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小蠹属Hylastes Erichson(1836年)是齿小蠹科中一个较小的属,隶属于海林小蠹亚科Hylesininae,根小蠹族Hylastini;Hagedorn(1910年)曾把广义的Hylastes属分为Scierus,Hylastes,Hylurgops和Hylastinus四个亚属;但Reitter(1913)以后学者把上述各亚属都提升为属,现已被各国学者所通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10—2015年全国口岸从美国进境松木中截获的齿小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美云杉齿小蠹Ips borealis、美雕齿小蠹I.calligraphus、混点齿小蠹I.confusus、重齿小蠹I.duplicatus、南部松齿小蠹I.grandicollis、蒙大拿齿小蠹I.montanus、似混齿小蠹I.paraconfusus、白云杉齿小蠹I.perturbatus、美松齿小蠹I.pini、平额重齿小蠹I.plastographus、十二齿小蠹I.sexdentatus、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 12种昆虫的进境寄主进行统计,对截获频次进行分析对其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检疫鉴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杉八齿小蠹的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雪  杨彬  王志明 《昆虫知识》2007,44(6):844-846
采用以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侵入云杉皮下为起点,至下一代成虫羽化外出为止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结果表明,云杉八齿小蠹此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8.3±0.2)℃,有效积温为(195.4±10)日.度。  相似文献   

4.
《环境昆虫学报》2014,(4):620-623
亚利桑那齿小蠹Ips leconte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松属等植物的危害性很大。本文主要介绍了亚利桑那齿小蠹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性特性等信息。并与亚利桑那齿小蠹的近似种进行了简要的鉴别比较。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对进一步研究亚利桑那齿小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对其入侵我国的威胁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肤小蠹属(Phloeosinus Chap.)是齿小蠹科(Ipidae)中较大的一属,广布于各大洲,全世界已记载的种类约110种。新北区种类较多,约45种以上;旧北区与东洋区合计约50种。我国产肤小蠹属过去曾由Eggers(1939),Niijima(1942),Schedl(1953,1962)作了零星的记述,已知共6种(Pertuberculatus,perlatus,arisanus,hopehi,sinensis及granosus),  相似文献   

6.
绒根小蠹属Hylurgops Leconte(1876年),属于齿小蠹科Ipidae,海林小蠹亚科Hylesininae,根小蠹族Hylastini。目前世界已知种类(截1960年),约40种,其中产于旧北区和东洋区者超过50%,我国产绒根小蠹属,过去由Eggers(1933年)、Murayama(1940年)、萨卡洛夫斯基(1959年),曾作了零星记述,已知有9种;近年来作者等就我国各地所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梧桐,在贵州主要用作庭院风景树、城市行道树或公路护道树,是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之一。一些地区由于遭到坡面材小蠹的严重为害,造成健树成片枯死,损失较大。我们对其作了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一、学名及形态特征 坡面材小蠹Xyleborus interjectus Blandford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齿小蠹科(Ipidae),齿小蠹亚科(lpinae),材小蠹族(Xyleborini),材小蠹属(Xyleborus Eichh.)。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共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方法】对来自中国西北部青海省麦秀自然保护区的光臀八齿小蠹进行肠道和其他组织共生真菌和细菌宏基因组学和相关性网络分析,比较光臀八齿小蠹肠道和其他组织共生真菌及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关系,并采用非冗余蛋白序列比对方法注释共生微生物功能基因。【结果】共发现光臀八齿小蠹肠道和其他组织共生微生物3 520种,真菌和细菌的物种数最高,分别占全部物种数的23.21%和69.01%,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9.69%和13.79%。其他组织中共生真菌白粉菌目(Erysiphales)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较肠道中的高,而其他组织中酵母目(Saccharomycetales)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较肠道中的低;其他组织中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多样性(6属16种)较在肠道中的(5属13种)高,在其他组织和肠道中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0.016%和0.013%。其他组织中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高于肠道中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白粉菌属Ery...  相似文献   

9.
绕茧蜂属Ropalophorus Curtis,1837是茧蜂科中的一个小属,迄今世界上仅记载有2种。一种为R.clavicornis(Wesmael),1835,分布于欧州及日本,寄生于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及I.amitinus成虫体内;另一种为R.wisconsinensis Shenefelt,1960,仅分布于美国,由于该种是用诱捕器捕到的,因此,其奇主不详,但有可能为I.pini(Shenefelt,1960)。  相似文献   

