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原名誉理事长、美国植物学会和植物生理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汤佩松教授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1年 9月 6日在北京不幸逝世 ,享年98岁。汤佩松教授为《植物生理学通讯》杂志创办人 ,并长期担任《植物生理学报》编委。汤佩松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国际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六属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部常务委员、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1991年4月16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0岁。侯学煜教授1912年出生于安徽省和县,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1945至195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州州立大学学习和工作,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不久,他怀着对祖国赤忱之心,毅然回国,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室,任主任30余年,是新中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还曾兼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教授。历任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专业委员会主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全国植物结构及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 ,于 2 0 0 1年 1 1月 3日至 6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 ,在南京师范大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 2 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植物学工作者 1 0 0多人。开幕式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国新教授主持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崔克明教授致开幕词。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凌孚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孢子植物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生物学通报》编辑部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2018中学生物学教育研讨会",将于2018年10月19—20日在北京举办。会议主题:新时代生物学基础教育特征——聚焦"核心素养"。会议内容:(1)《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2)《高中生物学》新版特点(人民教育出版社,赵占良研究员);(3)《高中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植物学会生态地植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地植物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国际保护植物生态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4—8日在北京顺利举行,会议正式代表42人,分别来自日本、联邦德国、印度及我国各地。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中国科协(1984)51号文件和中国植物学会的决定,中国植物学会科普及教育工作委员会于1984年8月15日至20日,在黑龙江省东北林学院帽儿山试验林场招待所召开“2000年的中国植物学及人才开发讨论会(关于中学植物教学)”会议。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54名分会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前收到学术论文共47篇,中国植物学会负责装订成册分发与会代表。会议听取了副理事长,科普及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朱微教授的《关于2000年的中国植物学》报告,与会代表就如何为“2000年的中国值物学及人才开发”作出贡献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大会发言。通过这次会议,全体代表一致认为,在为社会主义“四化”建没培养合格的植物学人才,中学植物学工作者肩负着极为重大的任务,同时也提出了今后改革  相似文献   

7.
2002年国际植物基因组学及农业生物技术研讨会于10月12—17日在北京香山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植物学会与在美国工作的华人科学家共同组织,邀请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国际  相似文献   

