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2种盐生补血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玲玲  刘萍  王军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1127-1133
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生长在新疆盐渍环境中的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otolepis(Schrenk) Kuntze]的营养器官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2种补血草属典型泌盐植物,茎和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其外切向壁增厚,表皮外还被有厚的角质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为不等型气孔;其中大叶补血草为异面叶,而耳叶补血草为等面叶.2种补血草茎中都散生有多轮维管束;大叶补血草根中还有大量通气组织等.研究结果表明,2种补血草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狼耙草的入侵特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养分条件对入侵植物大狼耙草(Bidens frondosa L.)和近缘本地植物狼耙草(B.tripartita L.)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狼耙草的竞争响应随着养分的增加而降低,而本地种狼耙草的竞争响应随着养分的增加而升高,低养分下大狼耙草的竞争响应大于狼耙草的竞争响应,高养分下则相反。低养分下,竞争显著降低大狼耙草的生长,而高养分下,竞争显著降低本地植物狼耙草的生长,说明了养分的增加提高了入侵植物大狼耙草的竞争能力,同时降低了本地植物狼耙草的竞争能力。人类活动使生境中的养分增加,会提高大狼耙草对狼耙草的竞争能力,促进其入侵。  相似文献   

3.
大穗和中华结缕草的群落特征及种内分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艳  张绵  张学勇  董厚德 《植物研究》2001,21(2):278-284
大穗结缕草为盐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沿海潮沟两侧的滨海盐土地带上,其区系组成绝大多数种类属于盐生植物,为海滩原生植物群落。中华结缕草为耐盐的优良草坪植物,其野生群落主要分布在沿海2~40m的滨海阶地上。其生态幅较宽,土壤pH在7.2~9.2之间。中华结缕草群落为单优群落,盖度多在60%~90%。中华结缕草种内存在十分丰富的变异,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17份草样划分为6类,各类间差异很大。主分量分析表明有性繁殖器官如果穗高度和营养器官特征如叶长和匍匐茎扩展速度是研究中华结缕草种内分异的重要指标。这2种植物可作为沿海城市建植草坪的优良植物。  相似文献   

4.
李永慧  李钧敏  闫明 《生态学杂志》2012,31(6):1367-1372
分别以受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和未受喜旱莲子草入侵的当地植物群落土壤为生长基质,比较不同基质上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和同属的土著植物莲子草(A.sessilis)的生长指标,探讨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土壤对喜旱莲子草及莲子草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土壤抑制了莲子草的生长,显著降低了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总生物;改变了形态特征,显著降低了分枝数量、茎长度、根长、根体积;减少了对根的生物量分配,显著抑制了根质量比与根冠比。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土壤对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生物量、分枝数量、茎长度、根长、根体积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显著增加了其叶片数量和叶质量比。这种效应将有利于喜旱莲子草在入侵地形成单优群落,表明土壤在喜旱莲子草成功入侵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香港鸭嘴草+野古草+金茅群落的生物量和第一性生产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香港鸭嘴草+野古草+金茅群落的生物量和第一性生产力管东生(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系,广州510275)PhytomasandNetPrimaryProductivityoftheGraslandinHongKong.GuanDongsheng(Depar...  相似文献   

6.
