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讨论了鹅凰嶂丰富的药用、观赏、用材、食用等植物资源 ,提出了若干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南侧的粤西阳春市西南部,面积约1.5万公顷。本保护区位于热带北缘,最高记录年降雨量超过5000毫米,是广东的第一降雨中心,加之地质结构古老,并是广东大陆记载唯一的一块山地雨林,因而这里孕育着许多珍稀、濒危、特有的植物种类,被誉为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以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团队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展了3种木本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科研人员在前几年成功开展报春苣苔等草本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的基础上,去年在广东省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和广东省田心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分别就地和异地回归了近百株杜鹃红山茶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4.
初步探讨了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特点,结果表明:本区有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与变型),隶属于38科72属,优势成分以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等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为主。区系单种属较多,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但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主导地位。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在广东省阳江市鹅凰嶂调查期间发现一只褐冠鹃隼(Aviceda jerdoni),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该物种为广东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在此后年份,该物种于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和韶关市被陆续记录到。根据记录的季节和地区,我们推测褐冠鹃隼应是广东西部和北部山区的罕见留鸟。  相似文献   

6.
叶片作为响应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植物器官,是反映植物生存策略的重要指示者。为明晰高山植物响应海拔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于青藏高原东缘选取不同海拔(2600、2800、3000、3200和3400 m)下常绿阔叶树种川滇高山栎和落叶阔叶树种西南花楸为对象,测量叶片形态、解剖性状、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研究二者响应海拔变化的异同及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川滇高山栎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西南花楸显著增加,两者叶片均逐渐变小;川滇高山栎的栅栏系数呈下降趋势,西南花楸的栅栏系数呈上升趋势,二者的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厚度均显著增加,与海拔2600 m相比,海拔3400 m处分别增加22.4%、4.9%、45.1%、23.3%、19.6%和28.2%、46.9%、8.9%、25.9%、20.8%。西南花楸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海拔升高显著增大,而川滇高山栎与之相反。两者叶片解剖性状、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绝大多数叶片性状间以及叶片性状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川滇高山栎应对海拔变化的生存策略较为保守,西南...  相似文献   

7.
记述多距石蛾科中国1新纪录属,隐刺多距石蛾属Pahamunaya Schmid,1958,同时描述1新种,中华隐刺多距石蛾Pahamunaya si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中华隐刺多距石蛾,新种Pahamunaya sinensis sp.nov.(图1~5)本种与越南种Pahamunaya directmis Malicky,1995雄性外生殖器的主要区别特征如下::新种第9节下附肢背部具长度约相等的2个分枝,前分枝棒槌状并多毛,后分枝扁叶状,亚长三角形,其外侧缘具2个耳状突起,内侧缘具1排细刚毛,基部的2根极为粗长;而后者下附肢背部的前分枝短小,末端三叉状,后分枝简单,腹面观呈弧状突,无粗刚毛.正模♂,广东省五华县(23°49′N,115°22′E;海拔431 m),七目嶂,大田镇东北9km,水坝上游600 m无名溪西支流,2004-05-30,周欣采.副模:1 ♂,广东省五华县(23.83°N,115.40°E;海拔426 m),七目嶂,大田镇东北9km,水坝上游300 m无名溪东支流,2004-05-30,杨莲芳、J.C.Morse采;1♀,广东省肇庆市(23.16°N,112.53°E;海拔132 m),鼎湖山保护区东沟,2004-05-24,杨莲芳、周欣采;1♂,广西上思县(21.89°N,107.91°E;海拔392m),十万大山保护区石头河二级支流,距保护区入口西南3.4km,2004-06-06,杨莲芳、C.J.Gerad采;l ♂,浙江天目山(30.4°N,119.5°E;海拔500 m),后山门,1998-07-03,吴鸿采;l♂,浙江临安天目山山门藻溪(30.32°N,119.44°E;海拔293m),2011-07-26,孙长海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广东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杜鹃红山茶天然种群的基径、高度和冠幅结构,应用扩散系数、负二次指数、Cassie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格林指数等聚集度指标测定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在天然分布区内,杜鹃红山茶种群以成年树为主体,幼苗严重缺乏,表现为衰退趋势,但不同地段中种群的径级、高度和冠幅结构不完全相同.