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Hallowell)卵是研究正常个体发育和实验发生学以及教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但黑斑蛙卵的发育系在水内进行,需经常补充及更换培养液,在操作上不方便。 基于自然界中产卵在水外发育的两栖动物之普遍存在,正常产卵于水内发育的黑斑蛙卵是否也可以进行水外培养呢?遵照毛主席关于“你要有知识,你就得  相似文献   

2.
水蛭(Bassianobdella fusca) 是澳洲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常见种, 已被报道通过汲血获取营养, 一般认为该种是两栖类成体、鱼类及无脊椎动物的寄生物。在对悉尼西部蛙类做深入研究中发现, B. fusca 是普通东方小蛙( Limnodynastes tasmaniensis) 卵的捕食者, 并不寄生于该种蛙的成体。研究中亦未发现B. fusca寄生于当地任何其它蛙类, 包括与Limnodynastes 属共栖的种类。产后24 小时内的蛙卵最易被捕食。按摄取蛙卵的速率估算, 自然密度下的B. fusca具有捕食某些蛙整窝蛙卵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2010年至2012年对海南鹦哥岭两栖类动物进行了调查,野外采集到广西棱皮树蛙Theloderma kwangsiensis的蛙卵,对蛙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对蝌蚪与幼蛙进行了人工饲养。结果显示:该蛙繁殖时间为3月中旬,蛙卵孵化时间为14 d,6个月左右完成变态,蝌蚪唇齿式为Ⅰ∶2+2/1+1∶Ⅱ。该蛙种群数量极其稀少,建议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
1988—1989年利用雄蛙活体取精、雌蛙活体挤卵的试验,对棘胸蛙卵子实行人工授精37次,成功率达100%。卵子受精率和孵化率达90%以上。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杀蛙取精方法,而且探索了棘胸蛙人工授精及受卵的孵化技术。通过试验得知,秋后对棘胸蛙注射蛙脑垂体液进行人工催产和授精的效果是极差的,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雌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生育力与体型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测量了黄山浮溪地区23只排卵后雌蛙的体重、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宽、前肢及指长、前肢长、后肢全长、胫长等9个体型参数,并计数每只雌蛙的窝卵数。相关性分析显示,雌蛙的窝卵数和9个体型参数值均呈正相关性(P 0.05),体长和其他8个体型参数值均呈现正相关性(P 0.05),以体长为控制变量,偏相关分析显示,窝卵数和体重呈正相关性(P 0.05),故具有较长的体长、较重的体重特征的雌蛙,可以携带更多的卵,具有更强的生育能力。不同雌蛙个体间的窝卵数差异较大,平均窝卵数为(646.5±37.6)枚(590~706枚)。大个体雌蛙具有更强的生育力、更大的繁殖输出,可能是导致凹耳蛙两性间异形程度较大(雌大雄小)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探究抱对雌、雄凹耳蛙之间的配对模式,测量了21对抱对雌、雄蛙的上述9个体型参数,分析显示,抱对雌、雄间9个体型参数值均不存在相关性(P 0.05),未发现凹耳蛙在性选择的过程中采用选型配对模式,雌性凹耳蛙可能倾向雄蛙非体型的品质特征,比如鸣叫声等。  相似文献   

6.
人工养殖棘胸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认识棘胸蛙的生态习性,如生境、食性、繁殖、越冬和天敌等内容,有助于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人工养殖棘胸蛙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要做好三方面工作:1.确定养殖方式和建设饲料基地;2.提高蝌蚪及幼蛙的成活率,加快生长发育速度;3.促进成蛙在人工环境中繁殖和提高蛙卵孵化率。  相似文献   

7.
威宁趾沟蛙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定期、定点观测与室内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于2000年1月21日~2005年2月25日,对威宁趾沟蛙(Pseudorana weiningens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威宁趾沟蛙的繁殖习性与同属的其他两种趾沟蛙有明显的差异,其繁殖期集中在2月下旬~3月上旬;怀卵量为345.7枚(n=10);产卵量为312.5枚(n=10);威宁蛙卵群呈团状,各卵粒由胶膜粘连成团,卵团平均长6.40 cm;宽3.90 cm;厚为1.44 cm。卵粒的动物极暗褐色,植物极浅黄褐色;卵粒直径为2.0~2.5 mm,连胶膜直径为4.0 mm。卵粒在室内静水中孵化所需时间约20 d,孵出时期为心跳期,在自然环境中该蛙达性成熟所需时间为2年。该蛙无冬眠现象,且在冬季繁殖,这是其最突出的繁殖生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棘胸蛙繁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棘胸蛙繁育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棘胸蛙有不滴水不产卵的习性,通过营造滴水环境可以诱导棘胸蛙年产卵次数达6~7次,年产卵量达1960粒;另外,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可使棘胸蛙卵的孵化率和蝌蚪的变态率达96.1%和96.8%.  相似文献   

