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32个品种和1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猕猴桃属植物叶片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猕猴桃种内水平上,幼果与成熟果实的果肉维生素C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中成熟叶片和成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利用早期相关性状开展猕猴桃育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对15个常见中华猕猴桃品种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多重比较,为人工杂交时的亲本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3个不同杂交猕猴桃(Actinidia)群体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维生素C(Vc)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法分析猕猴桃Vc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发掘的关键基因GGP开展蛋白结构、理化性质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分析,并在杂交群体中验证GGP基因对于后代果实Vc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当高Vc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时,杂交子代Vc含量在早期(花后60 d)达到最大值,再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降低;当中低Vc含量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其后代果实Vc含量一直较低且发育规律与母本相似。Vc合成相关基因中,仅有GGP基因在高Vc杂交群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Vc杂交群体。在GGP的3个同源基因中,GGP1和GGP3的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亲、疏水性高度相似;但GGP2与前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在3个杂交群体后代果实中采用关联分析验证GGP1和GGP3的功能发现,GGP3基因对杂交后代果实的Vc合成可能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杂交群体Vc含量的合成规律存在差异,GGP3基因可能对不同杂交群体后代果实的Vc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春丽  樊卫国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2):2081-2092
为探究光照强度减弱对不同发育期的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果实和叶片中维生素C与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贵农5号’刺梨扦插苗为材料,采用遮阳网设置光强减弱20%、40%、60%的3个遮光处理,以自然光照强度为对照(CK),分析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刺梨果实和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以及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减弱后,不同发育期的刺梨果实和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降低,对照及3个处理间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在快速膨大期均达到显著水平。(2)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刺梨果实和叶片中L 半乳糖 1,4 内酯脱氢酶(GalLDH)、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均降低,而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增强,尤其是果实中MDHAR活性在快速膨大期迅速大幅增强。(3)刺梨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降低,但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在快速膨大期增加尤为迅速。(4)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与叶片中蔗糖、葡萄糖含量在不同发育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快速膨大期果实中GalLDH、MDHAR活性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最大值,而其APX活性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值。研究认为,光照强度通过调控刺梨果实中维生素C合成及相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与叶片中光合产物的含量最终影响果实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弱光环境不利于刺梨果实和叶片中维生素C及糖的积累,其影响在果实快速膨大期尤为明显;良好的光照是保证刺梨果实优良品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毛花狝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属猕猴桃科狝猴桃属。果实可鲜食或加工,风味虽不如中华猕猴桃可口,但适应性强,立地条件要求不高。值得指出的是,毛花猕猴桃每100克鲜肉含维生素 C620—1050毫克,这是中华猕猴桃(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 C24.6—243.8毫克)远远比不上的。由于毛花猕猴桃具有营养含量,同时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供药用多采自这个品种的果实和根),因此,开发利用含有天  相似文献   

5.
以优良鲜食枣品种‘蜂蜜罐’的131个实生后代为试材,对其果实描述型性状和数值型性状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3个性状为裂果率、单株产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小的3个性状为含水量、可食率和果实硬度。实生后代中,小于50%的后代在果实颜色、果皮厚度、果肉颜色、果肉汁液量和果实风味与母本表现相同或相似。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8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滴定酸含量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分值累计法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3个,另外筛选出富含可溶性总糖的种质2个、富含可滴定酸的种质5个及富含维生素C的种质5个。  相似文献   

6.