不同地段中杜鹃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在种群生长过程中,分布格局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植物张氏红山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氏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是珍稀濒危植物,最早发现于中国广东省阳春市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其具有抗逆性强、四季开花、花大色艳等特点,是培育茶花新品种非常珍贵的种质资源.目前,现存的野生原种数量极其稀少,濒临灭绝边缘,因此对张氏红山茶的更深入研究对于拯救濒危植物、保存珍贵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20余年来张氏红山茶的生物学特性、遗传繁育、濒危机制等方面的的研究进展,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相应补充,提出一些看法和推测,为张氏红山茶的更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导向或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境内 (1 1 1°2 1′2 9″~ 1 1 1°3 6′0 3″E ,2 1°5 0′3 6″~ 2 1°5 8′40″N) ,为北热带地区。计有维管植物 2 1 0科 75 4属 1 5 80种 (包括亚种与变型 ) ,其中种子植物有 1 72科 681属 1 44 8种。研究分析和讨论了本区主要植被类型、种子植物区系及珍稀濒危植物 ,其种子植物区系特征是 :种类组成比较丰富 ,地理成分复杂 ,联系广泛 ,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是典型的热带北缘区系性质 ;植被类型以山地雨林为主 ;区系起源古老 ,原始类群丰富 ;特有性比较高 ,珍稀濒危植物明显。建议对一些濒危物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鹅喉羚     
<正>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生活于亚欧大陆荒漠、半荒漠地区,栖息于海拔1 000~2 500 m的平原、丘陵等高原开阔草原地带。国内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和甘肃北部等地,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照片2014年拍摄于甘肃省马鬃山北山羊省级自然保护区(N41°31′37″,E97°05′11″,海拔2 268 m)。  相似文献   

12.
鹅喉羚夏季和冬季卧息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夏季(6—8月)及冬季(11—2008年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sairensis)的卧息生境选择。夏季测定了49个卧迹样方,36个对照样方;冬季测定了75个卧迹样方,75个对照样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鹅喉羚夏季主要选择平滩、下坡位,海拔910 m以上、与水源距离较远、远离道路、远离居民点、高隐蔽级、中低植被密度和中高草本密度的区域作为卧息地; 而冬季鹅喉羚主要选择山坡、阳坡和半阴半阳坡、中上坡位和下坡位、900—1 000 m的高度范围、离道路501—1 000 m以及大于2 000 m的距离、靠近居民点、中低隐蔽级、中等雪深(1.1—3 cm)、中高植被密度和中高草本密度的区域作为卧息地。主成分分析表明,鹅喉羚夏季卧息样方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57%,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卧迹样方的植物密度、草本密度、针茅(Stipa spp.)密度、至最近居民点距离、至永久水源最近距离和海拔的影响。冬季鹅喉羚卧息样方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3.88%,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卧迹样方的植物密度、草本密度、针茅密度和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鹃红山茶的传粉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仅见于广东省阳春市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内。对该保护区杜鹃红山茶自然种群进行了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和控制授粉试验研究,探讨其致濒原因。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型,自交不亲和,为典型的虫媒传粉型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其子房败育率高达64%;杜鹃红山茶种群的花柱呈长度分化:20%为长花柱型(L型),76%为短花柱型(S型);杜鹃红山茶的有效传粉昆虫主要为蝶类和蜂类,但昆虫的访花频率较低。综合以上结果,杜鹃红山茶的濒危原因可能包括2个方面,一是自交不亲和性和花柱异长现象导致子房败育率高,二是传粉昆虫访花频率低导致自然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14.
