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行山猕猴的肥满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进怀  路纪琪  千卫星  瞿文元 《兽类学报》2002,22(2):159-160,122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已于 1 99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3 4°5 4′~ 3 5°2 0′,东经 1 1 0°0 2′~ 1 1 4°1 0′。保护区内生活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太行山猕猴约 1 5 0 0余只 ,现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野生猕猴分布的最北限[1 ] 。该种群属华北亚种 (Macacamulattatcheliensis) ,为我国特产动物 ,不仅在生理、生态、行为、形态等方面与南方种群有明显差异 ,且具有独特的、其它地区猕猴无法替代的遗传多样性[2 ] 。近年来 ,由于环境恶化及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致使该区域猕猴…  相似文献   

2.
1 保护区概况 1990年3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博格达生物圈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之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个代表荒漠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的东天山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地理座标为东经87°45′~88°15′,北纬43°45′~44°30′。全区总面积217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总面积493平方公里,由天池自然景观保护区和沙漠梭梭林保护区两个核心区组成。  相似文献   

3.
<正> 在广西东北角龙胜县的西南部和临桂县的北部山地上有一片比较原始的天然林。这个林区就是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保护区的花坪自然保护区。其地理座标是东经109°43′54″—109°58′20″,北纬25°31′10″—25°39′36″。全区总面积139,125平方公里,即208,787市亩,平面界线全长51.8公里,东西宽15.2公里,南北长16公里。 地质 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江南古陆南部边缘地区,岩层古老,成陆较早,具有古陆性质。在区域构造中主要是受到断层破坏的复褶皱地区。由于岩层古老,在多次地壳运动的影响下,节理相当发育,其中主要有东西和南北向的两组垂直节理。地层主要是由寒武纪、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南湾珍贵动物保护区植被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南湾珍贵动物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猕猴保护区,总面积约15000亩,现保存有550—650只猕猴(Macaca mulatta)。此外,在保护区内尚有水鹿、豪猪、穿山甲等36种动物,其中25种鸟类。在植物区系上有维管束植物388种(包括亚、变种在内),棣属110个科309属。根据群落组成成分、外貌结构以及种群特征,可将该区植被划为三个类型:(一)砂生灌草丛;(二)砂生刺灌丛;(三)次生常绿季雨林或次生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5.
广东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护鸟类、红树林为主的福田和以保护猕猴为主的内伶仃岛共同组成了广东内伶仃一福田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两个国家级保护区之一.福田保护区位于深圳市深圳湾的东北端,距市区仅半小时汽车路程,地处北纬22°32′,东经114°3′,总面积304公顷,其中100公顷红树林婉蜒伸展在11多公里的海岸滩涂上,登高远眺,一道与香港隔湾相望的绿色屏障尽收眼底.保护区内主要成土母岩为花岗岩和砂页岩,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因处在北回归线以南,这里水热条件好,适于红树林生长,但相对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偏北,温度年较差大,低温季节较长,红树林分布几达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南湾猕猴(Macaca mulatta)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海声  刘振河 《兽类学报》1989,9(4):254-261
本文根据1981—1986年对海南岛南湾猕猴群体的观察,报道了南湾猕猴群体大小、群体结构和种群结构动态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猕猴雌性图解生命表。  相似文献   

7.
清凉峰主峰海拔1787.4米,是浙江西部最高峰,位于浙皖分界线上。目前清凉峰地区已建 立了三个自然保护区:安徽歙县和绩溪县境内的两个省级保护区,浙江临安市境内的清凉峰 国家级保护区。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清凉峰的东、南、东北面,东经118°50′至119°12′ ,北纬30°01′至30°18′,面积112平方公里。该保护区内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 现已查明2000多种高等植物,隶属于242个科。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6种,如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银杏、金钱松、夏…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猕猴的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猕猴 (Macacamulatta)是世界上地理和生态地位分布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我国是唯一的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均有猕猴分布的国家。直到1987年 ,亚洲最北部的猴群在河北兴隆绝灭以后[12 ] ,自然分布于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及中条山南段的猕猴就成为亚洲猕猴分布的最北界 ,位于N35°11'~ 35°17',E112°0 3'~ 112°33',地处暖温带。经 1981年以来的调查研究发现 ,太行山猕猴在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与其它地区的猕猴不同 ,是最具研究意义的种群[5] 。猕猴同其它动物一样 ,通过食物与其它动物 ,周围环境及人类物质…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的活动习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种群的活动习性的观察表明,猕猴在日间大部分时间处于活动和觅食状态;上午7点至10点、下午3点至5点为两个活动觅食高峰。每天的活动路径约为1000~2300米,雨天其活动路径短些。有时一群猴子分成两个亚群觅食。每群猴子有几个稳定的夜宿点,猴群可在一个夜宿点住一晚或连续几晚。猴群为了防止同类的侵犯和天敌对其后代的威胁,通常有几种活动阵容。经过5年或者6年的生长后,猴群变大并逐步分成两个新群体。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繁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1981-1985年,在海南岛南湾半岛开展了对野生猕猴种群繁殖的研究。猕猴的发情交配期为11月至次年3月,产仔期为4-8月,怀孕期约177天。3年中,有70%的性成熟母猴每年产1胎,其它的产2胎或1胎。在连续两年中产仔间隔294-441天,平均362±16天,自1978年以来,年均繁殖率为53.8-100%,平均77.8±13.85%。雄性成熟年龄为3-4岁;约38%的雌性在3.5岁时开始怀孕,4岁产仔。低等级的雌性生育较少,雄性猴离群,无任何雄性终身在群内称王,这些都可避免种群衰退,利于种群生长和发展的极好生物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73、1980——1983、1985年间,先后在四川的酉阳、秀山、湖北的来凤和湖南的龙山等县对北河鱼类资源作了系统的调查,现将所获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整理报道如下。自然概况:北河是沅江中游的最大支流,属洞庭湖水系。源于湖北鹤峰县的酉源山,向东流经湖北的来凤,湖南的龙山,于川东南入川流经酉阳、秀山,此段名北河又称酉水。在秀山石堤折转东流,进入湘西山地,继续东流,于沅陵注入沅江。北河地跨东经约108°40′——109°42′,北纬28°10′——30°。干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由北向南流经武陵山区,系云贵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地…  相似文献   

