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及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及其研究谢宗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1955年5月,银杉在广西花坪林区首次被发现。1958年4月,陈焕镛、匡可任在原苏联植物学杂志上正式发表了有关银杉和银杉属的论文,认为银杉属中包括两个生存种:Cathayaarg...  相似文献   

2.
毛宗铮   《广西植物》1989,9(1):1-11
我国银杉自1955年发现以来,陆续发现了它的新分布,至今已知在四省、区7个分布区的30多个分布点上,自然生长着银杉3200余株。它们是:广西花坪林区(越城岭南部)6个点有银杉1040抹,其中高5米以上的68株,1~5米的49株,1米以下的923株,最高21.1米,最大胸径83厘米;广西大瑶山4个点有银杉143株,其中高10米以上的94株,1~3米的3株,1米以下的46株,最高30米,最大胸径79.2厘米;湖南罗汉洞(越城岭北部)2个点有银杉58株,5米以上的有45株,最高18米,最大胸径43厘米;湖南罗霄山脉八面山有银杉707株,高1米以上的334株,最高24米,最大胸径46厘米;四川南川金佛山(大娄山东段北部)6个点有银杉527株,其中成年树400余株,最高17米,最大胸径50厘米;百枝山有银杉52株,最高8米,最大胸径27厘米;贵州道真沙河林区(大娄山东段南部)3处12个点有银杉729株,其中高5米以上的105株,2~5米的209株,1~2米的111株,1米以下的304株,最高18.8米,最大胸径48厘米;贵州桐梓白菁有银杉10株,高4~5米的2株,1~3米的6株,1米以下的2株。 银杉分布区范围自北纬24°5′~29°13′14″,东经107°10′~113°40′。其垂直分布自海拔940~1840米,金佛山银杉分布最高,为1600~1840米;罗汉洞银杉分布最低,为940~1060米。分布区内,年均温8.2°~17℃,绝对最低温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林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仅在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四省区残存。其地理分布可归结为大娄 山、越城岭、八面山和大瑶山等4个集积地。现有的银杉林全部为混交林.主要有7个类型:银杉-甜槠混交林、银杉-石栎混交林、银杉-亮叶桦混交林、银杉- 广东五针松混交林、银杉- 长苞铁杉混交林、银杉- 大明松 混交林及银杉- 南方铁杉- 福建柏混交林。银杉处于优势地位、群落相对稳定,但银杉更新不良。在自然演替 中,阔叶树种的入侵对银杉构成严重威胁,最终将会取代银杉。为了保护银杉,在林地对阔叶树进行透光伐,在林窗人工移植银杉幼苗幼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银杉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特有濒危的珍贵植物——银杉的生态环境及其特性,调查结果表明,银杉在广西花坪林区分布于海拔1020—1460米,坡度30度以上的山脊及山脊的南坡或西坡,生长在以广东五针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中,土层浅薄,呈酸性反应的山地黄壤或黄棕壤的岩隙间。银杉具有喜光、耐寒、抗风、耐瘠薄等生态特性。 银杉幼龄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弱,残存个体少,自然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有被阔叶树种更替的趋势。调查研究其生态环境性,为保护种源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是第三纪遗留植物。1977年10月,在湖南省邵阳地区西南部的界福山发现了与长苞铁杉混生的银杉群落,这是我国(世界)继四川南川、广西花坪之后第三次发现银杉(傅立国等;植物杂志,4,42—43,1981)。1981年,湖南省科委委托湖南省林学会组织省林业厅,省师范学院,邵阳地区林业局及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调查队、新宁县林业局、气象站,城步县林业局等单位于10月至11月对银杉进行了综合性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6.