使用卫星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实地调查与遥感分析吐尔根河流域新疆野杏纯林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野杏呈断续带状或点片状分布于流域西南部的丘陵和沟谷坡面上,面积17.45 km2,覆盖率6.54%。(2)野杏集中分布于海拔900~1 900 m,面积、覆盖率都随海拔上升先递增后递减,在海拔1 300~1 400 m出现最大值。(3)随海拔升高,同一海拔内各坡向、各坡度间野杏覆盖率的差异均先减小后增大。综上,吐尔根河流域野杏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中山带下部中段的不同微地形上野杏分布差异最小、生境适宜性最好,应因地制宜地科学保护与开发野杏资源,发挥其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素在物种进化和遗传变异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探讨新疆鹅喉羚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新疆鹅喉羚11个群体84份样本的线粒体DNA Cyt b基因(1140 bp)和D-loop区(1100 bp)序列,分析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疆鹅喉羚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表明其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环境因子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人口数量是影响新疆鹅喉羚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海拔是最关键的环境因子。本研究结论为新疆鹅喉羚群体有效合理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里骆林区位于龙胜县中部,地理位置在北纬25°50′—25°58′,东经110°02′—110°07′,属高炮山岭的南坡,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从海拔1703m 下降到210m 左右,面积100km~2,是龙胜县水源林基地,也是龙胜县人工林生产基地。里骆林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凉湿润,雨量充沛,在海拔370m 的伍家,年平均气温17.6℃,最冷月平均气温7.1℃,最热月平均气温26.0℃,年降雨量158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而海拔1020m 的西江坪,年平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野外实地考察和资料统计分析,对蓼族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在水平分布上,物种数目由东北到西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有6个高密度的分布区,集中沿横断山脉—秦巴山脉分布。除首乌属全国广泛分布外,其他各属或组均有其主要的分布区域。在垂直分布上,整个蓼族植物几乎都分布在海拔5 000 m以下。在海拔1 000~3 000 m,蓼族植物广泛分布,冰岛蓼属、拳参组、头状蓼组一年生型和神血宁组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萹蓄组、春蓼组、刺蓼组、首乌属、虎杖属、金线草属和荞麦属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柳灌丛群落种间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志泰  包玉  李毅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77-1180
采用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对东祁连山高寒地区柳灌丛群落种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灌丛群落内灌木植物种群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1)正联结。海拔3050m除坡柳与杯腺柳之间无关联外,其它种对均表现为正联结,海拔3050、3100、3200以及3250m处金露梅与高山绣线菊之间、海拔3150~3350m山生柳与金露梅之间、海拔3300、3350以及3450m处山生柳与头花杜鹃之间等,表现出正关联;2)负联结。海拔3100m处金露梅和川滇柳之间、海拔3150m处山生柳与坡柳以及金露梅和坡柳之间、海拔3450m处山生柳与杯腺柳之间、川滇柳和头花杜鹃之间,表现为负关联;3)无联结。海拔3050m坡柳与杯腺柳之间、海拔3100~3250m头花杜鹃与其它种群之间以及海拔3400m处除高山绣线菊与头花杜鹃之间外,各种群之间,无任何关联种对。  相似文献   

19.
历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山西历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青榨槭+五角枫林>青榨槭+鹅耳枥林>辽东栎林>栓皮栎林>华山松+红桦林>油松+栎林>白桦林>侧柏+栓皮栎林>红桦林>华山松林>侧柏林>油松林>红桦+山杨林;森林群落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大于草本层和乔木层,而均匀度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则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海拔1 000~1 920 m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Hill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正相关(P<0.05),海拔大于1 920 m则呈现负相关;这些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出“中间高度膨胀”的规律,即中等海拔高度上物种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物种多样性低.这主要是由于在中海拔(约1 900 m)地段水热条件组合较好,人类活动干扰较少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一、山区自然情况的特点广东省包括大陆与海岛两部分,山较多而不高,地形复杂,海拔500m 以上的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2.12×10~5km~2)的32.91%,海拔80—500m 的丘陵占24.96%,共占土地面积的57.87%,合计43个山区县,30个半丘陵县,是全省陆地和海南岛的主体。粤北为全省地势最高、切割最强烈、地形最复杂的山地丘陵区,南岭主脉骑田岭、大庾岭,支脉天井山、起微山,呈弧形向南突出,山地破碎,走向复杂,沿河盆地与峡谷相间,石坑崆海拔为1902m 为全省最高峰。粤西为云开大山、云雾山等山脉,走向东北而西南的山地丘陵区,山岭之间有开阔的盆地及河谷,河流穿截山岭形成峡谷,南部花岗岩残丘绵延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