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为棉盲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抗性棉花品种BR-S-10(抗性品种)和感性棉花品种科林08-15(感性品种),以及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分别危害处理后的该两种棉花植株为试验材料,以纯净空气为空白对照,共成对设置15个气味源组合,采用“Y”型昆虫嗅觉仪室内研究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结果表明,绿盲蝽显著选择感性品种、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显著选择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感性品种。总的来说,两种棉盲蝽趋向于选择敏感棉花品种,抗性棉花品种对供试昆虫有显著趋避性;绿盲蝽显著趋向选择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显著趋向选择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  相似文献   

2.
短时高温暴露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国平  封洪强  黄博  钟景  田彩红  邱峰  黄建荣 《生态学报》2017,37(11):3939-3945
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是危害棉花害虫的两个优势种,为探明短时高温暴露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存活和生殖的影响,将在27℃饲养的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卵和初孵若虫每天暴露在不同高温(30、33、36、40℃)4 h,以27℃恒温饲养的为对照,比较两种盲蝽卵的孵化率、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27—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绿盲蝽卵的孵化率先从27℃处理的84.25%上升至30℃处理的94.69%,而后开始下降,36℃处理的孵化率下降为76.84%,到40℃处理时降至44.30%;中黑盲蝽卵的孵化率则由27℃处理的79.27%上升至30℃处理的87.90%,后逐渐下降至40℃处理的60.24%。在极端高温40℃的处理中,中黑盲蝽卵的孵化率显著高于绿盲蝽卵的孵化率,表明中黑盲蝽卵较绿盲蝽卵更耐极端高温。在3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盲蝽若虫存活率降低,40℃处理后,绿盲蝽若虫存活率为零,中黑盲蝽若虫存活率为16.74%。同时,高温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产卵量也存在显著影响。27℃处理下,绿盲蝽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为64.78粒;30℃处理后,产卵量上升为70.03粒,后随处理温度升高产卵量开始下降,40℃时不能产卵;中黑盲蝽产卵量在27—36℃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为63—75粒,显著高于40℃处理的20.75粒。此外,短时高温暴露延长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若虫历期,降低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雌雄成虫寿命。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卵的孵化率、若虫存活率、生殖及成虫寿命等均有不利影响,温度越高,影响越大。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在极端高温40℃处理下,中黑盲蝽耐热性明显高于绿盲蝽。两种盲蝽在极端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不同,可能是导致它们在棉田内种群季节动态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盲蝽象寄主转移及种群动态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71亩田定点调查,表明我地目前发生的盲蝽象以中黑盲蝽为优势种群;中黑盲蝽比绿盲蝽寄主广泛而复杂;两种盲蝽象一、二代主要发生在棉田外,三、四代高度集中于棉田和大豆田内。  相似文献   

4.
棉盲蝽种群变动与为害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前棉田以绿盲蝽为主,中黑盲蝽不到总虫量的10%。此后中黑盲蝽逐年增加,至1985年达90.64%。绿盲蝽喜为害棉花嫩头与幼蕾,而中黑盲蝽则趋向于蕾、花和幼铃。中黑盲蝽较理想的营养配比是氮糖约1.37:1。饲养表明,不同寄主间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寄主器官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较详细地观察了不同寄主的虫口密度及转移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揭示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的致病机制,并探索盲蝽生物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白僵菌菌株Bb-Ⅷ对中黑盲蝽成虫的侵染过程.[结果]接种白僵菌后,其分生孢子在中黑盲蝽的体壁褶皱、凹陷处或虫体连接部位附着;接种16 h后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并借助机械压力和酶的作用侵入中黑盲蝽体壁;36-72 h时,菌丝体相继侵入中黑盲蝽的肌肉组织、脂肪体和肠体绒毛内,并在昆虫血腔内进行出芽或分隔生殖;接种48 h后中黑盲蝽死亡,虫体内的菌丝体伸到体外并萌发成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继而布满虫体.[结论]白僵菌的附着受中黑盲蝽体表物理结构的影响,其分生孢子在接种48 h内完成对中黑盲蝽的寄生并最终导致虫体发病死亡,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菌丝入侵的机械破坏力和酶类的水解作用是白僵菌对中黑盲蝽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2011和2012两年的田间调查,初步研究了棉盲蝽对12个不同棉花品种的选择偏好性及其种群总体发生动态。调查发现,华北地区棉田主要盲蝽种类为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Jakovlev),2011年中黑盲蝽比较偏好喜食的棉花品种是海7124,而不偏好的品种是N73DeltapineFO,2012年中黑盲蝽比较偏好喜食的棉花品种是苏联棉,而不偏好的品种是荆7516-1。分析中黑盲蝽的种群发生动态发现,中黑盲蝽于每年的6月底7月初开始在棉田出现,7月中下旬在棉田的种群发生数量达到高峰,并于8月底、9月上旬在棉田的种群发生数量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铷标记方法对河南省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的春季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省2种棉盲蝽均有较强的迁移能力。绿盲蝽2 d内可迁移2 560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中黑盲蝽6 d内可迁移5 120 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本文提供了春季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由越冬场所向棉田转移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
<正> 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与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bipunctatus)cincticeps(Uhler)的重要天敌,普遍分布于我国南方稻区。近年来,国际水稻研究所(1971—1974,1978)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曾先后对黑肩绿盲蝽在田间控制褐稻虱和二点黑尾叶蝉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我国广东农林学院(1976)及江西省农业科学院(1977-1979)等也曾相继对黑肩绿盲蝽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田间发生经过进行了观察。为了探索黑肩绿盲蝽对褐稻虱的实际控制作用,我们对这两种昆虫进行了两年的室内饲养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稻飞虱重要天敌之一.为分析黑肩绿盲蝽成虫生殖器上与生殖有关的感器类型,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对黑肩绿盲蝽雌成虫交配孔和产卵器,雄成虫交配器感器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雌成虫交配孔有毛形感器Ⅱ(TSⅡ)和锥形感器Ⅱ(BSⅡ)2种感器;产卵器上...  相似文献   