9.
应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哈士蟆十种干样品进行了氨基酸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必需氨基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雄蛙腿肉,雌蛙腿肉、卵、整只雄蛙、整只雌蛙、雄蛙皮、哈士蟆油、雌蛙皮、雌蛙腿骨、雄蛙腿骨。②氨基酸总量由高至低依次为雄蛙腿肉、雌蛙腿肉、雄蛙皮、雌蛙皮、卵、整只雄蛙、整只雌蛙、哈士蟆油、雌蛙腿骨、雄蛙腿骨。③雄蛙腿肉和雌蛙腿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n=11);该蛙是雌雄二形性的蛙类,雌性蛙类的体重和体长都显著大于雄性;该蛙窝卵数的变化幅度较大(1546—7897个),平均窝卵数为4643.04±235.96个(n=50);卵径范围为1.50—1.74mm,平均卵径大小为1.6050±0.0046mm(n=226)。对黑斑蛙产卵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地在水域比率、裸地比率、植被盖度、水深、水温和水的透明度等方面与随机样方不同;该蛙偏爱在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产卵,而避免在水体较深的生境产卵。为了更好地保护黑斑蛙的产卵栖息地,今后应优先保护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而水体不深的生境。  相似文献   

11.
蛙类催产和人工授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工催产 人工健产就是对卵球已成熟的雌蛙注射蛙类的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等含有促性腺激素的物质,促使雌蛙产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提到实验胚胎学时,总是要联系到两种有贡献的生物材料:蛙卵和海胆卵。尤其是前者,对发育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如极性、梯度、场区、诱导、再生、分化以及核质关系等研究作出了贡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蛙卵系统有其独特的优点,这是众所周知的。当今,生物大分子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其在细胞内的行为,仅藉无细胞系统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这就需要一个理想的活细胞  相似文献   

13.
蛙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蛙卵又是进行细胞学和胚胎学试验的好材料。所以饲养蝌蚪是教学和科研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如饲养方法不当,往往引起蝌蚪大量死亡或长期生长不发生变态。我们经过几年的实验认为,饲养蝌蚪的关键是人工创造一个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生态环境,并且这个生态环境要随着蛙的生长发育过程的改变而变更。  相似文献   

14.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 (n=11);该蛙是雌雄二形性的蛙类,雌性蛙类的体重和体长都显著大于雄性;该蛙窝卵数的变化幅度较大 (1 546—7 897个),平均窝卵数为4643.04±235.96个 (n=50);卵径范围为1.50—1.74 mm,平均卵径大小为1.6050±0.0046 mm (n=226)。对黑斑蛙产卵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地在水域比率、裸地比率、植被盖度、水深、水温和水的透明度等方面与随机样方不同;该蛙偏爱在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产卵,而避免在水体较深的生境产卵。为了更好地保护黑斑蛙的产卵栖息地,今后应优先保护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而水体不深的生境。  相似文献   

15.
每年春天,我們总要到北京玉泉山南面的水稻田中去采集蛙卵,观察它的胚胎发育过程并制作完整的发育过程标本作为教学用的直观教具,蛙卵虽不稀罕,可是在城市的学生却有許多从未見过,因此带学生来进行这种工作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泽蛙(Rana Iimnocharis)在我国分布很广。根据我们的观察泽蛙每年能产几次卵,胚胎发育速度快,是胚胎研究和教学实验的良好材料。为此,我们进行了泽蛙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黑斑侧褶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测定了黑斑侧褶蛙成体的体长、体重、头长、头宽、眼径、鼓膜径、前肢长、后肢长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黑斑侧褶蛙雌体的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雄体。其它局部形态特征指标与体长呈正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雄体的鼓膜径大于雌体,其余形态指标不存在明显的两性差异。黑斑侧褶蛙雌体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皆成正相关关系,表明黑斑侧褶蛙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18.
初中《动物学》课本第134页述及“青蛙进行体外受精。卵受精后,表面的胶质膜吸收水份而膨胀,……胶质膜有保护受精卵的作用”。其实蛙卵的胶质膜除了保护受精卵外,还有更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教材里没有提到。因此,在开展有关蛙类受精的课外活动中,不能  相似文献   

19.
黑斑蛙繁殖期血浆性激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黑斑蛙在繁殖期血浆性激素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雄蛙在繁殖期吋,精巢饱满,活动精子多、血浆雄激素含量高;繁殖期过后,精巢萎缩,活动精子数少、血浆雄激素含量低。说明雄激素影响精子的形成与成熟;2.雌蛙在排卵前,卵巢较重、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血浆雌激素含量高;排卵后,卵巢较轻,有残留小卵和残留物,血浆雌激素含量低。说明雌激素对卵和副性征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林蛙(Rana amurensis)受精卵的表面膜,有时先要除去包裹在蛙卵外面的胶膜(卵胶和卵黄膜)。机械法剥离胶膜可以得到完整无损的裸卵,但难度大、效率低。Katagiri 从哈士蟆和日本青蛙胚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