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大友 《古生物学报》1990,29(1):125-128
化石照片是鉴定或研究古生物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一张清晰、逼真的化石照片所起的作用不亚于精采的文字描述。因此,化石照片质量的好坏与研究成果的质量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以往,习惯用胶片拍摄低倍化石薄片。由于胶片的感光度比放大纸高,所需的曝光时间很短,在拍摄时难以对薄片厚薄不均匀的部分进行遮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照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我国的一份地学报纸登出一帧照片,名曰:“河南信阳发现大量柏枝化石”(照片见题图1)。随后不久,这帧照片又出现在《科技日报》上,说明改为“天然柏枝画”。稍有地质知识的人会看出,照片拍摄的是一种从地下水中沉液在岩石表面的铁锰质的凝聚物。这些凝聚物通常呈黑色,形态呈树枝状,颇能迷惑人,使人误认为是化石。正因为如此,地质学称之为“膜树石”或“假化石”。在野外,要将膜树石与沉积岩中的植物化石区分开来并不困难。首先,在成分上,由于膜树石往往含MnO_2,因此加双氧水(H_2O_2)起泡,而若是植物化石,就没有这种现象。其次,膜树石常出现在化学成分偏硷性的岩石中,如石灰岩(化学成分是CaCO_3,是强碱弱酸的盐)、正长岩(含大量钾钠长石,也是强碱弱酸的盐)。而石灰岩一般是在海洋中  相似文献   

3.
琥珀化石     
一天,一个参观团来到地质陈列馆参观。这里陈列了各种各样的标本。有一个室,专门陈列了许多奇怪的动、植物化石,其中有几块桔黄色的、透明的琥珀,引起了参观团员们的兴趣,他们个个都争着仔细观察。使他们更惊奇的,是这些非常好看的琥珀里面都包含着一只小虫子,闪耀着奇彩的小虫使琥珀更加漂亮。这些含有小虫的琥珀是人工造的吗?不!不是的。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而且这些琥珀都是离今约有四、五千万年之久的大自然的杰作。那么,这些小虫子怎么会飞到琥珀里去的呢? 当我们出外郊游到生长着松林的地方,往往可以见到已折断了的松树或树枝的损伤处,伤口常常溢出一种透明状、粘度很大的松胶。这时如果飞行的或爬行的昆虫偶然被粘住,就逃脱不掉了。后来,松胶慢慢地继续分泌出来,就会逐渐把整个虫体包成一个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经作者多年探索和实际的古生物化石薄片照相技术以及相关的照相设备,介绍了应用放大机直接由薄片制作图版照片的方法。这项技术同样适用于其它薄片的放制。同时对于各类照相材料识别及正确掌握应用也作了说明。应用负像照片代替胶片制作薄片的低倍照片既便捷又经济,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儋县长坡地质队(属海南行政区地质局第四普查勘探队)在矿区地质勘探过程中,于煤系地层的钻孔岩芯内发现大量动植物化石。其中脊椎动物化石标本14块,交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组进行鉴定。在这批化石中,发现鳄鱼(Alligator sp.)的牙齿四颗,头骨碎片两块。最大一颗鳄鱼牙齿长2厘米,横截面椭圆形,前后有显著的棱,齿尖较钝,齿冠面上有不明显的条纹(照片1)。  相似文献   

6.
我与《化石》有一种不解之缘。以前 ,我本是一个画家 ,创作、发表、出售、自娱 ,状况不错。但后来一念之差 ,就此误入文坛 ,做起了煮字生涯 ,成了一个文学美术双兼的“两栖动物”。促成了这一转变的 ,恰恰就是《化石》。1978年 ,在英国的尼斯湖发现了一种不明水怪的消息被世界各地的媒体报刊炒得沸沸扬扬 ,有的报纸上还登了大幅的照片 ,虽然大多模糊难辨 ,但无人不信。又有日本的渔民出来作证 ,言之凿凿地说他们也曾经从海中捕获到一只奇怪的水怪 ,像是灭绝已久的蛇颈龙。一时间 ,世界各地都有此类消息传来 ,越说越玄 ,弄得人们满头雾水…  相似文献   

