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制酵母链霉菌(Streptomyces levoris)研究了唬拍酸在制酵母菌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制酵母链霉菌株28被培养于葡萄糖一大豆一玉米培养基和含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辽宁21家生产企业生产的活性乳酸菌饮料进行了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方法:共采集活性乳酸菌饮料45份,对其进行了乳酸菌数、大肠菌群数、致病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并对霉菌及酵母菌的菌相进行了分析。结果:17份样品乳酸菌数未达到食品卫生国家标准的要求,合格率为62.22%,有5份样品的霉菌数及4份样品的酵母数超过了食品卫生国家标准的要求,霉菌及酵母菌的合格率分别为88.89%、91.11%。本次调查共检出霉菌280株,占比例较大的是青霉、曲霉、镰刀菌、木霉、毛霉等,其中大部分可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霉菌毒素。检出酵母菌1240株,主要为汉逊酵母、红酵母。结论:45份活性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数合格率是比较低的。乳酸菌数量对产品质量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乳酸菌的分离培养与计数技术经常检测其活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槟榔的食用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槟榔行业对微生物控制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尚无槟榔微生物的分析报道。本研究建立了槟榔中霉菌和酵母定量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结果表明,霉菌与酵母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342 4和0.286 4,其中,重复检测引入的不确定度远高于其他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霉菌和酵母的不确定度评定应该分开进行。  相似文献   

4.
林元  吴卫明  王智 《蛛形学报》2008,17(1):46-49
采用杯碟法研究了海南虎纹捕鸟蛛粗毒和体液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霉菌和酵母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粗毒和体液均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霉菌的生长,但对酵母无抑制效果,并且粗毒和体液有一定的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构建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来源的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pss)的重组质粒,研究其在毕氏酵母中的异源分泌型表达。利用PCR技术克隆阿维链霉菌来源的pss基因,再通过电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pOG-01转入毕氏酵母KM71中,构建重组工程菌KP1。实验结果表明,阿维链霉菌来源的磷酯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在毕氏酵母KM71中成功表达,2 mL菌体上清催化50 mmol/L卵磷脂,转酯反应的转化率为58%,酶活为4.83 U/mL。  相似文献   

6.
我国长期以来民间就有用麦麸保存某些霉菌(如根霉,曲霉等)的习惯。国内菌种保藏机构曾用麦片成功地保存了一些放线菌达4年。但用灭菌小麦粒培养保存放线菌、细菌、酵母和不形成孢子的霉菌则国内未见报道。我们于  相似文献   

7.
艾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艾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艾叶超临界CO2萃取物对细菌、酵母、霉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在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较为显著,对大多数细菌、酵母、霉菌的MIC不超过0.78 g/L。高温长时间处理对萃取物抑菌活性影响较大,但高温瞬时或低温处理对萃取物抑菌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在霉菌检测国标法GB4789.15-94中所采用的孟加拉红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胰蛋白胨、酵母膏等营养物和表面活性荆吐温80,分别对黑曲霉、青霉菌液和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霉菌总数测定,经大量对比试验已优选出A4培养基,即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中,添加0。15%的吐温80和1.0%的葡萄糖的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A4培养基对霉菌检出率较国标孟加拉红培养基的检出率提高了57.9%,且茵落更清晰易数。  相似文献   

9.
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淀粉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淀粉酶同工酶染色,分析不同发酵期曲样以及从中分离的菌株的淀粉酶,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淀粉酶的R_f值不同。细菌淀粉酶分子量一般大于霉菌和酵母淀粉酶。曲心酶谱较稳定,只含霉菌淀粉酶。曲皮含有霉菌和细菌两类淀粉酶。成品曲中以霉菌淀粉酶为主。本文的方法可用于研究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辟新的饲料来源,我们进行了发酵性丝孢酵母C_59号菌株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并以白地霉菌株C_3作为对照,来探讨发酵性丝孢酵母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报道发  相似文献   