银杉花粉生命力及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Cathay argyrophylla)是最濒危的松杉类植物之一。研究表明,受精前胚珠的高败育率是银杉生殖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迄今对银杉花粉活力及其变异仍不得而知。由于花粉活力对授粉、受精、种子产量和质量以及后代适合度都有直接影响,该研究采用TTC染色和体外萌发法测定了来自大瑶山(Dayaoshan, DYS)和花坪(Huaping, HP)两个地区7个种群16个个体52份银杉花粉样品的生活力。结果表明银杉花粉的活力水平(93.3%)与其它裸子植物相当,干燥低温条件下银杉的花粉活力比较稳定,体外萌发的适宜蔗糖浓度在13%左右。ANOVA分析揭示种群内个体间的花粉活力差异不大(p>0.05),而地区内的种群间及地区间的花粉活力有显著差异(p<0.05)。银杉花粉活力与其生殖成功没有相关性。在上述基础上,从控制授粉的角度讨论了银杉的保护策略和复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杉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一个残遗植物群落——银杉混交林的立地条件、群落组成、地理分布及群落结构等作了初步分析,并依据植物群落种类成分的相似商、基岩以及群落各层优势植物种类上的差异情况将该群落划分为二个不同的银杉混交林。从群落区系成分的分析说明了这些混交林在种类组成上的特点及其古老性质,从而证实了银杉混交林的残遗性质。从生活型谱的分析表明,银杉混交林具有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的特点,反映了它与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的温带针叶林的差异情况。对群落内部的种类组成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孑遗植物。它是继水杉之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发现的又一植物活化石。远在一千万年以前,即第三纪时,银杉在地球上有过广泛的分布,德国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都曾发现其化石。然而,当今它只在我国西南部地形复杂、群山高耸的“避难所”中得以残存,成为世界驰名的珍贵稀有植物。银杉的发现引起了国际植物学界的极大重视。我国的植物学家,对这一孑遗树种更为珍惜,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银杉的分布区及其生境  相似文献   

9.
天生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银杉,居然在低山丘陵“安家落户”,茁壮成长。这是80年代以来林业引种驯化史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曾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国宝、世界之宝的美称。第三纪时地球上曾有过广泛分布,现在却处于濒临灭绝边缘。物种一旦灭绝,不能在地球上再生。这是何等严重的事实啊!更何况银杉是松科单种属植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古地理、第四纪冰期气候和松科的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国特有孑遗植物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的生存现状,对位于湖南八面山脚盆辽的银杉+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 Flous) Cheng et L. K. Fu﹞+甜槠﹝Castanopsis eyrei ( Champ.) Tutch.﹞-猴头杜鹃( 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及种群年龄结构,比较分布在不同区域的6个银杉群落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相似性系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银杉群落的残遗性特征。结果显示:脚盆辽银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6种,包括蕨类植物4种和种子植物62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58种);该群落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为甜槠、猴头杜鹃、银杉和南方铁杉,重要值分别为13.12%、9.28%、8.86%和7.49%;该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4和3.20, 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分别为0.81和0.92,说明该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但物种分布均匀,与中亚热带山地的暖性针阔叶混交林特征一致。从生活型谱看,该群落中各频度百分比由高至低依次为A级、B级、C级、D级、E级,与Raunkiaer标准频度图谱基本一致,表明该群落整体上处于较为稳定的亚顶极状态。从银杉种群年龄结构看,种群中幼龄个体占一定比例,但80~180 a的中龄个体比例偏低;从该群落优势种的径级结构看,甜槠、猴头杜鹃和鹿角杜鹃( Rhododendron latoucheae Franch.)种群为增长型种群,而银杉、南方铁杉和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 Dunn) Henry et Thomas﹞种群为衰退型种群。从脚盆辽银杉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看,温带分布型属占51.06%,略高于热带分布型属(占48.94%),说明该区域属于热带亚热带过渡区;除纬度外,海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分布区类型组成。在处于粤北、粤桂山地和贵州高原3个植物区系亚地区的6个银杉群落中,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相似性系数为0.35~0.67,群落建群种所在属如铁杉属﹝Tsuga ( Endlicher) Carrière﹞、润楠属( Machilus Nees)、水青冈属( Fagus Linn.)和福建柏属( Fokienia Henry et Thomas)等在各群落间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且多为古老成分和孑遗成分,表明现存的银杉群落具有相近的变迁历史,分布地域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山地避难所特征,体现出其演替过程的残遗性和保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银杉群落中适度疏通林窗,降低林下郁闭度,有利于银杉幼树的生长,使银杉种群得到可持续更新和演替。  相似文献   

11.