高原鼠兔贮草行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毓  刘伟  王学英 《动物学研究》2005,26(5):479-483
2004年7—10月,在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境内的大武镇东南方向25 km处的格多牧委会草场,采用 样带法和样方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贮草行为过程中刈割植物的种类和放置方式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植物的生长旺盛期具有为冬季贮藏干草堆的行为,贮草行为始于7月,结束于10月初。 高原鼠兔对所刈割植物种类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栖息地植被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并且将刈割植物放置于具 有宽大叶片的植物上,以防止干草的腐烂。挖洞结果显示,高原鼠兔具有洞内贮藏食物的习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毒死蜱污染土壤为研究材料,利用降解菌DSP-A分别与高丹草、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进行联合修复,探讨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毒死蜱污染土壤的效果,以及影响联合修复的因素,结果表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效果优于单一的植物修复及单一的微生物修复效果。与DSP—A菌群较合适的植物是高丹草,该组合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到96.44%,其次是多花黑麦草。研究了微生物数量、植株密度以及土壤湿度对联合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SP.A菌菌液稀释倍数越大,联合修复的效果越差。植株密度对联合修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植株密度越大,对生存环境的竞争越激烈,植物根系的生长越不好。除了紫花苜蓿外,高丹草和多花黑麦草根系的生长均受到影响。高丹草种植密度为12株/盆时,与DSP—A菌的联合修复效果最好,多花黑麦草则为10株/盆。土壤湿度是影响联合修复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影响。土壤湿度过大,造成土壤的含氧量降低,不利于植物根系和好氧细菌的生长,从而影响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土壤湿度过小,容易造成植株缺水,根系生长和微生物的生长。高丹草与DSP.A菌、多花黑麦草与DSP—A菌联合修复最适浇水量都为20mL/d,紫花苜蓿与DSP—A菌联合修复最适浇水量都为15mL/d。  相似文献   

8.
蓝藻堆积和螺类牧食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虎  何宇虹  姬娅婵  郭亮  刘正文  李宽意 《生态学报》2012,32(17):5562-5567
设计了双因素四组处理(对照组,加螺组,加藻组,螺藻组)的室外受控实验,模拟湖泊沿岸带水华蓝藻的堆积以及底栖螺类的牧食活动对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堆积(水体叶绿素a浓度为220μg/L)对苦草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照组以及加螺组相比,加藻组和螺藻组中苦草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下降了40.9%和36.4%,分株数也分别下降了56.4%和64.1%,分析认为蓝藻在水体表层堆积所产生的遮光可能是抑制底层苦草生长的主要原因。然而,环棱螺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苦草的生长,加螺组和螺藻组中苦草的相对生长率和分株数分别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加藻组,这可能要归因于螺类的牧食去除了沉水植物表面附着生物。实验中蓝藻堆积和螺类牧食对苦草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但蓝藻对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要远大于螺类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研究证实了在富营养浅水湖泊中,水华蓝藻在湖泊沿岸带的堆积会严重胁迫沉水植物的生长,而底栖螺类的牧食活动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在不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
西沙群岛草海桐的抗逆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贝贝  刘楠  任海  王馨慧  刘念  简曙光 《广西植物》2018,38(10):1277-1285
热带珊瑚岛由于光照强、季节性干旱明显、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而少有植物生长。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滨海植物,是西沙群岛珊瑚岛植被中的主要建群种,在海岛和海岸带防风固沙及植被生态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对西沙群岛自然环境下草海桐的形态解剖学特征、抗氧化能力、抗逆性物质含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桐具有阳生性植物特征,叶片及上表皮厚、气孔密度小、导管直径及水力导管直径大,有利于其适应珊瑚岛干旱环境; 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其他受胁迫植物相比较要高,脱落酸含量也较高,表明草海桐对珊瑚岛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抗逆性; 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但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含量却较高,表明草海桐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高。