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豆(Vigna angularis Ohwi & Ohashi)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既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也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然而与大宗作物相比,小豆现代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等研究落后,种质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品种改良仍局限于系统选育、杂交选育等常规手段,育种效率低。笔者从事小豆种质资源保存评价、新基因发掘及创新利用等研究多年,现从国内外小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经典遗传学、现代分子遗传学等各方面研究进行回顾和概述,并对我国小豆产业进行了展望和讨论,以供国内小豆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我国小豆遗传研究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小豆(Vigna angularis(Willd)Ohwi&Ohashi)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作物。该文综述了小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经典遗传学、现代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豇豆属作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豆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本文综述了小豆起源与分类、收集与保存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小豆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小豆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豆蔻明对胰岛素抵抗状态(I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2.5×l0-2 mol·L-1)高胰岛素(100 U·L-1)培养VSMCs,72 h后加入小豆蔻明培养48 h,观察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内己糖激酶活性以及细胞增殖。结果:高糖高胰岛素培养72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糖消耗量降低(P〈0.01);小豆蔻明能显著性增加IR细胞的平均糖消耗量(P〈0.01),增强己糖激酶活性(P〈0.01);同时明显抑制高糖高胰岛素引起的VSMCs增殖(P〈0.01)。结论:小豆蔻明能增强己糖激酶活性,改善IR状态下细胞糖代谢;同时抑制高糖高胰岛素刺激引起的VSMCs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小豆作为林果行间套种作物的适宜性,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全光和弱光处理(全光的48%)下3个小豆品种(阜南绿小豆、早熟黑小豆、晚熟黑小豆)在初花期的叶片光合特征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RuBPCase活性,研究小豆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结果表明: 弱光使3个品种小豆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光合参数不同程度地向耐荫的方向变化,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RuBPCase活性也显著下降;遮阴后,阜南绿小豆的叶绿素a和b含量显著增加,Chl 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小豆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弱光使3个品种小豆的生物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降低,根冠比降低,根瘤量减少,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减小;弱光胁迫下,阜南绿小豆提前开花、提前成熟,早熟黑小豆推迟开花、延迟成熟,而晚熟黑小豆只开花不结实.从遮阴后小豆的光合特性变化和生长发育差异等方面综合考虑,3个小豆品种的耐阴能力大小为:阜南绿小豆>早熟黑小豆>晚熟黑小豆.  相似文献   

