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采用A.Engler(1936)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植物志》和根据吴征镒等(2002)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中科的界定进行了比较。这不仅有助于掌握吴征镒等系统的观点,也有益于理解被子植物系统学中当前划分“科”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
对采用A .Engler (1936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植物志》和根据吴征镒等(2 0 0 2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中科的界定进行了比较。这不仅有助于掌握吴征镒等系统的观点 ,也有益于理解被子植物系统学中当前划分“科”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3.
最近吴征镒等发表的被子植物“多系_多期_多域”的“八纲”新分类系统,是以该系 统作者自己人为截取早白垩世时间横断面并认为在这个横断面上存在8条主传代线为基础建 立的。“八纲系统”在祖先式样及其起源时间和地点方面缺乏证据,各主传代线相互之间及 其与被子植物共同祖先的关系也基本没有说明。由于没有接受植物系统发育重建研究中共同 遵守的共同祖先原理,而且混淆使用了“单系”和“多系”的概念,可以认为“八纲 系统”是人为性很强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4.
柯朗奎斯特系统美国学者A.Cronquist在1968年出版了《有花植物的演化和分类The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一书中,发表了他的被子植物新系统。在1980年他又出版了《有花植物一综合分类系统An integrat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一书,对其1968年的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四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一)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了C.E.Bessey(美)、H.Hallier(德)及K.J.Gobi(苏联)等新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以及Arber和Parkin等学者关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的论文,掀起了一个被子植物研究的高潮。这些学者一致否定了A.W.Eichler和H.G.A.Engler关于被子植物的原始群是具简单构造花的原始花被群Archichlamydeae,  相似文献   

6.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哪些是原始类群?被子植物的祖先又是谁?这都直接关系着它的系统演化的内容和方向。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被子植物的演化时间久远,现存种类异常繁多,再加上原始类型早已绝灭,化石的发掘寥寥无几,这些,都给被子植物起源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困难。早在1879年,法国植物学家裕苏(A.L.Jussieu)就曾提出过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观点,但直到现在,所有关于被子植物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准确测定了万年青Rohdea japonica(Thunb.)Roth Ls-rRNA 5'端347个核苷酸序列。以该序列与其他五种被子植物及一种红藻已发表的序列为基础构造的系统树与一般所接受的植物分类系统十分吻合,而且说明这一方法对被子植物不同科、属之间的差异有良好的分辨率。我们的分析结果还表明,万年青与禾本科之间的差异很大,它们的分歧可能发生在单子叶植物起源的早期。  相似文献   

8.
三水盆地早白垩世白鹤洞组的被子植物花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描述了区内早白垩世白鹤洞组的被子植物花粉,11属20余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属种作了区分性的讨论.据所发现的被子植物花粉的组合面貌,将白鹤洞组归人中晚阿尔必期.  相似文献   

9.
被子植物离体受精系统的遗传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被子植物离体受精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开花的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达尔文当年就因未能解决这一难题而称其为"讨厌之谜"。近日,中国和丹麦古植物学家联合发表了对十字中华果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目前最无争议的中国早期被子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11.
互叶梅科系统位置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索志立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2):2381-2384
互叶梅科 Amborellaceae 一属一种 .形态学研究显示互叶梅 Amborella tricopoda Baill. 具有许多原始性状 .大多数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显示 ,互叶梅科是现存被子植物的最基部类群 .但有关互叶梅科的系统位置存在争议 .被子植物 有花植物 的起源和辐射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2.
毛莨科子叶节区研究与被子植物的中柱演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谷安根  汪矛 《植物研究》1991,11(4):107-113
经毛莨科子叶节区研究确认,被子植物的真中柱,既非来自管状中柱,也非来自原生中柱,而系来自子叶节区保留的单中柱。本文在新发表的同科5个属及其代表种的子叶节区研究的基础上,还公布了一张被子植物中柱演化图。  相似文献   

13.
鄂中一些被子植物硅化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我国武汉市新洲县阳逻镇北部晚第三纪(距今2000—250万年)出土的武汉楸木(新种,Catalpa wuha(?)e(?)sis sp.nov.)和武汉石梓(新种,Gmelina wuhanensis sp.nov.)被子植物硅化木。这些被子植物硅化木的发现更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当时是较为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环境。此外,对1987年发表于《植物学报》上初步鉴定为樟科及豆科的硅化木,进一步确定为武汉樟木(新种,Laurinoxylon,(?)uhanensis sp.nov.)和顶果木(Acrocarpus frax(?)-folius)。  相似文献   

