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补偿在海洋生态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破坏日趋严重。开展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利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海洋生态资源面临的问题,在目前中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薄弱,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研究缺乏的情况下,本文也是对生态补偿研究领域的拓展。本文详细分析了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补偿强度和补偿途径3个基本问题;指出了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包括经济补偿、资源补偿和生境补偿。提出了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未来研究方向:海洋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GMOs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获得的一种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该多肽通过翻译后加工形成生色基团,产生稳定的荧光,而且这种荧光很容易被检测。GFP作为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上的一种广泛的选择标记,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不需要添加任何底物或辅助因子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利用GFP可对GMOs进行快速、原位、实时、活体监测。本文概括介绍了GFP的特性、改造及其检测,并从生态学角度论述了GFP在GMOs生态监测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获得的一种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该多肽通过翻译后加工形成生色基团, 产生稳定的荧光, 而且这种荧光很容易被检测。GFP作为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上的一种广泛的选择标记, 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不需要添加任何底物或辅助因子等优点, 更重要的是利用GFP可对GMOs进行快速、原位、实时、活体监测。本文概括介绍了GFP的特性、改造及其检测, 并从生态学角度论述了GFP在GMOs生态监测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独一无二的生态作用.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和工农业、环境保护及社会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境,孕育着大量的生物资源,是研究微生物生态的主要来源.综述微生物生态研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海洋微生物生态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主要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但需要昂贵的仪器并耗费大量时间。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激光诱导的微流芯片检测系统来监测绿色荧光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该系统主要由激光装置、光路系统、微流控芯片、光电倍增管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等5部分组成。对该系统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诱导强度的增强监测信号峰也随之增强,并且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一致。利用该芯片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和鉴定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的细胞克隆,可以替代PCR鉴定方法。但该系统仅仅能够监测表达强度,不能够满足蛋白定位等高水平研究,因此,该系统适合应用于环境的微生物监测、药物筛选和其他无需观察蛋白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FISH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冰冰  肖波  李蓓 《生物技术》2007,17(5):94-97
荧光原位杂交(FISH)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诊断和评价。利用FISH技术在环境样品上直接原位杂交,不仅可测定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丰度,而且可原位分析它们的空间及数量分布。在环境生物监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其生态行为受多种信号因子的调节,其一便是群体感应信号(Quorum sensing,QS)。QS可作为菌群的通讯语言调节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微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毒力因子的表达、抗生素的分泌以及活性物质的生成等。相比之下,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的作用与QS相反,它能阻断QS信号的合成或传递、降低细菌致病性、干扰Biofilm的生成、阻断QS级联效应,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和环境等领域。本文聚焦QSI,对其来源、特性、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在海洋生态领域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QSI物质的开发和海洋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发酵过程非线性和时变特点,提出了一种具有实时性的动态MPCA方法,采用多模型非线性结构代替传统MPCA单模型线性化结构,克服了后者不能处理非线性过程和实时性的问题,并避免了MPCA在线应用时预报未来测量值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发酵过程性能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对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的拟在线仿真研究,验证了基于动态MPCA的统计过程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 in,GFP)是一种能够自身催化形成生色团并在蓝光或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有现代生物学北斗星之美誉的它,在生物学的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GFP具有荧光稳定、易于检测、表达调控简单、生物安全性好等优点,在转基因研究中的各个方面均应用颇多。就GFP在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用低分子量的聚乙亚胺(PEI)开发一种新的非病毒基因转染系统,为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有效转染提供一种可靠、廉价的方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的真核表达质粒与阳离子聚合物聚乙亚胺结合,用肝癌细胞株CM7721试验,研究其转染效率及可能引起的细胞毒性;进一步转染小鼠皮肤组织,研究转染基因的表达位置及持续表达时间。结果发现,低分子量PEI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可达55%,转染效率与PEI结构无关(P>0·05),但是随着PEI分子量的增加,其转染活性略有下降。同时,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EI对细胞的毒性也相应加大;小鼠皮肤转染实验显示,转染24h后,gfp即可在皮肤组织的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处高效表达,表达可持续7~9d;进一步对皮肤用氮酮、维甲酸处理后,gfp可在皮肤组织的颗粒层细胞中高效表达。PEI是一种高效、有用的非病毒基因转染载体,能够在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及动物皮肤组织中进行基因转移,这对皮肤疾病的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于浮游植物探测的三维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个针对浮游植物现场探测的三维激光诱导荧光(3D-LIF)光谱系统。该系统以波长可调谐激光器为光源,使用光栅光谱仪进行光谱分光,输出光谱范围380 nm ~800 nm,并选用32通道光电倍增管模组作为光电探测器。光栅光谱仪和光电倍增管模组之间的耦合选用芯径0.2 mm 的光纤束,对应光谱分辨率约为3 nm,以此采集接收的31通道发射荧光光谱,其光谱范围为410 nm ~710 nm,光谱带宽约10 nm。光电转换电路的模拟带宽约为20 MHz,数据采集频率50 MHz,分辨率14 bit。基于研发的光谱系统,采用光学参量放大器(OPO)以获得405 nm ~615 nm 可调谐激发光源,在实验室对三十余种中国海常见的浮游植物的3D-LIF 光谱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证实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用于藻种分类和识别研究的有效性。系统中的激光器和望远镜可灵活更换,接收的光谱范围和光谱分辨率等参数可便利调节,因此,该系统可望发展成为用于现场探测的3D-LIF 光谱系统。  相似文献   

12.