<正> 银杉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植物,银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因此,我们于1979年开始在花坪林区(海拔960~1460米)及桂林雁山(拔海154米),选择银杉野生成年植株和1~15年生栽培植株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以掌握其生长发育特性,为制定人工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珍稀植物银杉的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基武  刘春林  张斌  吴毅  朱玲  刘国  李双春 《生态学报》2010,30(15):4027-4034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为我国特有珍稀古生树种,其种群自然更新困难,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由于银杉种子自然发芽率低,对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对银杉种子的千粒重、含水率等物理特性及不同保存方法对种子生理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银杉种子经激素处理后其发芽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萌发率以及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时的水分条件是保证生活力的关键,失水带来的逆境胁迫导致银杉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剧烈,长时间的胁迫(报纸储存90d)造成种子能量消耗严重,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剧烈,导致发芽率极低(2.50%);用苔藓包裹低温贮藏的方法对种子活力影响最小,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且能较长时间的保存。用不同激素处理后,能对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IAA表现最好,特别是100mg/L浓度的IAA能提高种子发芽率30.30%,效果明显,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由于银杉种子自身活力丧失迅速,激素浸泡处理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银杉的结实特性及动物对果实的危害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杉结实量的年际波动很大,具有明显的大小年之分,一般在2~3个小年之后为1~2个大年。银杉母株的结实量在不同的母树间差别很大,平均单株的球果数仅为66个。球果结实量在树冠南北侧有差异,南侧球果数占球果总数的60%;球果结实量的垂直分异明显,树冠中、上部的球果数占总量的90%以上。松鼠对树上尚未完全成熟的银杉果实的取食危害是长期性的,对银杉种子种群造成严重破坏。以1995年为例,被啃食的球果数占球果总数的比重可达15%左右。试验表明,土壤种子库中地表的银杉种子几乎全部被动物取食,种子埋藏深度增加有利于逃避动物的取食。  相似文献   

14.
<正>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系新生代第三纪上新世以前残遗的植物。自然布分区较为狭窄,残存个体少,生长缓慢,兽害严重,有趋于灭迹之危。为扩大银杉资源,前人作些银杉的种子繁殖工作,但播种的数量较少,发芽率低,甚至不发芽。我们于1978年开始进行种子繁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八面山银杉林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是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其残存个体总数不足5000棵。八面山银杉种群的年龄结构从整体上看比较合理,但对于不同的林型差异较大,特别是在老龄林内常出现断代现象。应用标准木法对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地上部分生物量因林型而异,介于30000—110000 kg·ha- 1,但其年平均生长量差别不大,基本反映了八面山银杉种群的生产力水平。银杉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但在灌木盖度偏高的林型中表现为均匀分布,在中幼龄林分中则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6.
