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8):25-34
自 1963 年以来,新加坡开展实施了绿化计划,并经历了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亲生态城市”的演变。为了在新加坡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局制定了自然保护蓝图,重点介绍该规划实施的关键是利用技术创新。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是一种评价生物多样性成效的自我评估工具,已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城市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类型的划分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生境和绿地功能把城市绿地划分为10个类型,并阐述了这些类型的组建和管护问题。10个绿地类型包括保护区,植物园,城市公园,城市片林,街心花园、草坪和花坛,道路两旁绿化区,庭园绿地,房顶、墙壁、凉台和室内的绿化,村落生态经济园及生态农业景观。根据归属部门、管理级别、保护对象、管理对象及监控类型的不同,对保护区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城市绿地分类系统的建立既能把城市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也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施,并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美化城市环境、建立具有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产业、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培训、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一鸣  尹海伟  孔繁花  苏杰 《生态学报》2023,43(22):9121-9132
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韧性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路径。然而,目前城市生态网络研究多关注二维的地面生态空间,而顾及屋顶绿化的三维生态网络构建研究尚不多见。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LiDAR、高分辨率遥感及建筑属性等多源数据,采用多因子叠置与电路理论等方法,构建了顾及屋顶绿化的城市三维生态网络整合分析框架:即采用多因子叠置方法,从建筑高度、屋面坡度、建筑年代、历史文化属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屋顶绿化建设的适宜性;其次,结合建筑与植被三维结构特征数据,采用电路理论构建了有无屋顶绿化两种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最后,通过比较生态廊道数量、长度、平均阻力等指标分析了屋顶绿化对城市三维生态网络结果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46.59%的屋顶适宜进行绿化,表明屋顶绿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顾及屋顶绿化的生态廊道数量由205条增加到209条,生态网络总长度增加,单位长度阻力值减小,表明屋顶绿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生态空间的景观连通性、增加生态廊道密度,为高流动性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垫脚石。3)屋顶绿化对城市生态网络优化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城市中心区的优化作用最大,工业区次之,在生态良好片区优化作用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城市高密度区域地面生态空间与屋顶绿化空间的整合分析与统筹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区域或一个生态系统保护得是否完整,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以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得是否完整来决定。当前,许多地方鼠害和病虫害的严重发生与蔓延、地力衰退与环境恶化等,都与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自然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密切相关,而动物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多样性,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袁嘉  欧桦杰  金晓东  钱深华 《生态学报》2023,43(4):1703-1713
荒野是地球表面未受人类开发建设影响或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自然区域,在城市的局部人为干扰极低区域也存在荒野片段。城市荒野作为城市内部及周边区域中以自然过程主导的景观单元,其物种组成、结构、过程和功能处于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状况,因此具有高度自我调节的生态过程,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潜力,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高保护价值区域。城市荒野有别于一般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高价值服务功能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被认为是完善城市生态网络、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以及应对人类世人地矛盾激化的重要机遇。当前,国内外城市荒野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有关城市荒野辨识、分类及生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滞后,制约了城市荒野的价值判断与保护决策。研究系统分析了城市荒野生态研究的进展与趋势,深入辨析了城市荒野的概念、分类与生态特征,探讨了城市荒野与人类的共存挑战和协同机遇,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了保护和修复对策,并就值得进一步关注的研究方向给出了相关建议。研究旨在阐明基于城市荒野恢复城市与自然联系的机遇和挑战,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城市自然资本保护与增强城市生态系统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由于生态破坏和自然栖息地的丧失,造成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破碎化.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孤立的生境岛屿,目前以单个、孤立保护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应在广泛的时空尺度上保护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各组成成份,建立一个整体的保护网络.根据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概念,它是综合考虑了生态、社会、经济的一种协调设计战略,首先从区域层次研究保护区网络的优化设计;其次,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保护区),研究保护区的面积、形状和内部功能分区;最后,研究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道).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应维持生态系统的地域完整性和生态过程完整性,采用迭代法、整数规划方法和地理途径方法,为一个或多个保护目标勾画出多种保护规划蓝图。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和郊区公园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指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波  包志毅 《生物多样性》2003,11(2):169-17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化的各种影响,城市及其郊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公园与郊区公园中往往具有高度多样化的生境,并保存着某些自然植被片段和动物物种,那里的生物多样性较高。可见,在城市和郊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公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对其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又是有效保护的基础。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物种水平,而对生境的研究较少,但实践证明,保护生境比保护物种更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比利时学者Hermy & Cornelis在比利时西佛兰德省的Loppem市立公园的保护实践中构建的一种对城市公园和郊区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从两个方面展开: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在生境水平上,首先对各种生境单元进行分类,这些单元被分为面状、线状和点状要素。