10.
小蠹虫与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在自然界中形成稳定的伴生关系,是森林生态系统内一种普遍的生态学现象。已有研究表明欧亚大陆的齿小蠹属(Ips)昆虫与多种长喙壳类真菌形成广泛的伴生关系,其中部分真菌是重要的针叶树病原菌。随着借助于DNA信息特征的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出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十分接近的3种齿小蠹属昆虫,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欧洲落叶松八齿小蠹(I.cembrae)和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I.subelongatus)确定为不同种之后,相应地与之稳定伴生的长喙壳类真菌Ceratocystis polonica也由过去一个种揭示为3个种的复合体,各自与3种小蠹虫稳定伴生,形成密切的种特异性伴生关系。小蠹虫与真菌的种特异性伴生被认为是处于同一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通过对我国东北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坑道标本上伴生真菌菌株的采集、分离和生理学、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基于ITS、β-tubulin、MAT-2 HMG box多位点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首次确定了长喙壳真菌Ceratocystis fujiensis在我国东北地区异域分布的3种落叶松林内普遍存在,与落叶松八齿小蠹形成稳定的伴生关系。作为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的主要真菌,也是伴生菌区系中的先锋种和致病力最强的病原菌,C.fujiensis在我国落叶松人工林的广泛分布值得高度重视,将为制定防治病虫复合危害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基础。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齿小蠹属昆虫与长喙壳真菌间的种特异性伴生假说。同时,多基因序列特征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与C.fujiensis在亚洲范围内的不同地理种群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多样性,预示特异性伴生在不同种群间发生的可能,可以为种特异性伴生假说和小蠹虫-真菌间共生关系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模式材料。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 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 hintzi 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 solutus 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cupulatulus 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calamus 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 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 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 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lewosi 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 I基因部分序列(549 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 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Dinoplatypus和Platypus 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2.
袁菲  骆有庆  石娟 《昆虫知识》2011,48(4):1011-1016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对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坑道的垂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坑道数量与落叶松树干不同高度变化成线性关系,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10.867x+92.884;落叶松八齿小蠹坑道基本属于均匀分布;坑道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南部松齿小蠹Ips grandicollis(Eichhoff)是我国重点关注的检疫性林木害虫且在我国内尚无分布。近年来,随着进口木材数量的增长,该虫传入我国的风险加大。因此,充分了解该虫的适生区有助于我国针对性地开展其检疫防控工作。【方法】本文采用气候相似性分析法,利用SPSS及DIV-GIS等软件对南部松齿小蠹的适生区进行分析,其中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19个可影响南部松齿小蠹适生性的生物气候变量,筛选出6个关键气候变量;然后,通过DIV-GIS工具,对这6个关键气候变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南部松齿小蠹适生区预测结果。【结果】南部松齿小蠹在全球的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的中东部,南美洲的中东部,欧洲的中东部,非洲的中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亚洲的中部及东部沿海以及澳大利亚的沿海地区;而在我国的境内高度适生区主要在山东、江苏的东部沿海、河南、湖北、重庆等诸多中、南部地区。最后,本文对所用分析法及预测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检疫防控的措施建议。【结论】南部松齿小蠹寄主木材的进口口岸均在本文预测的适生区范围内,因此值得提请相关部门关注,应加强其检疫及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龙霞  李惠萍  裴雁曦 《昆虫知识》2012,49(6):1721-1725
本研究运用PCR-RFLP对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长毛干小蠹Hylurgops longipilis Reiher和六齿小蠹Ips acuminatus Gyllenhal mtDNA的COⅠ-COⅡ基因进行扩增。通过酶切位点的分析比较,筛选特异性的内切酶,结合微流控芯片技术对酶切产物进行快速检测。建立3种小蠹的准确、快速区分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小蠹虫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钻蛀害虫,也是全国口岸主要截获害虫之一。【方法】本文对2010~2014年厦门口岸进境原木中截获的小蠹科害虫的寄主、来源国家、截获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编制了截获小蠹种类检索表,提出了口岸检疫要点。【结果】截获的小蠹害虫种类主要有长林小蠹、赤材小蠹、十二齿小蠹和南部松齿小蠹等,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等国家,寄主主要有辐射松,樟子松,湿地松和海岸松等种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一线口岸检疫查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 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 hintzi 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 solutus 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 cupulatulus 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 calamus 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 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 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 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 lewisi 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Ⅰ基因部分序列(549 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 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 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 Dinoplatypus和Platypus 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四小蠹属的研究及新种记述(小蠹研究之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小蠹属(Polygraphus Er.)一般寄生于针叶树韧皮部和边材间,为害普遍,数量繁多,往往超过齿小囊属(Ips De Geer)。而本属种间差异甚微,鉴定较难。七十年前W.F.H.Blandford就曾说过:本属的鉴定须依靠生殖器作辅助条件,才较有把握。我们根据内外形态相结合的精神,将国产13个种及亚种,作了比较研究,内有4个新种,2个新亚种,扼要叙述如下。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云杉八齿小蠹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复杂的生态环境中,来自于云杉八齿小蠹和植物的信息物质在云杉八齿小蠹的整个生活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雄性云杉八齿小蠹作为先锋虫以寄主植物的挥发物作为嗅觉信号搜寻和定位寄主,然后释放信息素吸引同性或异性云杉八齿小蠹前来聚集。云杉八齿小蠹成群攻击以降低寄主树木的抗性,寄主植物在受到云杉八齿小蠹攻击后能够利用其物理结构、分泌物及挥发性物质等抵御其危害。云杉八齿小蠹自身化学信息素的合成和对寄主树木次生代谢物质的转化能力,决定和影响着入侵寄主树木的速度和种群数量。本文从信息素组成、释放速率等方面、寄主和非寄主挥发物的作用及信息素诱捕器在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剉小蠹属Scolytoplatypus Schaufuss 1891与齿小蠹科Ipidae的种类相象,但雌虫前足胫节外面粗糙如剉,易于区别。一般多寄生于各种阔叶树的木质部,也有寄生于针叶树内,坑道成梯形。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已知种类50余种,我国有10余种,而以下列二个新种较为突出,代表着我国产背孔有、无的两个类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几种化合物对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引诱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丽莎  舒凝碧 《昆虫知识》1993,30(3):159-161
<正> 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 Franch是云南省的主要乡土造林及用材树种。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和经营管理不善,使部分松林遭到破坏,林木长势极度衰弱,导致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L.)猖獗危害。1988年全省受害面积达80万亩。使用聚集信息素来检疫、监测虫情和野外诱捕,以及同各种有引诱性的诱饵相配合使用来降低虫口密度,是目前国内外害虫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傅辉恩等用外激素粗提物对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Eggers、云杉大小蠹Dendroctonus micansKug等进行了引诱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周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