这说明草海桐能够很好地适应干旱、贫瘠的珊瑚砂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及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NaCl处理下两种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这两种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抑制两种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的NaCl促进黄花补血草根和大叶补血草茎叶的生长,高浓度的NaCl抑制两种补血草幼苗的生长;与对照比,50、150和300 mmol·L-1 NaCl处理后,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均减少,而H2O2和MDA含量却增加;低浓度的NaCl处理使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高浓度的NaCl处理使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此外,相同浓度的NaCl处理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且其MDA产生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这些表明黄花补血草可能比大叶补血草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氮水平对喜旱莲子草原产地和引入地基因型生长和防御的影响 同种植物生长在资源丰富生境中的个体,其防御水平被认为低于生长在资源匮乏生境中的个体。然而,生境的养分水平如何影响植物的诱导抗性和耐受性,以及这种影响在入侵植物的原产地和引入 地种群间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均知之甚少。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原产地阿根廷和引入地美国的基因型为研究对象设计同质园实验,以探究土壤氮水平对植物的生长、组成和诱导性[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取食诱导]化学防御以及耐受性的影响。实验中,我们测定了植物总生物量、伸长速率(生长速率的表征)以及叶片和根系中总碳、总氮和三萜皂苷(化学防御物质)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在低土壤氮水平下表现出较高的组成抗性(植物在低土壤氮水平下的叶片三萜皂苷含量高于其在高土壤氮水平的33%)和耐受性[植物被取食后总生物量下降的程度更低(植物在高土壤氮水平和低土壤氮水平下被取食后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4%和15%)],而在高土壤氮水平下表现出较高的诱导抗性(在高土壤氮水平下的植物被取食后叶片三萜皂苷含量与空白对照的植物相比升高了24%)。植物的组成抗性和耐受性与生长速率存在权衡,但诱导抗性与生长速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引入地基因型在低土壤氮水平下叶片碳含量显著低于原产地基因型(-6%),但这种差异在高土壤氮水平下消失。这些结果表明,土壤氮水平 影响植物对不同防御策略的选择偏好,并且在决定引入地基因型的表现时与植食作用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硅酸盐矿物麦饭石对沉水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水植物的稳定生长是重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环节, 底质条件是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通过观测沉水植物生理生态的变化来探讨麦饭石对其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与湖泥组相比, 麦饭石可明显促进沉水植物苦草生长, 覆盖1 cm厚度麦饭石的苦草植株高度、单株生物量优于湖泥组(P<0.05); 改性麦饭石组的苦草株高、单株生物量高于麦饭石原石组(P<0.05)。麦饭石组中两种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光合色素、根系活力、丙二醛、过氧化物酶活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均优于湖泥组。检测发现麦饭石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 可以明显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可见麦饭石有益于沉水植物生长, 可进一步作为底质改良材料应用于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青藏高原东部嵩草属13种植物叶结构进行了研究,对其生态适应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诸物种在解剖结构方面明显具有耐低温、抗干旱、御强风等适应性特征,其主要特征如植物表皮细胞壁增厚,具有一定程度的角质化,具有厚的角质层,外有蜡质;都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气腔发育良好,多数大而明显;栅栏组织常为多层,有利于物质在水平方向的运输。各物种还有其生态适应上的独特性状,如近轴面有乳突;减小叶片面积;具有下皮层;叶肉薄壁细胞发达等。总之,13种嵩草均具有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叶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的叶际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条件严苛。其可被利用的营养成分较少,温湿度波动大。此外,较强的紫外线辐射对于叶际微生物的生存也有很大影响。但是植物叶际却有着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其中还有许多有益细菌和真菌。它们通过和植物寄主的互作,改善着叶际微生物的栖居环境;其对植物病原体的拮抗亦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植物叶际的微生物还可以产生激素以促进植物生长,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农药等污染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在污染物的环境生物修复方面显示巨大的潜力。此外,叶际微生物作为一种生态学指标在生态稳定与环境安全评价中开始发挥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发草枝构件格局及其环境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红  李绍才  彭丽  王海洋 《广西植物》2005,25(1):18-21,57