10.
棉绿盲蝽是我场棉花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冬绿肥面积的不断扩大而有日益发展的趋势。我站于1976、1977两年中对盲蝽的产卵习性进行了调查,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发生概况 在我场主要发生的种类有绿盲蝽Lyguslucorum Meyer-Dur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suturalis Jak.二种。绿盲蝽约占85%。  相似文献   

11.
利用铷标记方法对河南省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的春季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省2种棉盲蝽均有较强的迁移能力.绿盲蝽2d内可迁移2560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中黑盲蝽6d内可迁移5120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本文提供了春季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由越冬场所向棉田转移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预测和分析稻飞虱的两种重要捕食性天敌中华淡翅盲蝽Tytthus chinensis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的潜在分布区,研究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Max Ent是以最大熵理论为基础的预测物种地理分布的模型,本文运用Max Ent模型,根据这两种盲蝽的已知分布区及其气候环境影响因素,推测这两种盲蝽的适生性分布及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中华淡翅盲蝽主要适宜分布区域为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以及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部分地区,即东洋区和大洋区北部群岛;黑肩绿盲蝽适宜分布区比中华淡翅盲蝽更广,可达山东、河北以南,陕西、云南、贵州以东的中国大部地区,海外除中华淡翅盲蝽分布区外,也可分布于南美亚马逊雨林地区。研究还发现,最热季度降雨量、平均日温差对中华淡翅盲蝽、黑肩绿盲蝽适宜性分布有重要影响;夏季降雨量大于500 mm、平均日温差低于10℃,有利于这两种盲蝽的分布。【结论】两种捕食性盲蝽适宜生境主要受最热季度降雨量、平均日温差影响。本研究为发挥这两种捕食性盲蝽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肩绿盲蝽捕食褐飞虱卵的功能与数值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茂  黄寿山 《生态学报》2010,30(15):4187-4195
褐飞虱作为水稻的重要迁飞性害虫,至今未见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报道。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及低龄若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为评价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控害能力,研究了黑肩绿盲蝽若虫各虫期和雌雄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数值反应。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若虫的捕食能力大于成虫;四龄若虫理论捕食量最大,为104.2粒卵/d。数值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褐飞虱卵密度对黑肩绿盲蝽的生长、发育、繁殖有着显著影响。随着猎物密度增大,黑肩绿盲蝽若虫发育速率、雌虫产卵量、孵化率及雌性比增大,成虫寿命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猎物密度1、3、5卵/d分别是黑肩绿盲蝽若虫存活、成虫羽化及维持种群最低繁殖力的临界值。在天敌控害潜能的研究过程中,数值反应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捕食者对猎物密度的依赖程度,探明能引起捕食者种群衰退的猎物密度临界值,为大田释放捕食者时增补替代寄主,增强捕食者持续控害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黑肩绿盲蝽耐饥饿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早期释放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黑肩绿盲蝽不同虫态耐受饥饿及低温的能力。【方法】室内条件下,比较了稻苗+水、无苗有水和无苗无水三种食物条件下黑肩绿盲蝽耐饥力大小。【结果】适温(26℃)下,黑肩绿盲蝽3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在稻苗+水的存活时间显著高于无苗有水,无苗有水时的存活时间又显著高于无苗无水,表明稻苗对于黑肩绿盲蝽有营养作用,取食稻苗有助于提高黑肩绿盲蝽的耐饥力。黑肩绿盲蝽成虫耐饥力最强,3龄若虫和5龄若虫接近,有苗有水时,3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10、2.22和4.25 d。在低温(15℃)下,水稻苗对黑肩绿盲蝽成虫的存活不利,有苗有水时雌雄成虫的存活时间均低于无苗有水处理,其中雌成虫两处理间的差异显著(P=0.001)。【结论】黑肩绿盲蝽对饥饿和低温有较强的耐受性,以成虫最强,水稻生长前期田间释放时以成虫为宜。  相似文献   

