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桑寄生科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兰芳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93,13(3):235-245+295
本文报道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中国桑寄生科45个分类群的花粉形态,综合分析其外部特征,参考内部结构及化学成分方面的资料,探讨本科各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桑寄生科植物花粉明显区分为两种类型,而且各自有其演化规律。我们也支持将我国的桑寄生科区分为两个独立的科,即 Loranthaceae A.Juss.(1808)和Visca-ceae Miers(1851),使其更全面反映自然系统发育。 过去国产桑寄生亚科种类,发表的新分类群往往当作桑寄生属(Loranthus)植物,据花粉形态研究表明,它们在花粉粒的大小,萌发器官的细微结构以及外壁纹饰方面,可以区分成几个类型,支持应将我国原隶于 Loranthus Linn.属的植物分成6个属的观点。而桑寄生属(Lo-ranthus Jacq.)与梨果寄生属(Scurrula Linn.)这二属的花和花粉形态彼此有明显的区别,是不应将 Scurrula Linn.视作 Loranthus Jacq.(保留属名)的异属名的。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的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双版纳的27种桑寄生科植物,危害着野生和栽培的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83科263属183种。受害严重的果园植株受害率达76—96%,老式茶园的普洱茶60%以上植株受害,三叶橡胶树50%以上受害,行道庭园树及外引载培植物也受到严重威胁,赞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桑寄生植物的危害性与其生物学特性、对环境和树木的适应性及寄生方式有关。树木有抗寄生性,抗性强的树种少感染或不感染寄生,抗性弱的树种感染多种寄生。桑寄生的幼苗吸器不能侵入光滑、坚硬且具腊质的树皮;树皮产生隔离层除去幼苗及树体内的化学抑制作用,致使桑寄生幼苗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完成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3.
用薄层层析 (TLC)方法对中国产桑寄生科植物的 2 7个分类种 (包括变种 )进行了初步的化学分类研究。TLC结果表明 :槲寄生类植物各种均具有齐墩果酸 ,且在Rf=0 .5附近存在特征性斑点群 ,桑寄生类植物均存在槲皮素。根据TLC图谱 ,采用SPSS系统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非寄生凝集素的分离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处理Sepharose 6B亲和层析和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首次从中药北寄生中分得一种有毒凝集素,称为北寄生凝集素(Viscum coloratum lectin,VCL),是一种高毒性的植物毒蛋白,对小鼠静脉给药的LD50为4.4ug/kg,其粗提物也具有很强的毒性,对小鼠腹腔给药的LD50为0.2g/kg,分子量52 000,等电点10.5。  相似文献   

5.
韩荣兰  张奠湘  郝刚  胡晓颖 《广西植物》2004,24(5):426-i005
通过扫描电镜对中国桑寄生科桑寄生亚科8属18种和槲寄生亚科1属2种植物成熟叶的上、下叶表皮内表面和下表皮外表面进行了研究。内面观发现桑寄生科植物叶上、下表皮形状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平直或稍弓形,常具有角质增厚,平周壁常覆盖厚角质或颗粒状、丝状角质增厚;气孔存在于上下表皮,通常下表皮较多,气孔的形状,特别是保卫细胞的形态在亚科间、属间或种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或单圈型。下表皮表面观察了的角质膜和蜡质纹饰、气孔的形状,外部气孔缘及外部气孔缘内缘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亚科或属级水平上较为稳定,有的也表现出种间差异,有一定的分类价值。从气孔形态和外部气孔周围角质膜来看,两亚科显示出明显的不同:桑寄生亚科上、下表皮均具有内部气孔缘,而槲寄生亚科没有此结构;桑寄生亚科外部气孔周围角质膜增厚成环状,其上具增厚的条纹,而槲寄生亚科外部气孔周围角质膜增厚成脊状,不具条纹。这些特征支持槲寄生亚科作为独立1个科来处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药用植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市场调查、民间考察及文献考证,发现我国桑寄生科植物共有39种(包括变种)作药用,并对它们的药效功能及市场情况作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7.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86,(Z1):41-48
我国桑寄生科(狭义的)共有8属,约49种、7变种。现续报道大苞鞘花属Elytranthe Blume 1个新记录种,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 Lour.产于云南1个新记录种及其描述和西藏2个种,桑寄生属Loranthus Jacq.2个种,梨果寄生属Scurrula Linn.3个种和钝果寄生属Taxillus Van Tiegh.4个种的分布区和标本引证,以及一些种类的寄生,异名和错误文献等。 桑寄生科植物对木本经济植物具有危害性,作者在云南、广西和广东野外工作时,注意到在局部地区,“桑寄生类”对栽培的油茶林、普洱茶林、石梓林、云南油杉林、栎林,柿树及风景区的庭园树的危害情况,已成为主要的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8.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84,(2):123-127
<正> 作者编写《中国植物志》桑寄生科植物时,得到北京植物研究所生态室、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热情支持,查阅其近年采集的一批标本。现报道鞘花属Macrosolen(Blume)Reichb.1个新纪录种,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 Lour.4个种的主要特征和分布,大苞寄生属Tolypanthus(Blume)Reichb.2个种的特征、寄主、地理分布,并对黔桂大苞寄生修正描述。  相似文献   

