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鳅属鱼纲、鲤形目、鳅科 ,其肉质鲜嫩 ,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除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外 ,有较大的出口潜力。1 生活习性泥鳅生活在水的底层 ,有钻泥习性。平时用鳃呼吸 ,因其肠壁薄 ,密布血管 ,在池水干涸时或休眠状态下可用肠呼吸。泥鳅适应能力强 ,对水质要求不十分严格 ,土壤中有少量水分润湿皮肤 ,就能维持生命。其生长适温15~ 30℃ ,水温在 2 5~ 2 8℃时生长最快 ,在 5℃以下或30℃以上或池水干涸时 ,泥鳅就会潜入 10~ 30 cm的泥层中“休眠”。泥鳅对食物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 ,属杂食性鱼类。2 鳅苗繁殖目前泥鳅苗的获得主要靠天然产卵…  相似文献   

2.
知识果味派     
机敏小智者:马超一(焦作)砸来的问题:听说泥鳅喜欢钻进泥里,难道它们的食物就是脏兮兮的泥巴?泥鳅喜欢吃泥吗?泥鳅之所以名叫泥鳅,并非因为它爱吃泥,而是因为它喜欢在泥巴里钻来钻去。泥鳅喜欢在有水的稻田、池塘里生活,属于温水性鱼类,适合在10~30摄氏度的水温中生活。由于泥鳅既怕冷、又怕热,所以,当水温高于30摄氏度时,它们就会潜入凉爽的泥巴中度夏;而当水温下降到10摄氏度以下  相似文献   

3.
金鱼是世界闻名的观赏鱼类,不仅供观赏,而且又是从事研究生物遗传进化,鱼类毒理学等方面理想的材料鱼。金鱼与其它鱼类一样,刚孵出的鱼苗并不具备鲜艳的色彩,需经过人工的培育,金鱼约需80天始变色。刚出膜的鱼苗呈银灰色,一个月左右体色才渐变深,再经一段时间的培育,体色渐呈鲜艳色彩,从金鱼的苗种直至成鱼饲养阶  相似文献   

4.
台湾棘带吸虫尾蚴的实验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年8-10月作者研究了台湾棘带吸虫尾蚴的实验生态,结果表明:光照对尾蚴的逸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尾蚴具有强烈的趋光性;水温26-28℃时,其LD50的时间为40h左右,LD90的时间为52h左右,全部死亡时间为56-60h,死亡的尾蚴数随时间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谛方程;尾蚴不断地活动于水体的各个深度,但大部分时间仍停留于水体的底层;尾蚴的逸出数在适温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多,且尾蚴的活动强度随之增强;处于半数死亡时间的尾蚴仍然具有感染力,90%死亡时间的尾蚴失去活动,也失去了感染力,尾蚴经口被动感染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5.
泥鳅的生活力强,实验时不易死亡、便于观察,取材也方便。我们的做法是: 实验前,让学生去田里抓几尾活的小泥鳅(或去市场购买)来放在有水的玻璃缸内待用。 实验时,把一尾活泥鳅置于长8—10厘米、宽2.5—3.0厘米昀载玻片上。为使其有正常的呼吸,可用一小团浸过水的棉花包住泥鳅的鳃盖,用小竹签使  相似文献   

6.
低温环境下施氏鲟的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尹家胜  潘为志  孙大江 《生态学报》2001,21(10):1741-1744
施氏鲟天然繁殖水温为16-19℃,在8-14℃水温中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催产率85%,在低温环境(8-14℃)中催产,效应时间内水温基本稳定或升高是催产成功的关键,而温度高低与催化成功率没有明显关系。在低温环境中,催产的效应时间大幅度延长,卵母细胞游离速度十分缓慢,应多次少量注射激素,催产才能完全成功,催产激素剂量以怀卵量计算效果较佳;卵化积温非常数。神经胚期胚胎在水温低于11时畸形死亡,孵出期胚胎在水温达13℃才能正常破膜,其它时期胚胎在8.5℃水温中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是我国内陆的第一大湖,属于高原冷水性大型深水湖泊,湖内盛产普氏裸鲤 Gymnocypris prze-walskii Kessler,俗称湟鱼。湟鱼为杂食性鱼类,因湖内底栖生物相当贫乏,浮游生物即成为湟鱼的主要食料。该湖每年冰冻期长达4个月之久(由每年12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水温低(最低为-1℃,最高为19℃,5-11月一般为10—16℃);湖水的含氧量不  相似文献   