14.
刘美  黎云祥  陈艳 《广西植物》2020,40(8):1211-1220
繁殖是生物适合度的最终表现,有性繁殖相关性状的多态性极大地促进了物种分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并影响着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在种群水平上,被子植物的花有雌花、雄花和两性花三种性表型,三种性表型在种群中的分布和频率即定义了种群的性系统。被子植物的性系统包含植物影响性分配和交配的相关特性,决定着雌配子、雄配子在种群中的频率、交配机会及交配方式,是有性繁殖的关键性状,在被子植物中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在种群水平上分为性单态和性多态两大类。性单态为被子植物的古老性状,而性多态在100多个被子植物科中独立进化产生。被子植物性系统多态性及其变化机理一直是进化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种群水平的性多态为对象,总结了被子植物性系统的类型、表达的遗传基础、分布频率,以及遗传因子、非生物环境和交配环境对性系统表达和性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被子植物系统学的方法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论现代被子植物系统学的发展,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植物学各分支学科所获得大量新证据的积累,并在建立分类系统中被广泛采纳。八十年代以来,四个现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植物》第21卷第4期381~382页刊登了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六)之后,又有一些地方植物志陆续出版,为了及时反映我国地方植物志的出版状况,作者根据最近收集的资料,将这些信息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遗漏之处,还望广大读者多加批评指正。1.《湖南植物志》,第2卷(2000),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杨梅科至芍药科。该志计划出7卷,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7)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A.Engler(1964)系统。2.《广东植物志》,第4卷(2000),包括裸子植物中的10科和被…  相似文献   

17.
简要回顾了十余年来我国被子植物体外受精领域的研究历程和主要成就.我国科学家在性细胞的分离, 尤其是生活胚囊和雌配子的分离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科学家的开拓性工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兴趣和重视, 推动了该领域的迅速发展, 为实现被子植物真正意义的体外受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十年来, 我国已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被子植物离体受精实验技术系统并利用该系统与国际同行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尤其在探讨配子相互作用、卵细胞激活、避免多精入卵的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工作, 为正确认识体外受精系统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也为深入探讨受精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资料.目前正以体外受精操作系统结合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对受精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态与机理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更苏植物是一类在极度干燥条件下组织会迅速脱水后遇水又能很快复苏的植物.极少数被子植物有这种能力,在双子叶植物中尤其罕见,而且脱水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完整性变化较少,称为叶绿素保持型(HDT).该类植物的复苏机理简单,研究方便,因而得到更广泛注意.更苏被子植物光合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说明,光化学活性是研究更苏植物脱水复苏生理状态的灵敏指标.和普通植物一样,在光下,更苏被子植物的光化学活性随着叶片失水而受到抑制,但奇怪的是在失去95%以上的水分后复水仍可迅速复活.在脱水过程中叶黄素循环和抗氧化系统的上调以及光合膜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保持,可能对更苏被子植物的耐脱水性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磷酸盐对复苏的影响也表现在复水阶段而且与上述两种保护机理关系不大,因此应该加强更苏被子植物复水阶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被子植物花的起源:假说和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永  傅德志  王祺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2):2366-2380
达尔文的 令人讨厌之谜 ,即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一直是植物系统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被子植物区别于其它植物类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花 ,因此 ,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研究 .对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详尽研究已经在形态、解剖、古植物、形态发生、分子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 ,植物学家基于这些证据为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起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综述了迄今为止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主要学说流派 ,如 :真花学说、假花学说、生殖叶学说、生殖茎节学说、生花植物学说、新假花学说、古草本学说和 ANITA学说等 .根据研究手段和获得证据的方式 ,作者将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研究划分为 5个阶段 ,并简要阐述了各个阶段的代表学说和主要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木兰藤科系统位置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含1属2种,是系统学上最孤立的科之一。其花粉类似于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之一:晚白垩世的棒纹粉。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木兰藤科是现存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其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进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和辐射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热点。有关木兰藤科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