对438株定植的中华猕猴桃胚乳培养的试管苗,经四年的田间观察,并进行连续二年结果分析。与对照的母株相比,胚乳植株在株形、叶片大小、果实形态及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同时还发现,由同一块愈伤组织诱导的胚乳试管苗后代中也有雌、雄性别的分化。胚乳植株后代的多样性,可为中华猕猴桃的选种及品种繁育提供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中华猕猴桃胚乳植株后代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38株定植的中华猕猴桃胚乳培.养的试管苗,经四年的田间观察,并进行连续二年结果分析。与对照的母株相比,胚乳植株在株形、叶片大小、果实形态及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同时还发现,由同一块愈伤组织诱导的胚乳试管苗后代中也有雌、雄性别的分化。胚乳植株后代的多样性,可为中华猕猴桃的选种及品种繁育提供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黄肉品种‘金桃’和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品系‘6113’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C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金桃’和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均于谢花后146d内保持相对平稳,而后开始上升;此时,两物种果实的淀粉含量均上升到最大值,之后两者均开始下降。两者糖含量的变化与SSC相似,且中华猕猴桃‘金桃’果实糖含量进入快速增长期的时间比毛花猕猴桃‘6113’早1个月。两者果实Vc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于7月上中旬达到一个高峰,以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含量下降,‘金桃’于8月14日降至最低值,‘6113’于9月13日降至最低值;两者的Vc含量降到最低值后均缓慢上升,到果实完全成熟期(树上自然软熟期)回升到第二个峰值。‘6113’果实的Vc含量在完全成熟期的峰值远远高于7月上旬的高峰值。对‘金桃’和‘6113’果实碳水化合物及Vc含量方差分析表明,两者的可溶性固形物、淀粉和总糖没有明显差异,而毛花猕猴桃‘6113’的Vc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猕猴桃‘金桃’。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属大多数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有的果实富含维生素,可食用,例如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有些则可供药用。除了直接利用这些野生猕猴桃资源外,还可利用野生猕猴桃的某些优良遗传特性改良现有的中华猕猴桃品种。因而,近年来我们对野生猕猴桃属植物进行了引种。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属植物生物学特征特性观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瑞高  梁木源  李洁维  毛世忠   《广西植物》1996,16(3):265-272
观测了猕猴桃属41个种或变种、变型及2个种间杂交后代的幼苗、成年植株、花器、果实及种子等的植物学特征及物候期、开花结果习性等生物学特性,为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杂交育种选择亲本、定向培育以及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熊治廷   《广西植物》1987,(3):265-270
本文运用相关系数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北中华猕猴桃四十二个株系或品系的十五个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果实重量和大小与果实品质无显著相关;2)果肉颜色,果实风味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显著相关;3)果实形状与果实被毛状况及果顶凸起程度显著相关,而与果重和果实品质无显著相关。文中讨论了这种统计学相关性在中华猕猴桃育种中的实践意义,可为目前中华猕猴桃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品种果实性状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猕猴桃不同品种(系)的果实性状与其倍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保存的44个栽培品种(系)进行了果实性状分析,结果表明,44个栽培品种(系)的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果实重量、果面毛被、果肉颜色和质地、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后熟天数和软熟果硬度、果实成熟期等与品种(系)倍性呈显著相关。对相关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成熟时间、果肉质地、果面毛被和果实后熟天数、果肉颜色是区分品种(系)的主要特征。由于品种(系)的倍性与主要性状特征关联,品种(系)按倍性相对聚类,且二倍体品种(系)群和六倍体品种(系)群间无重叠,而四倍体品种(系)群与相邻的二倍体和六倍体品种(系)群均有一定重叠。  相似文献   

13.
可变剪接使一个基因能产生多种m RNA成熟体,极大地增加蛋白多样性.采用中华猕猴桃基因组数据做参考数据,利用中华猕猴桃叶片和果实3个不同发育时期(未成熟、半成熟和成熟期)的转录组数据,从中华猕猴桃基因组(39040个基因)中共鉴定出11651个基因(占总基因数的29%)对应的32180个可变剪接事件.在可变剪接不同类型中,内含子保留类型的发生频率最高,占50%以上;3′可变位点类型频率约为5′端可变类型的2倍.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可变剪接的基因主要富集于酶调控及核苷酸结合相关功能的GO类别中,而组织特有可变剪接基因功能富集热点与组织的重要功能关联,叶片多为肌动蛋白及微管相关;未成熟果实与双组分信号系统相关;半成熟果实多与磷脂合成过程相关;成熟果实多与信号传递过程相关.