15.
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召  杨洪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2,55(5):618-624
为协调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稻茎浸渍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 捕食褐飞虱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氯虫苯甲酰胺的推荐剂量下, 黑肩绿盲蝽功能反应模型的结构没有改变, 但影响到了模型的各项参数。在推荐剂量下, 氯虫苯甲酰胺可降低黑肩绿盲蝽的瞬时攻击率(a′); 药剂处理后黑肩绿盲蝽若虫对褐飞虱卵、1龄若虫和2龄若虫的处理时间(Th)比对照分别增加163.03%, 104.21%和95.11%, 而黑肩绿盲蝽成虫对它们的处理时间则分别增加81.97%, 102.45%和99.52%; 药剂处理后黑肩绿盲蝽日最大捕食量(Na*)降低, 其寻找效应(S)也减弱。研究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捕食作用存在着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验在室内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75%±5%、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以四季豆、大豆、饭豇豆、苜蓿、转基因抗虫棉99B和非转基因棉石远321为食料,用生命表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中黑盲蝽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取食6种不同的寄主植物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5龄若虫体重等均有显著差异.用生命表参数综合评价表明,四季豆最适合中黑盲蝽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其次分别为苜蓿、转基因抗虫棉99B、非转基因棉石远321、饭豇豆、大豆,同时也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中黑盲蝽无显著抗性.田间取食选择性试验表明,中黑盲蝽喜食饭豇豆和豇豆,可在棉田周围种植饭豇豆、豇豆作为诱集作物.  相似文献   

17.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Jakovlev)具有植食性和肉食性,但对其肉食性缺乏研究。作者在室内环境下研究了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ufnagel)、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卵和初孵幼虫的捕食作用。研究显示:(1)中黑盲蝽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2)捕食量随着若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加,高龄若虫、雌性成虫与雄性成虫之间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2龄若虫。雌成虫对小地老虎卵及初孵幼虫、甜菜夜蛾卵及初孵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38.60粒和6.80头、56.62粒和5.80头,表明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卵和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黑肩绿盲蝽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建明  程家安 《昆虫知识》1992,29(6):370-373
<正>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亦称苍翅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嗜卵盲蝽属Cyrtorhinus(=Cyrtorrhinus)它分布广泛,是水稻产区稻飞虱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早在1920年就发现对飞虱有捕食作用(Usinger,R.J.1939),1952年日本首先研究了黑肩绿盲蝽的捕食行为(Suenaga,H.et al.,1952)。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于70年代初已在东阳县病虫测报站开始观察其生活习性、田间消长情况和施药影响等。现将有关该天敌的研究概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铷(Rb)标记技术花费低、易操作、对环境安全,是昆虫生态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的RbCl溶液对2种主要有害棉盲蝽的标记效果以及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 000和4 000 ppm的RbCl溶液喷洒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及其寄主植物,可以有效地标记2种盲蝽及其寄主植物,且对2种盲蝽的生命活动无显著影响,是最理想的标记浓度。Rb在盲蝽体内可滞留6~7 d,在寄主植物体内可滞留至少10 d。这为利用铷标记技术进行2种有害盲蝽的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稻田氮肥施用量对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 Reuter在不同含氮量稻株上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卵和低龄若虫的捕食能力、对褐飞虱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褐飞虱蜜露和水稻伤流液对其捕食 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和若虫的捕食量均与寄主植物的含氮量呈显著 负相关。黑肩绿盲蝽在相同氮肥施用量的稻株上连续饲养2代后对褐飞虱卵的捕食能力没有改变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 Ⅱ型方程,其参数瞬时发现率(a)和处置时间(Th)只与寄主含氮量有关,而与黑肩绿盲蝽种群和褐飞虱卵的来源无关。 在高氮量稻株上黑肩绿盲蝽种群对褐飞虱卵的瞬时发现率(a)下降导致了功能反应的减弱, 而在相同含氮量稻株上黑肩绿盲蝽种群之间的捕食功能没有明显差异。黑肩绿盲蝽成虫取食水 稻伤流液和褐飞虱蜜露时寿命明显延长,取食高氮稻株的褐飞虱分泌的蜜露对延长黑肩绿盲蝽 雌成虫寿命的作用最大。但是,在高氮稻株上褐飞虱蜜露显著降低黑肩绿盲蝽的捕食能力。这 些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自然控制作用的下降是稻田过量施用氮肥后褐飞虱种群增加的 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