11.
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旧称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流行于东南亚和中国南部。法国Capponi等[1]在1956年从竹鼠体内分离的青霉菌属温控双相条件致病菌,室温25℃条件下表现为菌丝相,37℃环境下表现为酵母相,酵母相菌体具有致病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主要集中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HIV患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病死率极高[2,3]。近年来,感染T.marneffei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4],其传播途径最常见是经呼吸道吸入T.marneffei孢子导致感染。  相似文献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从1000份土壤和水等样品中,经富集培养、血平板分离、摇瓶培养和排油活性测定等方法筛选出10株能产生各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其中一株细菌产海藻糖脂,一株细菌产鼠李糖脂,两株细菌分别产长碳链不饱和脂肪酸和壬二酸,两株酵母产生的脂多糖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糊米汁对烟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及种群数量的变化,初步了解了糊米汁对烟叶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添加糊米汁的培养基对烟叶微生物进行液态培养和固态培养。结果表明:在糊米汁堆积式发酵与糊米汁培养基中,糊米汁对烟叶的好氧细菌、厌氧细菌都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糊米汁用量越多,抑制作用越明显;但是在普通培养基中施加糊米汁,却对霉菌和酵母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糊米汁只在烟叶堆积式固态发酵过程中表现出抑制霉菌和酵母的作用,说明糊米汁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机制主要是它具有黏性,施加到烟叶中会使烟叶相互粘结,阻碍了O2的传递进而抑制了霉菌和酵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背景】烟用香精是卷烟生产中的重要辅料,有些香精,特别是剩余的加料香精在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可能污染微生物,引起腐败变质发生。【目的】分析变质烟用香精中腐败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确定引起加料香精变质的主要腐败微生物。【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我国典型湿热地区云南、福建和广西三地变质加料香精样品中的污染细菌、霉菌或酵母进行分离,分析其16S rRNA、ITS或26S rRNA基因序列,并通过反证试验确定引起变质的主要腐败微生物。【结果】所考察3个典型湿热地区变质加料香精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菌、霉菌或酵母污染,其中细菌污染最为普遍。分离的76株污染细菌分布在2门4纲5目10科15属,细菌的群落多样性比较丰富,其中雷尔氏菌属(Ralstoni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优势菌群;9株霉菌分布在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3纲6属,每个属分离到1-2株霉菌;42株酵母分布在子囊菌门的6个属,其中毕赤酵母属(Pichia)、细枝钩酵母菌属(Wickerhamomyces)及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是优势菌群。云南和福建两地样品的细菌菌群组成明显多于广西,广西样品的霉菌菌群组成以及福建样品的酵母菌群组成均分别多于其余两地。反证试验结果显示,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雷尔氏菌属和毕赤酵母属是引起烟用加料香精变质的主要腐败微生物。【结论】变质加料香精中污染微生物菌群组成及腐败微生物确定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湿热地区香精香料中污染微生物的控制和腐败变质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真菌学     
真菌学研究真菌的形态特征、细胞、真菌的生长和营养、外界条件的影响、新陈代谢以及生活周期循环、有性生殖方式和过程等,它是微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工业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有密切关系。常见的真菌,有酵母、霉菌、担子菌。人们与真菌的接触最早,也最密切。如用霉制酱,酵母酿酒。古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生防酵母具有繁殖速度快、抗逆性强和不产生抗生素等特点,但其对病害的防控效果易受环境影响,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能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平衡,可有效抑制葡萄果实灰霉病的发生。【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BR与生防酵母复配对葡萄果实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新型生防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美极梅奇酵母P01C004 (Y)、酵母和BR (YBR)、酵母和BR抑制剂(YBZ)处理“红地球”葡萄果实,处理6 h后人工接种灰霉菌孢子悬液。灰霉菌接种7 d后评价BR与生防酵母复配对灰霉菌的防治效果,并检测其抗氧化酶活性和13种酚类物质含量,利用qRT-PCR检测不同处理对葡萄BR、白藜芦醇和抗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7 d时,与Y处理相比,YBR对葡萄果实灰霉病防治效率提高了23.64%,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果实中PPO酶活。YBR显著提高了2 d时果实中绿原酸、原儿茶酸、咖啡酸、表儿茶素和芹菜素等酚类物质含量,激活了果实内多种酚类物质的快速合成。YBR在48 h时激活了果实BR信号转导途径,显著上调VvBZR1VvPR1基因的表达水平,更好地维持植物免疫反应,提高果实对病原菌的防御力。【结论】BR与美极梅奇酵母复配能触发果实多种抗病防御机制,提高葡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率,在采后病害防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用抗菌素1222是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链霉菌NO.1222所产生的抗菌素,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酵母及真菌有抑制作用,但对细菌无作用。链霉菌NO.1222经分类鉴定证明为烬灰链霉菌类群。农抗1222经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是属于四烯类抗菌素。我们把它用于浸种试验,表明对棉花枯萎病菌的灭菌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报告链霉菌NO.1222的菌种鉴定,抗菌素的理化性质及防治病害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的新型生物防腐剂,它有高效、安全、广谱等优点,对食品中污染的霉菌、酵母等真菌有很强的抑菌效果。本文笔者系统的介绍了利用液相色谱一串联四极杆质谱技术对果酱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荚膜组织胞浆菌是呼吸系统真菌病病原体,在土壤中以腐生霉菌型存在,吸入肺内后,则以单细胞酵母型存在.酵母型菌能在缺钙的环境中生长,并分泌相对分子质量(Mr)为7.8×103的钙结合蛋白(CBP);而霉菌型生长需要钙,不分泌CBP.为了证实CBP在钙需求和(或)致病性关系,作者设计了一个剔除cbp1基因的策略,即利用线形端粒质粒(PTS100)和二步遗传选择法进行等位基因替换.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     
<正>产生红霉素的红链霉菌3038菌株分离出质粒pPC7和pPC8已有报道,并给出了限制性内切酶的图谱。该菌株在含有甘氨酸的TSB培养基中,在振荡下于30℃培养18-24小时。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培养40小时就形成原生质体。按以前的方法进行蓝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和红链霉菌属的转化。把原生质体加进含有酵母提取物的R_2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