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棕头鸦雀分类问题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联宪 《动物学研究》1991,12(2):117-124
棕头鸦雀的分类有过几次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因其飞羽外缘有栗红色与褐色两种类型,前者又可分为红胸、灰胸两类群,故在分类上各学者持有不同意见。或将其分为3个种,或归并为1种。本文依据作者工作结果,从地理分布、形态及骨骼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棕头鸦雀具栗红翅缘的红胸、灰胸两类群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三省的亚种分布接触地带彼此混交并有居间个体,不应独立为两个不同种。栗红翅缘褐色翅缘两大类群尚未发现重叠分布,形态明显间断,一直未见有中间类型。两大类群在头骨的泪骨突起和方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建议将它们分为Paradoxornis webbianus和paradoxornis brunneus。前者再分为红胸、灰胸两亚种组。对少数有争议的亚种也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郭宗明  陈伟  胡锦矗 《四川动物》2006,25(4):858-861
2005年4~6月,在四川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西南石油学院和嘉陵江中坝区域内对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棕头鸦雀4月开始繁殖。影响巢址选择的生境因子主要有7种。雌雄鸟参与筑巢,营巢期5~6 d。窝卵数4~5枚(n=5)。雌雄鸟孵卵,孵卵期13~14 d。孵化率89.47%(n=4)。雌雄参与育雏,育雏期12~13 d。雏鸟离巢率88.24%(n=4)。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3.
4.
棕头鸦雀的生态观察杨向明,李新平山西鹿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城030510棕头鸦雀(Parfororme。ebbnin。fuhaGuda)是我国特产鸟类(‘1,以往对该鸟的研究多涉及分类(郑作新,1984;李桂垣,1980)和繁殖(杨岚,1984;彭...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80年5月在昆明市西郊山区花红洞,观察了一对棕头鸦雀(Poradoxornis webbi-anus yunnanensis)的繁殖情况,现予以整理报道。 一、营巢环境 棕头鸦雀的巢,位于海拔2,100米的山坡沟谷地。巢隐蔽在野蔷薇(Rosamairei)刺丛中,离地约1米。巢周围散生云南  相似文献   

6.
陕西红碱淖棕头鸥孵卵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青雄  肖红  杨超  刘铮 《生态学杂志》2015,34(3):760-764
2014年5—6月,应用e-Science信息技术,对红碱淖棕头鸥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孵化阶段昼夜间孵卵节律分别为:孵化前期换孵次数7.88±1.08(n=39)、5.00±0.89(n=39),坐巢方向变换27.75±2.04(n=39)、14.37±1.72(n=39),翻卵次数27.13±2.02(n=39)、11.25±1.08(n=39);孵化中期换孵次数3.11±0.19(n=65)、1.32±0.11(n=65),坐巢方向变换23.37±0.91(n=65)、10.95±0.86(n=65),翻卵次数21.11±1.11(n=65)、8.47±0.77(n=65);孵化后期换孵次数3.17±0.22(n=42)、0.95±0.05(n=42),坐巢方向变换20.06±1.46(n=42)、6.62±0.84(n=42),翻卵次数22.39±1.78(n=42)、5.33±0.55(n=42)。当大风或大雨时,对同一孵化阶段的换孵次数、坐巢方向变换和翻卵次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双亲交替换孵主要集中于04:00—10:00、12:00—14:00等时间段内。孵化后期,亲鸟坐巢时长达到(713.29±40.62)min(n=42)。棕头鸥通过调节昼夜间的孵卵节律来控制卵的温度,以保证昼夜间卵胚胎的正常发育。同时与同域分布繁殖的遗鸥的孵卵节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棕头鸦雀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a)是庐山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种留鸟。关于它的繁殖习性,未见有完整的报道。为此,我们对生活在庐山的棕头鸦雀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的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棕头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超  汪青雄  黄原  肖红 《遗传》2012,(11):1450-1462
基于长距PCR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棕头鸥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769 bp,GenBank登录号JX155863。基因含量和排列次序与红原鸡一致,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和一个D-loop区(控制区)。除COI基因以GTG、ND3基因以ATT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1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以ATG起始。1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以典型的完全终止密码子AGG、TAG、TAA或AGA终止,COIII和ND4基因为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预测了22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发现tRNASer(AGN)缺少DHU臂,tRNAPhe的TψC臂出现第4种排列形式。预测的棕头鸥12S和16S rRNA二级结构分别包括4个结构域47个茎环和6个结构域60个茎环。其他鸟类控制区发现的F-box、E-box、D-box、C-box、B-box、Bird similarity-box和CSB-boxes(1-3)也存在于棕头鸥中,预测了控制区H链复制起始序列OH和双向复制起始序列LSP/HSP。系统发育分析支持将棕头鸥划归为面具鸥族(Masked gulls)。  相似文献   