围绕海洋工程项目建设中渔业资源损害补偿这一关键要素至今尚缺乏一致认可的统一标准这一核心问题,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5月在舟山近岸海域(29°20′—31°00′N、121°40′—123°00′E)开展80个站位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和渔民访谈交流等,分别以是否为生产渔场、是否为鱼卵仔稚鱼聚集区以及渔业资源量数量分布状况,赋予不同海域的权重系数,将直接经济损害补偿与渔业生态服务价值补偿结合起来,提出渔业生态损害补偿标准核算思路,建立了围填海工程项目渔业生态损害的补偿补偿模型,并计算得出不同县(区)、乡镇的渔业生态损害补偿金标准。可在舟山近岸不同海域的渔业生态损害补偿金收缴实践中推广应用,也为建立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ChemBioEng Reviews》2018,5(4):253-269
Nowadays, multiphase flows occur in many different applications in everyday life or industrial context. Consequently,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nsport phenomenolgy between the participating phases is a crucial task of recent and prospective research. When it comes to the optimization of absorp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tasks in process industry, in‐depth knowledge concerning mass transfer is required. The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LIF) imaging is therefore a promising opt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 to characterize concentration fields with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This 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different fields of research within which LIF measurements are carried out, with focus on gas‐liquid systems. Chances and obstacles of recently publicated results as well as experiences of LIF methods regarding multiphase flow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荧光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FCS)是一种通过监测荧光涨落从而获得单分子水平的分子扩散行为信息的技术。FCS高灵敏度的优点使得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可以在活体外与活体内检测分子浓度、扩散系数、结合和解离常数等参数的有力工具。荧光互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ross-correlation spectroscopy,FCCS)是FC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大大扩展了FCS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FCS及其衍生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IF-2α、VEG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4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收集年龄、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相关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HIF-2α、VEGF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HIF-2α、VEGF mRNA表达较正常宫颈组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mRNA水平呈正相关(r=0.778,P0.001)。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表明HIF-2α、VEGF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宫颈鳞癌组93.8%、正常宫颈组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IF-2α与VEGF呈显著相关(r=0.514,P0.05)。HIF-2α、VEGF的mRNA表达均与年龄无关,但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FIGO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组织HIF-2α、VEGFmRNA表达水平均相应对照组升高。结论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HIF-2α、VEGF mRNA和蛋白在宫颈鳞癌中均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分析使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经皮电刺激对神经周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丹迪Keypoint型肌电图仪对40例上肢周围神经不全损伤的患者,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电刺激前、后神经周围微循环血流改变情况,并分析电刺激对微循环的影响.同时在治疗前、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比检测,并对不同病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作对比分析.利用以上分析手段观察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40例臂丛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不全损伤的患者,经2-10个疗程的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治愈率达63% (25/40),有效率为90% (36/40).LDF检测结果显示电刺激后神经周围微循环血流量较刺激前增加23.36%-26.96%,改善受损神经局部微循环,神经肌电检测结果显示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在不同病程的患者中进行比较,病程越短者,效果越好.结论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提高受损神经肌肉的兴奋度,促进受损神经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周围神经的再生.运动疗法的干预,能改善肌萎缩,增强肌协调力,预防关节僵硬,保持关节活动度,最终取得对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满意疗效.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测得电刺激前、后神经周围微循环出现明显的血流量增加,证实电刺激能改善受损神经局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些年的报道,干细胞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一直备受关注,而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的发现更被誉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之举。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世界各国在iPSC的研究中不断取得突破。然而,对iPSC重编程的机制认识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尚不存在一个公认的重编程机制的理论模式。现根据一些已有的文献报道,对iPSC重编程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内葵杂3号三交种为材料,采用同源序列法克隆了5SrRNA和18SrRN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得片段长度分别为515bp和1808bp。以5SrRNA、18SrRNA和45SrRNA基因为探针,分别与内葵杂3号三交种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表明:45SrRNA和18SrRNA基因均得到3对杂交信号且位点分布相同,分别位于第3对和第10对染色体及第2对随体染色体的短臂末端;5SrRNA基因的信号位点共有2对,分布在第7对和第10对染色体短臂端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石英表面上吖啶橙纳米金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荧光特性,发现所构建的吖啶橙自组装膜具有强的荧光信号。在pH为7.6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r^6+离子能使吖啶橙自组装膜在λ=528nm处的荧光增强,增强的强度(△F)与Cr^6+的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36.00×10^-8μg/mL,检出限(DL)为2.47×10^-11μg/mL,将构建的吖啶橙自组装膜测定土壤中的Cr^6+,回收率为94.91%~96.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1%~0.70%。由此可知吖啶橙自组装膜适用于超痕量铬离子的界面荧光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膜具有较好的可逆再生性能,自组装膜法检测限低、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盐胁迫下外源葡萄糖对山楂叶中光系统II(PSII)光化学活性影响的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浇灌外源葡萄糖可增加山楂幼苗叶中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暗适应后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Ψo)及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降低照光2ms时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Vj)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提高电子转运效率(ETo/RC),降低放氧复合体(OEC)受伤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