12.
甘肃荒漠地区主要是指乌鞘岭以西、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西北至东南走向的一个狭长地带。习惯上包括祁连山低山地带和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阿拉善南缘的民勤盆地及西部的北山(含黎山、龙首山和马鬃山)低山区的甘肃省境部分,东西长约900公里、南北宽约60~300公里,地理坐标在北纬39°~42°,东径49.5°~103°之间、海拔1000~1900米。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Macaca mulatta)种群数量动态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81年以来,对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研究。归纳1965年到1984年底的材料,该种群从100只发展到930只,其间种群的年均增长率为13%,种群增长率受着种群密度的制约,密度与增长率间存在着关系式y=-0.0003x~2+0.0857x+0.3534。该种群生长曲线可表示为指数函数式y=0.1253e~(0.1046x)或为Logistic曲线N=1850/1+e~(11.28-0.13x)。该半岛猕猴最大容纳量为1850只。各猴群的弹性核域受猴群密度和植被质量的影响,绘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14.
一、自然概况九寨沟位于东经103°54′,北纬33°12′,属青藏高原的四川盆地边缘地带,地处南坪县城西郊45公里处,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九寨沟呈“人”形,主沟称树正沟,两条支沟一称日则沟,一称则查洼沟,沟道总长度约80公里,沟内有串珠状的大小湖泊(俗称海子)约200多处。水源来自地下泉水和融雪,出沟后汇入白河再注入嘉陵江。九寨沟地区以石灰岩为主。谷底到高山之巅,海拔2050——4600米,相对高差2000——2500米。谷坡险峻,由于地震和风化作用,常形成崩崖、滑坡等,堆积物堵塞于沟内,形成千姿百态的各类湖泊。九寨沟气候凉爽宜人,根据其中心诺…  相似文献   

15.
红岩山桫椤生态适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岩山位于距四川宜宾市南面约13公里的南广河畔,起于高县胜天乡,止于宜宾市大益乡,方圆90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东经104°45′、北纬28°48′,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18℃,降水量1048.2毫米,无霜期360天。土壤属侏罗系母质酸性紫色土和加定层黄壤土,红岩山因其表土层呈砖红色而得名。由于受南太平洋暖流影响,红岩山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6.
《人与生物圈》2011,(3):72-73
广西山口山口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沙田半岛,总面积80平方公里,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1 997年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友好保护区关系,200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目前全国海洋系统唯一获得世界双桂冠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谭雁 《生命世界》1992,19(4):4-5
陇西山自然保护区位干福建省将乐县西南部,界于东经117°13′—117°21′、北纬26°30′——26°36′之间,地处武夷山脉向东延伸的支脉,总面积约为63.5平方公里。区内平均海拔约800米,主峰十字坳海拔1620米。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境内多山,云雾多,湿度大,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1988年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中国科  相似文献   

18.
渭河是黄河的一条主要支流。陕西关中地区主要包括渭河中下游及其支流下游地区,约在东经106°45′—110°13′,北纬34°0′—35°12′之间,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南倚秦岭山脉,北界关中北山山系,面积约二万一千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这一地区虽然自第四纪全新世以来,总的气候变化趋势是由温暖湿  相似文献   

19.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约在北纬31°06'、东经116°05',安徽省岳西县境内.其西部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目前大别山中次生植被保存尚好和植物种类集中分布的代表性地区.该保护区大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多枝尖海拔1721.5米.境内山峰林立,河谷纵横,又是大别山中少有的风景游览区.笔者近几年来对该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植物考察和标本采集工作.该区有1318种(包含种下单位)种子植物,其中有不少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和特有植物,表现出南北植物的汇集.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南端,地理位置在北纬21°08′~22°40′,东经99°55′~101°50′之间。其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两国接壤。总面积19125平方公里,人口75.86万,居住着傣、汉、哈尼、布朗、基诺、瑶、彝、佤、回、苗、壮等13种民族,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亚洲内陆向中南半岛、南亚热带与北热带的过渡地区,东南距北部湾仅400余公里,西南距孟加拉湾近600公里,分别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