9.
系统报道了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33种5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与澳大利亚 2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桑寄生科花粉外壁 纹饰可明显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为刺状或条状纹饰,另一种为颗粒状纹饰,这与该科的鞘 花族和桑寄生族两个族相吻合。在鞘花族类型中,3合沟、钝刺状或条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 型,合半沟或孔沟形,刺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的类型;在桑寄生族类型中,等极、3合沟、 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型,异极、副合半沟-合半沟、3沟形和沟形-短沟形或沟孔形、粗 糙或模糊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类型。根据萌发孔和纹饰可将桑寄生族类型花粉分为3个 类群:类群I包括五蕊寄生属Dendrophtho、梨果寄生属Scurrula、钝果寄生属Taxillus和大苞 寄生属Tolypanthus;类群II仅包括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类群III也仅1属,桑寄生属Lor anthus。在这3个类群中,类群I属于基本的类型,属间花粉差别较小,其中梨果寄生属和钝 果寄生属花粉差别最小,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类群II和类群III皆是较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槲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槲寄生属植物在世界的分布状况和在中国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其寄主植物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分布区类型的特点,结合该属目前的核型分析结果和现存类群的分布特点,论证了槲寄生属植物属古南大陆起源,并对其起源时间和迁移路线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11.
薯蓣科植物地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薯蓣科基本上是一个热带科,广布于世界热带地区,共有9属,约650种。热带亚洲(尤其云贵高原-横断山一带)很可能是该科的原始分布与分化中心,热带美洲及热带非洲则可能是2次生分布与分化中心。其起源时间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早。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联合古陆的发裂、第四纪冰川的破坏及其自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寄主多样性和寄主功能性状对桑寄生植物的寄主专一性的影响,调查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桑寄生和寄主植物种类。结果表明,桑寄生植物共有2科5属6种1变种,感染隶属于58科190属286种寄主植物1 323株。桑寄生在不同生境的寄生强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单一种植园的寄生强度最高,而在森林的分布最少。不同种类桑寄生的寄主范围存在较大差异,专一性程度(H′)为1.92~7.05,多度较高的植物更容易被感染。冗余分析表明,寄主植物的胸径、树皮含水量和树皮粗糙度对不同桑寄生的寄主利用差异有显著影响,而木质密度和树皮pH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不同种类桑寄生在热带植物群落的寄主专一性程度有较大差异,对寄主植物特定功能性状的偏好能解释部分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一、琅琊山自然概况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郊,属大别山余脉向东延伸至皖东地区隆起形成一片高约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地。其最高峰小丰山321米,其下幽谷深邃,林木葱笼,其中在著名的琅琊寺和醉翁亭周围及两寺山谷两侧坡地,保存着有多种榆科植物与其它温带落叶树组成的典型的江淮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琅琊山主要由震旦纪,奥陶纪灰岩构成,大部分山体由厚层状石灰岩出露。在山的上部,山体陡峭,其坡度多在30°以上,由于原始植被遭破坏,随着钙的逐渐淋失及部分水土流失,便直接发育在灰岩积物上,风化土层浅薄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紫草科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黄土高原紫草科植物23属51种7变种的名称,分布,生境和用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槲寄生和北桑寄生茎、叶和吸器的结构,结果表明:槲寄生三年生茎稍肉质化,无周皮,有极厚的角质层;皮层有7个纤维束,薄壁组织发达;木质部中亦含有大量薄壁组织;韧皮部发达;簇晶及大量粘稠物质在茎中广泛分布。槲寄生叶肉质化,厚1.44 mm; 角质层发达,厚度为9.06~13.4 μm;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北桑寄生茎与正常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相似,木质部为典型的环孔材;韧皮部含有石细胞;髓部细胞壁厚,单纹孔明显。北桑寄生叶较薄,叶脉发达,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两种植物的吸器结构相似,由薄壁组织和螺纹导管组成,它们的螺纹导管长度相同,但槲寄生导管的直径是北桑寄生的2.5倍。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垂枝桦垂枝桦(Betula pendula)美丽的风景树,足以与白桦媲美,形态上极像白桦,树皮黄白色或灰色,成层剥裂.主干高20多米.叶片呈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顶端尾尖.只看叶子,几乎与白桦混淆,侧脉不多,只有6~8对.但是垂枝桦的枝条下垂,果实的膜质翅比白  相似文献   

17.
蓼科是一个极常见的科,有40属、800多种。中国有12属、200多种蓼科植物,大凡平原、丘陵、高山乃至青藏高原,都能见到。 极面熟的酸模叶蓼 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恐怕是平原地区最常见的蓼属植物了,分布遍及南北各省区。大凡水沟边、潮湿地都能见到,而且一见即是一片,很少只有单株的。原因是它一年生,靠种子繁殖,年年结的果实小而多,撒下  相似文献   

18.
19.
梧桐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梧桐科植物全世界有60属约1546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种类可分布至温带地区,由于梧桐科是多型的科,科的范围较大,对有些属是否应隶属于该科,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很不一致。本文基本上按照J.Hutchinson系统和参考有关文献对一些属的分类位置作了调整,把梧桐科分为12族,根据A.Takhtajan的世界植物区系区划的原则,将梧桐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区,划分为6区8亚区23地区,并指出各属在中国各省区的地理分布,现在中国梧桐科植物连引种栽培的在内共有25属99种7变种,其中野生的有18属85种7变种,引种栽培的有8属14种,对梧桐科植物的起源和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鸭跖草科植物大多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叶片的颜色丰富多彩,不少种类具有色彩相间的纵向条纹或具柔毛。繁殖方式多以分株、扦插繁殖为主,喜湿润肥沃环境,栽培管理简单,很适合室内栽培,是室内不可多得的观叶植物。目前供观赏栽培的种类有: 1.斑纹鸭跖草(Callisia elegans)叶片草绿色,覆满绒毛,具规则的白色条纹,美观雅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