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临床新现的条件致病真菌感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会性真菌的感染近年不断增多,出现的新菌种也随之增多。尤其是近年不断出现少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包括酵母和酵母样真菌、暗色孢科的腐生菌、地域性流行的少见双相真菌感染及一些罕见真菌感染等。由于此类真菌引起的感染难于诊断并且难鉴定到属,流行病学较难解释,且一些菌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抵抗,故所引起的感染危害更大。应引起真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及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色真菌(dematiaceous fungi)是指菌丝和(或)孢子的细胞壁具有黑色素样颜色的一组真菌,可引起人类皮肤甚至多种组织的感染。迄今尽管有的学者仍在使用“着色霉菌病(chromomycosis)”来命名所有的暗色真菌感染,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的共识是将暗色真菌感染主要分为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和暗色丝孢霉病(phaeohyphomycosis)两类独立的疾病。本文主要就暗色丝孢霉病的命名、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类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报告2例我科诊断的由卡氏枝孢霉感染的着色芽生菌病。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真菌感染中建立合适的真菌感染动物模型非常重要,大蜡螟幼虫作为昆虫动物模型之一,相比于其他的动物模型具有多种技术优势,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新型隐球菌、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念珠菌属、暗色真菌、马尔尼菲青霉菌、黄曲霉和烟曲霉等多种致病菌的毒力、发病机制、免疫学改变、抗菌药物的开发以及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等各个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大蜡螟感染模型研究结果与哺乳动物的结果相似,因此可以用大蜡螟来替代哺乳动物进行相关研究,从而减少了实验对哺乳动物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激素、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加上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使得抗真菌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药械联动技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能有效对抗念珠菌、马拉色菌等真菌性疾病的感染,该文就光动力疗法的特点以及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真菌感染的现状做一综述,旨在让大家对光动力抗真菌治疗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能否准确诊断病原菌直接影响药物的选择。及时准确地检测真菌感染以及确定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该文对真菌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能否准确诊断病原菌直接影响药物的选择。及时准确地检测真菌感染以及确定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该文对真菌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真菌感染的临床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随着国内外对真菌感染和致病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挑战也应运而生。近年来,真菌感染的致病菌谱与以往相比不尽相同,许多新的致病菌种被逐一报道,而原有的真菌引起的疾病也出现了新的临床表现。抗真菌药物研发加速和广泛应用的同时,各种简捷灵敏的药敏试验方法被建立起来并加以标准化,但致病真菌的耐药现象则成为困扰临床的难题。从分子耐药机制入手寻找打破真菌耐药壁垒的突破口,是真菌学研究和新药研制的目标;注重早期诊断,完善治疗方案,是治疗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特比萘芬是治疗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是皮肤癣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上市至今,在甲真菌病、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等浅表真菌感染中,有极为广泛的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对某些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也有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杨欣雨  李若瑜  刘伟 《菌物学报》2018,37(10):1267-1277
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比重最大的机会性感染,是最重要致死原因之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卡氏肺孢子菌病、隐球菌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本文介绍了机体的CD4+T淋巴细胞与机会性真菌感染关系以及常见的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研究进展。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真菌感染系统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真菌学科所研究的真菌至少包括50 000种,其中多数在自然界有机物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在医学真菌中,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素,均已被用于医疗.此外,酵母已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进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例如目前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酵母双杂交体系对推动生命科学卓有贡献.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真菌种类仅为几十种.某些浅部真菌感染可引起过敏.引起哮喘病人的过敏原已在部分真菌中被确认并已由实验证明可诱生Th1/Th2类的免疫应答.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艾滋病感染者的增多,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医疗技术的更多采用,以及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深部真菌感染及侵袭性曲霉感染等日益呈上升趋势.进一步认识这些真菌及其引起的感染,及早作出诊断,进行有效治疗,是本世纪微生物与感染的一个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2.