7.
在阿根廷南部丘布特省的萨米恩托地区和圣克鲁斯省的哈拉米略附近有一片奇异的树林,有的树干亭亭玉立,有的横在地上,五颜六色,或红、或蓝、或绿、或紫,色彩绚丽。以石击之,铮铮有声,如玉似铁。稍加琢磨,则光彩夺目,蓝色的美如琉璃,绿色的胜过孔雀石。原来,这是一片化石树林。是研究古代地壳、生物和气候演变的天然文献,有些人把它称为“大自然的纪念碑”。在阿根廷南部像这样的化石树林共有一万余公顷,仅次于美国的亚利桑那州。这些树林的化石形成  相似文献   

8.
记山西榆社峡口Metailurus 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etailurus 是 Nimravinae 亚科中比较特化的一类动物,化石发现很少。作者最近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室里,看到有两块应属于这类的化石。化石为一块头骨及一块下颌骨,从其大小、色泽及化石性质来看,应当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化石产自山西榆社峡口,可能是该地区下上新统的产物。鉴于有关这类化石的报导不多,而这两块化石又有着一些与前人描述的不同特点,值得予以记述。本文承周明镇教授审阅原稿,承王哲夫先生摄制照片,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9.
化石的残缺     
魏光飚 《化石》2004,(4):19-20
当一件化石破土而出时,我们最初和最深的印象,往往是它外形的残缺。所谓残缺,是指一种缺失或不完整的状态,是指一种不完美与完美之间或远或近的距离。精美完整的化石是可遇不可求的,如同我们有着太多遗憾的人生。完美往往仅存于虚幻的理想中,而残缺则是现实中一种随处可见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大家对犀牛是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因为它外貌奇特、形体巨大,在现代陆生动物中仅次于大象。身上不长毛或只有很稀的一点毛,皮厚而多皱襞。在它鼻子的上方,额部的中线上,长着一只或一前一后的两只角,和别的带角动物长角的部位都不一样。犀牛角向来被中医作为珍贵的药材,有清热解毒作用。犀牛是一类为数不多的野生动物,现今只分布在亚洲南部和非洲的热带地方,而在世界其他地方,除动物园饲养的外,犀牛早已绝迹了。  相似文献   

11.
鸵鸟在我国是一种绝迹了的动物。但是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至几万年前,鸵鸟在我国,特别是在华北地区还是普遍生存的,而且一度相当繁盛。山西省除已报道的以外,近年来在阳高、芮城、神池和太原等地又发现八个鸵鸟蛋化石。这八个鸵鸟蛋化石表面呈乳白色或土黄色,蛋壳有不同程度的溶蚀,从其表面胶结的物质来看,可能产在红色土和黄色土中。它们的大小(见表)和蛋壳厚度(仅能测三个)均和安氏鸵鸟蛋十分相似。因此,这些鸵鸟蛋化石亦应定为安氏鸵鸟蛋。从山西省大量出土的鸵鸟蛋化石可以推断,在鸵鸟生存时期,本地气候要比现在干燥、炎热。这些化石的发现,给了竭力鼓吹形而上学的“天命观”“有神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下第三系腹足类的口盖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外对腹足类口盖化石的报道不多。Hubendick 于1948年曾将Viviparus viviparus(Müller)和Bithynia tentaculata(Linnè)两现生种的口盖进行切片观察。但至今尚未见有口盖化石的切片记载。作者最近对Mirolaminatusobliquus,M.multicircus,Bithynia(Pseudemme-ricia)?margnicirca,B.(Pseudemmericia)?bu-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末,汉水流域的农民在耕地时,偶然间翻出了已灭绝了的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引起了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李天元教授的极大兴趣。1989年—1990年,李先生主持了该地的发掘工作,发掘出二块近乎完整的人类祖先的成人头骨化石。据估计,它们距今已有100万年。在1992年6月4日出版的《自然》上,李天元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尼斯·埃特勒宣称,这些化石的特征与现代人类的祖先——直立人不一样。他们将此推论与现今流行的理论进行了对照。该理论认为:现代真人起源于非洲,最后移居到亚洲和其他地区。虽然这二块头骨化石基本完整,但它们却残破或被压平,这就引起了一些重要数据(如脑容量)的混乱。在1992年4月召开的美国体质人类学协会年会上,与会者观看了这些化石的幻灯片后,宾厄姆顿  相似文献   