在美丽的南川县金佛山,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和古老树种,其中尤以银杉、珙桐和银杏最为著名。金佛山海拔1500米的黄草坪有一株银杏古树,堪称一绝。此树生于一巨形石块上,树高近20古树名木金佛山“银杏皇后”@张虹$重庆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是一种极其珍稀的濒危松科植物。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有效的银杉人工菌根诱导技术。通过将银杉种子播种于琼脂培养基7 d后,切除1/5~1/3的 种皮以及胚乳,从而使银杉种子的发芽率达到60%以上;同时筛选出既适合外生菌根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平铺扩展生长的要求,又能满足银杉幼苗生长的培养基 RM, 使银杉的侧根能最大程度地与菌丝接触,确保了菌根的诱导率;通过紫外线照射加70%酒精 或0.05%NaOCl的表面消毒的双重处理,使不能高压灭菌的容器达到表面消毒效果,同时验证了用该灭菌法既能达到完全的灭菌效果又不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银杉小苗的菌根形成率达到87.5%。该方法对于银杉的菌根学研究以及其它基础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濒危植物银杉幼树对生长光强的季节性光合响应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是我国松科中特有的单种属植物,被认为处于濒危状态。在对银杉群落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银杉幼树生长过程对光强的需求特性,我们开展了银杉幼树对光的适应性研究。试验在人工培育的银杉苗圃地,采用遮荫的方法设置不同的光环境处理(100%、45%和3%自然光强),利用气体交换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3种光强下银杉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了不同光环境下银杉幼树光合能力在夏季和冬季的变化及其对生长光强的响应等。结果表明:在夏季银杉生长旺盛时期,遮荫导致叶片最大光合速率(Pnmax)、羧化效率(CE)下降,但不同叶龄叶片的下降幅度不同。随生长光强的下降,银杉幼树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有所降低,但全晴天时,低光强(3%自然光强)条件下实际的光辐射量高于当年生叶片光补偿点的累积时间约6h,而且与光饱和的区域相差极大,造成全天碳同化量低,同化物累积少,严重影响了银杉幼树的正常生长。在不同处理中全光强条件下银杉幼树长势最好,45%光强条件下幼树生长减慢。冬季银杉最大光合速率(Pnmax)、羧化效率(CE)值均低于夏季,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也较夏季降低。全光照条件下无论是当年生叶片和一年生叶片,在冬季均出现了轻微光抑制现象,适度遮荫有利于银杉抵御冬季光抑制。无论在遮荫或不遮荫条件下,冬季银杉叶片将所吸收的相对过剩光能通过非辐射途径耗散出去,表现出一种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瑶山的银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新礼  钟业聪  李法炎  谭海明   《广西植物》1992,12(3):254-268
银杉自1955年首次在广西花坪林区发现之后,时隔30多年,而于1986年在大瑶山土县,即北纬24°9′—24°24′发现了银杉的新分布,从而把我国银杉的分布区向南推移了约1°30′,成为目前已知银杉地理分布的最南界。大瑶山的银杉不但植株高大,树干圆满通直,而且在水平、垂直分布、生境条件和所处林带等方面均与各地的分布点有明显的不同。 大瑶山银杉的上层林木以松科为主,中下层以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占优势。按照Raunkia生活型分类系统的分类结果,常绿成分和革质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98.1%和90.4%)。革质叶和细型叶常绿针叶大高位芽植物是群落的主要成分;单叶、革质、小型叶和中型叶的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和小商位芽植物在中下层发育最好。根据样地内幼苗幼树少,和缺乏中下层林木的事实表明,它在群落中的稳定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样地外和其他林地上,虽可见到少量中下层林木和幼苗幼树,但从群落的发展趋势来看,这里的银杉混交林最终要由常绿阔叶林所更替。 本文亦根据树干解析论述了银杉的生长情况。 1981—1982年大瑶山综考后,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和国营金秀林场,在进行杯区树种资源调查时,在县城东北方约15公里,地名为土县一带天然林中,首先发现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从1986年开始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银杉的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杉(Cathayaargyrophyla)群落的外貌主要由具革质细型叶的常绿针叶中高位芽植物和具革质小、中型叶的常绿阔叶小、中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有些群落内草本层不发育。组成银杉群落的高等植物有239种,半数以上的种类集中在杜鹃花科(Ericaceae)等9个科中。群落中热带型属的比重低于温带型属的比重,说明银杉群落虽然分布于亚热带,却具有较强的温带分布类型的性质。现有银杉群落处在演替系列的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两个阶段,过度干扰可能使针叶混交林逆向演替到灌丛阶段;处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的银杉群落是相对稳定的亚顶极,将维持相当长的时期,但随着土壤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向阔叶群落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