8.
美国植物群落学家、康奈尔大学教授威塔克(Whittaker R.H.)博士不幸于1980年10月20日病逝。威塔克博士热心于中美两国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关心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曾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植物学会生态地植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地植物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国际保护植物生态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4日—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正式代表42人,分别来自日本、联邦德国、印度及我国各地。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1月16-20日,由中国植物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牵头,植物化学专业委员会、植物分类学专业委员会和植物园分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术讨论会”.会上,代表们强烈呼吁,希望在中国植物学会中设立植物资源学专业委员会,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推动全国植物资源学(Plant Resourcesology)理论研究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大会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武汉市植物学会1989年年会于4月8日至9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一、审议学会工作报告;二、传达中国植物学会55周年年会精神;三、进行学术交流;四、表彰从事植物学工作三十周年的会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的回顾与展望”讨论会于1982年11月20日至25日在郑州召开。到会代表28人,来自全国各省(区)20个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派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得到河南省科协的热情支持,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为1983年召开的“中国植物学会成立50周年大会”作准备,讨论了“中国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的回顾与展望”等准备提交大会的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与论点,落实了撰稿人。讨论按地区和专题进行,分为热带、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干旱和半干旱荒漠草原、青藏高原、植被制图和环境植物学(包括实验生态与指示植物、地植物化学)等六个组。各组讨论纪要将整理成文,陆续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发表。在此基础上,由侯学煜教授汇总撰写“中国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植物学会1933年8月20日成立,标志着我国植物学工作者已团结起来,独立自主地从事祖国的植物学研究.为及时反映植物学研究成果,1934年《中国植物学杂志》创刊,1935年英文版《中国植物学汇报》也正式出版.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刊时止,《中国植物学杂志》出版到4卷1期,《中国植物学汇报》出版到3卷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中国植物学杂志》复刊.1951年由植物分类研究所编辑的《植物分类学报》出版,它是在抗日战争中停刊的《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丛刊》、《国立中英研究院植物学汇报》、《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和中国植物学会于1989年4月17日至21日在江苏南京市联合召开了全国植物生长物质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16个省市的52位植物激素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程有:①交流近几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植物生长物质研究方面的成果;②介绍1988年7月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3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的情况;③讨论1991年在北京召开第14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的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12日是我国菌物学界老前辈王云章教授的百岁生日,我们以此论文集献给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敬祝他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王云章教授1906年10月12日生于河南内黄县,1931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在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员,1936年赴比利时留学,1938年获卢万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9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学院、西北大学和河南大学,曾任西北植物调查研究所所长。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应用真菌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今中国菌物…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1840-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标本采集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植物引种密切相关。自19世纪以来, 美国植物采集者在全球尤其是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植物采集。在众多的植物类群中, 中国的竹类植物引起了美国采集者的极大关注, 并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标本采集工作。研究美国植物采集者在中国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 对了解竹类植物从中国引种到美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美国在华采集的竹类植物标本数据, 对其学名、采集地、采集人以及采集时间进行整理校对, 分析了美国采集者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结果表明: 1840-2010年, 美国在华共采集竹类植物标本960号2,238份, 隶属于25属120种(含变种和变型), 分别占中国竹类属和种数的73.5%和22.5%; 有45位(支)采集者(采集队), 在这些采集者中莫古礼最为重要; 采集地涉及20个省级行政区; 采集时间前后跨度约170年, 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7.
北京植物生理学会和中国植物学会生理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8月24日在北京大学联合召开了1991年年会。与会代表150人。收到论文共104篇,内容涉及植物生长物质,光合作用,分子生物学,核酸、蛋白质和酶,代谢和贮藏,细胞和组织培养,生长和发育及环境生理等领域。会上总结了学会两年来的工作,听取了由吴相钰、匡廷云和胡志昂教授分别作的“植物生理学发展的战略”,“挑战和机遇”及“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进  相似文献   

18.
1991年9月在中国植物学会扩大理事会上,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教授在重要发言中指出:人类的未来与植物学的发展关系甚大,现在讲的许多全球性危机,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等,说到底是人与植物的矛盾,即人口与“植口”的矛盾。人类如果不保护植物,人类会生存不下去的。看(研究)植物要从总体上看,不能把它的各部分、各器官分割开来考虑;看(研究)植物学也要从总体上看,不能  相似文献   

19.
对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发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民族植物学自1896年在美国诞生以来,经历了百年漫长的发展过程。民族植物学由早期的描述编目有用植物,已经发展到了实验性、技术性和定量性研究的新阶段;民族植物学的原理与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区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近代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发展可归纳为3个特征:(1)研究方法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由记载编目和描述到实验性、技术性的定量研究和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发展;(2)研究途径的发展表现在由调查记录、访谈式的被动研究到参与式研究和取证分析;(3)研究地区已由局部区域性研究扩大到全球范围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从对原住民和少数民族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扩展到所有不同文化背景民族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植物资源的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民族植物学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在过去20年里已从无到有,建立起了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方法和途径,将民族植物学从基础描述性研究(调查、记载、编目),推进到应用研究,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发展和山区扶贫等方面取得了若干进展。当前,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和新的挑战,必须紧跟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投入西部大开发,加强学科建设,推进研究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把民族植物学由地区性研究推进到全国性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勋陵,男,汉族,1936年9月2日(农历)出生,籍贯四川资中人。1961年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生态及地植物学方向本科毕业,1964-1966年在北京大学生物系从师李正理教授进修植物解剖学,长期从事植物学、植物解剖学、污染生态学等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兰州大学和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导师、中国植物学会理事、结构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植物学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植物学会理事长、甘肃省环境学会副理事长、《西北植物学报》、《农村生态环境学报》、《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