8.
以MS-222为麻醉剂,研究了水温(15、20和25℃)对中华鲟幼鱼有效麻醉剂浓度、入麻和复苏时间、最长麻醉保活时间、最终麻醉状态的影响,以及气温(4、12和20℃)对中华鲟幼鱼最长空气暴露保活时间和复苏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15、20和25℃时,MS-222麻醉中华鲟幼鱼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100~240、80~140和60~130 mg·L~(-1),最长麻醉保活时间分别为11 min、7 min和70 s;随着水温的升高,中华鲟幼鱼的入麻时间和最长麻醉保活时间均显著下降;而复苏时间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实验鱼的最终麻醉程度随MS-22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气温的升高,中华鲟幼鱼的最长空气暴露保活时间显著下降,而复苏时间显著增加;当气温为4、12和20℃时,最长空气暴露保活时间分别为60、28和14 min;水温对中华鲟幼鱼的麻醉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气温对中华鲟的空气暴露保活时间和复苏时间也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中华鲟的麻醉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温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在对入麻中华鲟进行离水操作时,应充分考虑气温对中华鲟空气暴露保活时间的影响,避免鱼体出现意外损伤或死亡。  相似文献   

9.
泥鳅的胚胎发育与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鳅是生物教学中理想的实验材料,用6×10倍的普通显微镜即能清楚的观察到泥鳅的胚胎发育过程。本文以观察辽宁省盘锦地区泥鳅的胚胎发育与鱼苗生长为基础,叙述泥鳅胚胎发育与鱼苗生长的规律。1泥鳅的胚胎发育将带有受精卵的鱼巢放入水族箱或玻璃鱼缸中进行孵化,水...  相似文献   

10.
海洋酸化和海洋变暖是当下及未来海洋生物及其依存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环境压力和生态问题。当前,海洋生物早期发育气候变化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酸化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究海洋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有必要研究海洋酸化和变暖联合作用下海洋生物的生态响应。以受精后24天的刺参稚参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当前和本世纪末海洋环境,观察海水酸化和升温对刺参稚参在体色发育关键时期生长、发育及体色变化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大连近海水温,pCO2 400 mg·kg-1)、升温组(对照组水温+2℃,pCO2 400 mg·kg-1)、酸化组(对照组水温,pCO2 1000 mg·kg-1)、酸化升温组(对照组水温+2℃,pCO2 1000 mg·kg-1)。结果表明:温度升高2℃能够显著提高稚参发育速率,体色变化加快; pH值降低0.23个单位显著延迟稚参生长,体色变化减缓,个体间体重差异变大;升温2℃能抵消pH降低0.23个单位对...  相似文献   

11.
抗冻蛋白及其基因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鱼抗冻蛋白的发现简况由于海水的溶质依数性质冰点温度降低到-1.9℃.海洋硬骨鱼类血清中溶质浓度约为海水的1/3,故冰点为-0.8℃.当水温降到-0.8℃时有冻死的危险.有些鱼类则游到较暖和或较深的海水中去,在100米深处海水温度可低于-0.8℃,但由于缺乏冰晶成核作用而处于过冷状态,鱼类可以生存.有些适应于冰层下生活的鱼类如何抗冻呢?1957年有人报导生活在北极的鱼血清冰点为-1.4℃,是什么原因使冰点降低这么多呢?这激发了研究者的兴致.1969年斯坦  相似文献   

12.
蝗虫胸腹部浸在水中,需多少时间才能死亡?有的教学参考书中说,胸腹部浸在水中的蝗虫,5-10分钟后就会被水闷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浸水40多分钟的蝗虫取出后仍然活着。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蝗虫才能真正死亡?本人为此做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3.
花鲈水霉病及其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山东省高青县水产试验场于1997年11月底开始发生花邮水霉病,此后不断有鱼因此病而死亡,12月中旬达到高峰,最严重时日死亡率达到1%左右。发病期间水温在5℃以下,有时水面还有薄冰。虽然水霉病是鱼类越冬期间的一种常见病,但由于该县地处氯化物水型的盐碱地区,在这种水体中发生的水霉病国内还未报道。为此,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往年 ,初中生物教师按教材要求 ,寻找色素较少的活小鱼 ,在课外或休息时间里 ,用几台显微镜组织全年级 5~ 6个班的学生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实验完成得紧张而又艰辛。今年 ,我们改用泥鳅做观察材料 ,保证了课堂的分组实验。泥鳅 ,鱼纲、鳅科。体延长 ,呈亚圆筒形 ,长约 10 cm,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下位 ,有须 5对 ,尾鳍呈圆形、色素少 ,鳞细小。栖息泥底 ,水干枯时 ,常钻入泥中。离水时能进行肠呼吸 (吞气入肠 ) ,因此 ,耐反复观察。方法步骤是 :1)只须将泥鳅放置在培养皿中 ,盖上纱布 ,露出尾鳍 ;2 )经取镜、安放…  相似文献   