另外,55.6%的维生素合成相关基因发生可变剪接事件,显著高于基因组水平的29.6%,暗示着可变剪接参与维生素合成相关基因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华猕猴桃全基因组可变剪接的分析,为解析中华猕猴桃基因组及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盆栽条件下,对不同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品种〔藕莲品种'大紫红'('Dazihong')、花莲品种'中国红·上海'('Zhongguohongshanghai')和花藕兼用莲品种'逸仙莲'('Yixianlian')〕出泥部分(叶和花)和泥下部分(根状茎)的生长性状和部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3个荷花品种出泥部分与根状茎间的生长性状和部分生理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紫红'在整个生长发育期不开花;'中国红·上海'开花时间相对较早(6月上旬),花重瓣且色泽鲜艳;'逸仙莲'开花时间相对较晚(7月上中旬),花单瓣呈白色.3个荷花品种中,'大紫红'立叶数最少,立叶面积最大,根状茎膨大明显,根状茎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中国红·上海'立叶数最多,立叶中叶绿素含量最高,根状茎节间长度最长,但根状茎膨大不明显;'逸仙莲'立叶数居中,叶柄最长,根状茎膨大明显,根状茎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介于其他2个荷花品种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荷花立叶面积与根状茎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根状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柄长度与根状茎直径和根状茎节间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立叶中叶绿素含量与根状茎节间长度和根状茎中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根状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根据供试3个荷花品种的立叶面积、叶柄长度、立叶中叶绿素含量可间接判断根状茎的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状况,并可进一步应用于快速选育花藕兼用莲品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9对SSR引物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两近缘种的5个同域分布复合体和各自1个非同域分布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居群遗传结构的分析以及种间杂交渐渗的探讨。结果表明:1)两物种共有等位基因比例高达81.13%,物种特有等位基因较少(中华猕猴桃:13.27%,美味猕猴桃:5.61%),但共享等位基因表型频率在两近缘种间存在差异,而且与各同域复合体中两物种样本的交错程度或间距存在关联;2)两种猕猴桃均具有极高遗传多样性,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Ho=0 .749, PIC=0.818)都略高于中华猕猴桃(Ho=0.686,PIC=0.799);3)两猕 猴桃物种均具有较低的Nei’s居群遗传分化度,但AMOVA分析结果揭示种内异域居群间(FST=0.091 5)和同域复合体种间(FST=0.111 5)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中华猕猴桃居群遗传分化(GST=0.086; FST=0.212 1)高于美味猕猴桃(GST= 0.080;FST=0.142 0);4)同域分布复合体两物种间的遗传分化(GST=0.020)低于物种内异域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中华猕猴桃:GST=0.086; 美味猕猴桃:GST=0.080),同域复合体物种间的基因流(Nm=7.89 -29.75)远远高于 同种异域居群间(中华猕猴桃:Nm =2.663; 美味猕猴桃:Nm=2.880); 5)居群UPGMA聚类揭示在同一地域的居群优先聚类,个体聚类结果显示多数个体聚在各自居群组内,但各地理居群并不按地理距离的远近聚类,这与Mantel相关性检测所揭示的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性相关的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不仅受其广域分布、远交、晚期分化等生活史特性的影响,同时还与猕猴桃的染色体基数高 (x=29)、倍性复杂和种间杂交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两种猕猴桃的共享祖先多态性和同域分布种间杂交基因渗透对两猕猴桃的居群遗传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猕猴桃若干株系的染色体数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中华猕猴桃10个株系的染色体数目。所有株系均为2n=116,为四倍体。植物体被软毛,平均果重71 ̄100g,果实开头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圆锥形。原产地海拔560 ̄1035m。  相似文献   

17.
苦瓜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23份苦瓜材料的10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维生素C、还原糖、有机酸、果瘤、果色、果刺和苦味遗传变异系数大,遗传力高;水分含量遗传变异系数很小;风味遗传变异系数较小,遗传力低。苦瓜4个内在营养品质之间相关性小,而4个外观品质性状之间关系密切。两个味觉品质与4个内在营养品质之间相关性小,但与4个外观品质之间关系密切。内在营养品质与外观品质之间有一定关系。通径分析提出通过降低果实的苦味和有机酸含量来提高风味品质;通过水分含量和果瘤两性状的直接选择来实现对维生素C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河南省27个果园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种‘金桃’果实的5项采收生理指标及果实软熟时的8项品质性状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软熟时的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并对果实的采收生理指标、果实软熟品质指标及综合分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采收时的生理指标(干物质、色度角、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均与果实软熟品质综合分值间呈极显著相关,其中干物质相关系数最高,为0.437。干物质与体现果实软熟品质的关键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糖酸比)均呈极显著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金桃’果实采收时,干物质含量是果实软熟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可溶性固形物和色度角是评判采收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