14.
1963年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个野外工作队在陕西蓝田泄湖镇一带工作时,黄万波、汤英俊和张宏三同志在陈家窝附近发现了一个猿人类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在同一地点,与人类化石一起还发现了几种哺乳类动物化石。关于化石地点的地层情况,已由张玉萍等(1964)另文报导。这篇报告就是关于这里发现的一些哺乳类化石的记述。作者感谢裴文中教授和研究所许多其他同志提供关于个别化石或动物羣性质方面的意见,和王哲夫、杜治两同志摄制照片。  相似文献   

15.
香菇营养成分丰富,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香菇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而且国际市场价格昂贵,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生产业。但香菇栽培,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菇房或室内菌砖栽培、塑料袋栽培、箱式栽培等方法。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16.
緒言虽然本文报导的采集方法在科学上不是新的,但它們大規模的应用于新生代地层和化石的研究迄今还沒有詳細地描述过。下面是一篇技术发展的說明和自1936—1947年用于西康薩斯和西北奥克拉荷馬不胶結或胶結松的非海相沉积研究的报告。由于应用了这些技术,在过去认为几乎沒有化石的地区发現了許許多多无脊椎和脊  相似文献   

17.
当你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陈列室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陈列室中央大厅上、威武地屹立着的庞然大物——恐龙,它庞大的躯体以及与之不相称的小小的头,长长的尾,常使我们惊讶。在陈列室除了恐龙之外,还有其它一系列的动、植物化石。这些化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几经“沧海桑田”而保存下来的。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化石是古代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埋葬在岩石或尚未形成岩石的成层堆积中,经过矿物质的长期交替、填充等作用而形成。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埋在西伯利亚冰川雪地中的猛犸象,就象保存在冷冻库中一样,发掘出来时,皮毛尚存,它的肉还可以吃。从化石的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能保存下来的化石究竟是很稀少,因此也是较为珍奇的。  相似文献   

18.
假化石     
系指成因与生物毫无关系而在地层中存在的某些物体或构造,易被误为化石。常见的假化石有结核类(包括燧石结核、僵石)、树枝石、龟鳖化石,另有人常把地层中所含有不规则石块或华误为牙齿化石。假化石@大地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化石     
当你怀着极大的兴趣走进北京、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的时候,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爬行动物——恐龙骨架或复原模型,为了观察它的全貌,你不得不翘首仰望;当你来到机器轰鸣的煤矿参观的时候,在煤层附近不难发现许多素不相识的奇形怪状的各种树干、树皮或树叶。这些古老的奇异的动物和植物的遗体都采自几万年、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岩层中。我们把这种保存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它活动的遗迹和死亡后的分解产物,称为化石。因此,化石都能指示生物的存在。凡能称为化石的,应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它的分解产物。如  相似文献   

20.
辽西阜新发现足印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报道的足印化石,是笔者一九八三年在辽宁阜新盆地海州露天煤矿东北侧海州组太平段采集的.产地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40′,北纬42°.在发现化石的岩层层面上保存着大量的植物化石.足印化石印在一大块细砂岩层面上,是一保存完整的足印印痕(照片1),有三个脚趾,粗大,无第一趾存在的印迹,整个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