15.
杨家新  黄祥飞 《生态学报》2000,20(5):728-732
分别利用泥鳅 -藻 -轮虫和罗非鱼 -藻 -轮虫共生隔离培养的方法 ,研究萼花臂尾轮虫 ( 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密度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泥鳅的培养缸中 ,有 1 1 d轮虫数量超过 1 0 0 ind/ml,其中有 5d超过 2 0 0ind/ml,最高密度达 2 50 ind/ml;在罗非鱼的培养缸中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种群密度超过 1 0 0 ind/ml以上的时间有 6d(第5~ 1 0天 ) ;单纯利用藻类培养轮虫时 ,种群密度较低 ,且维持时间较短 ,最高种群密度不足 1 0 0 ind/ml,利用藻类 -轮虫 -鱼类共存同一生态系统中 ,并使鱼类和轮虫隔离进行生态培养时 ,能提高轮虫种群密度 ,延长种群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厚颌鲂和圆口铜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2.3-4.7g厚颌鲂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用封闭静水式和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9.9-55.1g圆口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15-27℃条件下,厚颌鲂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耗氧率与水温呈线性关系;在水温24.8℃时厚颌鲂的窒息点为(0.91±0.08)mg/L。在水温23-27℃、封闭静水实验条件下,圆口铜鱼的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两者呈指数关系;圆口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明显,夜间耗氧率大于白天,推测圆口铜鱼夜间活动较多。在水温24.5-26.0℃条件下,体重21.8-46.3g圆口铜鱼的窒息点变幅较小,平均(1.14±0.23)mg/L。研究表明两种鱼都为耗氧率和窒息点较高的鱼类。    相似文献   

17.
长吻鮠是我目名贵经济鱼类之一。本文初步报道了1985-1987年进行长吻鮠人工繁殖试验时,不同温度与鱼卵孵化的相互关系。在平均水温19.5—23.7℃时,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孵化水温(t)与孵化时间(H)为负相关;孵化水温与积温?之间为明显的负相关;孵化时间与积温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温度为单因素变量,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分析水温对拟目乌贼幼体日生长率与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温处于28.1~32℃之间时,拟目乌贼幼体的日生长率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当水温处于32~32.67℃时,拟目乌贼幼体的日生长率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当水温处于29.5~32.6℃时,拟目乌贼幼体不易出现幼体死亡(死亡率<6.25%),适宜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而当水温处于32.3~34℃之间时,拟目乌贼幼体出现了13.16%~61.16%的幼体死亡,不适宜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温处于29.5~32℃之间时,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率高(存活率>93.75%),且日生长率处于0.24%~1.76%,适宜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  相似文献   

19.
杨志  张鹏  唐会元  龚云  董纯  陈小娟  赵娜 《生态科学》2017,36(5):129-137
金沙江下游的水电梯级开发对长江上游重要特有鱼类圆口铜鱼的自然栖息生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开展生境恢复是保护其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获得圆口铜鱼的生境恢复目标, 构建圆口铜鱼不同生活史阶段对关键环境因子的适宜度曲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14 年5-7 月在金沙江下游宜宾、巧家和皎平渡断面的早期资源采样结果, 以及2016 年5-7 月在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金阳干流江段的野外个体采集和栖息地生境调查结构, 分别构建了圆口铜鱼亲鱼和幼鱼群体对水温、水深、流速和底质类型的适宜度曲线, 结果显示: 圆口铜鱼亲鱼的最适繁殖水温范围为20-25.2℃, 最适栖息水深为1.2-11.5 m, 最适栖息流速为0.2-1.3 m/s, 最适栖息底质类型为小型卵石、大型卵石和巨石,而圆口铜鱼幼鱼栖息的最适水温范围为19.8-25.4℃, 最适水深为0.4-3.95 m, 最适流速为0.1-0.7 m/s, 最适底质类型为细小砾石、中型砾石、大型砾石、小型卵石和大型卵石。上述结果不仅能够为水电工程影响下关键鱼类生境质量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而且能够为鱼类生境保护和修复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鸣虫韵     
油葫芦油葫芦在鸣虫玩家的行话里或称“黑虫”,是冬季鸣虫中最常见的一种,喜养的人也最多。油葫芦在蟋蟀科昆虫中是个头较大的,体色有黑、褐等多种。黑油葫芦体色漆黑闪亮,鸣声幽雅且富于变化,最受大众欢迎。玩家讲究体色乌黑纯正,不带一点杂色,观赏价值高。体色黑褐混杂者不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