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在枣树上发现一种食叶性害虫,群众将幼虫称为“小步曲”。常见在幼龄枣树和小酸枣树上为害,以幼虫取食枣树嫩叶,发生较为普遍。我们曾于1973年至1976年先后在阜平县北水峪大队和赵县南庄大队作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979年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发现大量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幼虫自然死亡,经研究确认是由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所引起。为寻求用病毒防治杨尺蠖害虫的新途径,我们对这种病毒所致的病征、组织病理及其致病力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也为害油茶、乌桕、板栗、梨、李、桃、花椒、橙、杉、栎等。油桐尺蠖可在几天内把整片油桐叶吃光,造成当年果实难于成熟,使第二年结实量大大减少,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油桐生产。  相似文献   

4.
斜纹猫蛛对茶尺蠖幼虫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温条件下测定了斜纹猫蛛亚成蛛及成蛛对茶尺蠖1~2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及功能反应、捕食者自身密度效应和温度对功能反应的影响。斜纹猫蛛亚成蛛及成蛛对茶尺蠖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呈Holling Ⅱ型反应,模拟模型分别为Na=0.9195Nt/(1 0.004703Nt)和Na=0.92268Nt/(1 0.005081Nt),自身密度反应模型分别为E=0.5419P~(-0.6052)和E=0.5139P~(-0.5812)。经X~2检验,以上模型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斜纺猫蛛对茶尺蠖幼虫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亚飞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6,5(2):149-153
在室温条件下测定了斜纺猫蛛亚成蛛及成蛛对茶尺蠖1~2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及功能反应,捕食者自身密度效应和温度对功能反应的影响,斜纹猫蛛亚成蛛及成蛛对茶尺蠖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呈HollingⅡ型反应,模拟模型分别为Na=0.9195Nt/(1+0.004703Nt)和Na=0.92268Nt/(1+0.005081Nt)自身密度反应模型分别为E=0.5419P^-0.6052和E=0.5139P^-0.5  相似文献   

6.
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 Shiraki)初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学报》1960,(1):54-66
油茶 Camellia oleosa(Lour.)Rehd.(Thea oleosa Lour.)是木本油料作物,寿命长、产量高、适应性强。是我国南方的特有树种,在500米高的大山上还能生长。从油茶籽实里榨出的油,叫做茶油,茶油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而且还是重要的工业用油。为了繁荣山区经济,为了满足民用和工业用油日益增长的需要,发展油茶生产,更有他特殊的重要意义。几年来在党政的重视下,各级林业部门和农民的不断努力。油茶的生产和茶油  相似文献   

7.
苹果属小金海棠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RAPD技术建立了苹果属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2个自然分布区的3个群体内随机选取的30株树(10株/每群体)及其相应的子代实生苗共6个群体、60个样本植株的分子标记。通过对15个3承机引物产生的81条RAPD这的统计,计算了不同群体RAPD多态性带的数目。用TREECON软件分析了不同群体及所有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并用AMOVA技术分析了物种的遗传变异。结果是15个引物在全部分析个体中产生了58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引物3.8条。现有分布3个群体及其相应的子代实生苗群体的平均多态性带的数目都为1.5条左右。其中平均多态性带的数目最低的群体仅有0.7条,最高的群体也只有2.5条。遗传关系分析表明,2个自然分布区的不同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现象。AMOVA分析显示小金海棠的遗传变异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群体间。  相似文献   

8.
9.
茶尺蠖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当地农民叫它为“拱拱虫”或“量寸虫”。 成虫:雌蛾灰褐色,体长10毫米左右,展翅25毫米左右,胸背披有灰褐色绒毛,翅表灰白色,密披黑色横行波纹,靠近外缘有七个小黑点,后翅倒卵形,色较深,边缘有灰褐色的缘毛,雄蛾形小色较深,触角上短毛较长,腹部细小。  相似文献   