针对每种要素,分别计算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饱和度指数。饱和度指数是实际的多样性指数与最大可能的多样性指数之比。在物种水平上,使用了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饱和度指数来评估公园中的高等植物、蝴蝶、两栖动物和饲养的鸟类等物种。这样,就获得了20个生物多样性指标,根据这些指数就可以对Loppem市立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的实际要求,文章最后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该方法对我国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具有借鉴意义,但在运用时各地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街旁绿地的休闲、美化功能及其环境设计已有大量的讨论,而生态功能尤其是生物多样性支持功能却常常被忽略。通过上海浦东世纪大道沿线街旁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实测调查与统计,对街旁绿地与其他对照组绿地的鸟种数量、密度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街旁绿地与周边绿地的鸟类物种丰富度与相似性,探讨对鸟类等物种多样性有支持功能的环境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1)街旁绿地作为一种面积有限的微型绿地,可以成为鸟类等城市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和中转站,在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中应该重视该类“边角料”用地的生物多样性支持功能;2)干扰边界比例和首层乔木退界率对街旁绿地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周边人工环境对生物的干扰是提升街旁绿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路径。研究为街旁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环境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可为设计、建设和管理城市生物友好型街旁绿地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也为进一步探讨街旁绿地在高密度城市生态绿网中的生物“踏脚石”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城市及其基础设施的扩张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水文状况和地表结构,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当下城市生态建设中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与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不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争取科学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带来更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丰富且涉及层面多元,但仍面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评价框架以及跨界、多尺度管理等关键问题。故对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状况评价、效益评价和提升路径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并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对的主要挑战出发,梳理介绍国际合作、国家政策、城市规划、专项保护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角度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路径。讨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注点与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政策建议,为各地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以期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邱玲  高天  张硕新 《生态学报》2010,30(14):3688-3699
以前所使用的生态单元制图模型中没有涉及植被时间和空间结构因子,然而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植被的时空结构对于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设计一个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改良城市生态单元制图模型,并且将其应用于瑞典赫尔辛堡市的绿色空间个案研究中,以期能够获得有关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信息。这个改良的制图方法基于一个生态单元分类系统,此分类系统融入了4个植被结构因子,分别是:植被覆盖的连续性因子、优势乔木种的年龄因子、横向结构因子以及竖向结构因子。公共绿色空间信息的采集借助于全彩色航空照片的分析以及实地调查,生态单元图谱的绘制基于各个层级的生态单元分类重点。通过使用原生林地指示种或林地连续性指示种(AWIS)鉴定林地的连续性以及观测不同的植被结构下动物的分布情况得出,一些含有AWIS的生态单元是长连续性的林地,并且其含有较高的或潜在高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植被的横向和竖向结构以及树木的年龄结构影响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分布、丰富度和多样性。得出融入植被时空结构的生态单元制图法是一个重要的调查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图谱能够显示出各个生态单元含有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信息,基于此可以对今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在城市中营造生物多样性生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中日益紧迫。生境花园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种模式,厘清其在高密度城市中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制与效果,探索其科学的建设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调研长宁区生境花园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居民参与建设和使用情况、生境花园管理模式等,梳理分析了上海市长宁区生境花园所处区域的绿地斑块分布现状、生境花园建设前后的生境条件、政策的促进作用与建成效果,探讨了高密度城市中社区更新背景下实现社区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模式,并提出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生境花园是一个低维护管理的自然演替生态系统,作为城市绿地的基本单元,不仅填补了城市小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而且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完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生境花园依然存在知识技术方面入门难、资金投入量大、潜在障碍等问题。生境花园有效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4种主要建设管理模式包括:(1)过程管理。包括前期选址、确定生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为有效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辨识重要物种在城市中的热点分布区是首要任务。本文以高密度超大城市深圳市为例,运用最大熵模型辨识野生保护动植物的热点分布区,运用刀切法检验及绘制单一环境因子响应曲线分析城市野生保护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城市野生保护物种的退化机制;采用ArcGIS将热点区与现有自然保护地叠加,分析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城市野生保护动植物的保护对策。结果显示,热点分布区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2.43%,分布在远离建成区的山地区域,与现有自然保护地重叠度较高。刀切法检验表明,影响野生保护动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地覆盖类型、到建成区距离、植被类型、最热月最高温度和平均气温日较差。因此,在城市中,可以通过维持热点分布区生境、恢复潜在分布区生境、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空间管理体系来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高天  邱玲  陈存根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9):2295-2303