嗜角蛋白真菌感染能引起人体皮肤浅表和深部疾病,其感染发生率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广谱抗生素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的药物种类之一,但由于可选择药物种类有限,因此多数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患者存在长期、过度使用单一广谱抗生素的情形,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形成,严重制约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治疗效果,从而加重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的传染风险,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重大威胁因素之一。本文就嗜角蛋白真菌致病类型、常用药物、药物作用机理、耐药性形成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未来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以期为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治疗、真菌耐药性形成机理及预防真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真菌感染,尤其是危及生命的深部真菌感染,随着易感染因素的增加而迅速增多;真菌感染的预防、诊治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医疗课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条件致病真菌(机会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临床报告的病例明显增多。为了适应我国真菌感染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发展的需要,加强真菌感染方面的信息交流,推动我国医学真菌学事业的发展,解放军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室(中国医学真菌保藏管理中心条件致病真菌和产毒真菌专业实验室)受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全国医院真菌感染学  相似文献   

14.
周亚彬  李东明 《菌物学报》2022,41(4):505-517
短梗霉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暗色真菌,偶可引起人类感染,致病种有出芽短梗霉、黑色短梗霉、产酶短梗霉和曼氏短梗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真菌血症、腹膜炎、皮肤感染、脑膜炎、脾脓肿、肺炎、巩膜炎、角膜炎、淋巴结炎及甲真菌病等。短梗霉感染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对Medline和中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分析,全面总结了短梗霉感染的地域分布、危险因子、临床表现形式、菌种类别、药物敏感性及其诊疗。  相似文献   

15.
伊蒙菌是一种双相真菌,可引起不育大孢子菌病和伊蒙菌病。这两种病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有报道伊蒙菌成为南非HIV感染人群主要的致病性双相真菌,引起高度关注。自1991年我国首报1例不育大孢子菌病后,2014年广州市新现2例皮肤播散性伊蒙菌病。故现将伊蒙菌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引起国内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病房(ICU)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来真菌培养阳性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从感染部位、菌种分布、真菌耐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8.6%;尿液、痰液和血液分别为36.6%、28.8%和11.8%;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菌属(94.3%),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1.6%,是感染主要菌种;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率最高的是两性霉素平均为99.8%,其次为伏立康唑;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耐药比较严重,氟康唑(FLU)的敏感率分别为41.1%、17.6%,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6.1%、35.3%.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两性霉素及伏立康唑对5种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皮下真菌病(subcutaneous mycoses)是指侵犯真皮、皮下组织和骨骼的真菌感染[1],部分可播及周边组织,如足菌肿等,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这类疾病病程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真菌培养是其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真菌培养阳性率偏低,重要的是部分早期病例不容易考虑到真菌感染,多在组织病理提示后才考虑到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双间柱顶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双间柱顶孢是一种暗色真菌,能感染植物和人类。主要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各地均有散在报道,泰国的感染最高,但我国很少有报道。为进一步认识该菌,现就双间柱顶孢的分类和命名学的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现状、形态特点、生物化学、致病性及治疗等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住院科室、菌种分布及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真菌感染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收集荆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真菌446株,采用科马嘉显色琼脂及API220C Aux鉴定系统鉴定,并使用ATMTMFUNGUS3真菌药敏卡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临床真菌感染男性占72%,以老年患者为主,大于60岁者占54.9%;感染的真菌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ICU,分别占35.5%、24.9%;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91.3%;主要菌种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念株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念株菌和克柔念株菌,分别占64.2%、13.2%、9.6%、7.6%和5.4%;合并细菌感染的感染真菌100株,占22.2%,细菌中以革兰阴杆性菌为主,占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真菌对各抗真菌药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临床真菌感染已日益突出,以呼吸科及ICU患者老年男性为主,儿童真菌感染亦不容忽视,感染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念株菌为主,临床应加强对这些真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测,防止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尖端赛多孢子菌脑脓肿感染1例,并探讨真菌的鉴定及其对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取患者颅内引流物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鉴定,对分离菌做基因测序和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点和基因测序结果鉴定为尖端赛多孢子菌,药敏试验显示对两性青霉素B、氟康唑耐药,对伏立康唑敏感。结论尖端赛多孢子菌导致的真菌感染较少见,其鉴定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分析。伏立康唑对该菌株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