9.
Song R  Dong F  Liu LM  Wu F  Wang K  Zou FS  Lei FM  Li SH  Yang XJ 《动物学研究》2011,32(3):241-247
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 ruficollis)各亚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分歧。该文测定了棕颈钩嘴鹛10个亚种20个样本的完整线粒体Cyt b和ND2基因序列(共2184bp),以棕颈钩嘴鹛(P.ruficollis)和灰头钩嘴鹛(P.schisticeps)为内群;栗背钩嘴鹛(P.montanus)、棕头钩嘴鹛(P.ochraceiceps)、红嘴钩嘴鹛(P.ferruginosus)和剑嘴鹛(Xiphirhynchus superciliaris)为外群,通过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推断法,构建了棕颈钩嘴鹛亚种间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棕颈钩嘴鹛是并系群,灰头钩嘴鹛聚合在其内部;棕颈钩嘴鹛可分为3个地理支序,即中国西南部支序、中国东南部支序和中国中部支序;棕颈钩嘴鹛亚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特征不完全一致,并澄清了一些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将新近在瓦山采得的标本,同四川其他地区的褐鸦雀进行了比较,认为瓦山标本的羽色和嘴峰长度均与Paradoxornisunicolorcanaster的原始描述相符,与其他地区的标本显著有别,故认为P.u.canaster应当成立。认定四川的褐鸦雀有P.u.canaster和P.u.unicolor两个亚种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兔Lepus comus G.Allen是云贵高原和滇西山地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种野兔,初由G.M.Allen(1927)根据采自云南西部腾冲的标本命名。其后,国内外学者(包括G.M.Allen本人在内)对云南兔究竟是一独立种或为高原兔Lepus oiostulus(Hodgson)的一个地理亚种意见纷纭(罗泽珣,1981;高耀亭等,1964;Allen,1938;Ellerman et al.,1951;Angermann,1967;Corbet,1978。我们曾对国内有关单位所收藏的这两个类群的100余号标本进行较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云南兔在形态上与高原兔确有明显区别,在分布上又有同域现象,因而主张仍应将云南兔保持其原定种的种级地位;同时,又查对了采于各地的云南兔所有标本,发现云南北部(丽江)至中部(景东、景谷)标本以及云南东部、南部和贵州西部标本都有异于滇西地模标本,且占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区。经研究,应属两个新的亚种。其中,云南东部,南部和贵州西部的新亚种,为纪念先师彭鸿绶先生毕生献身于云、贵、川的科学考察事业和他的指导与培养,特以彭先生之姓氏命名,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猕猴的分类及分布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本文根据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及地理分布,对猕猴(Macaca mulatta)在中国的亚种分类进行了重新整理。结果表明M.m.mulatta、M.m.breuvcaudus、M.m.lasiotis、M.m.littoralis和M.m.uestita均为有效亚种,M.m.tcheliensis可能也是一有效亚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树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对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树鼩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整理。讨论了中南半岛树鼩的种级分类,提出了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Tupaia belangeri及其近似亚种应恢复其种级分类地位;T.belangeri yunalis,T.belangeri tonquinia和T.belangeri modesta应是3个有效亚种;记述了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树鼩为6个亚种,其中有两个新亚种T.belangeri gongshanensis subsp.nov.(云南高黎贡山地区)T.belangeri yaoshanensis subsp.nov.(广西瑶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鲤科、亚科的属鱼类分类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除增补和作必要更动外,还描记二新种,间,新种Hemibarbusmediussp.nov.和短鳍,新种Hemibarbusbrevipennussp.nov,重整后本属共计8种。  相似文献   

15.
新米虾属的修订(甲壳亚门:十足目:匙指虾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回顾了新米虾Neocaridina的研究历史及存在争议,根据形态,生活史,生态和地理分布四个主要性状的综合考虑,提出确认新米虾属Neocaridina,修订了属征,并整理了该属现有种类,修订后的Neocaridina共19种类及亚种,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及越南,文中记述6新种及新亚种,N.zhangjiajiensissp.nov.N.euspinosasp.nov.n。denticulat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中国异饰肛螽属Acosmetutra Liu,2000的1个分类修订.有6个种被描述或重新描述,其中有1新种和1新组合,并给出该属的分种检索表.所有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云粉蝶属分类研究(鳞翅目,粉蝶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整理了中国云粉蝶属Pontia Fabricius,1807的全部种类,共3种12亚种,包括2新亚种:云粉蝶且末亚种Pontia edusa qiemoensis ssp.nov.、云粉蝶黑龙江亚种Pontia edusa heilongjiangensis ssp.nov.和2个中国新纪录亚种:箭纹云粉蝶卡洛亚种Pontia callidice kalora(Moore,1865)、绿云粉蝶青藏亚种Pontia chloridice alpina(Ver-ity,[1911]).阐述了各亚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及其地理分布,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及全部种类的雄、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并附所有中国亚种的成虫彩色照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兰科盆距兰属(Gastrochilus)植物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占和   《广西植物》1996,16(2):123-154
本文对盆距兰属(Gastrochilus)植物作了修订,共分3个组,含46种和1变种,其中1个组(Sect.Caespitosi)和8个种(G.carnsus,G.garhwalensis,G.linearifolius,G.guangtungensis,G.subpapillosus,G.nanchuanensis,G.saccatusandG.gongshanensis)为新的,首次在本文作了描述报导。本属属的形态特征,研究历史和订正后属下的分类群检索表,种的文献引证、简短的特征记要和地理分布以及在属中被排除的分类单位索引均提供在本文。  相似文献   

19.
在实蝇亚科Trypetinae内,由于凤实蝇属Felderimyia Hendel与邻实蝇属Ptilona van der Wulp在诸多形态特征和雌性外生殖器构造方面十分近似,因此此属应归隶于刺脉实蝇族Acanthonevrini。对凤实蝇属进行了重新界定,详细描述中国1新纪录种:黑翅凤实蝇F.fuscipennis Hendel,并提供分种检索表和特征图。  相似文献   

20.
论Haniwa(三叶虫)的分类位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1933年小林贞一(T. Kobayashi)建立Haniwa属以来,至今对其分类位置未能有统一的归属。广西那坡上寒武统凤山组内保存完美的Haniwa背壳标本,对其分类位置的归属有较重要的意义。依据广西完整的Haniwa背壳的特征,笔者认为Haniwa归属于Remopleuridacea超科,Richardsonellidae科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