6.
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在遗传学上的应用田①卢一凡邓继先刘广田(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71)从分子水平研究作物优良性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首先是如何获得这些优质基因。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7.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 也是研究茄科作物的模式植物。互联网上有丰富的与番茄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资源, 对其生物学研究带来极大便利。该文介绍了目前网络上与番茄生物学研究相关的资源, 利用这些资源将会加快对番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及对茄科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从祖先基因组中所获得的生长、发育和进化信息并不仅仅是基因序列。在DNA序列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因表达发生的改变也可以是遗传的,导致表观遗传变异。表观遗传学就指研究不涉及遗传物质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现代间传递(遗传)的生物现象的遗传学分支领域、从根本上讲,表观遗传是环境因素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之间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甲基化、小RNA和染色质重塑等方面。副突变、亲代印记、性别相关性基因剂量补偿效应和转基因沉默等是典型的表观遗传现象,相关研究有利于揭示生长发育、杂种优势、作物抗逆和人类疾病等许多生命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作物, 其遗传转化研究对于高粱的分子育种和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高粱遗传转化的方法、标记基因、遗传转化的启动子和受体系统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今后高粱遗传转化应当集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遗传》2009,31(5)
全国第八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定于2009年7月11日至12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列入2009年学术活动计划(医会学术[2009]-Y11-01-63)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09-01-03—008;学分:10)。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人类和医学遗传学委员会主办,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及黑龙江省遗传学会协办,哈尔滨医科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11.
王云生  黄宏文  王瑛 《植物学报》2008,25(2):221-229
驯化遗传学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作物驯化历程进行深入探索, 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早期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物种的形成乃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对指导人们利用野生资源来改良现有的栽培作物和培育新的有价值的品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作物驯化的遗传学研究内容和进展, 以及重要作物大豆驯化起源的研究概况, 探讨了目前作物驯化研究对大豆驯化遗传学及野生大豆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驯化遗传学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作物驯化历程进行深入探索,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早期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物种的形成乃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对指导人们利用野生资源来改良现有的栽培作物和培育新的有价值的品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作物驯化的遗传学研究内容和进展,以及重要作物大豆驯化起源的研究概况,探讨了目前作物驯化研究对大豆驯化遗传学及野生大豆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原菌无毒基因分离及特性的研究进展鲁国东,黄大年(福建农学院植保系,福州350002)(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Flor(1971)在对亚麻及其锈菌小种特异性作用的研究中,提出“基因对基因”假说。后来的大量遗传学分析证明,许多病原菌与寄主之间确实存在着这种关系(Dewit,1992)。抗性反应通常的表现是寄主发生过敏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的发生被推测为病菌无毒基因产生的激发子与作物抗性基因产生的受体之间相互识别的结果(Keen,1990a)。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为粮食生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重要的挑战。在极端气候变化下,发展适应性物种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重要的作物之一,玉米在经历强烈的驯化瓶颈之后,已经丢失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一些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位点。在野生种和农家种中寻找玉米驯化过程中丢失的遗传多样性,并将其应用于现代遗传育种中,将为适应性新品种的创制提供新的契机。本文在对大刍草(玉米野生近亲)的发现及分类研究进行介绍之后,进一步总结了大刍草和玉米的性状与基因组差异,并综述了目前基于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对大刍草和玉米之间差异遗传机理剖析的进展,多角度表明了大刍草在玉米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对未来气候变化下大刍草在玉米育种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豆部分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两年5点对149份中国小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鉴定与评价,充分证明了小豆为短日照作物,同时存在对日照不敏感类型;通过混合聚类,把供试材料划分为2群6类,其中来源于华北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种质具有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9份优异种质至少可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态地区直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6.
TILLING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及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得凯  孙宗修  陶跃之 《遗传学报》2006,33(11):957-964
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全面完成,数据库中大量的DNA序列需要进行功能注释,而用传统的正向遗传学进行基因克隆和近年来发展的反向遗传学(如插入突变、反义RNA、RNAi等技术)方法已不能适应基因组学的发展需求,因此,研发大规模、高通量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成为当务之急。TILLING技术(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就是在基因组生物学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反向遗传学技术。TILLING技术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化学诱变方法产生一系列点突变,经过PCR扩增放大和变性复性过程产生异源双链DNA分子,再通过特异性酶切和双色电泳分析识别异源双链中错配碱基,从而检测出突变发生的准确位置。由于具有高通量、大规模、高灵敏度和自动化等特点,能够适应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要求,TILLING技术已经和即将在功能基因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ILLING技术应用于已测序完成的拟南芥和水稻中的突变位点检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TILLING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可以帮助实现快速、定向改良作物的品种,同时由于TILLING采用的化学诱变技术与传统诱变育种并无二致,因此在作物改良中采用TILLING技术不存在外源基因转入引发的转基因作物(GMO)争论;由TILLING技术发展来的EcoTILLING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定位准确等优点,可以很好地进行多态性检测和研究基因的功能,已成为开展物种DNA多态性检测和不同物种演替进化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TILLING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讨论了TILLING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及TILLING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贵州彝族、白族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贵州彝族、白族879人(彝族472人、白族407人)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结果显示:1)贵州彝族和白族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彝族男女间利眼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族男女间门齿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间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精缩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Short Protocols in Cell Biology);《精编蛋白质科学实验指南》(shortProtocols in Protein Science);《微生物遗传学》(第三版);《人类分子遗传学》(第三版)(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3)  相似文献   

19.
《遗传》2008,30(7)
2008年6月3日,中国科协下达了2008年度精品科技期刊项目的通知,计101种科技期刊列入本年度项目,其中A类5项(中国物理、中国物理快报、地质学报、植物学报、中国药理学报),每项资助25万元;B类43项(植物生态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多样性、作物学报、园艺学报、林业科学、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眼科杂志、药学学报等),  相似文献   

20.
遗传学的发展及其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遗传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刘瑞祥(山西省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0460011)常惠丽(山西省长治市环境保护局04600。)遗传学(genetics)是一、】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兴起于20tfr纪,发展异常迅速,随着研究的进展,已渗入到生物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