10.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道饲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的5种人工饲料及其饲养方法.5种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大规模饲养一代幼虫.其中62号配方可用于续代饲养,在实验室内饲养5代的结果表明。效果良好.在饲料成分的加工.配制及饲养方法等方面.较前人有相当大的改进,因而叶因子用量减少,幼虫历期缩短.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为13-20天。基本接近以茶叶饲养的对照(11—18天).实验结果还表明饲料含水量.饲养方法.饲养密度和添加饲料的次数不同,对茶尺蠖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初龄幼虫用平面培养基倒置饲养和高龄幼虫用片状饲料正置饲养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春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新疆北疆地区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在林间对春尺蠖的各虫态进行详细调查,记述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性比、行为与习性。【结果】春尺蠖蛹主要集中分布在树盘基部30~60 cm、土壤深度为20~30 cm范围的土层中,成虫羽化后,次日19:00—23:00或第3天下午4:00—6:00交尾,其交配行为是多次交配型。雌虫比雄虫羽化稍早,雌虫平均寿命为16~18 d,雄虫平均寿命为8~13 d。翌日黄昏开始产卵,卵期最长34 d,最短26 d,雌虫每天平均产卵块数最高达5.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363.1粒/头,最低为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86粒/头,平均孵化率为86%。1、2龄幼虫食叶量较低,3龄开始暴增,5龄最高,平均每日食叶量可达443 mm2/头。【结论】春尺蠖成虫按翅面斑纹和颜色,可分三种类型:深色型、常见型、浅色型。幼虫的头壳与虫龄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幼虫1~2龄期间,死亡率较高,高达60.37%;4~5龄幼虫,死亡率较低,且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85.81%。所以应选择在3龄幼虫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雌雄比为1︰0.7068,可预测下一代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农药全能增效剂是纯植物源产品,含有杀螨天然混合型活性物质,与化学杀螨剂混用有协同、互补、促进的作用,故增效显著,防效好,因含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氨基酸和矿物质,还可促进果树生长,提高品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油茶尺蠖     
湖南省油茶尺蠖甚为严重,1952年在东安、道县、零陵等地进行了有力的防治,故几年来未闻此虫发生。耒阳1952年时原有发生面积达4乡的25,000苗,到1956年已缩到仅有1,500亩了。因而油茶逐渐恢复了生产。 解放后由于党、政领导的重视,除大力开展防治外,并进行试验工作,以便更彻底地消灭虫害。1952年湘南病虫站始作油茶尺蠖的生活习性的观察,1954年笔者继承这一工作,在耒阳罗渡乡,一面进行防治,一面作了些饲养观察,现整理于后,供有关试验部门及教  相似文献   

14.
<正> 云尺蛾Buzura thibetaria Oberthur和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属尺蛾科,枝尺蛾亚科(Ennominae)。近年在我茶场为害严重。云尺蛾数量最多,而木橑尺蠖仅及五分之一左右。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云民蛾翅底白色,前后翅具黑色粗条纹,外缘有淡黄褐色带状斑;雄蛾触角纤毛状,雌蛾丝状,腹部有黑色横纹,腹末有黄色毛丛。 木橑尺蠖翅底白色,上有灰斑,外线上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斑,前翅基部有一圆橙斑,斑点隐显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15.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 0.9498x,LC50=1.5417×106PIB.mL-1;田间用浓度为1×107、1.5×107和2×107PIB.mL-1的EgNPV防治灰茶尺蠖,防效分别达58.81%、89.51%和94.81%。  相似文献   

16.
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自立  赵刚 《昆虫学报》1991,34(3):271-277
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的性信息素腺体位置通过触角电位、扫描电镜和组织学三种研究技术进行了检查.触角电位证明性信息素腺体位于产卵器.扫描电镜确定在雌蛾腹部第Ⅷ和Ⅸ—Ⅹ节之间的节间膜背面有一囊状结构.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这一囊状结构为性信息素腺体.腺体横切显示性信息素腺体细胞特征为核大,细胞体呈柱状,细胞质内有小空泡.触角电位证明雌蛾在暗周期(20:00,21:00和22:00)产生的性信息素比在光周期(8:00、9:00和10:00)多.风洞试验显示雄蛾在暗周期(21:00)比在光周期(9:00)对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强烈.田间试验证明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具有诱蛾活性.上述结果为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化学分离和鉴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的性信息素腺体位置通过触角电位、扫描电镜和组织学三种研究技术进行了检查。触角电位证明性信息素腺体位于产卵器。扫描电镜确定在雌蛾腹部第Ⅷ和Ⅸ—Ⅹ节之间的节间膜背面有一囊状结构。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这一囊状结构为性信息素腺体。腺体横切显示性信息素腺体细胞特征为核大,细胞体呈柱状,细胞质内有小空泡。触角电位证明雌蛾在暗周期(20:00,21:00和22:00)产生的性信息素比在光周期(8:00、9:00和10:00)多。风洞试验显示雄蛾在暗周期(21:00)比在光周期(9:00)对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强烈。田间试验证明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具有诱蛾活性。上述结果为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化学分离和鉴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大量霉菌中选育到一株具有较高富马酸酶活性的温特曲霉(Aspergilluswentii)A  相似文献   

19.
20.
从枣尺蠖(Sucra jujuba Chu)幼虫虫尸中分离到一种核型多核体病毒。其多角体平面图象多为四、五边形,直径约0.8—2.0微米,多数1.5微米。多角体在0.05MNa_2co_3+0.05MNacl 溶液中降解,能游离释放出杆状有毒粒子,病毒粒子两端圆滑,其大小约285—300×48—55毫微米。室内和野外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该株病毒对枣尺蠖幼虫有很高的致病力,室内感染3龄幼虫,其 LC_(50)为4×10~(4·6)多角体/毫升。但对槐尺蠖、木橑尺蠖、桑尺蠖、银纹夜蛾、家蚕和柞蚕不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