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衰老机理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人类首例克隆动物“多利”的实际年龄及预期寿命,强调了生理功能和其它寿命指数应该比染色体中的端粒更能代表动物的真正年龄。  相似文献   

2.
细胞凋亡与衰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它的启动和发展需要多种基因及其产物的参与。终末蛋白(termininprotein,Tp)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质蛋白,有三种分子形式:Tp90、Tp60和Tp30,分别存在于增殖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Tp30的存在,标志着细胞凋亡关键时刻的降临。  相似文献   

3.
4.
5.
血管衰老是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衰老则是血管衰老的细胞学基础.本文主要讨论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衰老的形态学特征、分子标志物以及衰老的机制;阐述了单细胞测序、细胞衰老清理(senolytics)技术和遗传在血管细胞衰老及老年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和探讨了通过靶向清除、药物及运动和营养等干预手段,延缓血管细胞衰老、促进血管健康,达到减少和延迟老年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魏君同  李国荣 《生命科学》2020,32(5):477-484
细胞衰老呈现不可逆的永久性细胞周期停滞的状态,它可以促进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和损伤后的重塑,但也会导致老年生物体组织再生潜力和功能的下降,以及炎症和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延缓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探究衰老细胞的分子特征与探索清除衰老细胞的新药成为衰老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发现一类称为senolytics的小分子化合物能特异性靶向衰老细胞并帮助清除衰老细胞,从而延长哺乳动物的寿命及健康寿命。该文对衰老细胞的分子特征、作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及具有senolytics活性的化合物作用机制和潜在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端粒DNA与细胞的衰老,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丽荣 《生物学杂志》1997,14(2):9-9,27
端粒DNA与细胞的衰老、死亡白丽荣(河北衡水师专生物系,053000)端粒DNA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它的生物学功能是保持染色体稳定。近年来研究发现,端粒DNA决定了细胞寿命,并与细胞的自然凋亡及癌化有关。端粒(Telomere)是指真核细胞线...  相似文献   

8.
病毒感染与免疫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老年人为巨细胞病毒阳性、EBV阳性和水痘病毒阳性个体。巨细胞病毒以及其他一些持续性抗原的慢性刺激可以引起功能异常的病毒特异性细胞聚集,如CD8^ CD28^-细胞,而这些细胞的聚集将导致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则能延迟免疫衰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管钙化是指体内钙磷在血管壁的异常沉积,是一个主动的、高度可调节的、类似于骨形成的生物学过程。血管钙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广泛存在的病理现象。近年研究表明,衰老与血管钙化存在密切关系,衰老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转化、内皮细胞释放囊泡、细胞外基质重塑、DNA损伤、炎症反应、磷代谢失衡以及抗衰老因子如Klotho和Sirtuin 1的表达减少而促进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10.
植物衰老的分子基础与调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述了植物衰老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的上调和下调两种趋势,以及目前延缓植物衰老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以体外培养的不同代龄的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 B S)为对象,紫外线诱导 D N A 损伤后,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特性、细胞周期、 D N A 修复变化等细胞应答以及 gadd153、p21 W A F1/ C I P1/ S D I1、p53 等基因的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紫外线诱导 D N A 损伤后,衰老(> 55 代)2 B S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的改变不如年轻细胞(< 30 代)显著;不同代龄的细胞损伤后均出现 G1 期阻滞现象,年轻细胞 G1 期阻滞率明显高于衰老细胞( P< 005);衰老细胞总的修复能力较年轻细胞明显下降( P< 001);同时,gadd153、p21、p53 等的可诱导性均低于年轻 2 B S细胞.由此,分别在细胞水平与基因水平反映了衰老细胞经紫外线照射损伤后的细胞应答变化与修复机能减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下丘脑的衰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3.
机体衰老的本质是细胞衰老不断累积的过程。免疫系统的衰老既是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也是导致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免疫系统作为衰老变化的主要系统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文将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T、B细胞及固有免疫系统的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亚群、衰老指标和功能等方面在衰老过程中的改变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免疫系统衰老在机体衰老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机体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生理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以及机能衰退,表现出机体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的过程。免疫系统是衰老过程的主要调节系统,免疫衰老会导致机体对病原体和癌细胞的抵抗能力降低,同时伴随相关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癌症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免疫衰老以及免疫细胞在衰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免疫衰老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关系及免疫细胞的抗衰老机制,为精准免疫细胞抗衰老模式提供临床应用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衰老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了衰老机制研究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基因控制理论中的程序性衰老理论;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与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蛋白质与衰老关系中的错误灾变理论;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多基因控制的进化理论;衰老的神经内分泌理论;衰老的免疫理论;生活速率理论;生殖与老化;氧化应激假设。介绍了利用SAM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衰老机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张秀华 《生物学杂志》1995,(2):44-44,37
浅谈人体衰老的因素张秀华(山东省临沂教育学院生物系,276003)人的衰老是整个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逐渐衰退的总现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在一定条件下,衰老的速度是可以减慢的,故需要了解衰老的原因及影响衰老的因素,掌握其规律,才能采取适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衰老的生物学标志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目前制约哺乳动物衰老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可靠,易测的评估生物学年龄的衰老标志,本文论述了八项可作为衰老生物学标志的指标及其检测方法,它们是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DNA损伤修复能力,线粒全DNA片段缺失,DNA甲基化水平,端粒的长度,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笥,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基因表达谱。  相似文献   

18.
美国《Science》杂志评出2011年十大科学突破,本刊连续给予了介绍。本刊前两期(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2):195-6.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3):295-7.)分别介绍了在阻断艾滋病传播和光合作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本期重点介绍科学家们在抗衰老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冯岩  孙剑 《生理科学进展》2020,51(4):316-321
细胞衰老是一个体内平衡的生物过程,在推动机体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衰老细胞在神经系统中随着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而积累,并且可能使人易患神经退行性疾病或加重其病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可通过提高衰老过程中脑细胞自噬水平,增强神经免疫信号分子以及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有效预防或延缓脑细胞衰老甚至清除脑衰老细胞,维持脑健康。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不同形式的运动锻炼/身体活动均可改善PD患者或者PD模型动物的症状或改善症状的发展。本文以脑衰老胶质细胞为切入点,充分阐明脑衰老胶质细胞在PD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干预对PD脑衰老胶质细胞的影响,以便有效和安全地利用脑衰老胶质细胞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期为运动干预减缓(和)或改善PD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探寻PD的非药物防治或辅助疗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维持一定的跨质膜电势,关乎到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基本代谢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是所有细胞生存的前提。这是生物的单细胞祖先发展出的有效生存手段,当进化到多细胞生物体后却遇到麻烦。多细胞生物为细胞营群居生活,在物理导体的静电荷分布规律的支配下,个体细胞所携外正内负的净电荷有向细胞集团边缘汇集的趋势,导致多数细胞失去本身所携净电荷,不能维持正常跨膜电势,从而逐渐失去活力。这可能就是多细胞生物衰老的根本原因。衰老是生物体在发育中随细胞数量增多不可避免的自然发生的效应。有证据显示以上描述的电荷分布变化过程的假说是真实存在。植物体中细胞所携电荷的汇集,以及随之发生的带电离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流失,可导致产生有趣的植物生电的现象,例如大树发电。对植物电压、电的极性、高密度电荷位点分布的测结果与此假说理论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