基于一个以植被结构为构建框架的生态单元分类系统,构建了融入了植被覆盖连续性因子的改良城市生态单元制图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瑞典赫尔辛堡市的绿色空间研究.使用原生林地指示种或林地连续性指示种(AWIS)鉴定长、短连续性林地的分布,对比其含有维管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对植被覆盖的连续性因子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 长连续性林地中含有较多的AWIS;在建群种均龄大于30年的林地中,长连续性林地相对于结构相似的短连续性林地通常含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融入植被连续性因子的生态单元制图模型是调查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具,通过图谱中各生态单元所含有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可对今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生态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郑云开  尤民生 《生态学报》2009,29(3):1508-1518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类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及频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农业景观的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农业景观结构的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必然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弱化,不利于实施以保护自然天敌为主的害虫生态控制.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导致自然生境破碎化,减少了农业景观的复杂性,使得作物和非作物变成一种相对离散化的生境类型和镶嵌的景观格局;破碎化的生境不仅会减少某些物种的丰度,还会影响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非作物生境类型如林地、灌木篱墙、田块边缘区、休耕地和草地等,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异质化环境.非作物生境较少受到干扰,可以为寄生性和捕食性节肢动物提供适宜的越冬或避难场所以及替代猎物、花粉和花蜜等资源,因此,非作物生境有利于自然天敌的栖息和繁衍,也有利于它们迁入邻近的作物生境中对害虫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景观的格局-过程-尺度影响农田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度、多样性以及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区域农业景观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作物、害虫、天敌等组分在不同斑块之间的转移过程和变化规律,揭示害虫在较大尺度和具有异质性的空间范围内的灾变机理,可为利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来保护农田自然天敌,实施害虫的区域性生态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植物化感作用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地阐释了化感作用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作用机制,并结合生物多样性理论,综述了化感作用研究中化感物种的多样性、化感物质的多样性及其释放途径的多样性,具体讨论了化感作用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中的种群生态、协同进化、土壤生境、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入侵等方面的可能影响。文中提出了化感作用的利用、管理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统一的看法,并指出对化感作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机制进行本质的探索,特别是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与探讨,可为保护生物学和系统生态学提供理论基础,这也是今后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植物园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主要着眼于野外。实际上,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主要是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其典型标志是城市化过程。然而城市化的进程是无法阻止的,因此,应提倡从改善城市化过程以及正确导向城市化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主要讨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有利条件。同时指出,绝大多数植物园都在大、中城市中,应该担负历史赋予的这个责任,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缓乃至停止欧洲景观退化的速度,1995年底,欧洲环境部长理事会通过了一项由国际欧洲自然遗产地会议所提出的提案——“泛欧生物和景观多样性战略”。它的目的为:1.大大减少,如果可能,争取完全停止现在对欧洲的生物和景观多样性的威胁;2.加强生物和景观多样性的保护;3.加强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联系性;4.确保公众充分参与生物和景观多样性各方面的保护。它的具体做法是:1.通过建立泛欧生态网络及其有效管理,保护、恢复和提高关键生态系统、栖息地、物种和景观的特征;2.通过国家或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机会,确保生物…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上有名的城市里大多保存有原生性的植被,例如,森林、草原、湿地,并建立保护区。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求现代化与自然共存。近年来,世界保护联盟(IUCN)认识到过去城市建立保护区的作用重视不够,导致自然遭到破坏。因而,当前特别强调城市要建保护区,并专门成立了“城市建设保护区专家组”来推动这项工作。可以看出,倡导现代化和自然共存,经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存的理念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今天,生态摄影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生态摄影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可视的证明,还原了世界真实的色彩,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对生态保护事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生态摄影更应该具有生态道德,一些参与生态摄影的人为了获取画面不择手段,对于拍摄的生物或自然造成了干扰甚至破坏。这实际上依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在作怪,这需要所有的生态摄影人调整一心态,不能不择手段地诱拍、摆拍甚至伤害要拍摄的生物以获取罕见的照片作为炫耀的资本。为了生态摄影而反生态,这就大大背离了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才应该是所有生态摄影者应该追求的境界。同时,生态摄影也应该跳出原来的野生动物生态审美的狭小圈子,记录已经被破坏或者正在恶化的生态现状,以引起人们的深思,揭示人类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生态摄影是用摄影留下生物美丽的瞬间,但也应该遵循可持续的原则,让生物在属于它的自然中继续美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将滇西北藏区传统生态文化应用于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 以推动社区参与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的方法, 调查了位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3个藏族村寨(巴珠、柯功、追达)的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等, 应用SWOT分析法和社区参与式保护途径, 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活动。本研究结果表明, 社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 社区生计依赖于生物多样性, 保护自然圣境是社区水平保护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藏族自然圣境是基于传统信仰文化并经过长期实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保护形式, 藏民社区长期遵从和实践自然圣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