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嵌合病毒技术是用于RNA病毒研究的一个重要技术,近十年来在黄热病毒属病毒的研究中,构建了一些型内及型间的嵌合病毒,不仅有利于该属病毒的分子机制研究,更重要的是研制出一些新型减毒活疫苗.本文简单介绍该技术的原理、构建、影响因素、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3.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由于我国存在着大量的易感人群,一旦暴发流行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了解黄热病及病原体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黄热病的流行与传播、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近况,为进一步探讨黄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新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是世界部分范围内分布的有害生物, 亦是我国重点关注的检疫对象。根据PNRSV各株系衣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 进行了探针、引物和Mg2+浓度等反应体系和条件的优化实验, 确定最佳的引物浓度为400 nmol/L、探针浓度为333 nmol/L、Mg2+离子浓度为5 mmol/L和dNTPs浓度为0.43 mmol/L时, 其灵敏度达23个拷贝数。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PNRSV樱桃分离物进行了成功检测。这个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适合于李坏死环斑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6.
黄热病(yellow fever,YF)是一种经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非洲西部、南美洲等热带地区,临床症状包括高热、恶心、呕吐、黄疸、出血等。黄热病的病原体为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YF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目前,YF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接种YF-17D减毒活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尽管YF-17D已被全球认可,但是疫苗接种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本文对近年黄热病的流行情况、疫苗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在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颅内注射YFV-17D感染乳鼠,每日处死1窝,收集抗凝血。Vero细胞和C6/36细胞感染YFV-17D病毒后,每隔12h收集培养上清。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基于YFV NS1多克隆抗体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乳鼠血液、C6/36和Vero细胞上清中YFV的扩增情况和NS1蛋白的分泌规律。乳鼠感染YFV-17D后第2d在血清中即可检测到YFV NS1,第3d血液中检测到YFV核酸。敏感细胞株在感染YFV-17D后第36h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YFV NS1,而48h后才能检测到YFV核酸。YFV NS1蛋白具有作为YFV感染早期的诊断靶标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侯爵  刘颖  邵一鸣 《病毒学报》2011,27(4):388-394
黄热病毒(Yellowfever virus,YFV)是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典型代表,为RNA病毒其不仅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导致人类疾病的"滤过性颗粒",也是第一个被证实通过蚊蜱传播的病毒。黄热病是一种区域性疾病,在南美  相似文献   

9.
RT-PCR和酶切方法区分猪瘟疫苗毒与野毒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套式RT-PCR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相结合的区别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与猪瘟病毒田间分离株的诊断方法。通过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与猪瘟石门株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分析,分别找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与猪瘟石门株各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结果二者分别有10和16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对17株猪瘟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这26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分析,结果表明有3个限制性内切酶(HgaI、Hin8I及Hsp92I)的酶切位点在HCLV株序列是独有的;利用HgaI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HCLV、HCVSM及5株不同基因群的猪瘟病毒田间分离株进行酶切鉴定,结果只有HCLV株能够被HgaI酶切成2个片段,而其它的毒株则不能被切开。同时测定了套式RT-PCR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其敏感性可达到0.2MLD,而对BDV以及BVDV均不能特异扩增。本方法的建立无疑对猪瘟在我国的控制和消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表达纯化黄热病毒(YFV)囊膜蛋白(E蛋白)结构域Ⅲ,研究其作为亚单位疫苗预防YFV、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的可能。方法:扩增YFVE蛋白结构域Ⅲ(YFDⅢ)的cDNA片段333bp,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YFDⅢ,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YFDⅢ;用纯化的YFDⅢ免疫新西兰兔和BALB/c鼠,检测相关抗体滴度。结果: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了YFDⅢ融合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50%;Western印迹及ELISA分析表明,纯化的YFDⅢ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利用纯化的YFDⅢ免疫新西兰兔,获得了高达1∶4×105滴度的抗YFV抗体和1∶2×104滴度的抗JEV抗体;利用纯化的YFDⅢ免疫BALB/c鼠,获得了1∶7×104滴度的抗YFV抗体和1∶2×103滴度的抗JEV抗体。结论:重组YFDⅢ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具有开发成亚单位疫苗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黄热病病毒寡核苷酸检测微阵列.方法:根据黄热病病毒基因组序列,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出寡核苷酸探针用于制备基因芯片,克隆于质粒上的黄热病病毒全长基因DNA经限制性显示技术扩增并标记,完成杂交后对芯片进行扫描和数据分析.结论:微阵列检测技术为检测黄热病病毒提供了一种早期、快速、可靠的方法,具有应用于临床检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致病性差异,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存在若干不同株系,血清学和核酸杂交等技术不能区分这些株系。但还由于致病性不同,各株系的核酸序列间必定存在差异。最近建立的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SSCP-PCR)技术能灵敏而有效地诊断和区分核酸序列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证实我国BaYMV不同株系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15.
建立灵敏、特异、快速检测甲型肝炎活病毒(HAV)的方法。提取HAV总RNA,选用HAV高保守区为目标区,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RT-PCR反应扩增其核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其扩增产物,紫外灯下观察,约200bp处为目标片段,根据观察结果,计算HAV滴度。RT-PCR一步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用于甲型肝炎活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S片段核蛋白 (NP)编码基因保守核苷酸序列 ,合成了一对引物 ,扩增出编码核蛋白的 5 90bp碱基。扩增的II型产物存在限制性内切酶PstI的酶切位点 ,而I型产物不存在。因此 ,用酶切扩增产物的方法达到病毒分型的目的。试验提取 8份鼠脑传代毒种 ,1份细胞培养物和 2 5份病人血清中的出血热病毒RNA ,同时做 6份正常人血清对照 ,经逆转录PCR酶切分型。试验结果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分型结果相一致 ,可特异地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7.
18.
马铃薯S病毒RT-PCR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染PVS病毒的马铃薯病叶组织中提取出病毒的RNA,进行反转录cDNA的合成,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一条长度约为199 bp的特异性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在基因水平上为PVS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新方法,为PVS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含2A片段的重组黄热病毒17D疫苗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热疫苗是一种减毒的黄热病毒17D(YF-17D)活疫苗,是现有疫苗中最安全、最有效的疫苗之一,适于发展为疫苗载体。用RT-PCR法扩增出覆盖YF-17D全长基因组的3个cDNA片段:5′cDNA(A)、3′cDNA(B)和中间cDNA(C),同时引入SP6增强子序列、酶切位点和重复序列。顺序将A和B同E.coli-yeast穿梭质粒pRS424连接,再与C共转染酵母菌,利用缺少色氨酸和尿嘧啶的选择性固体培养基筛选出含YF-17D全长基因组的cDNA质粒。以该质粒为模板,经过DNA重组和酵母同源重组,获得含有口蹄疫病毒蛋白水解酶2A片段的重组YF-17D表达载体。将该表达载体体外转录后,电击转染BHK-2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RNA转录体在BHK-21细胞中进行了稳定的表达;滴度测定与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在细胞中的生长曲线等特征同母本YF-17D十分相似。结果提示,利用酵母菌同源重组在2A部位引入异种抗原基因,重组YF-17D表达载体pRS-YF-2A1具有成为高效活疫苗表达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