研究分析了岩生植物金发草的枝构件特征,结果表明:金发草的分枝角度一般在 30°以内,节间距小于6 cm,平均每节有1个分枝,分枝率约为3;随植物生长级别加大,金发草枝构件空间分形维数逐步从1.282递增到1.664;在林下、陡坡、荒坡的生境条件下,植物枝构件构型特征有明显区别,在林下趋于“游击型”,在荒坡和陡坡上趋于“聚集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高寒矮嵩草草甸6种植物叶片气孔的分布、密度和开闭日变化规律与蒸腾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植物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而矮嵩草的气孔集中分布在下表皮,羊茅的气孔集中分布在上表皮。同一植物类群中,叶片气孔密度大者,植物蒸腾强度也相对较高。气孔日变化是在日出后,随气温和大气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在9时和午后3时气孔几乎全部张开,然后逐渐关闭。植物蒸腾强度随气孔开闭而发生变化,矮嵩草的蒸腾强度在11时左右达到峰值;垂穗披碱草和美丽风毛菊是在午后1时达到峰值,植物没有“午睡” 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李文  王鑫  何亮  刘以珍  葛刚 《生态学报》2018,38(22):8176-8183
水淹时长是影响湿地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在水情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鄱阳湖洲滩湿地植物种群和群落的变化规律还不清楚。为了探究淹水时长对鄱阳湖洲滩3种优势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并预测在水文发生剧烈变化后,3种优势植物分布的趋势,采用控制实验模拟了不同水淹时长(0、60、90、120、150 d和180 d)下鄱阳湖湿地3种优势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的生长和繁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南荻在水淹超过120 d后,存活率开始降低,水淹到达180 d完全死亡。而灰化薹草和虉草在淹水180 d后仍全部存活。表明南荻耐淹水的能力弱于其他两种植物。2)水淹显著降低灰化薹草的总生物量,并且总生物量随水淹时长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短时间(小于150 d)的水淹没有对虉草总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3)退水初期,灰化薹草的恢复生长趋向于地上部分,而虉草表现为地下和地下部分同步生长。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预测水文情势变化下鄱阳湖湿地植物种群和群落的动态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的植物生理学教科书上,关于“大生长期”这个名词的解释非常混乱。例如:在潘瑞炽先生所编的植物生理学下册第278页上写着:“在个别器官或整株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度都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然后生长速度又减慢以至停止。我们把生长的这三个阶段总合起来,叫做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而在曹家巽先  相似文献   

19.
杜珲  张小萍  曾波 《生态学报》2016,36(23):7562-7569
溶氧是水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为了探讨水中的溶氧含量水平是否会对陆生植物的耐淹能力造成影响,研究了陆生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在遭受不同溶氧含量水体完全淹没后的生长表现、存活情况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水体中的溶氧含量显著影响了处于完全水淹环境中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的存活。受高溶氧水体完全水淹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主茎的完好程度和存活叶的数量均显著高于遭受低溶氧水体完全水淹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在高溶氧水体完全水淹后的生物量比低溶氧水体完全水淹后要高;(2)水体中的溶氧含量显著影响了处于完全水淹环境中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的生长,受高溶氧水体完全水淹的喜旱莲子草主茎伸长生长和不定根生长显著强于受低溶氧水体完全水淹的喜旱莲子草,在不定根的生长上牛鞭草也具有同样的表现。(3)高溶氧水环境有利于减小被完全淹没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的碳水化合物消耗,两种植物在受高溶氧完全水淹后体内具有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比受低溶氧完全水淹后高。(4)喜旱莲子草比牛鞭草能更好地耐受完全水淹,当处于低溶氧完全水淹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本研究表明入侵物种喜旱莲子草比本地物种牛鞭草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水淹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此项研究工作于1986年5—9月植物生长季节内,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用钴纸法测定了矮嵩草等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垂穗披碱草等3种植物的蒸腾日进程和不同植被覆盖地段的蒸腾—蒸发量,在测定时记录了气温、湿度等有关气象资料,以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矮嵩草等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随植物种和所处的物候期而变化,植物生长早期蒸腾强度较低,进入生殖阶段,蒸腾强度明显提高。2.垂穗披碱草等3种植物蒸腾强度日进程呈明显的单峰型曲线,在中午或午后出现峰值,没有午休现象。这同气孔一直开着有关,是矮嵩草草甸植物蒸腾的特征之一。 3.不同植被覆盖地段的蒸腾—蒸发表明,有植被覆盖的地段的蒸腾—蒸发量较裸地的蒸发量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