型(suffusion-mix type),斑鳜为散布致密型(disperse-dense type).翘嘴鲌和大鳍鳠胰脏被膜较薄,厚度分别为4.33 μm±1.12 μm和7.24 μm±3.69 μm,而斑鳜胰脏被膜较厚,为50.96 μm±11.02 μm.翘嘴鲌胰小叶不明显,大鳍鳠非常明显,斑鳜比较明显.3种鱼胰腺细胞体积较大,核仁大而明显,细胞质内均有大量深色网络状或羽毛状结构和颗粒物质分布;胰脏内胰液运输管道均由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和集合导管组成,其中集合导管结构比较典型,管壁分为3层,即内层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膜组成,中层由平滑肌细胞组成,外层由结缔组织组成.翘嘴鲌胰岛相对较小和分散,单位面积数量较少;大鳍鳠胰岛相对较大和分散,单位面积数量也较少;斑鳜胰岛最大,相对集中,单位面积数量较多.3种鱼胰岛外均被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胰岛内将胰岛细胞分隔为细胞小团或细胞索;G-醛复红染色仅观察到A细胞和B细胞,胞质颗粒分别被染成紫红色和黄色;B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张敏  谭宁  侯连生 《动物学报》2007,53(2):278-284
利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盘基网柄菌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酸性磷酸酶的变化。在细胞丘阶段,酶反应颗粒出现在线粒体内自噬空泡内,随着内自噬空泡的逐渐增大,线粒体内的酶反应颗粒逐渐增多,线粒体内嵴结构不断破坏,直至遍布整个空泡化的线粒体内;当细胞发育至前孢子细胞时,由于嵴结构被完全破坏,酶反应颗粒主要集中在前孢子细胞空泡的单层膜上,空泡化的线粒体内酶反应颗粒逐渐消失。在凋亡的柄细胞中,自噬泡内酶反应强烈,凋亡中期的前柄细胞的细胞核中出现酶反应颗粒,均匀分布在细胞核中,直至细胞核与自噬泡融合。在孢子细胞外被与质膜间也观察到非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所得结果证实:线粒体内自噬小泡具有消化功能;自噬泡内酶活性与细胞器消亡有关;细胞核中的酸性磷酸酶可能作为一种非溶酶体酸性磷酸酶参与细胞核中核蛋白的脱磷酸化过程,与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应用钙离子特异荧光指示剂Fura-2/AM,使用Miracal影像系统(Miracal Image System)检测了糖皮质激素对高钾离子升高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皮质酮抑制高钾离子诱导PC12细胞[Ca2+]i升高与其预处理细胞时间的长短有关,预处理3 min时,皮质酮开始产生抑制作用;预处理5 min时,其呈现的抑制作用最强;预处理25 min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2)皮质酮在10-8~10-5 mol/L范围内时可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高钾离子诱导的PC12细胞[Ca2+]i升高,皮质酮浓度为10-5 mol/L时,其产生的抑制作用最大;在10-9mol/L时抑制作用不明显.(3)其它甾体激素如皮质醇、地塞米松、孕酮、雌二醇、睾酮、醛固酮在浓度为10-5 mol/L时,也能抑制高钾离子引起的PC12细胞[Ca2+]i升高,但在同一浓度时作用强度有所不同.胆固醇浓度为10-5 mol/L时,对高钾离子诱导PC12细胞钙浓度升高没有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时它们的作用强度顺序大致为:孕酮=皮质醇>地塞米松>睾酮>醛固酮=雌二醇>>胆固醇.(4)在皮质酮浓度为10-5mol/L时不能抑制由细胞外无钙到有钙过程引起的PC12细胞[Ca2+]i升高.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降低大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u Z  Zhang LP  Ma HJ  Wang C  Li M  Wang QS 《生理学报》2005,57(5):599-604
实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浓度(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oin,[Ca2+]i)的影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内的钙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在正常台氏液和无钙台氏液中,白藜芦醇(15~6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Ca2+]i.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正钒酸钠(sodium orthovanadate,1.0 mmol/L)和L型Ca2+通道激动剂Bay K8644(10 μmol/L)可部分抑制正常台氏液中白藜芦醇的效应.但NO合酶阻断剂L-NAME(1.0 mmol/L)对白藜芦醇的作用无影响.白藜芦醇也能明显抑制无钙台氏液中由低浓度ryanodine(1.0 nmol/L)引起的[Ca2+]i增加.当细胞外液钙浓度由1 mmol/L增加到10 mmol/L而诱发心室肌细胞钙超载时,部分心室肌细胞产生可传播的钙波,白藜芦醇(60 μmol/L)可降低钙波的传播速度和持续时间,最终阻断钙波.结果提示,白藜芦醇能够降低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电压依赖性Ca2+通道、酩氨酸激酶和肌浆网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微丝骨架解聚剂细胞松弛素B(CB)和稳定剂鬼笔环肽(PD)对梨花粉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动态变化和尖端质膜上钙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CB处理能促进花粉管内胞质钙离子[Ca2+]i浓度增加,同时还能激活质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PD处理对花粉管内[Ca2+]i浓度及钙离子通道几乎没有影响。研究表明,微丝骨架的解聚激活了花粉管质膜上的钙离子通道,使得胞外钙离子大量流入,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从而抑制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20.
山羊分娩期子宫颈的成熟软化与扩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山羊分娩前后的血清中前列腺素E2(PcE2),孕酮(P4),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在山羊分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对子宫颈成熟的影响;以及通过对山羊子宫颈电镜切片的观察,来分析子宫颈扩张所需能量的来源.结果表明PGE2、P4、E2、IL-1和IL-8在分娩期子宫颈的成熟和扩张过程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P4虽然对子宫颈的成熟起到抑制作用,但对子宫颈的成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电镜切片血管中大量的脂样物质及细胞中脂肪颗粒的释放提示了子宫颈扩张能量的来源,而线粒体的水肿及破坏则说明子宫颈的软化成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